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个国家26位艺术家,超100件艺术作品共叙“自然”

 cxag 2023-07-0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人类从自然中诞生,“艺术与自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议题那些几万年前人类童年时代的色彩与线条穿越时空仍向我们发出质朴而神秘的絮语,世界各个文明亦都孕育沉淀了丰厚的流变中的有关自然的艺术与哲思遗产。

图片

当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爆炸式发展,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全世界各界普遍关心的议题。人类仿佛走到了何去何从的岔路口,狂喜与焦虑总在交替蔓延。在上海明珠美术馆馆长、策展人李丹丹博士看来:“此刻,不止于艺术领域,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重新感受到对自然的热爱、渴望与关切,我们也从自然中照见自我与社会,不断获得慰藉、灵感、赞叹、惊醒、启迪……”

图片

上海明珠美术馆于2023年7月1日全新揭幕以“重返自然”为主题的国际艺术群展,是继2020年成功策划举办“以花之名——生长中的艺术人文品牌项目”之后的最新探索。此次展览邀请到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26位卓越艺术家,包括(按姓氏音序排列):[法]尚-马利·阿普里欧、[哥]伊凡·亚戈特、曹晓阳、陈萧伊、陈彧君、[中国香港]郑祎、[英]埃利·戴维斯、丁乙、董孝驰、[法]莱诺·艾斯提夫、傅百林、胡项城、[瑞典]因卡&尼克拉斯、[韩]金宗学、刘毅、龙盼、骆丹、曲丰国、[意]夸尤拉、[墨]加百列·里科、石至莹、童文敏、[中国澳门]袁绍珊、王璜生、余友涵,展出具有代表性、前沿性的缤纷自然主题创作100余件,囊括绘画、装置、雕塑、影像、摄影、行为艺术等多元媒介。

展览现场

展览以“人与风景”“行旅”“绘事”“问与探”四个篇章为线索,展出具有代表性、前沿性的缤纷自然主题创作100余件,囊括绘画、装置、雕塑、影像、摄影、行为艺术等多元媒介。呈现的作品有对自然母题个人化的艺术再现与创造,有对环境议题的深刻追问与反思,亦有“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独特表达


图片
图片
艺术家:埃利·戴维斯Ellie Davies
因卡&尼克拉斯Inka & Niclas

图片
“重返自然”展览第一篇章“人与风景”展出现场

我们因何一次次探索密林深处?我们因何一次次等待见证奇观?我们因何一次次被大自然的微妙与浩瀚深深震撼?

图片
图片
埃利·戴维斯作品“随我来”系列展出现场

第一篇章“人与风景”探讨人与风景的关系,展出英国艺术家埃利·戴维斯(Ellie Davies)的“随我来”系列作品,与瑞典艺术家组合因卡&尼克拉斯(Inka & Nicolas)的“4K超高清”系列作品,这是两组独特的大地艺术、摄影创作。

因卡&尼克拉斯作品“4K超高清”系列展出现场

他们不是简单地再现自然,而是在观看、思想、行动、再现与创造中将大自然升华为审美意义的风景。风景中留下人的痕迹。

图片
艺术家:骆丹Luo Dan 陈萧伊Chen Xiaoyi
袁绍珊Un Sio San 王璜生Wang Huangsheng


“重返自然”展览第二篇章“行旅”展出现场

第二篇章的“行旅”二字借自中国古代美术史中的“行旅图”。壮阔山水中的绰绰人影总让人浮想联翩。这一篇章并置了4位艺术家11组作品——他们不断提问、探索、行动、创造的视觉成果。将自己抛入某种“未知的自然之境”是他们共通之处。

图片
图片
骆丹作品“无人之境”系列展出现场

骆丹走遍了中国西部,用镜头记录下辽阔苍凉、看似无人却处处留有人的痕迹的“无人之境”。

图片
山的手相(局部),陈萧伊
2021,UV印刷、铝板
50×22厘米×51

陈萧伊横断山脉区域的矿山与开采遗迹为聚焦切口尝试通过更旷阔的叙事对西部山地进行“影像扫描”

图片
不在之在 #2袁绍珊
2021数字摄影、艺术微喷
50×33厘米×7

袁绍珊前往北极圈艺术驻村,以空间为命题,结合影像、摄影等手段进行跨媒介创作,探讨非场所、公共空间、都巿废墟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王璜生作品“记忆的花园”“密码”“珠江源植物图志”系列
及《1984年珠江源采集标本》展出现场

王璜生2020年以来对于生命的深入体验与重新思考,唤醒当年珠江溯源采集的植物标本的生命及情感记忆创作了一系列以植物为元素媒介,探讨时间、过程、成长、生命、情感、记忆等话题的作品。怀揣着不尽相同的追问,这些最终的“行旅”作品所展现出的令人惊喜的艺术语言着实令人振奋。

图片
图片
艺术家:郑祎Caroline Cheng 曹晓阳Cao Xiaoyang
傅百林Fu Bailin 余友涵Yu Youhan
伊凡·亚戈特Iván Argote 陈彧君Chen Yujun
石至莹Shi Zhiying 金宗学Kim Chong-Hak
曲丰国Qu Fengguo 丁乙Ding Yi 董孝驰Dong Xiaochi

