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板块2 小说阅读 课时12 分析主旨意蕴——立足文本,思考深广

 中小学知识学堂 2023-07-03 发布于云南

课时12 分析主旨意蕴

 ——立足文本,思考深广

复习任务 1.能够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分析主旨意蕴。2.掌握常见意蕴分析题的分析要领。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篇名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21

新高考Ⅰ卷

《石门阵》

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

物象意蕴

①探究题有时冠以“探究”字样,更多的是以“分析”字样出现。

②命题点多选在标题、关键句子或物象意蕴的分析探究上。

2020

新高考Ⅱ卷

《大师(节选)

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

句子意蕴

2017

浙江卷

《一种美味》

“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5)

标题意蕴

2016

全国乙卷

《锄》

“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

句子意蕴

知识图要

(说明:物象意蕴参见课时9)

活动一 读懂练透,提升多层面、多角度分析意蕴能力

小说主旨意蕴类分析是一种基于文本内容的分析,分析的内容多是小说的主旨(主题)及小说所表现的丰富意蕴或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它既可以要求直接分析主旨,还可以要求挖掘主旨的丰富性或深刻性。表现为三类分析题:分析主旨、分析思想意蕴、分析情感意蕴。

另外,主旨意蕴类分析还有间接形式,像标题意蕴分析、重要句子意蕴分析、创作意图分析都是此类。

小说好读而难懂。好读在于小说中的故事很精彩,很有趣;难懂在于故事背后的主旨(意义点)难以把握。因为它不会像散文的主题那样直接明示,而是藏在形象中,因而带有隐晦、复杂、丰富的特点。这也为分析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断魂枪

老 舍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枣红色多穗的镖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

沙子龙现在身上放了肉,只是在夜间,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这条枪与这套枪,二十年的工夫,在西北一带,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现在,不会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是摸摸这凉、滑、硬而发颤的杆子,使他心中少些难过而已。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在他手下创练起来的少年们还时常来找他。他们到处吹腾沙老师武艺高强,标榜自己是沙老师的徒弟——虽然沙子龙并不承认。没钱时,上沙老师那里去求。沙老师不含糊,多少不拘,不让他们空着手儿走。可是,为打架或献技去讨教一个招数,沙老师有时说句笑话,马虎过去,有时直接把他们赶出去。

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抡几下竹节钢鞭,脚踢天下好汉,拳打五路英雄!乡亲们,王三胜不是卖艺的;玩艺儿会几套,西北路上走过镖,会过绿林中的朋友。现在闲着没事,拉个场子陪诸位玩玩。有爱练的尽管下来,王三胜以武会友,有赏脸的,我陪着。神枪沙子龙是我的师傅;玩艺儿地道!诸位,有愿下来的没有?他的话硬,可是那条钢鞭更硬,十八斤重。

他给手心一口唾沫,又抄起大刀来。削砍劈拔,蹲越闪转,手起风生,忽忽直响。忽然刀在右手心上旋转,身弯下去,四围鸦雀无声,只有缨铃轻叫。刀顺过来,猛的一个跺泥,身子直挺,比众人高着一头,黑塔似的。收了势:诸位!他一手持刀,一手叉腰,看着四围稀稀的扔下几个铜钱,他点点头。诸位!地上依旧是那几个亮而削薄的铜钱。他咽了口气:没人懂!他低声地说。

有功夫!西北角上一个黄胡子老头儿答了话。

下来玩玩,大叔!王三胜说得很得体。

点点头,老头儿往里走。这一走,四外全笑了。他的胳臂不大动;左脚往前迈,右脚随着拉上来,一步步地往前拉扯,像是患过瘫痪病。蹭到场中,把大衫扔在地上,一点没理会四围怎样笑他。

神枪沙子龙的徒弟,你说?好,让你使枪吧;我呢?

三截棍进枪吧?王三胜要看老头子一手,三截棍不是随便就拿得起来的家伙。

老头子又点点头,拾起家伙来。请!

王三胜一扣枪,向前躬步,枪尖奔了老头子的喉头去,枪缨打了一个红旋。老人的身子忽然活展了,将身微偏,让过枪尖,前把一挂,后把撩王三胜的手。拍,拍,两响,王三胜的枪撒了手。王三胜连脸带胸口全紫了,抄起枪来;一个花子,连枪带人滚了过来,枪尖奔了老人的中部。老头子的眼亮得发着黑光;腿轻轻一屈,上把打着刚要抽回的枪杆;拍,枪又落在地上。

场外是一片喝彩声。老头子扔下家伙,拾起大衫,还是拉拉着腿,可是走得很快了。

还得练哪,伙计!

别走!王三胜擦着汗:你不离,姓王的服了!可有一样,你敢会会沙老师?

就是为会他才来的!老头子的干巴脸上皱起点来,似乎是笑呢。走,收了吧,晚饭我请!

王三胜陪着老头子往庙外走。

你老贵姓?他问。

姓孙哪,老头子的话与人一样,都那么干巴。爱练,久想会会沙子龙。

沙子龙不把你打扁了!王三胜心里说。他脚底下加了劲,可是没把孙老头落下。到了客栈,他唯恐沙老师不在家,他急于报仇,知道老师不爱管这种事,可是他相信这回必定行,他是大伙计,不比那些毛孩子;再说,人家在庙会上点名叫阵,沙老师还能丢这个脸么?

