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时尚设计师与大山里的绣娘

 文刀米 2022-05-31 发布于江苏

人物专访

2014年10月,蒋熙带着许多小伙伴,开车到大山里,盘山路一路而上,从不晕车的她都晕晕乎乎。他们要去的是广东的一个瑶寨。


这个瑶寨在山头,一行人风尘仆仆地最后来到瑶族绣娘房伟艳家中。


对于蒋熙她们的到来,绣娘一家子都很开心,热情的出门帮忙搬运行李。

其中,最开心的就可能就是绣娘十岁的女儿。


蒋熙来到这个非常偏僻的地方,是为了要拍摄一组大片,她是一位配饰设计师,而绣娘房伟艳则是她的工作伙伴,专门为蒋熙绣花。


蒋熙与绣娘

房伟艳的家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在这个偏远的瑶寨,大家几乎都是这般清贫。他们的堂屋中间有个火塘,人们围着火塘,聊天,火塘长年累月的熏烤,整个屋子都黑乎乎的,给人的感觉就更加破旧不堪。


但是,从屋子里出来,对面就是连绵起伏的群山,非常壮观、美好,蒋熙认为,这些自然的东西对山里人进行了美的熏陶,山、水、云雾、植物在他们的骨子里,形成了他们对美的感知。所以他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这么精巧,图案、色彩的搭配,都是大自然赋予他们的。


大山里的瑶族绣娘

在绣娘简陋的家中,打扮时髦的模特身旁,就是正在劳作的绣娘。

品牌“熙上”瑶族绣娘大片

或许,我们很难把这些精美的包、手套与这般“不美”的环境联系在一起,但是,蒋熙作品中最细致的部分确实就是从这里诞生,蒋熙觉得应该让大家看到背后辛勤的绣娘。

品牌“熙上”瑶族绣娘大片

拍摄过程中,绣娘的女儿总是在一旁看着,小姑娘特别开心,很热情,能看出来她对模特姐姐心生羡慕向往,对美、对大山外面人很好奇。


蒋熙问她,喜不喜欢刺绣,她摇头,很坚决地说,将来不想做刺绣。

这个回答触动了蒋熙。现在的人都喜欢说传承,但实际上,许多年轻人,并没有发自内心的喜欢,不愿意继承祖辈的手艺,他们没有错,有选择的权利,但这样可能造成手艺的失传。


心生好奇的小姑娘与模特

蒋熙希望做点事情,让他们发自内心、自主的去传承。


蒋熙,湖南人,小时候就喜欢画画。蒋熙的爷爷是个手非常巧的人,他给蒋熙做衣服、做鞋子,自己看书学会了做旗袍,甚至还会做更加现代一些的百褶裙。最让蒋熙崇拜的是,爷爷会把妈妈名字中的“莲”结合菱形做成一个图案,再绣上莲花。爷爷对蒋熙有很大的影响。


品牌“熙上”瑶族绣娘大片

初中时,蒋熙拜当地一位书法家为师,可以说她对艺术的启蒙是从传统书法开始,或者这也能解释为何她对传统美学更有感触。后来,蒋熙顺利考上北京服装学院,毕业后又去了意大利的马兰欧尼时装学院学习配饰设计。蒋熙说:“在意大利的学习,是一个找回自我的过程。”因为在学习过程中,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元素的蒋熙得到了老师的极大肯定,这也让蒋熙坚定了自己设计语言的方向。


品牌“熙上”幽篁系列大片

2009年,蒋熙想参加一个配件设计大赛,四处搜寻灵感。那时候离汶川地震过去不是太久,媒体有不少关于汶川重建的报道,其中当地羌族的羌绣吸引了蒋熙的关注。她以此为设计元素,设计了手工刺绣的高跟鞋,并获得了金奖。

这次参赛给她带来的不仅仅是奖杯,还有对传统刺绣的热爱。


品牌“熙上”幽篁系列大片

从此,刺绣成为蒋熙个人品牌“熙上”最重要的元素。

为了找到合适的绣法和绣娘,蒋熙每年都在四处寻访,绣娘大多生活在深山里,去寻访她们的时候,往往要坐十多个小时的汽车。贵州的苗绣,广东的瑶绣,长沙的湘绣,苏州的苏绣等,她都进行了实地考察。有的绣适合用在皮革上,有的不适合,有的绣娘适合做这个工作,有的不适合,筛选、寻访、梳理的过程就陆陆续续经历了好几年。


