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凭什么被称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

 妙手拨心弦 2023-07-02 发布于山西
2023-07-01 13:36·博物馆看展览

本文总字数约9000

阅读完成时间约18min

一,大报恩寺前身历史回顾

二,寺院遗址发掘报告重读

三,报恩寺塔塔身构造复原

四,琉璃塔盛誉及被毁历史

五,报恩寺遗址及文物陈列



大明报恩寺琉璃宝塔,被古代西方人视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

(世界中古七大奇迹指的是利比亚的亚历山大地下陵墓,英国的巨石阵,土耳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意大利的罗马大斗兽场、比萨斜塔,中国的万里长城,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

琉璃宝塔建于明初,伫立于金陵南郊。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实景复原 摄影:禹涵

它历史上是江南佛国的起源,金陵山水的焦点。
它是琉璃工艺的集大成者,大明盛世的辉煌写照。

它耸立在秦淮河畔边,见证着金陵的变迁,目睹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

报恩寺大殿及琉璃塔遗址复原示意 摄影:禹涵

它出现于西方画册上,吸引着洋人的目光,掀起了仿建东方瓷塔的热潮。


这座名扬中外的金陵宝塔,却倒坍于清末,如今不能为我们所亲见。

明代的琉璃塔虽已不存,但我们还是可以从现存的史料与画册中还原出它原本的样貌,再睹这座大明留给南京的奇迹宝塔。


溯源建初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
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
郑板桥《念奴娇 金陵怀古其六:长干里》

这段诗词描绘的是金陵南城墙外的“长干里”,一片依山傍水的长条形平地。

长干里南侧有聚宝山,北侧有秦淮河,扼守着入江通道。山水卫护,攻守皆宜,自古就是军事要地。


长干里同时也是经济命脉,四方通过水陆通道辐辏而至,形成繁华的市场,故称“大市”。

大报恩寺和它的前生寺院就在金陵南郊的长干里兴建。但溯回最初,我们要提及一位定都于此的帝王。

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吴主孙权

- 建初寺(东吴-东晋)-

东吴赤乌十年(248),热闹的长干里集市来了一位印度高僧康僧会。这位高僧自海上泊船而来,宣扬当时还没有人听过的佛祖、佛法。

敦煌莫高窟323窟建初寺壁画

康僧会口中的“佛法”传到了孙权的耳中,孙权召康僧会问佛有何灵验,康僧会以神力获舍利,光明四射,吴王感其真诚,帮助康僧会在建业(金陵孙吴都名)的长干里建阿育王塔和寺庙。

敦煌莫高窟323窟建初寺壁画

阿育王塔内供奉着康僧会从印度带来的佛祖真身舍利,并以塔为中心建立寺庙,因为是江南地区的第一座寺院,故起名“建初寺”。

敦煌莫高窟323窟建初寺壁画

自此佛教以长干里为中心向中国南方传播,使得往后千余年的佛祀馨香始终不散,梵呗之声从来不绝。

- 长干寺(东晋-北宋)-
时间来到东晋(326-334),建康(金陵东晋都名)发生了战乱,建初寺和阿育王塔不幸被毁,但为了延续香火,建初寺不久后重建,寺名改为“长干寺”。
根据史料可知东晋(317)在建初寺基址上造三层新塔,恢复以塔为中心的寺院格局。但这次改造很可能并未按照以前的阿育王塔位置恢复,而是另选址新建的。
到了宁康年间(373-375),出家人慧达“见长干里有异气,因就礼拜,果是先阿育王塔所,屡放光明,由是定知必有舍利。”

慧达发现了先前东吴地宫里的舍利,在长干寺的西边建塔重新供奉舍利。自此,长干寺变为东西双塔院格局。
六朝灭亡后,金陵沦为地方城市,蒋州(金陵隋城名)和昇州(金陵唐城名)城位置发生了变动,南郊的长干寺的位置却基本确定了,一直延续到明代。

