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辅行诀五脏补泻汤的大疑问:心与心包是什么关系?

 阴阳先生林国良 2023-07-05 发布于福建

郑重提示:本文旨在传播炎黄国医传统食疗、传统理疗方面的养生知识与方法,不是主讲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文中偶尔出现医疗处方,请勿轻易使用,若要使用医疗处方请依法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

伊尹五脏虚实补泻汤,为什么有六脏——有一个心的补泻汤,又有一个心包的补泻汤心与心包到底是什么关系?

伊尹五脏补泻的五行互补、五行互泻关系中,“心”的补泻是不参与其中的,而由“心包”的补泻参与其中。这样就好象是说,心作为君主之官,不在五行相生相克的序列中。

为什么会这样呢?

《辅行诀》说心受“外邪”,由心包代受。

《辅行诀》原文: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中寒,恶血在内,则胻善,节时肿。取之行间以引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耳间青脉以除其

邪在心,则病心中痛,善悲,时眩仆,视(其经)有余不足而调之。经云:诸邪在心者,皆心(胞)代受,故证如是

心胞气实者,受外邪之动也,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然——王版无大动,面,目黄,喜笑不休,或吐血——王版无此句。虚则血气少,善悲,久不已,发癫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皆调其三里。

邪在肺,则皮肤痛,发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中外输,背第三椎旁,以手按之快然,乃刺之,取缺盆以越之。

邪在肾,则骨痛,阴。阴者,按之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项强痛,时眩仆。取之涌泉、昆仑,视有余血者尽取之。

吴越讲解:

“邪在心,则病心中痛,善悲,时眩仆,视(其经)有余不足而调之。经云:诸邪在心者,皆心(胞)代受,故证如是。”

结合下文可知,“邪在心”,用心包补泻来治。“心胞气实者,受外邪之动也。”可见,心包实证,乃心所受外邪之“动”所致,用大小泻心(包)汤。

那么,心包虚证与心所受外邪是什么关系呢?原文说“虚则血气少,善悲,久不已,发癫”,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因受到外邪的侵害,导致心脏“血气少”,进而出现“善悲,久不已,发癫”的症状,这就是心包虚证。其实质是外邪损伤了心脏的气血所致。所以补心包,既要补气血,又要外邪。

五脏虚实与五脏有“邪”,都有具体的针来治

但心包虚实只有中药方(补泻汤),而没有针灸方这也说明,心包不是独立的一脏,心包的补泻汤只是用来主治心“受外邪之动”的,而不是一个独立的脏。

这就等于说,与其它四个脏的虚实补泻方不同,心的虚实补泻是分为心与心包两层的,两层各有补泻方。心在里,心的补泻汤是针对心脏自身的虚实的;心包在外层,心包的补泻汤是主治心“受外邪之动”的情况的。

当然,具体如何鉴别使用心与心包这两个层面的补泻汤,我们另作详论。

文中所述,如有不当,欢迎指正。对于文中所提示的方法,请深思、慎用。如遇疾病,建议寻找专业医师帮助。

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感悟的一点点所知所见而已。想要学习更多更深的中医知识,特别是想深入学习伊尹经方与张仲景经方的朋友,请关注笔者的其他作品。

附:炎黄国医著作总目录

优先推荐:中医经方破解是中医复兴的重大突破,阅第一系列——

第一系列:“炎黄国医”经方破解系列著作(逻辑严密,阶梯递进,须按顺序学习)

C1、《“伊尹经方体系”课程讲义(汇编)》(对《伤寒论》之前的经方起源的准确破解)——有配套讲解视频:“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

C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如同数学规律般明晰)——有配套讲解视频:“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

C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续)》(继续运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其它药方,至此,伤寒论113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全部破解完毕)

C4、《从经方中归纳用药规律》(从伊尹经方体系和仲景经方体系中,归纳出100多种中药的用药规律)

炎黄国医学者吴越

202362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