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视药量

 中医闫大夫 2023-07-03 发布于山东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69)

家传、师授有一习俗,传方不传药,传药不传量,传量艺术抛。一般是方内主药保密,药量多少亦不外传。只介绍处方,疗效不佳,甚至不起作用。如亡阳回苏,投附子要达到30克;颈椎病,投葛根要达到30克;消慢性炎块、恶肿,投蜀羊泉、石打穿要达到50克;失眠,投合欢皮、夜交藤、酸枣仁要达到30克;关节炎,投松节、老鹤草要达到30克;冠心病通利血脉、降低耗氧量,投丹参、红景天要达到40克,川芎20克,黄芪80克;高热证退烧,投石膏要达到60克。凡在中药房工作者,大都对药物有耐药、抗药性,投量要大,应超过正常人。这是老朽临床点滴经验。
小郎中按:中医自古就有不传之秘在剂量,开方疗效的优劣与辨证准确度的高低,选方精准度的正确与否、药物剂量大小选择是否合适都有很大关系。即使辨证准确,选方精准,如果药物剂量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疗效。该用小剂量而选择了大剂量,则药过病所,损伤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该用大剂量而选择了小剂量的用药,则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因此在临证中要仔细认真体会好药物剂量的选择。这种剂量选择是灵活的,是根据患者体质、病证特点、时令特点、地域特点而确定的,因此也不能统一而论,这就要求医者要在临证中体会药物的作用靶点和剂量浓度,根据自身的用药习惯和辨证方法确定适合自己学术的用药特色,这些都需要在临床中不断地总结体会,本文中是张老为我们分享的他的用药特色,重视药物剂量的选择,临证中我们应该参考好好学习体会,但也不要盲目照搬套用。一定按照中医因人因地因时的原则辨证使用,我想张老分享的原意也应该是如此。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勿盲目试用,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飞雪初降已暮天

烛影摇红忆残年

春来人言无限好

吾爱书城不羡仙

志存高远修仁术 勤勉笃行励后学

一襟明月,抱拙博览古今书

两袖清风,悬壶济世百年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