到了五代南唐时,金陵为国都江宁府(金陵南唐都名),秦淮外河作为护城河并建设南城墙,长干寺成为金陵古城的城市门户。

- 天禧寺(北宋-明初)-

北宋的建康府(金陵宋城名)基本承继南唐的城市格局。
而长干寺在经过长达四百余年的沉寂迎来了新生。宋真宗(1008-1016)下令整修城市轴线上的重要节点长干寺并重建了九层佛塔,赐名为“圣感舍利塔”,寺名根据新年号改为“天禧寺”。

记载有长干寺及地宫文物信息的布帛

在元代,天禧寺仍是享有崇高地位的江南大刹,后于元末因战乱被毁,但圣感塔得以幸存。明太祖时期(1382),朱元璋定都南京,大规模增建扩建城市。

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送朝天客归国诗章图

天禧寺在此时虽经过重修重建,但不久后又在永乐六年(1408)再次被毁。
从东吴建业到明南京的漫长历史中,以大报恩寺的前生寺院作为线索,可以一窥金陵城在这沧海桑田中的兴衰沉浮,它在每个时代都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青山秀水之间。


罔极之恩


永乐十年(1412)明成祖决定在(大)禧寺的原址上重建塔寺,赐名“大报恩寺”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傲然挺立于明南京城,为我们讲述金陵古城新的历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成祖坐像

根据《御制大报恩寺左碑》的记载明成祖朱棣所要报恩的皇考为“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后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皇妣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这里的皇考和皇妣是指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元配夫人马皇后。

值得一提的是,大报恩寺里供奉的可能并非只是马皇后。
朱棣生母到底是谁,至今学术界尚未有定论。据部分史学家考证,朱棣可能是碽妃所生,属于“庶出”。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再凭借帝王的特权伪造其嫡出身世。
不论其生母为何,或许正是早年间削藩与靖难之役的经历,让明成祖朱棣急于向天下证明其雄才大略。

北京紫禁城

湖北武当山

即朱棣永乐朝修建的大型工程之二“北修故宫,南修武当”

重修大报恩寺便是他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之一。

“弘拓故址,加于旧规,像貌尊严,三宝完具,殿堂廊庑焕然一新,重造浮图高壮坚丽,度越前代”。
按照“宫阙规制”建造大报恩寺,超过以往所有的寺院。

《金陵梵刹志》中的大报恩寺全景

大报恩寺在大明朝的全力支撑下建造,历时整整17年,耗银248万余两,动用了10万以上的匠户、民夫、军队和犯人。

大报恩寺建筑群占地面积达四百余亩,南至雨花台,北抵秦淮河,东至明代虢国公俞通海墓园,西至聚宝街,四周总长“九里十三步”(相当于4.5公里)。


建筑布局总体上可分为南北两大区,最重要的建筑分布于北区,其主要轴线上的建筑已梳理完成并建设成遗址公园。

而附属建筑位于南区仍在考古之中。


北区沿中轴线依次为:

山门—香水河桥—天王殿—大殿—琉璃塔—观音殿—法堂


这一中轴线格局与同样为明初建设的皇家工程武当山九宫八观一样,也有着极其类似的建筑布局,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山脚下的玄天玉虚宫与半山紫霄宫。

武当山玄天玉虚宫

武当山紫霄宫


在轴线两侧设置了永乐与宣德御碑亭、钟楼、油库、祖师殿等建筑。

- 山门推测 -

山门由于遗址扰乱较严重,我们只能按文献和古画推测它大致为带有三券洞及八字影壁的山门,位于香水河西侧不远。


而类似的八字影壁在同样建于明初的武当山可以看见,只不过武当山以道教建筑为主,因为同样为明初的皇家建筑,所以参考性很大。

武当山玄天玉虚宫午门 摄影:禹涵

- 香水河桥遗址 -

因大报恩寺按朱棣规划为“准宫阙规制”,所以也按宫阙中的金水环绕有香水河。我们可以在北京故宫以及南京故宫中都看见金水桥的出现,这是一种准皇家规制。

南京明故宫金水桥(内五龙桥) 摄影:禹涵

不同的是南北两京的紫禁城均有五座桥,但大报恩寺仅有中轴线一座。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 香水河桥 摄影:禹涵