客人进来,彼此拱手坐下,沙子龙叫三胜去泡茶。孙老者没话讲,用深藏着的眼睛打量沙子龙。沙很客气:

要是三胜得罪了你,不用理他,年纪还轻。

孙老者有些失望,可也看出沙子龙的精明。他不知怎样好了,不能拿一个人的精明断定他的武艺。我来领教领教枪法!他不由地说出来。

功夫早搁下了,沙子龙指着身上,已经放了肉!孙老者深深地看了沙老师一眼:不比武,教给我那趟五虎断魂枪。

五虎断魂枪?沙子龙笑了:早忘干净了!早忘干净了!告诉你,在我这儿住几天,咱们各处逛逛。

我不逛,也用不着钱,我来学艺!孙老者立起来,我练趟给你看看,看够得上学艺不够。于是拉开架子,打了趟查拳,及至抱拳收势,身儿缩紧,好似满院乱飞的燕子忽然归了巢。

好!好!沙子龙在台阶上点着头喊。

教给我那趟枪!孙老者抱了抱拳。

沙子龙下了台阶,也抱着拳:孙老者,说真的吧;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

不传?

不传!

孙老者的胡子嘴动了半天,没说出什么来。到屋里抄起蓝布大衫,拉拉着腿:打搅了,再会!

沙子龙把客人送到小门,然后回到屋中,对着墙角立着的大枪点了点头。王三胜和小顺们都不敢再到土地庙去卖艺,大家谁也不再为沙子龙吹腾;反之,他们说沙子龙栽了跟头,不敢和个老头儿动手,那个老头子一脚能踢死个牛,沙子龙也不是他的对手。神枪沙子龙慢慢似乎被人们忘了。

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有删改,原文初载于1935922日《大公报·文艺副刊》)

下面是本文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

答案 孙老者来到沙子龙家中要求领教“五虎断魂枪”,沙子龙坚持不传,孙老者失望而去

1.分析作品结尾画线句子的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沙子龙面对急剧的社会变迁,内心是痛苦的。一方面他留恋着过去叱咤风云的自己,另一方面对时代变迁做出妥协;“叹一口气”,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无奈与落寞;“微微一笑,'不传!不传!’”又展示了沙子龙始终坚守内心的孤傲与执着,展示了在时代急遽变化中的悲剧人物形象。

解析 分析该句,应抓住人物的表情与语言去探究沙子龙内心丰富、复杂的情感。如叹气,为何叹气;自己说不传!不传!想表达沙子龙什么样的态度。

2.小说以“断魂枪”为题,有怎样的意蕴?结合全文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指“五虎断魂枪”枪法高明,可夺人性命。②“五虎断魂枪”代表的中国武术失去用途,也就失去了灵魂。③沙子龙看到枪术失去用武之地,他感到非常失落与悲凉。

解析 分析要扣住断魂二字。小说以断魂枪为题,从表层含义上分析,应该指五虎断魂枪枪法高明,可夺人性命。而从深层含义上分析,五虎断魂枪代表的中国武术失去用途,也就失去了灵魂。从主题的角度上,沙子龙是这种枪术的传承人,当他目睹枪术失去用武之地,他感到非常失落与悲凉。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国术)传承下去的愿望,也表达了作者对沙子龙坚守的品格的赞赏,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3.关于这篇小说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好技艺、好技术因个人的保守而失传了;也有人认为是讲述了一个寄意宏远的“民族寓言”。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同意第一个观点,文中有三次都写到沙子龙不传授武艺。

①沙子龙每次练枪时,都把小门关上,可见其保守。

②沙子龙不承认收过徒弟,他的“弟子们”为打架或献技去讨教一个招数,沙老师有时说句笑话,马虎过去,有时直接把他们赶出去。

③孙老者不远千里想学习“五虎断魂枪”,但沙子龙却不传授,并表示要把那条枪和那套枪带入棺材,足见其太保守,这些都体现了以“五虎断魂枪”为代表的好技艺、好技术因为个人的保守而失传了。

(示例二)同意第二种观点,即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寄意宏远的“民族寓言”。

①小说蕴含着以沙子龙为代表的英雄们武艺无处施展,中华传统武术难以传承的意蕴。文章开头即写西方的大炮打进中国,在火车、快枪面前,中华传统技艺被压制,在这种背景下,沙子龙的镖局改为客栈。

②小说蕴含着中华传统武术后继无人的时代悲哀。沙子龙不是不传授技艺,而是没有值得传授技艺的徒弟,王三胜、孙老者等人学武要么是吹腾爱面子,要么是逞强斗勇,都不能很好地传承武术精神。

③小说蕴含着中华文明遭遇的生存危机。在西方物质与文明入侵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不只传统武术难以传承,更严重的是中华民族的文明遭到破坏。

分析总是要求多层面、多角度展开,而分析主旨意蕴的多层面、多角度则表现在:

(1)文本层面

分析主旨意蕴必须立足于文本,在文本内寻找多角度:

形象角度。意蕴总是附着于小说的具体形象中,小说中不同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就是两个可以展开的小角度。人物形象有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主要人物的经历命运、不同性格侧面、性格变化原因、性格形成环境的关系以及典型意义,是分析的具体抓手。

情节角度。主要有这么几个具体抓手:情节的高潮和结局,尤其是高潮部分;情节中的矛盾冲突;情节发展变化的原因。

环境角度。主要有两个抓手:一是从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命运的影响去破译主旨意蕴;二是探寻时代背景、社会特点去发现主旨意蕴。

