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边

 laoyu2012 2023-07-0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沈宁

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发源﹐经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到陕西﹐成为陕西(秦)和山西(晋)的边界﹐然后穿越河南﹐过山东﹐入渤海。我在陕北﹐先插队后工作﹐前后八年﹐每年回北京﹐坐火车往返﹐必过一次黄河。走太原石家庄一线﹐要从风陵渡过河进山西﹐走郑州石家庄一线﹐从京广线黄河大桥跨河进河北。不过因为时间关系﹐每过黄河﹐都在晚上﹐总是看得模模糊糊。人到河边﹐得以饱览黄涛﹐体验雄伟﹐感受惊骇﹐有过四次。
刚到曹坪不久﹐就听村里的憨憨狗娃子唱过一首山歌﹐词调之间﹐黄河水已然滔滔入心。
你知道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呵呦来把船来搬? 
我知道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
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个那艄公呵呦来把船来搬。
我第一次到黄河边﹐是下乡后不久﹐到延川县去会一个清华附中的熟人﹐他知道我想看看黄河﹐就带我到了黄河边﹐登上当地的一座圣览山。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周围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黄河犹如一条巨龙﹐在高原沟壑间奔腾不息。我从地理书上早就了解到﹐延川境内这一带黄河﹐以保留最完整最密集的蛇曲而著名﹐就是说由于水的常年冲刷﹐形成河道如蛇一般蜿蜒的地貌。传说远古太昊伏羲氏到了这里﹐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鸟兽地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八卦阴阳图腾取S型﹐就是照这里黄河湾而来﹐故此从圣览山看过去的这段黄河﹐被称为乾坤湾。
听着如此神奇的传说﹐望着面前黄河古道﹐峡高谷深,石峡峭直,岩壁嵯峨,峻险奇伟,黄河之水﹐广阔浩淼,汹涌澎湃,威武雄壮,势不可当﹐确实感觉惊心动魄﹐不由暇想联翩﹐对黄河的崇拜和敬仰﹐更加强烈了。
也是在延川的几天里﹐意外听到一个故事﹐是在北京绝对听不到的,令我大吃一惊。抗战胜利之后﹐国军围剿延安﹐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经延川﹐清涧﹐安塞﹐靖边﹐榆林﹐佳县﹐米脂﹐吴堡﹐绥德﹐子长各县﹐周转一年有余。我们在北京﹐熟知毛泽东转战陕北的很多故事﹐如毛主席如何如何跟战士们一同登山﹐很多美术作品画着毛泽东站在山颠眺望远方﹐以及毛泽东骑马行军照片等等。可延川几个老汉说﹐当年毛主席跟周恩来江青王震几人﹐是乘坐一部美军吉普车到延川刘家渠的﹐甚至有老汉记得﹐那辆吉普车是深蓝色。跟在那辆吉普后面﹐还有一部大卡车﹐装满行李和通讯器材。车子一到﹐立刻开进沟底﹐盖上树枝﹐隐蔽起来。
国军在延安没有捉到毛泽东﹐派出战机在陕北搜索轰炸。炸弹丢到延川﹐毛泽东首先担心汽车是否被炸毁﹐他说﹕汽车可是我们的腿呀。战士们查看之后﹐发现只有车窗玻璃被震碎﹐一个轮胎有小伤﹐其他无碍﹐毛泽东才算放心﹐当晚匆匆上车﹐离开延川﹐赶往清涧去了。