香水河桥为石拱桥,桥面中央铺设有一排青石板,宽约2.5米,桥面总宽745cm,通厚65cm。

- 御碑亭遗址 -

香水河桥往前于天王殿前南北各有御碑亭一座,分布安置了“御制大报恩寺左碑”和“御制大报恩寺右碑”,南碑为永乐御碑,北碑为宣德御碑。


永乐御碑刻制于明永乐二十二年,碑身面北背南。碑文为明成祖朱棣撰写,讲述了他建造的大报恩寺的缘起和想法是为报“父母大恩”,现存龟趺座

宣德御碑立于明宣德三年,碑身面南背北。碑文为歌颂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三位先皇的功德,现存残碑和龟趺座、底座。


- 天王殿遗址 -

天王殿遗址呈“双凸字形”,北长28.2米、东西宽17.6米,前后各有长方形突出夯土。台基高出地表1.1-1.2米,周边以宽度0.7-1.2米的基槽围绕。


该殿有“减柱”做法,即明间两侧各减去一根中柱,来安置佛像。台基内柱坑可以表明该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天王殿遗址复原 摄影:禹涵

- 大雄宝殿遗址 -

大殿位于遗址中心,台基分两次筑成。早期台基周边挖有宽1.3米至1.7米的基槽,平面呈“凸”字形。后期在两侧增筑,使台基整体向西扩展。


殿内目前共发现三排五行共15个柱坑,正殿根据已发掘的遗址来测算,面阔七间(约53米),进深五间(约36米),体量比太和殿略小,充分体现了“准宫阙规制”。


依据古画可以得知,大殿为黄绿剪边琉璃瓦,重檐歇山顶。

值得一提的是,大殿底部大型夯土台基高出地表5.2米,大殿前后地面实则有着一定的高差。

大报恩寺大雄宝殿遗址复原 摄影:禹涵

大报恩寺院落东高西低,中轴线至大殿时跟随大殿月台向上抬升,大殿依地势向上隆起,进一步加高,体现了主体恢弘的气势。

而且琉璃塔与大殿的间隔也极小,可以说大殿后门出来直接就是琉璃塔了,这种大殿与塔同为寺院中心的做法,既有早期寺庙塔院格局的延续,又有着明代寺庙风格特征。


- 塔基遗址、地宫 -

塔基位于大殿后,距离大殿东侧基槽12米,非常接近。塔基平面呈正八边形,遗址现存对径约为25米。


塔心中心为地宫,圆形地宫直径2.2米。地宫未遭盗掘,保存较好。而其上应为大报恩寺琉璃塔。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塔基与地宫发掘简报

