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祛湿人越湿?关于祛湿,这些误区你踩雷了...

 脊康中医黄医生 2023-07-04 发布于湖北

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湿气”的大名,但如果问什么是湿气,很多的人都回答不上来,的确,湿气这东西,人们看不到、闻不到、也摸不到它。
但是当它开始在我们体内作恶的时候,身体也会发出一系列的信号,提醒我们该祛湿了!大家是不是有这样的感受,当你去看中医的时候伸出舌头,大夫十有八九会对你说,你的湿气很重哦!
十人九湿,不,应该是十人十湿,并不是人人需要减肥,但是人人都需要祛湿,现在的国人不是在祛湿,就是在祛湿的路上。
可见这湿邪已经成为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头号公敌,恨不能除之而后快。

一、湿气是什么
湿气,是中医六淫之一,让我们生病的有六种外界因素,它们分别是:风寒暑湿燥火,湿气就是其中之一。
当我们在讲湿气的时候,一定离不开津液,水液,中医里有句话叫:水液,当其位为之正,不当其位为之邪。
说白了,湿气不是一上来就是湿气的,它只是被“耽误”了的津液,体液,正常情况下,我们身体里的体液,水液占到人体的体重的60%-70%。当身体里的水液能够被身体正常代谢分解排出去汗、尿时,它是好好的津液。

但当水液不能被身体正常分解时,它就变成了湿气,或痰湿,是垃圾,归根到底,我们身体里正常的水液是可以被利用的津液,不正常的,代谢不掉的水液才是湿气。

湿就像雾气一样弥漫在身体里,就像我们洗澡时,弥漫在镜子上的雾气。那大家就要问了,代谢靠谁?

1. 靠脾中医里脾是代谢水液的。如果脾土虚,脾土不能克水,就像大水来了,我们沙袋不够,那么水就会泛滥成灾。

2. 靠肺中医讲肺主行水。说白了,我们身体里的水液可以通过皮肤毛孔用排汗的方式排出去,也可以通过肺气肃降,往下输送生成尿液。但是现在很多人夏天都不出汗,所以对排泄湿气是不利的。

3. 靠肾津液的代谢,除了通过胃的收入、脾的运化、肺的宣散,肃降,还需要肾的蒸腾气化。

从我们喝下去的水,到最后转化成汗,或者尿,这当中要经历胃,小肠,大肠接收的过程;还要经历脾,肝,肺,肾转化的过程,还要以三焦通道,输送全身,再经过膀胱排泄的过程。
所以身体里是有个水利工程的,一环扣一环,这当中任何一环掉链子了,都不行!湿气是一个非常狡猾的鬼,它从来不单独作战,常常与风邪狼狈为奸成为风湿,与寒邪勾结成为寒湿,与热邪抱团成为湿热。

湿邪是非常顽固的鬼,顽固到什么程度呢?就像油入了面,你想把油从面里弄出来简直太难了。
所以对于湿邪,中医有一句话叫做: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气是阳气的敌人,养生就是养阳气,湿气会阻碍阳气的运行、升发、流动,从而让我们全身的气血流动缓慢。

当你阳气不足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是不是身体湿气太多了,当你身体湿气太多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是不是阳气不足了,对付湿邪我们要一定要打持久战。

二、如何判断湿气重
1. 湿热体内有湿热的人,脸上总感觉油乎乎的,洗不干净,有的人牙齿比较黄,牙龈比较红,口唇也比较红。
容易生以脓包为主的痤疮,红肿疼痛较明显,湿热之人最为明显的就是经常口苦、口干和口臭,汗味中,有体臭。
还有一个明显的症状就是容易便秘或者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深黄色,异味大,容易紧张、压抑、焦虑、发怒。

2. 湿寒湿寒比较重的人,第一个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怕冷。
秋冬季节都不必说,即便是在现在炎热的夏季,都会表现出手脚冰凉的状况,女性的话则表现为月经期间身体畏寒现象加重。湿寒比较重的人往往舌头比正常人白,容易出现口腔溃疡,平时动不动就咳嗽,吐出的痰大多为稀白之色。
湿寒重的人还容易腹泻,吃了生冷瓜果,稍微不注意就会拉肚子,湿寒重的人还表现为脸色发白、发青、发暗甚至发黑,湿寒重的人大多腹部都会有肥肉,女性脸上容易长斑。