第二次到黄河边﹐是到延长县去看一个好友。我跟着他又去几个不同的村子﹐结识了几个其他学校的插友(插队的朋友)﹐走着走着﹐就接近黄河边了﹐于是再去看黄河。我们到了黄河边一个叫做清水关的地方﹐虽然属于延川县﹐但离延长县更近些。
这清水关﹐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因为北边有一条小溪﹐水清见底﹐潺潺而来﹐在这里汇入黄河﹐所以就把这里叫做清水关。清水关渡口﹐虽不很大﹐但处关津要隘﹐历代兵家必派驻军守卫﹐从不懈怠。
据史书记载﹐明清六百年间﹐清水关一直是方圆数百里的商贸集散地﹐曾经繁华兴隆﹐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明末农民起义﹐满清官兵占领﹐都不曾干扰或更改清水关的传统。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共产党闹革命﹐才开始打乱清水关的祥和。之后又二十年﹐战乱纷至﹐烽火连天﹐清水关终于再不清静。到六十年代﹐全国开展农业学大寨的政治运动﹐公社领导一声令下﹐清水关几十户村民被迫搬迁﹐离开家乡。我们到清水关的时候﹐那里已经人去村空﹐满目萧瑟﹐天地苍凉。只一户老人﹐坚持不搬﹐仍旧驻留这里﹐守望黄河﹐给我们讲清水关的过去和今天。
第三次看黄河﹐是已经到剧团工作之后﹐跟随剧团到宜川县演出﹐顺便去壶口看黄河。那次看到黄河瀑布﹐对我的震撼之巨﹐难以用笔墨形容﹐至今每每想起﹐仍旧不免要涌起几分激动。
黄河中游到达宜川境内﹐河面宽达五百多米﹐洪流滚滚﹐水量铺天盖地。到了壶口这地方﹐两岸岩石坚固﹐不容冲刷变形﹐黄河巨流突然被束缚进五十米宽的狭窄河床﹐自然导致激流滔天﹐惊涛翻滚﹐迅猛异常。同时也在这里﹐河床上突然出现五十米落差的悬崖﹐黄河狂水愤然冲下﹐形成巨大瀑布﹐犹如壶口倾泄而出﹐故名壶口。中国古籍《书.禹贡》曰﹕盖河漩涡,如一壶然。
壶口瀑布之奇景﹐天下罕见。人还没到跟前﹐离得几里之遥﹐便已听到涛声轰鸣﹐如千军万马﹐咆哮而来﹐翻江倒海﹐惊天动地。到得岸边﹐只见数十米宽的河面﹐黄水巨流﹐倒悬倾注﹐激浪翻腾﹐汹涌澎湃。那浩渺的烟波﹐在阳光照射下﹐彩虹如织﹐从天而下﹐直落水中﹐如长龙吸水。站在岩石岸上﹐沉醉如迷﹐恍若身在仙境﹐再无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悠悠然腾云驾雾一般。彩虹忽似横卧河面﹐如彩桥飞架﹐引我踏步上去。忽又飘摇飞舞﹐花团锦簇﹐扑溯迷离﹐如张开大幕﹐勾我跟随进入。再走近几步﹐仰观飞瀑﹐头顶艷阳当空﹐光亮眩目﹐扑面细雨蒙蒙﹐衣衫尽湿﹐让人不由感慨万千。
沿着壶口瀑布岸边小路﹐走过几段﹐可以辨认身边巨大的岩石上﹐仍旧刻画着累累条痕﹐都是当年黄河纤夫们留下的历史记录。黄河运输﹐自古非易事﹐渡河往来﹐多要顺着河流﹐边下边渡﹐到对岸后再靠拉纤把船拖回原岸。而到了壶口﹐落差大,河槽深,水流急,上下船只,只能在壶口上边停靠,卸下货物,人担畜驮﹐运到壶口下面。同时将空船拉上岸,在船下铺设圆木,纤夫们拉着空船﹐在河岸上滚木而行﹐穿越壶口﹐到下方水流较缓处,再把船放入水中,重新装上货物,继续航运。这种旱地行船﹐非常艰苦﹐时常需要数百人拉纤﹐非常壮观﹐是后人们再也无法想象的了。