- 观音殿遗址 -

观音殿遗址位于琉璃塔塔基遗址东侧,同样距离琉璃塔不远,目前清理出的遗址被回填保护,在地面有着台基示意。


依照发掘遗址,推测原本的建筑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


- 法堂遗址 -

法堂位于中轴线最东端,长约25米,宽约15米。推测原本的建筑为五开间,三进深的建筑。


法堂又称“讲经堂”或“讲法堂”,曾经是皇家讲经的场所,也是全国宗教事务管理机构。


- 伽蓝殿、祖师殿 -

伽蓝殿与祖师殿分别位于报恩寺琉璃塔的南北两侧,根据遗址判断推测其为面阔和进深均为三开间的大殿。


伽蓝殿目前陈列有报恩寺琉璃塔的木质模型,其遗址梳理后尚留下了大面积的夯土,在空间上与祖师殿和琉璃塔形成一组南北轴向空间。


- 轮藏殿、经藏殿 -

轮藏殿与经藏殿与报恩寺画廊相连接,位于大雄宝殿左右两侧,报恩寺仿宫阙规制布局,此二者应当效仿宫城中的文武楼置于大殿左右两侧。


- 画廊遗址 -

大报恩寺遗址两侧为118间画廊,画廊西接天王殿,东接法堂,形成环绕大殿、琉璃塔、观音殿的一组封闭院落。


画廊北侧遗址保存较好遗址被留存展示,并于基础上悬挂立柱示意,简洁明了。


而画廊南侧则破坏严重,目前遗址以南北对称对廊道进行回填,在原址上方进行廊道复原。


这种南北对称的展示,既便于游客看到遗址原貌,又对复原后的结构有了大致理解。

明成祖朱棣作为大报恩寺塔的总设计师,除了对寺院建设有着设计,他同样御赐大报恩寺琉璃塔“天下第一塔”的美名。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实景复原 摄影:禹涵

憾的是,明成祖最终没有看到报恩寺的完工,直至其孙宣宗时期大报恩寺才最终落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宗坐像

它的竣工也标志着大明朝进入了盛世。


永乐窑器



如果说大报恩寺的规模和等级是空前绝后的,像一顶璀璨的皇冠,那琉璃塔无疑是这顶皇冠上最熠熠生辉的明珠。

- 浮屠凌云 -

琉璃塔在它存在的四百余年中,没有任何建筑可以与之比肩。关于它的高度,中外的史料记载都不同。

《江南报恩寺琉璃宝塔全图》(清)记载为三十二丈九尺四寸九分(约104m)。


《金陵大报恩寺塔志》(民国)中记录地面至宝珠顶二十四丈六尺一寸九分(约78m),地面覆莲盆口高二十丈六寸。

康熙时期大报恩寺《金陵四十景图 高岑

国外史料中,费兹加特记录塔高包括底座为 74.7m,底层高为 9.8m,二层以上每层的层高为 7.25-4m,塔顶10m,塔刹12m。


雷科门特记录伸出塔顶的桅杆加上塔顶的高度约 25m,每层的楼梯踏步高取值约0.26m,需要 250 个踏步才能到达顶层,计算可得塔高约为80m。

大报恩寺琉璃塔塔顶仰莲(覆莲)《南京沦陷八年史》插图

不论哪一种记载中,都体现出了琉璃塔塔刹非常高大。


《釋悟明撰折疑梵刹志》()中则完整记录了报恩寺塔每一层及整体的举高和构造情况,该书实为《金陵梵刹志》中大报恩寺志部分的补充与完善。


记载的数值虽然不同,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塔高应该接近 80m。

就琉璃塔现存遗址及史料,我们基本还原了这座高耸入云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在收分和平面上参考了牛首山宏觉寺塔与其他相关明代佛塔。

