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 功 成

 新用户4254Vjpv 2023-07-04 发布于辽宁

混改成功,尤其是短期资金拆借业务收益较高的示范效应,犹如一支强心剂,在给被混改企业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在全体员工中引起巨大躁动。

这躁动自首笔拆借业务如期收回后,始终在员工中发酵、膨胀,大有成为“大炼钢铁”般狂热的趋势。

整个业务端都盯着公司账面有限的资金,在盲目追逐短期资金市场拆借项目的同时,使出浑身解数争夺资金来源。

仅容旋马竟是万马奔腾,无源之水需泽芸芸众生。一时间,我掌握的“资金排序权”,就变成了烫手的山芋。

电话不断,就连此前一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办公室,功能都被不断拓展,成为业务人员的集散地。

有人还主动承担了资金计划岗的责任,将财务部原有的资金排序,来了个扭转乾坤,让人“唯有泪千行”。

为摆脱成天磨嘴皮、疲于应付的状态,我“剽窃”证券交易原则,草拟了时间优先、价格优先、性价比优先的资金投放顺序和管理制度。经总经理审议、办公会通过后实施。

只是由于传统业务基本停滞,争夺资金的冲动,很难得到有效扼制,业务对资金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得不到有效缓解,呈愈演愈烈之势。

面对这种局面,公司召开了年度战略研讨会(俗称务虚会)。会上有人提出全方位开创资金业务新篇章的建议,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可我却有些不识时务,用老资格银行加财务的双重身份和经验,倡议发挥原业务团队的优势,做好原有业务,并从做好传统业务的必要性、可行性、前期工作的经验教训及改进建议等方面,作了相应的说明。

这发言虽然异类,但情真意切、有理有据、符合公司实际,领导当即表示肯定。会议还形成对传统业务进行整顿、改革、调整,提高的方针。

尽管倡议得到会议的肯定和支持,但多少都带有“墨守成规”、“忤逆大多数”的成分。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辞,竟为我这位稳健经营的坚守者埋下不被信任的种子。

因为,后来的剧情完全没有按照会议达成的共识去演绎,依然是万马奔腾追逐资金拆借业务。

资金业务额度大、收益高、绩效也高的示范效应,让老员工彻底抛弃原有的额度小、收益低、工作量大、周期还长的传统业务,不愿意继续“操卖白粉的心,赚卖白菜的钱”了。

加上公司成立后,一直没有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多年风险累积的结果伴随着混改的完成突然爆发。

尤其是公司赖以起家、且占比最大的担保业务,因被担保企业资金链接二连三地断裂,代偿的银行贷款金额不断上升,高峰时几乎耗净了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

公司的流动性再次告急。面对用现金“收购”的各类资产,全公司都不自觉地对传统业务心生厌恶,对资金拆借业务充满渴望和憧憬,对资金的争夺始终激烈。

鉴于公司为混改企业,财务管理本身就规范,且财务经理长期在国资体系工作,对国企的管理要求了如指掌。我便将财务规范化管理的责任完全“转嫁”给他,自己的工作重点转向融资方面,以全力缓解流动性短缺的矛盾。

银行借款是低成本的资金,自然是筹资的首选。借混改资本金到位,实施对子公司增资东风,继续争取银行的并购贷款,使其成为增加子公司注册资本的主要来源。

有志者,事竟成。有两家银行先后授信,金额相近,只是授信条件有些差异。尽管条件严格一方口头承诺可以申请变更,但在内部商议如何选择时,领导觉得没必要折腾,直接从合作过的银行提款,可以节约时间,最实惠。

这也符合我的愿望,便直接办理了提款手续。这选择有人欢喜有人愁,被放弃的银行行长对我还心生怨气,让我惊呼六月飞雪。

信托的成本虽然较高,却有着额度大,授信条件相对宽松的优势,是另一个重点目标。经反复协商,碰出了火花,在提供信托公司满意的保证方式后,募集到数亿元的资金,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随后,又与银行、信托方合作,成立并购基金,再次为公司解决了数亿的资金来源。

