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招轻松排湿浊,让身材紧致,远离三高、脂肪肝,摆脱油腻感

 为什么73 2023-07-11 发布于北京

答摩 2023-07-07 20:02 发表于广东
图片
本文导读 
如何避免中年油腻危机?

最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看着朋友圈里弟弟发出来的毕业合照,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然而再看看毕业多年后的自己肚子一层层的赘肉、稀疏的头发、脸色蜡黄还冒着油光...不知不觉竟变成了一副「油腻大妈」的模样

不仅是我,身边许多朋友也都随着年龄的增大,外貌开始变得油腻,这是为什么呢?

图片

油腻的背后

其实是湿浊作祟

中医里有句古话叫「湿性黏浊,如油入面」,即湿气的特性是黏糊糊的,感觉就像油脂混到了面团里一样。

因此当湿气过盛,停滞于体内,身体便会表现出油腻、黏腻的感觉,比如:

● 头油很重,早上才洗的头发,到下午就油成一缕一缕的;

● 脸上的油也很多,甚至长痘痘;

● 舌苔厚腻,经常感觉嘴里黏黏;

● 嗓子里总黏着一口痰,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

● 大便黏腻,感觉拉不干净,而且很难冲干净; 

而且身体的浊水多了,排不出去了,充斥在你的肌肤之下,整个人看起来就是松松垮垮的,可能体重没有涨多少,但是视觉上就大了一圈,尤其是腰腹那个地方,也一下子松了

图片

但其实外貌油腻、身材走样,只是湿浊内蕴带来的其中一个小小的影响。若不及时祛痰化浊,任由湿浊一直藏于体内,对身体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

湿聚成痰,这些痰湿会随着经脉游走,在五脏六腑间的某一处聚结,越聚越多之后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结节,比如常见的淋巴结节,甲状腺结节,肺结节,乳腺结节等。

另外,在中医的理论里,脂肪肝就是一种痰湿内阻于肝脏的状态。长期的脂肪肝会让肝脏受到毒素伤害,容易引发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身体疾病,甚至有生命危险。

图片

「生湿」的习惯

不要再做了

首先要讲的就是饮食习惯。

《黄帝内经》里面就有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即当脾虚不能运化水液时,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

那生活中最直接攻击脾胃的东西是什么?就是我们每天吃进去的食物。

中医认为,肥甘厚腻碍脾,生冷寒凉败胃。所以像肥肉、烧烤、油炸、甜品等食物要少吃或不吃。

另外夏季盛产的各种水果,比如芒果、菠萝、榴莲、葡萄、荔枝等,含糖量也不少,平时吃的时候要注意控制摄入量,多了就容易生湿。

还有广东人夏天必备的祛湿降火凉茶,其实喝不对,反而会让你湿气越来越重!

例如,清热解毒类的凉茶(如癍痧凉茶、廿四味凉茶等),性味比较寒凉,频繁饮用会导致脾胃虚寒。相对而言,薏仁祛湿茶、五花祛湿茶没那么寒凉,但如果天天都喝,也对脾阳有损,反而越祛越湿。

图片

其次就是现代人喜欢坐着,不想动的习惯。

有多少人每天不是在办公室里坐着,就是在家里瘫着,可能为数不多的运动时间就是赶公交车、出门买菜、下楼搬快递的时候。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动得少了,自然阳气就不足,内湿无法借助阳气排出体外,同时体表的阳气也不足抵御外湿,故身体内就是一片湿盛的景象。

再加上夏天大家都爱吹空调,寒气从散开的毛孔溜进来,和体内的湿邪互结,由于寒主凝滞,使得湿气更容易凝聚成痰。

最后一个就是,大家普遍存在的熬夜习惯。

有的人是加班到深夜,有的人是玩手机追剧,还有的人则是经常睡不着。不管是哪种,都会导致人体的阳气不能潜藏五脏六腑中休养生息,从而出现脾阳不足,湿气不化。

所以许多熬夜的人,第二天都会出现头面浮肿,口中黏腻等湿气重的现象。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习惯,生活中还有许多因素,比如房事过度,肾气不足,导致水液气化不利;情志不畅,导致气机阻滞,也会引起水湿内停;甚至饮水过多等等,这些都是导致湿气重的原因。