其他如标题、语言、表现手法等,也是不可忽视的角度。

(2)文外层面

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分析小说的环境观

从人与历史的角度分析小说体现的民族心理传统文化

从人与人的角度分析小说的人生启示

从人与时代的角度分析小说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认识

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文本的深层意义,如象征义、双关义等。

活动二 读懂练透,提升意蕴题型分析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安乐居

汪曾祺

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

安乐林围墙上开了个月亮门,门头砖额上刻着三个经石峪体的大字,像那么回事。走进去,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有几十棵杨树。当中种了两棵丁香花,一棵白丁香,一棵紫丁香,这就是仅有的观赏植物了。这个林是没有什么逛头的,在林子里走一圈,五分钟就够了。附近一带养鸟的爱到这里来挂鸟。他们养的都是小鸟,红子居多,也有黄雀。大个的鸟,画眉、百灵是极少的。他们不像那些以养鸟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家,照他们的说法是瞎玩儿。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把鸟一挂,他们就蹲在地下说话儿,——也有自己带个马扎儿来坐着的。

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不卖米饭炒菜,主食是包子、花卷。每天卖得不少,一半是附近的居民买回去的。这家饭馆其实叫个小酒铺更合适些,到这儿来喝酒的比吃饭的多。这家的酒只有一毛三分一两的。北京人喝酒,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喝一毛三的是一个层次,喝二锅头的是一个层次,喝红粮大曲、华灯大曲乃至衡水老白干的是一个层次,喝八大名酒的是高层次,喝茅台的是最高层次。安乐居的酒座大都是属于一毛三层次,即最低层次的。他们有时也喝二锅头,但对二锅头颇有意见,觉得还不如一毛三的。一毛三他们喝了,觉得喝起来。他们有人甚至觉得大曲的味道不能容忍。

酒菜不少。煮花生豆、炸花生豆、暴腌鸡子、拌粉皮、猪头肉——单要耳朵也成,都是熟人了!猪蹄,偶有猪尾巴,一忽的工夫就卖完了。也有时卖烧鸡、酱鸭,切块。最受欢迎的是兔头。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这还是一年多以前的事,现在如果还有兔头也该涨价了。这些酒客们吃兔头是有一定章法的,先掰哪儿,后掰哪儿,最后磕开脑绷骨,把兔脑掏出来吃掉。没有抓起来乱啃的,吃得非常干净,连一丝肉都不剩。安乐居每年卖出的兔头真不老少。这个小饭馆大可另挂一块招牌——兔头酒家

酒客进门,都有准时候。头一个进来的总是老吕。安乐居十点半开门。一开门,老吕就进来。他总是坐在靠窗户一张桌子的东头的座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这成了他的专座。他不是像一般人似的垂足而坐,而是一条腿盘着,一条腿曲着,像老太太坐炕似的踞坐在一张方凳上,——脱了鞋。他不喝安乐居的一毛三,总是自己带了酒来,用一个扁长的瓶子,一瓶子装三两。酒杯也是自备的。他是喝慢酒的,三两酒从十点半一直喝到十二点差一刻:我喝不来急酒。有人结婚,他们闹酒,我就一口也不喝,——回家自己再喝!一边喝酒,吃兔头,一边慢条斯理地抽关东烟。他的烟袋如果丢了,有人捡到一定会送还给他的。谁都认得:这是老吕的。白铜锅儿,白铜嘴儿,紫铜杆儿。他抽烟也抽得慢条斯理的,从不大口猛吸。这人整个儿是个慢性子。说话也慢。他也爱说话,但是他说一个什么事都只是客观地叙述,不大参加自己的意见,不动感情。一块喝酒的买了兔头,常要发一点感慨:那会儿,兔头,五分钱一个,还带俩耳朵!老吕说:那是多会儿?——说那个,没用!有兔头,就不错。西头有一家姓屠的,一家子都很浑愣,爱打架。屠老头到永春饭馆去喝酒,和服务员吵起来了,伸手就揪人家脖领子。服务员一胳臂把他搡开了。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去跟儿子一说,他儿子二话没说,捡了块砖头,到了永春,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结果:儿子抓进去了,屠老头还得负责人家的医药费。这件事老吕亲眼看见。一块喝酒的问起,他详详细细地叙述了全过程。坐在他对面的老聂听了,说:该!坐在里面犄角的老王说:这是什么买卖!老吕只是很平静地说: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

老吕在小红门一家木材厂下夜看门。他在木材厂喂了一条狗。他每天来喝酒,都带一个塑料口袋,安乐居的顾客有吃剩的包子皮、碎骨头,他都捡起来,给狗带去。

比老吕稍晚进店的是老聂。老聂总是坐在老吕的对面。老聂有个小毛病,说话爱眨巴眼。凡是说话爱眨眼的人,脾气都比较急。他喝酒也快,不像老吕一口一口地抿。老聂每次喝一两半酒,多一口也不喝。有人强往他酒碗里倒一点,他拿起酒碗就倒在地下。他来了,搁了一个小提包,转身骑车就去酒菜去了。他来的酒菜大都是羊肝、沙肝。这是为他的猫的,——他当然也吃点。他喂着一只小猫。这猫可仁义!我一回去,它就在你身上蹭——蹭!他爱吃豆制品。熏干、鸡腿、麻辣丝……小葱下来的时候,他常常用铝饭盒装来一些小葱拌豆腐。有一回他装来整整两饭盒腌香椿。来吧!他招呼全店酒友。你哪来这么多香椿?——这得不少钱!”“没花钱!乡下的亲家带来的。我们家没人爱吃。于是酒友们一人抓了一撮。剩下的,他都给了老吕。吃完了,给我把饭盒带来!一口把余酒喝净,退了杯,回见!出门上车,吱溜——没影儿了。