较强的融资能力,让公司账面出现短期富余资金。对追求高额收益的业务端,更是充满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的诱惑,令人垂涎欲滴。很快,流动性再次告急。

为筹集资金,我使出浑身解数,全方位请求领导们的火力支援,巩固不断取得的成果。

心诚则灵,融资取得控股股东的支持,他们将富余资金借给公司使用,既让闲置资金产生更大的效益,也为我们缓解了流动性不足的矛盾。

金融交易所的成本虽然较高,但期限适度,只要业务收益合适,周转正常,也能为公司带来相应的收益。合格的流动性管理者,尤其是金融公司的流动性管理者,一定不会放弃这类资金。

于是,我与鹏金所、武金所等融资平台,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筹措资金数亿元,为缓解资金供求矛盾,作出了相应的贡献。

关联企业和自己朋友的公司,也成了重点关注的资方,特别是短期资金项目,用此类公司的资金去完成,其效果更加显著。

资金投放当日借入,资金回款当日归还,我方不需要支付任何闲置资金的成本,有资金闲置的公司在不影响自身经营的前提下,也能获得超额收益,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有位朋友非常认同我的理念,对我是有求必应,其借款余额超过了信托和基金,成为公司最大的债权人,极大地缓解了公司的投资饥渴症。

维护公司信用的最好方式就是按期支付利息,按时归还借款。没想到调动下属公司资金,须经子公司负责人审批的流程,再次被人玩起“宝宝今天不高兴”的游戏,不予通过。

由于总经理此时正在空中飞行,没人愿意协调,弄得自己灰头土脸,还干着急。等到总经理着陆,我及时请求炮火支援,流程才被通过,按时归还了借款。

常言道 :事不过三。为避免内耗的再度出现,我只能再度提出修改付款审批流程的建议,得到主要领导的支持。

遗憾的是办公会上,反而是对资金调度一直高度配合,从无异议的另一子公司负责人,觉得这种调整难理解,提出了质疑。

没办法,我将原因归结为大家都很忙,不是展翅高飞,就是高铁出行,经常联系不上,导致流程不能及时通过。

在必须还款时,容易出现要么违规还款,要么延期还款的现象,加大了公司违约的风险,严重时会损害公司信誉。

对方勉强接受了这个说法,同意对付款审批流程作出修改,形成了决议。这次流程的修改,为随后及时调度资金,奠定了制度基础,也减轻了我调度资金的压力。

关于融资,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某次评审会通过一短期债权融资项目,因额度较大,公司账面资金存在较大缺口。

为保证项目能顺利完成,我用微信向关联公司的同行求助,希望能将对方的闲置资金利用起来。

大概是加微信后就没聊过天,突然接到借钱的消息有些突兀,尽管只联系了三家关联企业,且联系的节奏也不紧密,却引起某关联公司同行的高度警惕,未经验证便确定是微信被盗号,即刻上报我们共同的领导,就是外派我的公司领导。

领导旋即给我打电话,询问是否微信被盗号,让人哭笑不得。就算不是电话联系,怀疑微信被盗号,也可以先电话确认。没确认就认定是被盗,还迅速上报相关领导。纯粹是年轻,图的就是表现吧。

为更好地履行财务分析在投融资决策中的作用,我在做好融资工作的同时,将另外一个工作重心,放在投资项目的风险防范上。

只要财务方面存在瑕疵,或项目经理未说明或解释不清的,我都会站在维护资金安全的角度,“打破砂锅闻到底”,并用“神圣的一票”表达意见,至少在我这儿被入另册。

会下,时常有业务人员调侃:我不怕上会,就怕总监提问,不仅专业,而且犀利,让人总觉得心虚。

会上的质疑,虽然有让业务人员“不爽”的感觉,但却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有同事在尽调的时候,将客户财务数据转交给我,让我提前“把关”。

一来二往,不仅帮其解决了财务分析的难题,还密切了前后端的协作,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全力。