此外,各种关节痛:包括四肢关节、颈肩部位、腰背等,酸痛部位越多,时间越长,说明体内湿寒越严重。

三、湿气从何而来
1. 夏天往往天气闷热,有时还很潮湿,加上很多人都喜欢吹空调,空调遇到热空气容易形成湿气,因此湿热发生的季节多为夏季。

2. 很多人在寒冷的天气的时候,都不太注重保暖,衣服穿得很少,导致寒邪入侵,还有洗澡以后不会马上把头发擦干,这个也会招致湿寒气吸到体内去,寒邪遇到体内的湿气就变成了湿寒。

3.现在的人七情失常,过度喜怒哀乐惊恐,长期的多思多虑,紧张,压力,都会造成五脏六腑掉链子。

4. 饮食问题,经常吃冷饮,喝冰饮,伤了脾胃阳气。水果本来水分就很足,很多人喜欢吃冰西瓜,认为冷藏后口感更好,那就会进一步增加身体寒湿,还有肥甘厚味,油腻、香甜、味道浓郁的蛋糕,肉制品等等,比较滋腻的,比较难消化的,都会加重脾胃负担。

5. 久坐不运动也会造成湿气,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

6. 喝酒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从中医上来讲,酒助湿邪,因此酒精尽量要少碰。

7. 睡眠不足会影响脾胃功能,导致脾虚。我们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自己身体湿气重,用了很多祛湿的方法,有些有作用,有些又感觉没什么用,甚至越祛越湿。为什么祛湿那么难呢?到底应该怎么祛湿呢?

四、祛湿的误区
1. 对食材的误解
红豆不等于赤小豆,虚寒者不能用生薏米,许多人夏天喜欢煲红豆薏米粥来“祛湿”。但真正有祛湿消肿作用的,不是红豆,而是赤小豆。对于脾虚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如果光用生薏米就会损伤脾胃,脾伤了,湿气更加排不出,越祛湿反而身体越湿。所以,煮之前可以将生薏米用小火炒到金黄色,把寒性减去,就能避免对脾胃的损伤,薏米能祛体内“水湿”,它只能解决湿气的去路,并不解决湿气的来源。

2. 只祛湿不健脾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既能运化水谷又能运化水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化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就不易产生,所以,祛湿切勿忘记健脾,祛湿最好的药非白术莫属,白术能祛脾胃气虚导致的“湿”,健脾祛湿才是王道。白术能解决湿气的来源,是从根上祛湿的一味药。

3. 不同湿气同用一种祛湿方法
湿热:出油长痘,舌苔黄且厚腻,易上火,时常感觉疲倦。湿寒:眼袋重,手脚冰凉,舌苔白厚,多胃寒。痰湿:嗜睡,肥胖,腹部赘肉多,双腿常水肿。上热下寒:容易上火,宫寒经痛,下身怕冷。千万不要胡乱祛湿,否则湿气没有去掉,反而伤了脾胃,伤了阳气,伤了阴,要想更有效地祛湿,还得根据湿的不同兼杂,决定祛湿的方法。

4. 依靠吃辣来祛湿
民间有许多祛湿的方法,最常见的是通过辛辣来祛湿,南方地区气候潮湿,吃辣椒确实可以发汗除湿,但中医认为,湿气大多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单靠吃辣祛湿不靠谱。

5. 汗蒸馆祛湿
湿气是因为身体水多了,那我天天去汗蒸馆出一身大汗岂不是就是祛湿?结果湿气没有去掉,反而把自己弄得心血虚。因为他不明白汗血同源,汗为心液,正常的出汗是排毒,过度的发汗损失的是心血。

五、祛湿最好的方子
没有最好的方子,只有更好的方子,更好的方子就是适合你体质的方子。硬要说最好的方子的话,就是先人张仲景的苓桂术甘汤。

这个方子直接针对中焦脾胃湿气的,脾胃是湿气的来源,是祛湿的鼻祖方,是基础方,后世演变的各种祛湿方子都是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减而来。

苓桂术甘汤方子很简单,四味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茯苓利水渗湿,桂枝升阳祛湿加理气祛湿,白术健脾祛湿加芳香化湿,几乎把各种祛湿的方法一网打尽了,治标又治本,不可不谓千古祛湿第一方。

祛湿最关键的不是等有了湿气再去用各种药祛湿,而是在湿气还没形成的时候就把湿气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不产生湿气才是祛湿的最高境界。

记住,健脾祛湿最好的方子是什么?九个字:管住嘴,迈开腿,调情志,再好的药,再好的方,也不能代替你正确的生活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