上海老头来了。上海老头久住北京,但是口音未变。他的话很特别,在地道的上海话里往往掺杂一些北京语汇:没门儿!”“敢情!甚至用一些北京的歇后语:那末好!武大郎盘杠子——上下够不着!他把这些北京语汇、歇后语一律上海话化了,北京字眼,上海语音,挺绝。上海老头家里挺不错,但是他爱在外面逛,在小酒馆喝酒。

外面吃酒,——香!他从提包里摸出一个小饭盒,里面有一双截短了的筷子、多半块熏鱼、几只油爆虾、两块豆腐干。要了一两酒,用手纸擦擦筷子,吸了一口酒。

您大概又是在别处已经喝了吧?”“啊!我们吃酒格人,好比天上飞格一只鸟,格小酒馆,好比地上一棵树。鸟飞在天上,看到树,总要落一落格。这只鸟喝完酒,收好筷子,盖好小饭盒,拎起提包,要飞了:晏歇会!——明儿见!

这天,安乐居来了三个小伙子:长头发、小胡子,大花衬衫、苹果牌牛仔裤、尖头高跟大盖鞋,变色眼镜。进门一看:嗨,有兔头!——他们是冲着兔头来了。这三位要了十个兔头、三个猪蹄、一只鸭子、三盘包子,自己带来八瓶青岛啤酒,一边抽着万宝路,一边吃喝起来。三位吃喝了一阵,把筷子一挥,走了。都骑的是亚马哈。嘟嘟嘟……桌子上一堆碎骨头、咬了一口的包子皮,还有一盘没动过的包子。老王看着那盘包子,撇了撇嘴:这是什么买卖!这是老王的口头语。凡是他不以为然的事,就说这是什么买卖!

现在,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那儿变成了一个什么贸易中心。

一九八六年七月五日晨写完

(有删改)

1.下面是本文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

答案 ①以酒为主,招牌菜“兔头” ②年老的

2.散文化小说(见课时10活动二)

一、分析句子意蕴

1.请分析文末画线句子的丰富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表明安乐居的最终结局:变成了贸易中心。②表明上文都是回忆,现实与回忆形成反差,有无限感伤、悲凉之感。③表达作者对过去的留恋,以及对现代文明冲击下“安乐居”式的悠然闲适的生活方式消失的无奈。

解析 分析本句,宜由表及里。字面层面,叙述了安乐居的结局;情感层面,蕴含作者的伤感;主旨层面,表达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留恋及消失的无奈。

类题延读

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2020年新高考卷《大师(节选)》第9]

答案 父亲追求的是下棋的纯粹,恪守君子之交,绝不拿棋艺换取世俗利益,这既关乎下棋之道,更关乎个人尊严;父亲这话既是说给眼镜听,以拒绝对方的馈赠,也是说给儿子听,含有言传身教的意味。

分析句子意蕴:

1准确把握题目意图

从探究对象来说,这类句子往往是整个文本的核心句;从理解的层面讲,这类题目已远远超出句意本身,与小说的基本立意、作者的理性思考相关联。

2准确抓住句子特征

(1)抓其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的对象(句子主语)

(2)抓其关键词语。

(3)抓其结构层次。

(4)抓其表达特色(技巧)

3适当归类

将要分析的句子归到适当的类型中。

(1)情感复杂、矛盾、变化的句子。应多揣摩人物的情感,注意小说中的情感往往通过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环境等体现出来,多与主旨相联系。

(2)含意蕴藉、意味深长的修辞句、象征句。既要联系表层意思(字面意思),又要联系深层含意(语境临时义),这些句子不仅有比喻义、象征义,还有抽象方面的含义,如精神层面、文化层面,应尽可能地深入下去。

(3)位置特殊的结构句。这类题所选句子多是能体现行文脉络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且多选文章尾部。需要梳理行文脉络,依据句子所在位置加以回答。

(4)含蓄、隽永的写景句。多由景入情,个别景物或有线索作用,或有象征作用,对此也应关注到。

当然,上述四类句子在实战中有时分得不是如此清晰,应灵活归类。

4组织答案有层次、有深度

一般而言,解答题目时,第一个点是该句的表层意思,第二个点是背后的意思,第三个点是主旨、情感相关的意思,第四个点可能是结合背景或联系现实得出的意思。同时,考生还要善于根据文本性质和题目特点有层次、有深度地组织答案,一定要体现出答案的丰盈度。

二、分析标题意蕴

2.小说标题“安乐居”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安乐居”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②“安乐居”是旧式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③“安乐居”象征着悠然闲适、自在无拘束的生活,是“老酒客们”的精神栖息地;④“安乐居”代表着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感伤情怀。

解析 标题安乐居是一个名词性短语,先从表面意思看,它是一个酒馆,人物活动场所;再从文中酒客们的生活看,它代表着他们安乐的生活;再接着从主旨层面看,它代表着一种传统生活,精神栖息地;最后从作者情感层面看,它代表着怀念与感伤。

标题是文章的灵魂,好的标题往往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要分析标题意蕴,首先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拟题方式。有的以人物为题,有的以事件为题,有的以物象为题,有的以地点、时间为题,有的以问题为题,有的以主旨为题,等等。

其次,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解读:

(1)联系表层含义:在文中的具体意思。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等。

(2)体会深层含义:在理解标题本义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等。

(3)揭示全文主旨:看它在揭示主旨、表明情感态度方面的意义。

最后,要注意它同标题作用、妙处题的区别,不要答成标题作用题。

3.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安乐居”还是“老酒客”?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选“安乐居”。理由:①“安乐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空间,是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②“安乐居”架构了故事情节,是一个结构的“容器”,充分展现了老北京真实的日常生活;③主题上,既追忆与缅怀了市井人生与民俗风情,也暗示了传统文明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的退让,带着隐隐的失落。

(示例二)选“老酒客”。理由:①老酒客是安乐居里的主要群体,通过老酒客们在小酒铺依次登场表演,刻画人物性格,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②这些形形色色的老酒客体现了老北京市井小民身上的传统文化的印记和人情味儿;③主题上,寄托了作者对底层老北京人的亲近及对传统生活方式逐渐消失的淡淡伤感。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式试题,答题关键是理由充分。无论哪一个,都要从环境、人物及主题角度说理由。

类题延读

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2019年浙江卷《呼兰河传(节选)》第13]

答案 (示例一)磨房里外。理由:交代故事发生的空间。小说通过磨房里外来架构故事情节。富有意蕴:磨房外的后园是个童话般的美好世界,磨房内则是艰难的现实世界,但与冯歪嘴子能够友好相处。

(示例二)冯歪嘴子。理由:他是本文的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冯歪嘴子这一形象牵出小说其他人物,串联故事情节。关涉小说主旨:寄托了对善良又寂寞的底层劳动者的亲近和同情。

这种标题优劣比较题的答题知识基础是标题的作用:

(1)环境角度: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情节角度:设置悬念;作为线索贯串始终,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推动(暗示)情节发展;衔接照应。

(3)人物形象角度: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暗示人物的命运。

(4)主题角度:标题运用双关、比喻、反讽、反问、引用等手法,寄托作者的情感、深化作品的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读者角度:给读者带来深度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标题比较的角度有:

(1)看标题是否有线索、制造悬念、双关等作用。

(2)看标题是否能突出主题、环境、人物等。

(3)看标题自身的语言表达特点等。

三、分析主旨意蕴

4.联系全文,探究小说中人物群像所体现的传统文化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中写了安乐居里形形色色的“酒客”,人物一个接一个地登场,没有人是安乐居里的中心人物,人人又都是安乐居里的重要人物,在他们身上透射出浓郁的文化意蕴。

(1)体现了人与社会道德规范之间的一致——讲礼。他们虽社会地位低微,却几乎都于平凡中具有一种古代仁人君子的风度。如在听了老吕讲的屠老头之子无理打伤饭馆服务员、儿子被抓、老头赔偿医药费的事后,老聂说“该”,老王则说“这是什么买卖”,而老吕只是很平静地说“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三个人的反应都简单而有正气:一个“该”字,表达了鲜明的是非感,“这是什么买卖”则包含更大的义愤和不平,而“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在罪有应得的表面隐寓着对屠老头这类人“本性难移”的不齿。

(2)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爱——重义。这里的酒友之间,和和乐乐,他们终年生活在一种和乐安宁之中,酒友之间,相亲相爱,腌香椿也要分给大家尝尝鲜。

(3)体现了人物内在的自我约束——自重。每个人喝酒的时间、座位、姿势都保持不变,他们养成了习惯,天天如此。这种有序,靠的是酒客之间的自我规范;在安乐居喝酒的,也都很有节制,很少有人喝过量的,而且喝得很斯文。

(4)体现了人物内心的一种自适——自爱。安乐居里的几位酒客,论社会地位、生活条件都属于下层。喝的是一毛三一两的最低层次的酒,而且觉得喝起来“顺”,下酒菜里兔头就算理想之物,但他们精神上都很满足,怡然自乐,无所营求。有人感慨兔头涨价,老吕说“有兔头,就不错”,豁达、随和、易于满足的心理,一览无遗。

解析 题干要求探究的是传统文化意蕴,探究的角度是人物群像。探究时既要注意人物的共性特征,又要注意他们对人待事的态度。

分析主旨意蕴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1)围绕主要形象(主人公、物象)

小说都是围绕一个主要形象展开的,这个主要形象在情节中的不同时段有不同的意蕴,或者形象的不同特征富有不同的意蕴。答题时应抓住主要形象的不同时段、不同特征的表现作为切入点,挖掘其不同意蕴。

(2)分辨相关事物

分析意蕴除了要抓主要形象外,还要分辨与主要形象相关联的其他事物。文本中,与主要形象相关的事物可分成四类,即人、事、物、景。我们应按照人、事、物、景四个思路(方向)明确文中的具体写作内容,分析作者对这四类事物及其相互关系赋予的不同意蕴。

(3)将事物抽象化

即主要关注人、事、物、景中蕴含的文化、人性(人情)、生命、历史、自然、故乡、祖国、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另外,在分析情感意蕴题的答案表述中,必须要出现诸如同情、赞扬、肯定、批判等情感态度的关键词,这是与答思想意蕴题最明显的区别。

