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悍匪陈培芳轶事

 柏涂hyzvi9113s 2023-07-03 发布于福建

                                   (嵩口镇里洋村)

悍匪陈培芳轶事

        永泰地处闽中诸县交界,境内峰峦叠嶂,交通闭塞,故历史上匪患尤甚。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军阀混战时期。各地盗匪蜂起,民不聊生。永泰诸如北区雁门村的吴大昂和礼柄村的黄飞仙(徐国材),西区大洋曹溪村的万草孟,南区嵩口里洋村的陈培芳等,均各霸一方,鱼肉百姓。民众深受其害。

        其中,悍匪陈培芳长期盘踞在永泰和仙游交界的嵩口里洋村和大喜村一带,周围方圆百里皆成其势力范围,且为祸甚剧,臭名昭著。


                                        (里洋村民居)

落草为寇

        陈培芳,又名陈弼,绰号“阿弼哥”,清朝末年生于里洋村。里洋村地处永泰和仙游交界,位置偏僻,山高林密,常有盗匪出没,故民风多剽悍。

        相传,陈培芳的身高仅有三尺三(1.1米左右),虽长得五短三粗,但脑筋灵活。然而,他并未将聪明才智用在正道上,而是终日游手好闲,蝇营狗苟,梦想有朝一日能够称霸一方。

        于是,年纪轻轻的他即来到德化县水口镇,在当地民团首领黄其明(明团暗匪)手下当了一名匪兵。

        一次,匪兵外出劫掠。狡猾的陈培芳故意落在最后。他趁其他匪兵不备,携带步枪逃回到里洋。匪首黄其明得知后大怒,下令前往里洋捉拿陈培芳。机敏的陈培芳藏匿到深山老林中,纵使匪兵放火烧山,亦无所获。只可怜村中老小惨遭匪徒凶残报复。最后,村中族长只好带着被陈培芳盗走的步枪和宰杀好的牛羊等,前往德化水口向黄其明赔礼道歉,才算息事宁人。

        不久后,陈培芳来到嵩口街市,恰巧又被来嵩口采购货物的德化匪徒认出,意欲将其掳回水口。幸得嵩口商家出面为其说情并做保,才得以放归。

        两度大难不死的陈培芳此时横下心来,决意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可是怎样才能弄到枪支作为起家的资本?经过一番思索,他利用自己早年外出仙游、泉州等地的经历,以花言巧语骗取一些青少年的信任,将他们诱骗到外地贩卖,换取了一笔可观的钱财。

        陈培芳用这笔不义之财购置了数杆步枪,并勾结周边游手好闲之人落草为寇,啸聚山林。


                                 (悬挂在半山腰的里洋村)

作恶多端

        大喜村有一钟姓人家,系当地大户,家资丰厚,曾在山上和山下各建有一座庄寨(今遗址犹存),并雇有家丁看家护院。陈培芳早就垂涎钟家财产,意欲占为己有,但迫于自己手上仅有二三十号匪兵,羽翼未丰,实力不强,只好对钟家采取恐吓威胁、硬泡软磨的策略,但钟家仍是抗拒不从。

        民国十六年(1927年)秋季的一天夜里,月黑风高,虎啸猿啼。诡计多端的陈培芳此时要实施他蓄谋已久的计划。他命令手下二三十名匪兵每人手中各持两支火把,一前一后,拉开距离,气势汹汹地从里洋杀向大喜,意欲武力强占钟家庄寨。

        钟家主人远远望见山下星星点点、绵延不绝的火把,不知是计,以为陈培芳的兵力已发展到恐怖的程度,遂心生恐俱,连夜带着妻儿老小逃离庄寨。

        就这样,陈培芳利用阴谋诡计,不废吹灰之力就占据了钟家的上下两寨。他以上下寨为大本营,东出梧桐,西进德化,南下仙游,北扼嵩口,四处强抓壮丁,扩充势力,同时到处打家劫舍,绑架勒索,极尽凶残之能事。

        据老辈人回忆,被陈培芳掳去之人如不能按时交纳赎金,即惨遭挖目、割耳、断指、炮烙等酷刑。更有甚者,陈培芳还发明了一种凶残的杀人方式,叫作“五马分尸”,即将人的头部和四肢分别绑在压弯的五棵竹子上,然后放开,随着竹竿的弹射,四肢崩裂,血肉模糊。陈培芳的暴行致使方圆百里鸡飞狗跳,人心惶惶。人们谈之色变,避之唯恐不及。

        大喜村陈坑有位名叫朱加金的人,绰号“阿金妹”。此人颇通笔墨,被迫担任陈培芳的文书。因其未成年的儿子在寨中玩火,不小心烧了陈培芳的蚊帐。陈培芳认为朱加金父子有谋害和反叛之心,当即派兵将其母亲抓到大喜,直接投入湍急的溪流中残忍溺毙,同时派兵到陈坑将其妻玷污后枪杀,而朱加金及其儿子也被拷打致死,造成了灭门惨案。

