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押中”了中考题

 海中的媛 2023-07-05 发布于河北

  信是友缘

Vol.01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堪比5G。22号上午数学中考,下午就从网上看到了试题。

当即做了一遍,比较了下与往年迥异的特点,印证了下与之前预测的情况,预估了下今后的教学方向,形成文字发给校长和两位年级组长。

这不是学校要求,只是我个人习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不仅仅是对学生而言,对老师也是如此。

既要弯下腰去闷头耕耘,也要不时抬头看看来时的辙、前面的路。经常总结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时修正复习方向,跟紧新课标要求,扣住本省中考脉搏,培(提)养(高)学(教)生(学)能(成)力(绩)。

周一上班,九年级数学组又坐在一起集思广益,共同分析了下今年中考试卷的独特之处。

SUMMER

Vol.02

昱昱是个有心人,注意到了今年选择、填空和后三道解答题的分值与往年大不相同。

园园初次教毕业班,听的多说的少,但偶尔抛出一个观点都能挠到我的痒处,忍不住多抛出一些想法。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好方法就要大家共享。

我喜欢这种有一说一的氛围。

更让我满意的是,今年的中考试卷在题型、知识点、出题方式等方面,都在我们的复习范围涵盖之下,且难度并未像前两年那样变态。而且,后两轮复习所练的题中,有几道在命题角度上与中考题几乎同频。

同组几个妹妹都难掩兴奋,说今年运气不错,押中了好几道题,但愿崽崽们能争点气,发挥出应有的能力水平。潜台词:最好是超水平发挥。

她们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押题”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SUMMER

Vol.03

每年高中考试卷出炉,总能看到一些教育机构骄矜宣布:“本机构押中了XX道题!”

呵呵!

看个热闹就好,认真你就输了。

押题这种事儿,文科还有些可操作性。

历年中考,都有明确的考试范围、大致的命题方向、有限的考察目标。几篇重点背诵的古文和一些热门作文命题,某些热点事件及其反映的社会制度等等,只要大方向不错,结合往年试卷,能押中一道两道并不出奇。

数理化就不同了。

千题一点,千面一题。初中数学大小知识点二百多个,重点也有几十,浓缩到一张容量有限的试卷上,具体考察哪些、套用何种情境、以何种方式呈现,谁也不敢妄下定论。

SUMMER

Vol.04

有些固定的知识点如基本概念、重要性质,基本上是每年必考的,且出题方式大同小异,但凡教上两年毕业班,都能知道大致套路。这不是“考不考”的问题,而是“怎么考”的问题。

复习时覆盖住绝大部分知识点,对重要的高频考点多练、精讲、详解,再扫扫门缝里那些有可能考到的、相对形成规律的小知识点。这期间所做的事,远比一张试卷承载的知识含量多得多。

所谓押中,只是该练的都练了,如此而已。

一些自以为高明的吹嘘,实为穷举所有可能性、无限扩大命中半径。稍微有点头脑的家长都蒙不过,何况广大一线教师?

与其绞尽脑汁押题,不如固本培元,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SUMMER

Vol.05

二轮复习开始,我们把一些做过的、便于改编和拓展的题放在一起,改改条件、数据、设问,分别揉成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圆、图形变换和动态问题五个模块专题。

在课堂上给学生时间自己练习,集中讲解、一题多解、逐个击破。跳出题海战术,重在分析特点、总结经验技巧、培养做题习惯、提高做题能力。

后期,我们发现了几种新题型。其中的数学思维、方式方法既契合往年中考试题趋势,又暗戳戳地考察了一些高中知识点,便有意多练了些。因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我们降低了题目难度,从学生知识水平出发详细分析讲解。

但我事先并不笃定这类题一定会考,只是借题发挥,广撒网,多捞鱼。

这一年磕磕绊绊,掰开揉碎地讲,翻来覆去地教,恨不得把学生的脑子翘开一道缝,总算是天道酬勤。方向对了,题就对了。

end

基于此,我从来不迷信所谓的押题卷、冲刺卷,只跟紧中考大方向,选题、题、讲

研究新课标,特别是那些全新的思想理论。为了推广和实践,今后的中考题总要向新课标靠拢,跟着新课标走,有肉吃,有汤喝。

SUMMER

谢谢在看、敬请转发!

SUMME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