对点练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化 石

于 是

麻醉的过程里,请您想一样让自己着迷的东西。医生说,这将有利于芯片和脑神经快速融合链接。

六十九岁的M躺在手术台上,即将被植入脑部芯片。这将使她一劳永逸地更新大脑,加速学习,还能调节内分泌!理论上还能因此挣到更多的钱,为日后更换义体做好准备。曲线救国

让自己着迷的东西。M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那块矿石。

铁灰色的石块上布满诡谲的绿色颗粒,晶莹,密集,涵盖光谱上绿色所属的一切范畴。虽被放置于展示柜中,但她能想象出来,它其实属于更辽阔的一片地底世界。它如造物般精致,有种近乎刻意为之的浑然天成,就连绿色颗粒的质感和不规则的排布都在强调这一点。M站在玻璃柜外忘记了时间,因为时间已全然地、纯然地融解于这块石头了。是她不存在。

麻醉随着呼吸起效,世界在瞬间消失。

醒来后躺在床上的M扭头看到邻床上躺着一位看不出年龄的男子。他们都穿着统一制式的病患服。他们几乎是同时醒来、转头张望的,很自然地迎合彼此,相视一笑,像从同一个梦里醒来。

M坐起身,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男子的脸:皮肤光洁细腻,骨骼线条流畅,五官对称,形状姣好。一些从未有过的思绪突然跃现脑海,她猛然意识到芯片已启用,从医学到美学,从生物学到几何学,从历史到诗歌,对这张脸自己无论朝哪个领域去想都有无穷的信息。矿石。此时此刻的大脑就像被无数绿色颗粒点亮的黑暗地底。

男子抬起眼帘,袒露瞳孔的沙褐色以及好奇、渴盼的眼神。我可以近距离看看您吗?

是要看看这城里已很罕见的衰老素颜吗?

男子笑着点头。笑容的幅度和诚意都无可指摘。生而为人,与其说不知如何占有,不如承认是不知如何失去。M立刻想起20世纪出版的两本名著,被他说来,两句话竟像是天生就在一起的。他继续说道,像您这样允许衰老保持自由的人,真不多见。您很有勇气。

您误解了。M坦然地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引用哲学著作里的句子。生而为人,我们和生老病死一样,都是自由的所有物,而非自由的拥有者。我没有勇气,只是还有一点时间罢了。脑部芯片不就是为了扼制衰老吗?据我看,您是这儿的老客户吧?

男子点点头,看了看手背,又翻过来看了看掌心:今天是更新肤色肤质。每隔三年来做一次保养,就像祖辈们给古董家具抹松节油那样。我们应该是同龄人。

M端详这位同龄人的脸。那您看吧。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凝视陌生人已被这个时代视为粗鄙失礼,只有隔着屏幕的凝视才能正大光明。男子索性走过来,伸出手指,轻轻地抚摸她起皱的手背皮肤,然后是起皱的胳膊肘。就像当年她瞪大眼睛,想看清楚石头褶皱里的奇妙色点。三十八年前,医生说,先去掉多余的脂肪吧?我说,先去掉时间!

然后呢?M笑了。

再去掉我!他也笑了,我把我剔除后,只需要把身体交给专业人士打理就好了,觉得人生轻松多了。

我和时间真的都不存在了吗?M维持着让年龄显得格外明显的笑容。

男子维持着无龄感的笑容,无声地摇摇头。他们手拉手地坐了一会儿,像幼儿园里最听话的孩子在等待游戏的指令,各自怀抱着心爱的玩具:她的是大脑,他的是肉身。男子躺回自己的床。您恐怕还不知道这家诊所有多厉害。十年前我自杀过,但他们拯救了我,由内至外,全部换新。

您为什么要自杀呢?

因为那是唯一的、仅剩的、独属于我的权力啊。男子仰卧着,在那次拯救过程里,我太太仓惶中签了一份医患合约。我出院后细读才发现,从那次手术开始,我已失去对肉身的处置权。我就这样错失了唯一的自由——不,用您的理论来说,那根本就不是我的自由。

在血管换新术成熟后,有医生声称,如此保养下去,我的身体理应可以续存数百年。只要没有更换基因,我就依然是我。

甚至无法脑死吗?大脑是个体的最终堡垒,存储一切属于个体的意识与意志,导引一切个体的感知与认知。脑死亡才是真正的死亡,与此相比,肉身存续完全没有个体性可言。

男子不再仰视天花板,慢慢地向她扭过头来,俨如崭新的发条玩具,动作到位且匀速。在拯救我的过程里,他们在我的脑部安装了干预死亡的特种芯片,并且,将来如果我的脑部出现萎缩迹象,恐怕会直接换一个,据说手术更容易……”

M打断了他绵延的哀伤,您该找些让自己着迷的物事,投入时间,投入自我。”“您是在教我伪造未来吗?

伪造……M再次想起那块矿石,嵌在深处的绿色颗粒无穷无尽,也许就是苍茫宇宙所有星系星子的高度镜像,绿色颗粒之间黑灰的坚硬,也许就是脑体中的所有黑洞。如果我是您,我会去高原的地底,看看亿万年前的海星。毕竟,您拥有了我们无法企及的时间。

啊!多么荒唐!我是连'都没有的人啊!再给我一百年,哪怕变成一块漂亮的琥珀,里面还是什么都没有啊!(选自《上海文学》2021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曲线救国”是指M选择先植入脑部芯片,改善身体机能后,可以积累资金更换义体,以实现生命的无龄和长久。