        陈培芳的老婆姿色靓丽,是他从民间强抢而来当作压寨夫人的。嵩口有位剃头师傅来到大喜为陈培芳理发,其间为恭维陈培芳,只说了句:“阿弼哥,您的老婆长得真漂亮!”没想到马屁拍到了马腿上。陈培芳认为此人胆大包天,竟敢垂涎自己老婆的美色,当即下令将其捆住,用滚烫的开水,从头到脚浇灌,活活把他烫死。一时间,哀嚎裂肺,惨不忍闻。


                                   (大喜村下寨遗址)

觊觎嵩口

         陈培芳将上寨作为自己的居所,将下寨作为驻兵场所,并用勒索来的钱财在下寨开设兵工厂,聘请外地枪械师制造枪支弹药,招兵买马,扩大势力,队伍很快就发展到两三百人,对外则宣称六七百人,陈培芳亦自封为“营长”。

        当时嵩口是闽中地区商贸重镇和交通枢纽,繁华富庶。陈培芳早就对嵩口垂涎三尺,但惮于嵩口有林成瑚的民团驻守,势力强大,故未敢轻易造次,只派小股匪徒在嵩口周边地方袭扰。

        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陈培芳派兵侵占大樟溪边的白杜村和邱演村,在白杜村开设税馆,勒收田亩捐和百货税。凡是过往船只、木排和商旅等均要向其纳税,嵩口商家损失惨重,深受其苦。

        民国二十年(1931年)农历7月,对嵩口觊觎已久的陈培芳带领几名匪兵深夜潜入嵩口万安堡,想试探嵩口虚实。嵩口民团获知讯息,计划包剿,陈培芳半夜仓皇逃脱。

        同年十月,陈培芳又派兵进踞嵩口观音亭背后的三节岭,在此修筑两座碉堡,驻兵二三十人,上下呼应,进一步扼住嵩口咽喉,意图进犯嵩口。

        嵩口民团团总林成瑚派陈长光率部围剿半个多月,断其水源粮草,并向碉堡开挖地道,以大量炸药炸开碉堡,活捉匪徒七人。

        不久之后,陈培芳又在白杜等地捕杀嵩人,林成瑚一怒之下,命令将匪徒全部押往嵩口街游街示众,并斩首于德星楼下的溪坂上。


                                                (万安堡)

落荒逃窜

        陈培芳匪众盘踞大喜多年,无恶不作,罪孽深重,嵩口人民早已对其恨之入骨,纷纷联名具书向福建省政府控诉。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农历9月,刚从上海调到福建的抗日英雄部队十九路军即调集一支部队来永泰剿匪,队伍进驻嵩口万安堡,并在寨门上写下“倭寇不灭,军人大耻;抗战到底,还我河山”的抗日标语(笔迹至今犹存)。

        农历9月14日,十九路军抵达大喜,向匪寨发起攻击。上下两寨寨墙坚固,互相呼应,易守难攻。十九路军勇猛冲锋,匪徒负隅顽抗,战况异常激烈。双方相持不下,十九路军动用迫击炮猛烈轰击,将下寨寨墙轰塌一角,匪兵自知抵挡不住,纷纷向里洋方向逃窜。此战,击毙匪徒多人,十九路军亦阵亡9人。南区百姓为纪念烈士,特在大喜岩富竖立“十九路军阵亡烈士碑”,此碑至今犹存。

        翌日,十九路军继续进军里洋,追剿残匪,彻底打垮了陈培芳匪帮。陈培芳本人亦落荒逃往仙游。

        经此一战,陈培芳的实力受到重创,从此一蹶不振。


                                           (大喜村风光)

彻底覆灭

        十九路军撤走后不久,陈培芳又回到里洋,收拾残部,依旧为非作歹,作威作福。

        陈培芳手下有一名匪兵,土名陈油阿,因谋反被陈培芳关押在里洋坪坑。一日,陈培芳将匪兵派往里洋建造土楼,只留下陈培芳和他妻子以及陈油阿住在坪坑。陈油阿见机挣脱枷锁,趁陈培芳不备,将其打成重伤后逃脱。受伤的陈培芳被抬往仙游医治。

        不久后,仙游股匪陈舜英将陈培芳扣押在仙游九溪。因陈培芳先前曾搜刮大量金银财宝埋藏地下,陈舜英意图套取宝藏后再处决陈培芳,假意对陈培芳的生活予以照顾,每日由陈培芳的妻子负责送饭,还提供少量鸦片给毒瘾很大的陈培芳吸食。

        一天晚上,陈培芳的妻子无意间听到陈舜英匪徒在谈论如何窃取陈培芳的金银财宝。第二天早上,陈妻故意迟迟不给陈培芳送饭。陈培芳追问原由,陈妻答道:“吃饭有何用,吃了也是死!”遂将陈舜英的意图告知陈培芳。陈培芳自知死期已到,在劫难逃,遂每日收集所获鸦片,一次性吞服自杀而亡。

        多行不义必自毙,黄粱美梦终成空。作恶多端、横行乡里的恶匪陈培芳终于落下了可悲的下场。只有那被他竭力搜刮来的金银财宝依旧深埋地下,任凭岁月流逝,却无人知晓,至今仍是个迷。


                                           (大喜村风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