第四次看黄河﹐是跟着认识的延安汽车运输公司北京学生出车﹐到南泥湾一带去玩。在中国大陆﹐南泥湾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民歌手郭兰英以唱南泥湾而著称﹐三五九旅以在南泥湾开荒而闻名﹐毛泽东发表过赞扬南泥湾的讲话。我们开着卡车﹐从南泥湾﹐到金盆湾﹐再到麻洞川﹐一直开到黄河边。那是个很小的村落﹐远无壶口或清水关那么有名﹐码头又早已放弃不用﹐而且这段黄河毫无特色﹐水势平缓﹐黄汤漫漫﹐没有人要来看﹐到处破败不堪﹐基本就是荒野孤村﹐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
我在陕北八年期间﹐还有一次看黄河的机会﹐却错过了﹐有缘故的。
陕北流传着一句老话﹕文出两川﹐武出三边。两川指延川和宜川﹐三边指定边﹐靖边,安边。延川和宜川属延安地区﹐而定边﹐靖边,安边三地﹐则属更北的榆林地区。传说三国时代第一美女貂蝉是米脂人﹐第一勇士吕布是绥德人﹐于是便有名谚﹕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家喻户晓﹐都知道米脂的女子漂亮﹐绥德的男人勇武﹐而绥德和米脂都属榆林地区。总而言之﹐榆林现在虽然十分贫穷﹐但历史上却鼎鼎大名﹐很让我向往。
我们村里有个婆姨是从米脂下来的﹐我没看出她有什么特别漂亮﹐可村里人都一直夸她美﹐她也常常把自己当作貂蝉。有一年她要回娘家﹐我知道了﹐赶紧提议﹐跟她们夫妇做伴﹐到榆林走一趟。延安到榆林有长途客车﹐同样爬高下低﹐在山里行走﹐但不算很远﹐几个钟头就先到了绥德。村里那个米脂婆姨一下车﹐就像到了家﹐榆林的亲朋戚友涌上来﹐问长问短﹐热火得不得了。我见了﹐别凑那热闹﹐跟她男人说了一声﹐赶紧离开﹐找小旅馆住下﹐不再跟他们同行。
绥德小城﹐古色古香﹐不愧历史名埠。特别是几样小吃﹐把我留住。一样是绥德油旋﹐手工烙成﹐色泽金黄﹐表面油亮,层层旋饼﹐薄如羽翼,外脆里软,酥绵可口。听从老乡指引﹐乘热用刀沿边划开,填入凉拌猪头肉,名为狮子大张口﹐实在美味。另外一样绥德风味﹐叫做油馍馍,圆形饼状,中有小孔,用土豆荞面等杂粮﹐拌以白面和糖﹐烹炸而成﹐金黄如铜钱﹐味道甘甜可口﹐被陕北人当作富裕吉祥的象征。再一样绥德小吃﹐是洋芋擦擦,又名洋芋不拉或者洋芋库勒﹐带些蒙古话色彩。洋芋就是土豆﹐用擦子擦成寸长薄片,拌入花椒﹐葱丝﹐姜粉﹐盐末等,再加面粉﹐搅匀上笼﹐蒸熟之后﹐盛入大碗,再调蒜泥﹐辣面﹐酱醋﹐香油﹐吃上就停不下。不过这些好吃的传统食品﹐虽非山珍海味﹐对于当时一贫如洗的陕北老乡来说﹐还是高不可及﹐平常人家没得吃﹐只能偶尔到饭馆去尝尝鲜﹐打打牙祭。
在小饭馆里跟老乡们聊天﹐听说绥德离黄河边的吴堡很近﹐就有点心动﹐想去看看。然后听老乡们讲﹐吴堡那地方有名﹐是因为毛泽东曾经在那里渡过黄河。老乡告诉我﹐当年毛主席在岸边对陕北老乡说﹕劳累你们了,陕北是个好地方,陕北的小米吃了十三年,实在不愿离开呀。毛主席上船以后又说﹕我马上就要过黄河了,来不及向陕北老乡告别,请你们转达我对他们的问候,谢谢他们多年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告诉陕北人民,我们不会忘记他们的一片深情。船到河心﹐毛主席又说﹕黄河真是一大天险啊!过去,黄河没有很好地得到利用,今后应当利用黄河灌溉、发电、航运,让黄河为人民造福。那老乡叹道,毛主席他老人家﹐还在河里就开始想中国的未来了。

沈宁,南京出生,上海长大,北京读书,陕北插队。西北大学77级毕业,1983年赴美留学,获衣阿华大学硕士、教育学院博士班深造。历任大学助教、中学老师、小学校长等。业余写作,著述甚丰,出版书籍17部。陶希圣外孙,沈钧儒堂侄。


图片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