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术史小故事——山西大同沙岭墓壁画

 隐隐青 2023-07-03 发布于江苏

       山西大同沙岭墓壁画为现存最早的壁画墓,其中 7 号墓是墓群中唯一保存纪年文字漆画和壁画的一座砖室墓。没有沙岭7号墓壁画的面世,将无从知晓北魏早期的文化生态模式。

       大同沙岭7号墓葬的主人是破多罗氏鲜卑人,但除了毡帐、服装这些表面因素外,却难以嗅到鲜卑文化的气息。用砖砌成的铲形墓室,甬道两侧的镇墓武士和镇墓兽,甬道顶部的伏羲女娲,墓室两侧的大型出行图和宴饮图,都是典型的汉晋传统文化元素。

       墓室四面分为东壁、西壁、南壁、北壁,其中东壁为正壁,西壁为墓室入口(有封门墙)。

西壁:

       西壁两侧各有一个站立,手举盾牌的武士。武士头部或仰起,或正视前方,上身着红色长衣下身穿黑条纹束口裤,一手持刀、一手高举盾牌,双腿分开站立。

图片

图片

东壁:

       墓室东壁为墓主夫妇二人并坐的宴饮图。北魏时期的墓室壁画中,正壁内容多为墓主宴饮图,墓主正坐于正壁中央,周围的仆从送来食物或酒。其中墓主的形象相较于周围仆从的形象会更加巨大,以突出墓主尊贵的身份。

图片

图片

夫妇并坐图

南壁:

       南壁的东、西两面分别展示了人数众多的宴饮图与劳动场面,上方描绘六个形态各异的奇禽异兽。

图片

图片

宴饮图

图片

宰 羊

图片▲煮酒烹肉

北壁:

      北壁上方与南壁类似,均为形态各异的奇禽异兽,下方描绘了19位并排的长裙侍女,再往下,是一幅盛大的车马出行图。

图片

图片

马 车

图片

头戴鸡冠帽的轻骑兵

甬道:

       除了墓室四周有壁画以外,甬道顶部也有壁画。甬道顶部绘有伏羲女娲,两人头戴花冠,双手袖于胸前,下半身布满鳞纹,长尾交缠在一起。两人头部中间有一围绕火焰纹的摩尼宝珠。画面的两边各有一龙尾上卷的长龙,龙头刻画清晰,左侧有破损。

图片

图片

▲伏羲女娲

       甬道两侧对称分布镇墓武士和镇墓兽图,镇墓武士执盾持刀、身披铠甲,其头与身体大小不相称且五官与常人有异,应为头戴面具;镇墓兽人面兽身,背上鬃毛呈鬣刺状,显得很凶恶。这种壁画形式系首次出现。

图片

图片

镇墓武士

       值得一提的是墓室的东部残留着大量破损严重的漆皮,胎质已糟朽,但漆皮表面彩绘的图案和文字清晰可辨。经过清理拼对,有夫妇并坐、庖厨炊作、打场等画面。

图片

夫妇并坐

图片

庖厨炊作

     出土的诸多漆皮中有一块漆皮上墨书隶书题记,共三列,记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墓主人去世的时间;墓主人的 身份;袝葬的时间;赞美词。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