图片
“福”,郑祎,2012,瓷、麻布,200×200厘米

第三篇章“绘事”之名,取自《论语·八佾》:“子曰:'绘事后素。’”(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锦上添花。)

“重返自然”展览第三篇章“绘事”展出现场

这一篇章是整个展览中艺术家人数最多、年龄跨度最大、文化背景最丰富的展区。

图片
·亚戈特作品《野花:颈部》《野花:手》展出现场

面对空白的画布,艺术家们叩问共同的主题。从具象到抽象,从墨分五色到斑斓缤纷,从平面到立体……

“重返自然”展览第三篇章“绘事”展出现场

不同的艺术家依仗自己的妙笔,捕捉符合内心思绪与情感的自然印象,锤炼语言,堆叠笔触,绘制出专属的自然画卷。


图片
艺术家:胡项城Hu Xiangcheng
尚-马利·阿普里欧Jean-Marie Appriou
莱诺·艾斯提夫Lionel Estève
龙盼Long Pan 夸尤拉Davide Quayola 
加百列·里科Gabriel Rico
刘毅Liu Yi 童文敏Tong Wenmin
 
图片
龙盼作品《桐树》《风铃》展出现场

第四篇章“问与探”即提问与探索,甄选一系列具有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多元创作包括诸多影像、装置等,发人警醒、令人惊奇。

图片
光影与光阴1,胡项城,2014
木与综合材料,82×50厘米

图片
图片
左:莱诺·艾斯提夫作品《普罗旺斯来信》局部
右:尚-马利·阿普里欧作品《生命之树(被太阳温暖)》局部

艺术家们直接拼贴粘连尚有温度的材料以重构新的生命图谱(胡项城“光影与光阴”系列、莱诺·艾斯提夫《普罗旺斯来信》);以厚重青铜塑造“生命之树”(尚-马利·阿普里欧“生命之树”系列);

图片
点彩:普罗旺斯,夸尤拉
2023,4K、三联屏,11分钟

“重返自然”展览第四篇章“问与探”展出现场

用诗意的方式警示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干预和破坏龙盼《铜树》《风铃》运用最尖端的技术无限接近并捕捉活泼轻快的生机勃勃夸尤拉《点彩:普罗旺斯》以举重若轻的方式展现人的有限与自然的无限加百列·里科云女》《上帝之星》)

“重返自然”展览第四篇章“问与探”展出现场

用身体介入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展现自然之美及“人类作为大自然一份子”这个显而易见又常被忽略的事实童文敏《植物标本文献》《反射-松林》);用号召公众参与的方式发出“重返自然”的呼唤刘毅《鸟鸣电台》……

图片
新华文创·光的空间

其中《鸟鸣电台》不仅在8楼明珠美术馆可以聆听,7楼新华文创·光的空间书店里也能时不时发现“鸟鸣”。在这里你还能解锁展览相关读物,探索更多作品背后的故事。

图片
“重返自然”展览展出现场

通过四个篇章的展出,这场艺术与自然共舞让我们对自然产生感知、反问并加以思考。希望你能在这场艺术的“盛宴”中重返自然,共同探寻面向未来的艺术与生命之径!


明珠美术馆专为本次展览策划设计了“重返自然”儿童导览手册,分为“走进自然”“探索自然”“记录自然”“想象自然”四个版块。

图片

每个版块对应一个小标志,展厅里对应的作品展签附近会出现这些标志,邀请小朋友们跟着手册一起探索展览,寓教于乐,增加观展趣味性与知识性。


看完展览还可以在艺术生活实验室购买相关自然主题周边,展览特别引入了“作物养成盆栽”,以播种盲盒的趣味形式,包含玛格丽特、喇叭花、番茄和雏菊等随机的种子,一起播种希望,静待植物成长。

 宠粉福利 
文末留言说说
#我想看《重返自然》的理由#
我们将抽取5位幸运儿
送上展览《重返自然》双人票一份

明珠美术馆
图片
重返自然
Return to Nature

展览日期
2023年7月1日—10月7日 

参观时间
每周一闭馆;
周二至周四10:00-19:00(18:00停止入场);
周五至周日10:00-22:00(21:00停止入场)

展览地址
明珠美术馆
上海市吴中路1588号
爱琴海购物公园8楼
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即购票


艺术家(按姓氏音序排列):
[法]尚-马利·阿普里欧、[哥]伊凡·亚戈特、曹晓阳、陈萧伊、陈彧君、[中国香港]郑祎、[英]埃利·戴维斯、丁乙、董孝驰、[法]莱诺·艾斯提夫、傅百林、胡项城、[瑞典]因卡&尼克拉斯、[韩]金宗学、刘毅、龙盼、骆丹、曲丰国、[意]夸尤拉、[墨]加百列·里科、石至莹、童文敏、[中国澳门]袁绍珊、王璜生、余友涵


出品人:李爽
策展人:李丹丹 

指导单位:上海报业集团
主办:明珠美术馆 
支持: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 
特别支持: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