分享

《中国书法史》:王羲之的书法言论

 三个小布丁 2023-07-02 发布于河南
从本篇起,我们读两晋南朝书论。
相比之下,南朝书论的量要比西晋、东晋书论的量要大得多,因此,我们先把两晋合为一篇放在前面读,而两晋之际,最为重要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因此,这一篇文章,我们把重点放在王羲之的书法言论上。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到两晋南朝时期,形成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当时实用的书写与寄兴的书写渐分两途,那些士族书家不仅凭借技艺显示自己的才性,而且注意到各种书体的美感,书法的表达性情,于是,有关书法的各种论述纷纷涌现出来。
也就是说:书法已经从实用中脱离出来,成了表达性情的艺术,如何提高书法水平,累世以来,谁的书法更加出色,哪种书体有何种艺术特色,宜于表达何种情感……这些,都进入书论家的讨论范畴,也因此有了各种各样的书论,并有了专门的书论著作,但这些文章往往都不长,类似东汉的《草势》、蔡邕的《篆势》。

先说西晋的书论著作

1、卫恒的《四体书势》
西晋最重要的书论著作,当数卫恒的《四体书势》。

(卫恒画像)
《四体书势》论述古文、篆书、隶书、草书(注意,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真、草、隶、篆)四种书体,每一种书体的论述都由序文赞辞两个部分组成。
序文部分,叙述书体的源流,记录擅长该书体的著名书家及其传承、轶事,兼有比较的批评。
序文之后的的赞辞,大量借用自然物象来表达书体及书法的生动姿态,亦涉及技法,文笔骈丽而有韵,辞藻优美。全文可见《历代书法论文选》(前文曾介绍过这本书),此处不再抄书。
卫恒所谓的“书势”,从行文来看,主要是指书体的生动形态,有些文句描述了笔势、技法,是由于书体的形态与笔势和技法密切相关而有所涉及。卫恒是书法家,于书法实践有切身的体验,他对书体的赞颂比一般文士要来得真切,大约包含了他的书法经验。 2、索靖的《草书状》和杨泉《草书赋》
索靖的《草书状》,今多称《草书势》,全文具体可见《历代书法论文选》,这篇文章极力赞美草书,文句也多有触及技法原理。汉语成语“银钩虿尾”即来源于这篇文章,用以比喻书法的钩、挑等笔画遒劲有力,有如银钩和蝎尾。

(索靖画像)
杨泉字德渊,吴国处士,入晋征为侍中而未就职。

(杨泉画像)
他的《草书赋》,全文收录在《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中,源录于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七十四,好在全文并不长,照录如下:
惟六书之为体,美草法之最奇。杜垂名于古昔,皇著法乎今斯。
字要妙而有好,势奇绮而分驰。解隶体之细微,散委曲而得宜。乍杨柳而奋发,似龙凤之腾仪。应神灵之变化,象日月之盈亏。书纵竦而值立,衡平体而均施。或敛束而相抱,或婆娑而四垂。或攒翦而齐整,或上下而参差。或阴岑而高举,或落箨而自披。其布好施媚,如明珠之陆离。发翰摅藻,如春华之杨枝。提墨纵体,如美女之长眉。其滑泽肴易,如长溜之分歧。其骨梗强壮,如柱础之不基。断除弓尽,如工匠之尽规。其芒角吟牙,如严霜之傅枝。众巧百态,无不尽奇。宛转翻覆,如丝相持。
也是对草书的极力赞美,说“美草法之最奇”,赋中提到两位著名草书家,一位是杜度,一位是皇象。他把皇象与杜度并列,大概因为杨泉是吴人,所以他推崇皇象,不像卫恒在《四体书势》中称张芝为“草圣”。

再说东晋的书论著作

1、刘劭《飞白书势》
东晋的书论著作,最早的应当是刘劭的《飞白书势》,这篇文章从行文看,其实只是一般赞颂书体形态美感一路的韵文,强调书艺之华美,并无新见,而且还不是全篇。叙赞飞白的文章,东吴张弘已有创作,刘劭这篇是续作,或许文学上尚有价值,但书论价值却不高,因此,不再照录。
2、王羲之的论书言论
王羲之的书法言论当然重要,因为他是书法史上公认的“书圣”。

(王羲之画像)
自唐朝以来,历代书论家辑录的书法文献中,都录有题为王羲之论书的文章,篇数不等,自唐而宋,世间相传的王羲之书论文章由少增多,而宋明两代又有出入,戡对异同之后,合计七篇,如下表:

(王羲之的书论著作列表)
注意,这些篇什,流传颇广,但却多不可靠。比如《墨池编》作者朱长文虽在录存六篇,但他大有疑惑,而且指出了一些伪讹,《笔阵图》按语说:“旧本谓羲之尝渡江北游名山,之许洛观碑。据东晋时,许洛未平,逸少不可往,故删去之。”王羲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到许洛观碑,这是有道理的。
最终的结论是:名为王羲之的种种书论文章,仅有《自论书》一篇尚少疑义,唐朝时已很流行,敦煌遗书中就有唐人抄写的王羲之《自书论》片段。其文甚短,《法书要录》的录文如下:
吾书比锺、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乱当雁行。张精熟过人,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后达解者,知其评之不虚。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锺、张故为绝伦,其余为是小佳,不足在意。去此二贤,仆书次之。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平南(王羲之叔父王廙)、李式,论君不谢。
这段文字,既评他人,也有自评,甚至还有互相之间的比较,并且兼有申述了自己的书法经。“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不仅谈到了书法的一般原理,甚至谈到了艺术的至高原理是相通的。
但细审这段文字,其连续情并不强,所以,它并非王羲之的论书专文,而是辑录他的论书言论合成一篇。
此外,王羲之有关书法的言论,还有一些散见于南朝、唐朝书论文献以及王羲之尺牍中,合计有以下十侧:

(王羲之有关书法的言论)
这十则王羲之谈论书法的佚文,有七则是评论他人书法,一则是自评,第6、7两则,则隐含王羲之的书法观念和书写经验。
总体来看,王羲之不曾撰写论书的专门文章,世间广为流传的王氏论书言论,属于书法评论一类。
3、王珉《行书状》
王珉是王洽的儿子,王洽是王羲之的堂弟。王珉工书,时谓“小王之亚”,有称与王献之齐名,世谓献之为“大令”,其为“小令”。因此,王洽的《行书状》也值得一提。
王珉有《行书状》一篇,《书苑菁华》卷三收录,文章的内容是赞颂行书“绮靡婉娩,纵横流离”的体态,但这篇华美的文章不算纯粹的书论,只是用文章来阐发行书的形态特征及其艺术感染力。这从文论方现表明行书审美理念的确立。
下一篇,我们读南朝的书论著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