2014年拍摄瑶族大片的花絮

在寻访、与绣娘合作的过程中,蒋熙觉得,现在很多人都在保护传统手艺,保护非遗,但大部分还是处于给予的层面,把绣娘“圈养”起来,但这并不能形成良好的机制去传承。她想做的是把这些手艺通过时尚的设计,运用到日常可使用的商品中来,在商业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有人购买这些刺绣产品,就会给她们工作的机会,稳定的收入能让她们意识到,刺绣不仅是用来绣嫁妆,是可以成为职业的,有收入,而且不用背井离乡,这样,才有可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主动传承。


正在绣的商品

除了刺绣,蒋熙的设计还包含其他中国传统元素,我们常说的“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审美中”,能真正做到的不多,蒋熙算一个。

“瓷说”系列,灵感来自瓷,表现手法则非常有趣,瓷的形象隐于刺绣的背景中。


“瓷说”贝壳包


“瓷说”晚礼包


这个系列还装饰了手工制作的瓷珠,窑变效果非常独特,所以每颗瓷都不一样。


“瓷说”高跟鞋

热爱传统,但这并不代表蒋熙寻旧守旧,怎么把旧的变成新的,才有可能打动现在的消费者。在“瓷说”这个系列中,蒋熙创新了一套独一无二的结合蜀绣和苗绣的真皮刺绣法。而且,非常难得的是,蒋熙所有的产品,绣花部分都具有防水、防油、防污的功能,她寻找了世界上许多地方的绣线,最后通过涂层等工艺,既保留了传统的美,又能适应现代生活。


被浙江丝绸博物馆收藏的“幽篁”手拿包


被浙江丝绸博物馆收藏的“幽篁”手套

不久前,蒋熙在故宫的紫禁书院举办了一场新品发布会。蒋熙想邀请绣娘去故宫做现场展示,问了一圈长期合作的绣娘,都不愿意,因为她们大多没有走出过大山,更没有去过大城市,更何况是北京这样的都市。或许遥远、现代化的大都市对他们来说,神秘而又陌生,心中的不确定因素超过了那份好奇。有位合作最长时间的绣娘,除了对大都市的抗拒,拒绝还有个原因,她答应好姐妹要绣一套盛装相赠,没有绣完不出门。尽管这个事情给蒋熙带来了困难,但她更赞叹绣娘的淳朴和诚信。

好在,最后,蒋熙还是找到了一对母女绣娘。


母女二人在故宫的合影

这位妈妈绣工很好,女儿则在当地的博物馆工作,也从事传统文化保护的工作,妈妈有女儿的陪同才答应去故宫。


蒋熙说,他们代表绣娘两代人,妈妈会绣传统纹样,女儿除了会传统样式,也能够根据设计师的创意进行创新,而在现场绣花的时候,妈妈采用的是最原始的拿在手里绣花,而女儿用的相对现代的绣绷架。




“熙上”故宫·紫禁书院发布会,服装设计也出自蒋熙。

这位喜欢Martin Margiela 、Haider Ackermann、艺术家常玉、《北魏张猛龙碑》的时尚设计师,有一段话让我深有感触:

“也许许多手工环节是可以被现代技术所替代的,但是不可替代的是手工的情感和温度,我们也希望能通过手工艺的使用,来传承优秀与精华的部分。但我个人并不全然否定机器部分,正如我们会与一些高科技工艺结合来用,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同样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对于面临失传的工艺,最好的传承方式就是使用它、购买它,工艺找到了生存的空间与价值,能够为手工艺从业者带来相匹配的回报,才会自发传承。”

关于传承的文章还有:

回复 老银,可查看

百年后你我灰飞烟灭 他们璀璨如初

回复 一根线,可查看

《从一根线开始,拉近传统手工与现代时尚的距离》

回复 雷虎和阮传菊,可查看

《他们辞了职,离开城市,记录传统手艺的消亡,以及新生》

回复 蒋晟,可查看

《佛是什么样子?或许这个90后雕塑家能告诉你 》

转载需授权,不然我咬人

每周一篇人物专访

每周一篇时尚解析

两周一篇辛辣评论

文刀米 不流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