B.“刻意为之的浑然天成”与小说结尾处的“伪造”呼应,暗示这块化石很可能是人工制造,并非真正浑然天成。

C.“完全没有个体性”是说借助统一制式的技术更新肉身,使个体的独特性丧失,表达了叙述者对此的反思和叹惋。

D.“伪造未来”是男子对M所提建议的否定,表达了他对失去自我性的哀伤,以及由此而生的对未来真实性和意义的怀疑。

答案 B

解析 暗示这块化石很可能是人工制造,并非真正浑然天成错。结合M再次想起那块矿石,嵌在深处的绿色颗粒无穷无尽,也许就是苍茫宇宙所有星系星子的高度镜像,绿色颗粒之间黑灰的坚硬,也许就是脑体中的所有黑洞可知,这句话并非否定化石的浑然天成,而是将其与星空、与人的大脑形成关联,这块化石象征永恒和造物。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奇特巧妙,又蕴含深意,写出了生命在科技发展中所产生的异化、物化的状态。

B.以“幼儿园里最听话的孩子”形容M和男子,表现出他们面对生命科技的复杂心情:既慌张又期待,既被动又享受。

C.面对M的疑问,男子“无声地摇摇头”,意思是说“我和时间”仍然存在,表达了其对这一状态的遗憾与无奈。

D.“各自怀抱着心爱的玩具”,意在表达他们都在羡慕着对方的生命状态,而怜悯着自己不完美的生命状态。

答案 A

解析 B既慌张又期待,既被动又享受错。幼儿园里最听话的孩子表现出人在科技面前的无能为力,只能被动等待和接受。C意思是说'我和时间仍然存在错。结合先去掉时间”“再去掉我可知,男子在把身体交给科技之后,已经没有时间自我了。D意在表达他们都在羡慕着对方的生命状态错,M并不羡慕男子的生命状态,她宁可让衰老自然发展,也要保持生命的自由和个体的独立。

3.小说直接写到“化石”的地方不多,却以“化石”为题,请分析其合理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化石”指M脑海中不时出现的那块矿石,是小说的核心意象(或“贯穿小说的重要物象”)。②“化石”是人物的隐喻:在追求生命长久和无龄的时代,M的存在,在男子看来就像一块古老的矿石,而男子的肉身存续再久,他的人生也只能是一块透明的“琥珀”。③化石象征永恒和造物,有暗示主题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存在的主体性与时间永恒的关系的思考。

解析 本题实际上是考查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可从情节、结构、人物、主旨入手,分析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等。从情节角度看,答化石是意象、线索均可;从人物角度看,答隐喻”“比喻”“象征”“借物喻人均可;从主旨角度看,答表现、凸显主旨也可。

4优秀的科幻小说在表现科学技术远景和人类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时,常常蕴含深刻的人文思考。请说说这篇小说的丰富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人的存在及意义的思考——真正体现存在的是个体的独特性,而不只是肉身的存续。②关于科技发展对人的影响的思考——科学技术的无限制使用,可能使生命异化、物化,人虽无法拥有对生命的绝对自由,但应尽最大努力寻求和保持生命的自我性。③对人性的思考——人应该坦然地面对衰老和逝去。

解析 分析小说的丰富内涵,就是要分析小说的主旨、情感和审美意蕴。该题的重点是分析人文思考,要结合科学技术远景人类的物质精神生活思考。所谓人文思考,主要指人的存在与人性两方面,也是话题的分析角度。另外,根据题干提示,还要结合科技发展给人的影响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硝烟下的流泉

符浩勇

战火前沿阵地最大的难处是供应中断。双方都断了水,但是水就在眼皮底下。在双方交界处右侧的小山沟里就有股清泉,它日夜流淌,无人敢去汲水。那里暴露在双方的火力网下,一旦有人去汲水,只会白白牺牲而不会搞到水,所以断水三天以来没有人打过它的主意。

前沿阵地断水后,最为心焦的是炊事员老苏,他认为前沿的同志喝不上水是他的失职。战争年代没有比失职更可怕的了。他虽然是个炊事员,但他有独特的见解:老虎也有打盹儿的时候。在前沿断水三天之后,他带了一筐萝卜在敌人的炮火封锁区前等待了一天一夜。第五天清晨,无名高地漫了一层浓雾,他安全地通过了敌人的封锁区,来到前沿阵地,只是萝卜太少,每人分了两个,轻伤员三个。战士们拿到萝卜后,连泥也顾不上擦,就吃了起来。老苏找到白连长,白连长正闭着眼贴在石壁上吸凉气,这个壮汉子听见响动睁开眼对他笑笑,算是对老苏送萝卜的表扬。

白连长,我想到下边山沟里汲桶泉水来。老苏在白连长面前蹲下说。

什么?白连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到下边提桶泉水来。老苏要求着。

不行!白连长忽地坐起来,不行,对面敌人的几挺重机枪不是吃素的,你看——他拉老苏来到一个狭小的道口,在地上拾了一个废罐头盒,装上土,用力向山坡上甩去,霎时,招来了敌人轻重机枪的密集射击。连长说:听见了吧!你就是铁人也休想取回水来。

让我试试吧!老苏还是要求去。

不行,我要对你的生命负责!白连长恼火了。

你对我负责,我也要对全连负责,五天了没有喝上水,谁能受得了,你知道不少人渴得喝尿吗?老苏和白连长争论起来。

我们没有水,敌人也没有水,他们能忍受,我们为什么不能忍受?

