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落实国家课程方案需要学校制订专业的课程实施规划

 大奔h1wmjlcm1r 2023-07-04 发布于江西

近日,教育部相继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各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其中,作为重点任务之一的“课程方案转化落地规划行动”,要求学校制订课程实施规划,这对高质量落实国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片

一、制订学校课程实施规划的必要性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国家、地方统一制定的育人“蓝图”需要“因校制宜”“一校一策”,细化为学校的育人“施工图”。在这种转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制订课程实施的学校规划。

制订学校课程实施规划是学校一级课程管理的重要责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2001)明确提出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在各自的权限内都负有相应的课程管理责任,规划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是学校参与课程管理的具体表现国家赋予学校课程开发的权利,需要学校一级承担起课程管理的主体责任,履行课程实施的自主权,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或《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省级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或《省级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立足学校办学理念和本校实际,整体规划学校课程,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形成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制订学校课程实施规划是一所学校课程质量的制度性保障。长期以来,学校层面的课程实施主要是按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印发的年度课程计划安排课表,任课教师凭着个人经验实施一门科目的课堂教学,课程之间相对独立,少有协同,新课程期待的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学校课程实施规划是学校一级课程系统的顶层设计,统领学校课程的层层落实。规划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是学校课程实施从经验转向科学的重要标志,有利于学校教育的科学化;它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学校课程结构,理解某类、某门课程的性质与要求,从“一门课的经验教育”走向“课程协同育人”,形成学校课程的整体意识和系统观;同时,也有利于地方、学校和教师开展课程审议与质量管理,使课程质量管理变得可能、可行,教育质量有了制度性的保障。

二、制订学校课程实施规划的专业规范

学校课程规划是一所学校在深刻理解国家课程方案、省级课程实施办法或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对本校课程的目标、结构与设置、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做出全面设计与整体安排,形成《学校课程实施方案》。该方案作为学校课程育人蓝图,应体现国家要求、学校追求和学生需求,具有方向明确、科学规范、内在一致、适宜可行的特征。制订学校课程实施规划的专业规范主要包括:

第一,明确学校课程规划的依据。在规划学校课程之前,学校要对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政策、学校的课程历史和教育哲学(如,愿景、使命和毕业生形象等)、本校学生的特点与发展需求、所在社区的课程期待、以及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等相关课程背景进行专题研究,以体现课程发展的思想性、课程规划的科学性。

第二,确定学校课程目标。学校课程规划必须依据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新要求,基于学校课程背景,结合国家课程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制定学校课程目标,描述毕业生形象的具体表现。目标的确定既要体现国家意志,落实国家基本要求,又要体现校本特色,兼顾个性发展,以体现学校课程规划的方向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明确学校课程设置。学校要依据国家课程方案、省级课程实施办法或指导意见中规定的课程类型和设置的科目、地方课程的课程设置要求、以及预留的校本课程开发空间,结合学情校情,设置本校的课程。学校课程设置至少要说明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校课程的类型和结构;二是各类课程的科目设置、课时分配和开设学期的安排;三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校本课程开设的具体内容和学期的安排;四是课后服务所提供的课程或活动内容。依据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设置要处理好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校本课程等课时的统筹使用;注重幼小衔接,合理设计小学低年级“入学适应教育”的课程设置,鼓励相关课程内容的整合实施;普通高中的学校课程设置要设计学科拓展、提高类课程之外的校本课程不少于8学分,处理好劳动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的统筹

第四,提供课程实施建议。学校课程实施规划需要依据国家课程方案、省级课程实施办法或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校本化的课程实施建议,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校层面,为了保证学校设置的课程能够顺利运行,学校如何组织管理课程的实施工作,各部门具体做些什么,相互之间如何协同配合等;二是科目层面,针对学校开设的各类课程,建议教师如何组织实施,开展课堂教学,结合课程类型提出体现学校特色的具体教学建议。

第五,提供课程评价建议。课程评价涉及课程方案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中的课程评价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评价,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描述学校如何对学生3-6年的学习进行综合素质评定,评什么,怎么评,高中还涉及学分认定;二是对各类课程的学习评价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建议,做什么样的评价,评什么,怎么评等

第六,明确学校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为了保障学校课程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课程规划需要明确一系列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一是组织保障,建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明确课程领导与管理的组织名称、成员构成及其职能职责;二是制度保障,建立与课程教学有关的规章制度,如:课程审议制度、选课走班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等;三是机制保障,明确学校课程发展的相关机制,如:研发和审定机制、评价与优化机制、推进与激励机制等;四是资源保障,整合各方力量,因地制宜,系统规划各类课程资源的合理使用,保障学校课程方案的顺利运行

三、建立学校课程实施规划的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学校课程实施规划的思想性、科学性、规范性、可行性,保证学校制订的课程实施方案有序落实,提高学校课程实施质量,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学校课程实施规划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审议审核制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初稿形成以后,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要开展课程审议,确定意见征询的范围、程序和工具,有组织地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并形成送审稿;送审稿提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审议审核,通过后方可施行。

备案管理制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报送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受理的备案材料提出指导意见,并作为开展教育督导、课程视导的重要依据。由于学校管理所属教育行政部门的层级不同,学校的课程实施方案报送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可能有不同的情况,省属市属学校报送省级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其它学校报送县区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督导巡视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及其落实情况、课程实施育人成效等纳入督导检查、巡视指导的内容范围。宜采用“一校一评”制度,基于学校报送备案的课程实施规划设计督导检查、监测评估的方案,注重利用检查评估结果,充分发挥督导巡视的反馈、促进作用。

专业支持制度。省市、县区要建立健全教研指导制度,明确专人负责,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置综合教研员岗位,开展学校课程规划和实施情况的调研与专业指导,组织开展常态化的教研活动。设立学校课程实施规划的相关专题培训和研究项目,注重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组织开展区域内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展示、交流活动,发挥优秀成果的示范辐射作用。


(作者:朱伟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来源:课程教材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