牛首山宏觉寺塔 摄影:方人二

琉璃塔为九层楼阁式塔,内部是砖石结构,如按折疑梵刹志记载,其按外观上从上到下是直线收分,没有弧度,这一点在牛首山弘觉寺塔也有着一定体现。


报恩寺塔内部平面为错角形式,即外形是八边形,内筒是四边形,每层上下相对旋转 45°角。每层的平面和层高随着层数的增加,呈有规律的收缩和降低。


琉璃塔从下至上分为副阶,塔身,塔刹三部分。


按江南报恩寺琉璃宝塔全图中首层可看出,副阶东西南北四个入口都采用槅扇门,明间为四扇,次间为两扇,而剩余的四个面为壶门窗,窗下有槛墙。


塔身屋面由琉璃瓦铺设,使用了绿琉璃黄剪边的形式,加强了屋面的分割效果。


塔刹垂下八根铁索,每条铁索上垂9个风铃,共72个,再加上每层飞檐下的80个,全塔共152个。微风吹来,风铃叮当作响,声音可传数里。

- 琉璃大成 -

琉璃是以铅为助熔剂,以含铁、铜、锰的物质为着色剂,烧制而成的低温铅釉陶制品。

现存保存较为完整的琉璃塔有河南开宝寺琉璃塔、山西广胜寺飞虹塔、北京颐和园多宝琉璃塔、北京香山昭庙琉璃塔、承德避暑山庄永佑寺塔、承德须弥福寿之庙万寿琉璃塔。


开宝寺琉璃塔建于宋(1049),高55.8m,是中国保存最早、最高的琉璃砖塔 摄影:禹涵

广胜寺飞虹塔为建于明(1527),高47.6m,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 摄影:李平安

北京香山昭庙琉璃塔、北京颐和园多宝琉璃塔、承德须弥福寿之庙万寿琉璃塔均为清代琉璃塔中的精品
摄影师:禹涵、永涛的视界

值得一提的是承德永佑寺塔就是仿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而建,其院落布局也与南京大报恩寺的布局非常相似,均有八字照壁山门、天王殿、大殿等建筑,突出了清代皇家对南京报恩寺塔形制由衷的热爱。

承德避暑山庄永佑寺塔及永佑寺建筑群 摄影:禹涵

但是这些琉璃塔无论是塔高、规模,还是琉璃工艺都和史料记载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有一定差距。

大报恩寺琉璃塔除部分塔内承重结构以木构支撑,墙面为白瓷外,所有的构件几乎都是琉璃。


《金陵大报恩寺塔志》记载,琉璃塔的构件按所在的层数和位置,用墨书在背面做标记,琉璃构件总共烧三份,建塔用一份,剩余两份作为备份埋起来。

1958年的“大炼钢铁”运动中,在窑岗村一代意外发现了明代皇家烧制的构件残次品。但也是在窑岗村附近,一座用城砖砌成的、堆放琉璃构件的库房被发现,或许正是明代工部直属的“聚宝山官窑”。

大报恩寺遗址藏 聚宝山官窑

这里先后找到了斗拱、额枋、平板枋、檩子、椽子、拱门花砖、叠涩花砖、须弥座、龙纹瓦当、滴水等琉璃塔构件。

- 脊兽套兽 -

套兽

吻兽

戗兽


- 额枋构件 -

额枋盒子

额枋旋花


额枋箍头


- 斗拱、拱眼壁构件 -

琉璃耍头

琉璃拱眼壁

琉璃椽


- 栏杆构件 -


- 瓦当构件 -

一把莲瓦当

一把莲滴水

龙纹瓦当

龙纹滴水


- 白瓷墙面 -

报恩寺白瓷砖

其中,窑址里出土了一套较完整的琉璃拱门残件,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内。

- 六拏(na)具拱门 -
琉璃拱门由 21 块五彩琉璃砖拼成,装饰图案为六拏具,“六拏具” 为佛教密宗中六种以动物象征组成的法相装饰。


《佛说造像量度经》载,六拏具在门券自上而下依次为:伽噌拏、布啰拏、那啰拏、波啰拏、福啰拏、救啰拏。

伽噌拏,大鹏金翅鸟

鸟身人面,嘴如鹰喙,生有巨翅

位列天龙八部,能降诸龙

法慈悲之相

那啰拏,龙女

戴宝冠,披璎珞

着百褶裙,生龙尾

法救度之相



布啰拏,摩羯鱼

长鼻、利齿、鱼身、可吞噬一切

法保护之相

摩羯与龙的形象结合

到明代演化成为“龙”的形象

波啰拏,童子

表示纯洁和清净法身

法福资之相

明代以前为童子骑狮羊立兽

明代后就只剩下狮羊


福啰拏,兽王

明代狮子的形象,为护法神物

法自在之相

救啰拏,象王
白象形象,象身洁白
法善师之相

- 燃灯永明 -

九层八面琉璃塔的每面设置两扇窗户,每层16扇,共计144扇,正对窗口有144盏油灯。


窗扇使用的是极薄的蚌壳,称为“明瓦”,既能让阳光照进塔内,又让灯光直透塔外

故宫养心殿“明瓦”