图片

摆脱「中年油腻」的调养方法

人到中年,想要避免成为油腻的大叔大妈,最关键的是要学会把身体里的湿浊赶走。

湿浊少了,皮肤与身材变得紧致,摆脱掉臃肿感,人看起来清清爽爽,不说是逆龄吧,轻轻松松甩同龄人几条街是没问题的。

同时也能降低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心脏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除水湿呢?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即使暂时利用汤药、针灸等方式把湿气送走了,但生湿的习惯不改,水湿痰饮便还是再次出现。

中医里面有很多祛湿的方子,《伤寒论》里面就有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五苓散等方子,后世也有平胃散、参苓白术散等等经典的方子。不过用药需谨慎,建议还是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其实从这些经典方子中,不难总结出,祛湿离不开健脾,当脾胃运化的能力增强,水湿便得以顺利排出体外。

想要养好脾,就要把握好即将到来的长夏时节

在中医看来,长夏五行属土,主「化」,正是吸收水谷精微,强壮脾胃的好时节。

此时用艾灸给脾胃加一把火,让脾胃得到更多的能量进行运转,把身体陈积的寒、湿、痰瘀赶走

下面给大家介绍两个艾灸的穴位

01
阴陵泉
图片

阴陵泉是脾经合穴,脾在五行中属于土,而阴陵泉五行属于水,此穴为土中水穴,水道通畅,则土能安稳,能正常吸收水里滋养物质,且水道通畅,才能正常清理水湿。

因此通过艾灸阴陵泉,能够激发脾经经气,调和气血,使得脾运化得健,进一步来说还能清理脾经中储流积聚的水分。

定位:在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

教大家一个简便的方法,翘起二郎腿,用手扣住胫骨内缘,手沿着内缘朝膝盖方向上推,推到推不动的地方,就是阴陵泉位置。

图片

02
地机穴
图片

本穴是足太阴脾经的郄穴,为脾经气血聚集的关键之地。因此艾灸地机,能够鼓动脾经的气血运行,避免痰湿阻滞于体内。

定位:位于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图片

艾灸操作:(以左足为例)朝着足大拇指,向内逆时针旋转,灸5~10分钟。

↓徐泊涛大夫的艾灸演示↓

00:38

艾灸看起来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外治方法,但实际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做「无效艾灸」。

不仅调不好脾胃,赶不走湿气,反而让身体出现了更多的问题,比如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口干舌燥、流鼻血、睡眠受影响等等。

因为很多人艾灸都是在「照葫芦画瓢」,不懂艾灸的原理,不懂如何顺应气血经络的运行规律去找病灶点,更不懂艾灸选穴、手法、旋转方向等有什么讲究。

不妨来听听徐泊涛大夫《身心同调之 夏季脾胃排湿灸(体验营)》,或许你会对艾灸有新的认知,也能更好地在夏天用好艾灸来健脾祛湿。

图片3人成团,即可享1元购课图片
👇7月10日开课,快快报名学习👇
图片

跟着徐泊涛大夫学习过「内证艾灸」的同学们是这样说的:

图片

图片

甚至还能帮助到身边的亲朋好友:

图片

内证艾灸更讲究气血流转的方向,帮助身体更好地排出邪气:

图片

图片

适宜人群:

1、长期脾胃虚弱,肥胖或过瘦的朋友

2、艾灸不得法、不了解艾灸的朋友

3、容易出现腹胀、泄泻、便秘等肠胃问题的朋友

4、入夏后睡眠质量下降,且多梦的朋友

5、面色萎黄、皮肤油腻、腿浮肿、肚子肉多的朋友

6、对中医理论、艾灸调理感兴趣的中医爱好者

图片3人成团,即可享1元购课图片
👇7月10日开课,快快报名学习👇
图片

图片

点击你感兴趣的关键词

获得更多 TA 的信息

增肥  |  减肥  | 痛经  |  感冒   甲状腺 结石

晕车 | 糖尿病 | 失眠 | 脾胃 | 肺结节 乳腺结节 

子宫肌瘤 | 幽门杆菌 | 痛风 | 慢性胃炎 | 熬夜 

长斑 早醒 掉发 肩颈不适 抑郁症 鼻炎 

疲劳 睡前想事 耳鸣 与病共存 眼干 ……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