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1年,毛主席只调一人入朝,我军立刻转败为胜,让美军害怕至今

 恩菁 2023-07-04 发布于广西

1951年,美军开始对我军发动阵地战,致使志愿军伤亡惨重。千钧一发之际,毛主席果断派出一员大将支援前线,竟直接让我军防御力提升15倍,成为美军的噩梦!

此人便是王耀南,或许各位看官鲜有耳闻,但只要一听刘伯承对他的评价,便能略知一二。

“只要王耀南有烟抽,就没有红军翻不了的山;只要王耀南有酒喝,就没有红军越不过的河!”

乍一听此话多少有些夸张,其实所言非虚。同样作为开国少将,王耀南的出身和从军经历却远不同于一般的开国将军,因为他是我国的工程兵开国少将!

在革命年代,工程兵所面临的环境很是艰苦。那么,王耀南是如何从籍籍无名的工程兵,成长为震退美军的工程兵少将的呢?

王耀南成为工程兵,其实和他的家庭也有很大关系。王耀南的家人是做爆竹的,他本人又曾跟着父亲在煤矿里学过爆破,自然也就具备工兵相关的知识储备。

后来,王耀南选择了参军入伍,部队里的他勤奋好学,很快便成为了一名工程兵,开始为军队作战贡献心力。而在那个年代,工程兵是非常罕见的,可谓人才稀缺。

1951年,抗美援朝战役正处焦灼时期,美军的作战方式也从全速猛攻转变为严密防守,试图减小自身伤亡,借助先进武器对志愿军施以毁灭性打击。

显而易见,美军这是铁定了心要将我军置于死地,他们知道我军的武器远不如美国,军用物资也迟迟上不来,这便让美国钻了空子。

在美军的眼中,弹药就像是不值钱一般,通过猛烈的火力重创志愿军,使得志愿军伤亡惨重。那时,美军每发射50枚炮弹,就会产生志愿军1-3人的伤亡量。

可相较于之前而言,这种情况已经算有所改善的了。毕竟之前的交战总,美军的3发炮弹就会致使我军的一名战士牺牲。

为扭转战局,毛主席决定派遣王耀南前往朝鲜半岛。王耀南出发时并没有带很多东西,只是带了几百架空气压缩机,以及狙击步枪和其他设备。

来到朝鲜战场后,王耀南将军看着触目惊心的伤亡人数,心痛不已。
 
他仔细观察地形后,带领大家在朝鲜多山的阵地上,挖坑道、连接据点,做好防毒、防火、防寒、防潮措施,并在坑道里配备了迫击炮。

 
一个坑道被发现、被炸,就迅速转移到另一个坑道口。坑道之间互相配合,形成火力交叉网,能很好地防御进攻。
 
坑道战开始以后,志愿军的伤亡从以前每天150人下降到10人,这15倍的提升值,留住了太多宝贵的年轻生命,也让我军的防御力大大提升。
 
上甘岭战役打响了,美军火力从40轮炮击增加到260轮,连续43天不断炮击,妄想炸平山头,炸死更多的志愿军战士。
 
可190万发炮弹,5000枚航弹,也仅仅将山头整体削低了两米、将石头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而已。
 
因为王耀南将军设计的完美坑道,我志愿军成功躲避了美军的轰炸,得以保存实力,这才有了59次夺回阵地、击退美军900多次进攻、伤亡美军25498人的重大成果。

 
坑道战让志愿军战士们守住了阵地,更把上甘岭变成了美军的“伤心岭”,更令美军害怕至今。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的就是王耀南将军。
 
其实,在抗美援朝之前,王耀南将军也是屡立战功,被大家多次“封王”称赞。
 

十二岁时王耀南就参加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7年9月参加了秋收起义,真称得上根红苗正。

在革命战争中,王耀南将自己的天赋发挥的淋漓尽致,他擅长挖坑道,使用火药、炸药。被人们誉为“工兵王”、 “地雷王” 、 “爆破王”等。

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地雷战”也是由王耀南结合实战经验提出的作战模式,从起爆装置的制作、化学雷的研发、再到布置地雷战的整个过程,王耀南都力求亲力亲为。

在解放战争中,三打运城和临汾战役中,王耀南利用自己擅长坑道作战的特长,硬是将阎锡山的两座城市给啃了下来,为我军在今后攻打大城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来,又参加了太原战役。

新中国成立之后,王耀南被授予工程兵少将军衔。1984年11月3日,这个在我军历史上有着杰出战绩的工兵之王,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人生,享年73岁。爆破的声音似乎还在人们的耳边响起,我们时时回想起这位用炸药一次次击退敌人、保护国家的英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