明瓦原材料,蚌壳


从建成之日起,大报恩寺就安排了百名僧人轮流值班,负责给油灯添油、剪芯,擦拭明瓦,确保夜夜塔灯通明。

大报恩寺琉璃塔夜景明灯合成 摄影:方人二

这座举世无双的宝塔深深震撼了中华民族的每个人,也被大洋彼岸的欧洲人叹为奇迹。

风云常换


17世纪初,欧洲人远渡重洋来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南京。

新航路的开辟、地理隔绝的打破,也促进了东西方思想的碰撞。正值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掀起了一股长达百年的“中国热”。

利玛窦绘《坤舆万国全图》

琉璃塔作为地标建筑,让洋人们争相前往,情不自禁地用绘画和著作等形式把它介绍到西方,并为其取了一个不太准确的名字“南京瓷塔”。

Thomas Allom 中华帝国插画

其实琉璃是一种带釉陶器,而不是瓷器,称为“南京陶塔”可能更为合适。

那座琉璃塔奇特又古老,高高耸入惊诧不已的天空,
九层楼台尽是雕梁画栋,华丽栏杆合股金箔绳围成,
琉璃屋顶下飞檐挂瓷铃,铃声袅袅,悦耳悠扬又婉转;
色泽缤纷,整个构造亮彤彤,万千光怪熔作一个大色团,好一座太阳照亮的百花迷宫。
(朗费罗《南京琉璃塔》,刘锋试译)

Thomas Allom 中华帝国插画

……进来的是东风,他的穿着打扮像个中国人。
“喂,你是从哪里来的呀?”风婆婆问,
东风说,“这会儿我刚从中国回来。我在那里围着琉璃塔跳舞,震得塔上挂着的铃铛全都丁丁当当响个不停。”
(安徒生《天堂乐园》,石琴娥译)

西方的散文诗和童话故事中都有琉璃塔的文字,然而真正使琉璃塔声扬欧洲的是约翰·纽霍夫的画。

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团访华纪实 荷兰Jean Nieuhoff

17世纪初,为获得在华经商贸易许可,东印度公司派使团前来访问,纽霍夫作为随团画家,将沿途的风景速写后出版了《荷兰共和国东印度公司使团晋谒中国皇帝鞑靼大汗记》(1665)。

Jean Nieuhoff 绘制的大报恩寺院落

其中就有南京琉璃塔的特写,从底部基座到顶部塔刹的所有细节清晰可辨。

Jean Nieuhoff 绘制的大报恩寺琉璃塔

不过他却把塔的层数绘制错误,将九层画成了十层。纽霍夫画笔下的琉璃塔形象让皇室相继模仿,最直接的例子是英国邱园宝塔。

英国邱园宝塔 鸿慈永祜

皇家设计师威廉·钱伯斯根据纽霍夫的画来建塔,在仿建时将宝塔建为十层,这与中国宝塔皆为单数的规制不符。

邱园宝塔上仿脊兽的西方龙装饰 鸿慈永祜

琉璃塔曾经在西方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西方对中国充满向往的同时,中西发展却在中国的闭关锁国中逐渐易位。终于,大报恩寺琉璃塔在王朝的没落中,迎来了终结。

1842年清政府在南京签署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TohnBurnet绘《南京条约》签订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南京被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占,作为都城天京。根据《金陵纪事》里的记载,太平军为防城外清军占据大报恩寺高地对城内造成威胁,遂用火药轰之,炮火烧毁了局部的琉璃塔。

南京城墙博物馆展出 《向荣江南大营围攻江宁图》

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后,钦差大臣向荣率军围攻天京的场景


琉璃塔倒塌的时间在史料中有这样两种记述:
一是在《弢园笔乘》里记载:

“咸丰六年(1856),贼毁报恩寺塔。先三年,贼实火药于塔中焚之,空而不圮,至是乃毁之,一时有'宝塔折,自相杀’之谣。后果应东、北贼互戕(指'天京事变’)之事。”

另一种是美国传教士麦高文在 《东王北王内讧事件始末》写道:

“北王深恐那驰名远方的古报恩寺磁塔将被用以充当攻城的炮垒,于是下令把它摧毁。”

琉璃塔在冲天的火焰和爆炸中轰然倒下,化为齑粉,它的倒塌暗喻着中华大地正在经历的劫难。

图中为一位僧人倚靠着大报恩寺倒坍后掉落的仰莲(覆莲)

John Thomson 《中国人和中国人的影像》


太平天国战争后,长干里沦为一片废墟,后在洋务派的大力推动下,在该地建起一座近代兵工厂——金陵机器制造局。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金陵机器制造局在近现代军事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南京金陵机器制造局大门


解放后,百废待兴的南京在人民政府的带领下,在大报恩寺原址用废砖瓦建起的1400多户住屋和60余家大小企业,直到如今中华门外遗址逐渐被梳理出,恢复南京旧日格局。

南京中华门(聚宝门)外的城市格局

中轴线两侧为大报恩寺遗址与正在发掘的越城遗址


大报恩寺目睹了封建皇朝的繁盛,也见证了近现代的没落与解放后的变革,它在历史中走过的每一步都紧密关联着中华文明的命运。

尽管大报恩寺已经不存在,但是它反而在不断地传诵中成为心底的难忘追忆,重建琉璃宝塔、再现古寺辉煌成为一代又一代的共同梦想。


遗址新生


2003年,南京市政府决定在原址上建设金陵大报恩寺塔及遗址公园,同时开展考古发掘和规划设计。

2007年起,考古队开始对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陆续确定了报恩寺中轴线等建筑基址,并在遗址的高处发现了塔基和地宫。


地宫为圆形竖井式,从现存地表开口至埋藏坑底部共深达6.74米,是中国发现的最深的佛塔地宫。

地宫内部堆积

地宫内覆石及砖砌“围箍”


地宫为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为长干寺圣感塔塔基地宫考古队在遗址现场仅发现一个地宫。

依照史料遗存及遗址信息,专家合理推测北宋与明的佛塔是共用地宫,明代报恩寺沿用宋代舍利塔原址,未加修改。


地宫内出土的文物也是极为珍贵,同法门寺地宫一样,大报恩寺琉璃塔地宫的舍利也是层层嵌套,出土文物极其丰富。



- 石函、铁函 -

石函

方柱状

由盖板、垫板和四壁板拼合

其中北壁石板上镌刻

《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

铁函

方柱状

器身内壁光滑,外表未经打磨

铁函内发现的两件丝绸发愿文

也直接提及佛顶骨舍利的内容



在铁函,同时出土了“阿育王塔之王”——鎏金七宝阿育王塔,高约1.1米、重约50公斤。

- 鎏金七宝阿育王塔 -

高1.1米、宽40厘米,总重50公斤,是中国和全世界范围内已发现的最大规格的阿育王塔。

塔身以檀香木做胎,外部用银皮包裹,表面鎏金并装饰有大量的水晶、玛瑙。

塔座的四面有四幅大型的画,分别是萨埵太子饲虎”、“尸毗王割肉饲鹰救鸽救鸽”、“大光明王施首”、“须阇提太子割肉奉亲”,反映了佛祖释迦牟尼前生重大的善行。

萨埵太子饲虎

尸毗王割肉饲鹰救鸽救鸽

大光明王施首

须阇提太子割肉奉亲



塔内供奉着两套金棺银椁,内藏有佛顶真骨舍利、感应舍利和诸圣舍利。其中佛顶真骨是世界现存唯一的一枚。

- 银椁、金棺 -

银椁

金棺


银椁,银质,局部鎏金,由上部长方形椁体和下部须弥座两部分组成,椁内铺置了乳香和金银币,金棺就放置其上。

银椁底部刻铭文中明确指出佛顶真骨舍利为施护捐赠。北宋,施护携顶骨带来华,瘗藏于长干寺地宫中。
金棺内供佛顶真骨舍利,表面纹饰皆为錾刻工艺,棺盖上有莲纹、鸾鸟、卷草纹饰等。
- 大银函、小银函 -