我使出浑身解数,多途径,各方位寻求支持,吸收巨额资金,将无外债的公司,变成高负债公司。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几乎可以与某大的负债率相媲美。

资产规模也由20亿,直接翻了两番,达到百亿等级,仍不能满足业务需求。尤其是业务端签订投资(借款)协议,事先不需报财务审批,最终导致公司签订借款协议后,不能足额投放,反而被借款方索赔的。

人性是经不起检测的。在利益的引导下,一些人就会头脑发热、忘乎所以,将工作当儿戏,干出超常规的事,将天都能捅个大窟窿。要不然也不会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名言。

一笔过桥业务,贪婪导致业务人员既想拿资产端的提成,又想拿融资端的提成(融资被看成是财务天经地义的职责,财务口融资没绩效,但专职融资和其他人员却有提成,我始终觉得这政策十分奇葩,难道融资和项目投放不是专职融资和业务人员的职责?)不顾我多次资金有缺口、不能签合同的衷告,与借款方签订了协议。

在放款时发现尚有资金缺口一个亿,无款可借。借款方以资方违约为由,要求赔偿其损失,导致业务出现重大危机。

领导非常生气,称项目做得稀乱,甚至暴出粗口。为帮领导分忧,主动表示资金对接方面我也存在一定责任,还违心地做了亏本的买卖,借入的资金成本高过借出的收益,才化解了违约风险。

没想到我的主动担责,竟让真正需要追求责任的一方逃避了责任,还为自己的身退埋下了种子。

在我看来,流动性管理永远是企业最大难题,这已被最近几年,因违约导致资金市场巨烈振荡的某达、某航、某大的爆雷事件所证明。

对专门从事债权投资的企业来说,如何避免短资长用,做到结构匹配更是难点中的难点。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带来流动性枯竭的灾难。

尽管“独揽”了资金使用大权,且分别编制资金使用月、旬、周计划,还适时更新和调整,依然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尤其是在融资职能集中又分离后,有融资职能的子公司,更像脱缰野马般难以控制,对资金的到账和使用缺乏有效预测。特别是年终,银行严控存款流入流出之时。

诡异的一幕终于在年底出现了。在子公司融资岗既不能确定融资到账时间,又不同意存款在账户里多躺几天时,同事的多方努力,以至自己出马,都未能找到有愿意接收存款的银行。

鉴于融资人员无法确定准确的回款时间,我只能听天由命。借款方银行同样不愿这时点存款出现异常波动,或者资方有早日生息的动机,在年度的最后一天,将资金划转到下属公司的两个开户行,给银行造成巨大冲击。为我被银行责难埋下了伏笔。

这一年,20国集团领导人首次齐聚杭州,召开峰会,主题为“构造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南沙永署礁新建机场试飞成功,民航客机载空姐登礁;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这一年,注册制正式启航,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营改增在全国范围推开,建筑、房地产、金融和生活服务业全部纳入试点范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原则确立;在新一轮自贸区扩围之际,湖北榜上有名,成为7个新增的自贸试验区之一。

这一年,是最繁忙的一年,融资、研究尽调报告、上会、落实放款资金和及时回款的追踪,忙的是不亦乐乎,确保了流动性管理的安全,平安度了混改后资金业务大爆发的第一年;带队参加了母公司组织的团体徒步活动,但未进前三,与奖牌榜无缘;女儿自银行离职,重新回到她轻车熟路的证券行业。

这一年,排在十大流行歌曲之首的是薛之谦的《刚刚好》,但不知是什么原因,我至今都未听过,这是否标志我已进入老年行列;最火的电视剧是《麻雀》,这剧是在上下班的车上追完的;最引人关注的体育赛事是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位居奖牌榜第二,姚明入选NBA名人堂,成为第一个来自亚洲的篮球名人。

这一年,最流行的网络热词是:葛优躺,蓝瘦香菇,厉害了、我的哥,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举报

评论 0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