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绣娘还乡,优雅而文艺,人称“宝贝婆”

 颖之星语 2023-07-03 发布于浙江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西周镇儒雅洋村西岙郑自然村,村里住着一位老太太,名叫周美凤,是远近有名的刺绣传承人,今年已经78岁,当地人称“宝贝婆”。

周美凤是土生土长的西岙郑村人,生于1945109从小跟母亲和外婆学绣花她们家族中的第三代刺绣人。

小时候生活困难,她们家的绣花鞋,街上卖掉后可以维持生计。

周美凤1964年毕业于象山中学高中部1966年随夫下放至原属镇海小港盐场劳动,是第一届知青

那时候破四旧,刺绣作坊遭到破坏,资料被焚毁

知青生活结束后返回象山,在延昌学校老师任教期间多次评县级先进教师,党龄40

改革开放后,周美凤重拾刺绣,将断档多年的刺绣工艺传承。

2001年,周美凤56岁退休后,决定到杭州绣花鞋厂。

退休后才开始创业?

家人亲戚和朋友都难以理解,劝她别折腾

还是坚持创办了老牌笕桥手工绣花鞋厂。

绣花工艺品市场逐渐打开,客户逐渐增多,厂子越来越兴旺,人们称其为“绣娘”

周美凤的绣法属我国四大名绣之一苏绣。

刺绣要有书画功底针法是灵魂,颜色搭配、明暗对比需要技巧,立体感和层次感越明显,作品就越精彩

周美凤的刺绣作品获得浙江省工艺美术博览会铜奖产品在全国妇联儿童博物馆收藏展览,“西湖十景绣花鞋”作为她的代表作之一。展示在一慧文创刺绣艺术馆跟随她的刺绣学生有二十余人。

周美凤把每一种绣法用文字记录下来,装订成册作为教程,供年轻人学习,希望刺绣工艺能够得到传承。

周美凤的年事渐高,难以坚持运营绣花工艺厂,好在她的外孙女陈一慧接棒,继续将绣花工艺传承。

陈一慧是她们家族中的第五代刺绣传承人,在此之前,她在国外做同声翻译工作,收入颇丰

她说,“外婆老了,新一代要上来,老手艺不能丢。”

80后的陈一慧接手绣花工艺厂后,现代科技与审美相结合,为传统刺绣注入了新的活力,把艺术品生活化,将刺绣工艺发扬光大。

刺绣工艺有了传承人,周美凤可以安心回老家养老了。

象山县西周镇儒雅洋村西岙郑自然村就是她出生的地方,“少小离家老大回”,2023年春天,周美凤重回故里

村里的房屋大多人去屋空很多房屋已经倾废倒塌

78岁的周美凤,把自家老房子的环境,打造得精巧别致。

竹子围墙。

竹筒流水。

火炉上刻字:五谷丰登,烟囱上雕字:红红火火。

山村老屋,充满了文艺的气息。

除了布置、打造美丽庭院,周美凤的日常生活,还是刺绣。

橱窗内各种刺绣工艺,画像、手提包、鞋子、琳琅满目。

所以附近的人们都称她为“宝贝婆”。

儒雅洋的王村长送给她一个树根,特别像龙。

周美凤说,雕着雕着,就不敢再雕下去了,不然就真的成“龙”了。

周美凤的自家竹林里,有三种竹子,特别是黄黄的竹子,称为黄金竹,万绿丛中黄金竹,非常显眼而稀奇。

她在竹林里建了一个鸡舍,还在鸡舍门上题字:鸡生蛋呢还是蛋生鸡?

这是一个千古迷题。

还乡,隐居山村,安享悠闲生活。

一针一线继续出快乐与生命之光,老有所乐,不失为优雅而文艺的养老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