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纳《艺术哲学》书评

 南卓 2023-07-03 发布于新疆

  

按图索骥,在萨特《存在与虚无》中发现的,其所引用的一部十九世纪的美学作品。什么是美学?关于美的哲学。重点是哲学!

全书是讲稿的口吻,如果此前有关于希腊、文艺复兴、尼德兰艺术的知识积累,读起来更容易接受。没有的话,也不影响。作者全文观点明确,先定义什么是艺术。
——“艺术品的目的是表现某个主要的或突出的特征,也就是某个重要的观念,比实际事物表现得更清楚更完全;为了做到这一点,艺术品必须是由许多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的一个总体,而各个部分的关系是经过有计划的改变的。在雕塑、绘画、诗歌三种模仿的艺术中,那些总体是与实物相符的。”
——“诸位先生,我们要记住“主要特征”这个名词。

这特征便是哲学家说的事物的“本质”,所以他们说艺术的目的是表现事物的本质。”

概念界定之后,作者提出自己的主要观点,艺术产生的规律:
——“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随后,提出欧洲文化的四大高峰,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时代;封建与基督教的中古时代;正规的贵族君主政体,就是十七世纪;受科学支配的工业化的民主政体,用来说明、佐证、验证观点。

傅雷先生的译本,和作者旁征博引、词藻丰富、描述贴切的用语风格,正好契合。哪怕读者没有相关的知识背景,也不妨碍去了解彼时的历史、人文环境对艺术的影响。

说回作者本人,
——法国史学家兼批评家丹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1893)自幼博闻强记,长于抽象思维,老师预言他是“为思想而生活”的人。中学时代成绩卓越,文理各科都名列第一;一八四八年又以第一名考入国立高等师范,专攻哲学。一八五一年毕业后任中学教员,不久即因政见与当局不合而辞职,以写作为专业。他和许多学者一样,不仅长于希腊文、拉丁文,并且很早精通英文、德文、意大利文。一八五八至一八七一年间游历英、比、荷、意、德诸国。一八六四年起应巴黎美术学校之聘,担任美术史讲座,一八七一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讲学一年。他一生没有遭遇重大事故,完全过着书斋生活,就是旅行也是为研究学问搜集材料;但一八七〇年的普法战争对他刺激很大,成为他研究“现代法兰西渊源”的主要原因。

令人感兴趣的,除了美学之外,该书之所以被存在主义哲学作品引用的原因是,他率先提出了“约束”的概念框架。我们人所拥有的,包括艺术,实则是夹杂了太多不必要的概念约束。最关键,作者还是身体力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