我们不是和敌人比赛谁耐渴,帝国主义要喝水,无产阶级也要喝水,两家都到了快要渴死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够去汲水?老苏继续争辩。

小心敌人打你的冷枪。白连长说。

他不让我们喝,他自己也喝不上,他让我们喝,我们也让他们喝,现在就看谁能主动采取行动。敌人既不愿意死,又不会主动去提水,双方都得耐性留火了,现在正是我们采取主动的好机会。老苏发表了见解。

白连长觉得老苏讲得有些道理,向他点头,意思是你去试试。

经过周密的布置,老苏开始行动了。他在坑道里找了一只S国加仑桶(一种手提汽油桶),站在交通沟里。中午十二点钟,双方阵地都停止了射击,沉寂得连对面敌人的咳嗽声都能听见。他把水桶举过头顶,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用石块当当……”敲了五下,然后又把水桶放下。过了四五分钟,他又把水桶举到交通沟上部,暴露给敌人,又敲了十来响,S国兵没有丝毫动静,他们既没有射击,也没有投弹,好像装着没有看见一样。老苏心里有底了,他对白连长笑笑,白连长对机枪班长命令:如果敌人开枪,你们轻重机枪一起掩护。老苏冒着生命危险爬上交通壕,他高举着水桶,弯着腰观察地下可能埋下的地雷,顺着山坡向泉水走去,他步子稳健,没有丝毫惊慌,好像经常去汲水一样。对面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反常行动惊呆了,他们咿里哇啦地喊叫起来,一会儿,从交通壕里爬出来一个黑人士兵,提着水桶向山泉走去。

从此以后,想不到在敌我接壤地带竟出现了没有经过谈判就达成的停火地段。每天中午十二时,双方各派一人去泉边汲水。据说老苏曾送给那个黑人士兵两包大前门香烟,对方也回赠了两包马蹄牌S国烟。连里怕敌人在烟里施放细菌,送到团部化验去了,老苏觉得没有抽到S国烟开开洋荤,实在是一辈子的遗憾!(选自《2020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苏“带了一筐萝卜在敌人的炮火封锁区前等待了一天一夜”和“战士们拿到萝卜后,连泥也顾不上擦,就吃了起来”等内容凸显了战场缺水断粮,形势严峻。

B.老苏和白连长精彩的对话描写,表现了老苏对敌我双方形势的精细分析,丰富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进一步向前发展。

C.“老苏曾送给那个黑人士兵两包大前门香烟,对方也回赠了两包马蹄牌S国烟”,说明老苏通过赠送物资才达成不经谈判而停火汲水的默契。

D.“连里怕敌人在烟里施放细菌”,把两包马蹄牌S国烟送到团部去化验的举动,表现了我军不信任对方,行事过度谨慎的风格。

答案 B

解析 A缺水断粮,形势严峻错。小说开头只提及缺水,没说断粮,后来老苏冒险通过敌人的封锁区来到前沿阵地为战士们送萝卜,说明粮食没断。C老苏通过赠送物资才达成不经谈判而停火汲水的默契错。应当是基于老苏的勇敢和对战场上人性的洞察,以及他的大胆细致和冒险精神,才达成了这种默契。互送香烟只是对老苏预判的睿智的证明。D行事过度谨慎错。应是表现了我军行事谨慎小心、考虑周全的优良品质。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一线串珠,情节紧紧围绕“硝烟下的流泉”这个线索展开,不蔓不枝,结构严谨,文脉清晰,中心突出。

B.小说将主人公老苏置于与白连长的不可调和的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描摹他在矛盾冲突中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C.小说开头对前沿阵地供应中断和汲水困难的叙述,为下文人物的出场和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后面白连长拾废罐头盒试探敌人的情节与之呼应,表现出汲水难度的确很大。

D.小说结尾处互送香烟的情节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同时也带给读者思考的空间,体现了小说体裁独特的艺术魅力。

答案 B

解析 不可调和的激烈的矛盾冲突错。白连长反对老苏汲水是担心老苏的安全,老苏与白连长的争辩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白连长觉得老苏说得有道理,同意让他去试一试。

7.小说是如何塑造老苏这一人物形象的?请联系文本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正面描写。通过对老苏语言和动作的精准刻画,表现出他不怕危险、乐于奉献的形象以及高度的责任感。②侧面描写。对面敌人惊呆的神态,从侧面表现出老苏勇敢智慧的形象。③细节描写。用特征鲜明的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苏去汲水的“举”“敲”的细节,凸显出他的沉稳。④情节设计上反复手法的运用。如“老苏要求着”“老苏还是要求去”“老苏和白连长争论起来”“老苏继续争辩”以及老苏去汲水时举桶、敲桶等动作的反复,凸显了老苏执着的形象。

解析 先从常规角度思考其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细节描写;再考虑特殊角度,如本文在情节设计上运用反复手法。每个答题要点都应由手法+人物特点组成。

8小说标题硝烟下的流泉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硝烟”指战场上的战火(或“代指战争”),“流泉”指敌我双方交界处右侧的小山沟里的一股清泉。②“硝烟”和“流泉”形成对比,战场缺水严重,战士取水迫切;战场紧张死寂,流泉自由奔流。③暗示老苏的重要性。敌我双方生死之际,老苏以他的灵活、智慧打破了僵局,给死寂的战场带来了转机。④战争毁灭生命、摧毁人性,硝烟下的流泉却在关键时刻唤醒了敌我双方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引起人们对战争深层次的反思。

解析 分析标题意蕴,一般是由表层到深层。这个标题的特点是以物象(意象)命名,应围绕这个物象先找出表层意蕴(实指义);再找出其象征义,象征活力与自由,象征着老苏的灵活与智慧;后挖深层义(主旨义),对生命与人性的敬畏与反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