大银函

小银函


大银函银质,以卷草为底纹,顶面为双龙戏珠,四个斜面为双凤,四角各錾刻一柱,两柱之间有两道圆弧,各浮雕一尊坐佛,底部錾刻有云纹。
小银函,银质,函盖面纹鎏金,函盖顶中心设一菱形框,四角饰牡丹纹;函盖四边立面各饰一只双头金刚杵。

- 佛顶真骨舍利 -

佛顶真骨舍利呈不规则形状,长5厘米、宽3.5厘米、高3.4厘米,表面布满小孔。

《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载:“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洎诸圣舍利,内用金棺,周以银椁,并七宝造成阿育王塔以铁函安置。”

- 感应舍利 -

感应舍利为东吴时期康僧会行法事,三七之期,求得感应舍利,东吴大帝孙权“神其事”,在古长干里建建初寺、阿育王塔,供奉感应舍利。
- 诸圣舍利 -


诸圣舍利,为历代高僧大德的舍利,共出土9份,每份数量不等,皆为不规则形状,主要有白、黑、灰、黄、红等。

此外,地宫中也出土的许多用于供养舍利的宝器,这些文物器型精美,至今依然光彩夺目,为我们展现了宋代高潮的手工艺。
除了对遗址的考古发掘外,如何展示报恩寺遗址也是需要考虑的。遗址公园构建了博物馆空间体系,再现大报恩寺的整体格局,遗址与保护性建设相结合,更加突出了与参观者的互动性。

报恩寺大殿及琉璃塔遗址复原示意 摄影:禹涵

琉璃塔原址上,一座玻璃与钢结构结合的新塔落成,以别样的形式影射原来的琉璃塔。

玻璃与钢结构新塔 摄影:禹涵

新塔作为塔基遗址的保护罩,以“覆钵”型塔基承重,用以保护塔基遗址及舍利,同时也便于衔接上八边形塔身。

“覆钵”型塔基遗址保护罩 摄影:禹涵

遗址公园将历史的碎片通过现代技术整合, 作为新的文化象征再现于金陵中华门旁。

南京老门东街区与远处的大报恩寺琉璃塔 摄影:方人二

回望大报恩寺近两千年的岁月,它所代表的不仅是佛教圣地,也不仅是其琉璃外表所带来的盛名。

隐藏于表面之下的,是大报恩寺所见证的金陵古城,我们这个民族和文明在历史烟波中经历的每一个波澜。

-参考献-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塔基与地宫发掘简报.南京市考古研究所
祁海宁,龚巨平著.南京大报恩寺史话.南京出版社
刘锋.西方风景里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钟山风雨
陈薇. 在二重证据下考察明金陵大报恩寺前世后生的建造逻辑. 建筑学报
陈薇. 历史如此流动. 建筑学报
周永华. 明代南京大报恩寺复原研究.南京工业大学
汪永平. 举世闻名的南京报恩寺琉璃塔. 中国古都学会
韩冬青,陈薇,马晓东,孟媛.在地脉和时态的关联中传承和创新——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设计.建筑学报


-END-

文案编辑丨小林
制图设计丨小雯
建模渲染丨禹涵

图片来源于:
禹涵 方人二 永涛的视界 李平安 鸿慈永祜
南京市考古研究所

特别鸣谢:
南京大明文化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景区管理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