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学文验案一则:怪病属“瘀痰交结”所致者,屡见不鲜

 古典图书馆v37w 2023-07-05 发布于贵州


图片

中医书友会
第356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怪病多痰之说,古人早已有论述,也已经为中医同道所熟悉。但关于怪病多瘀之说,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始,到民国唐容川《血证论》,始为中医界所了解,到现代颜德馨总结提出“怪病多瘀”,才广为熟知。本文张学文先生写于1981,正是怪病多瘀之说广泛见于报刊讨论的时代,很多被现在广泛认可的瘀血指征,在发展过程中,也是在一步步被验证的。可见一个学说须要经历“百家争鸣”,才能为大众所熟知。(编辑/居业)

怪病多痰与怪病多淤
作者/张学文

简介张学文,1935年10月生,汉族,陕西汉中人,中医急症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医大师,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
张学文于1953年5月开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956年考入“汉中中医进修班”学习深造;1958年入读于陕西省中医进修学校(现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师资班,毕业后留校任教;1959年参加卫生部委托南京中医学院举办的“全国首届温病师资班”学习深造 ;1963年—1987年历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主任,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主任、副院长、院长;1990年获评为首批“全国500名需配备学术经验继承人的名老中医专家”和国家“十五”攻关“需要继承学术经验的百名名老中医”;2009年入选首届“国医大师”;2017年获评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20年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怪病多痰,乃临床医家经验之说,而怪病多淤,却很少明确提出。

我于临床上发现,好多疑难怪病,系由淤血内阻所生,而怪病属淤痰交结所致者,更是屡见不鲜。

如1980年4月21日曾接诊一马性男患者,年48岁。患者于每夜酣睡后(约2~5点左右)则突然惊叫而醒,遂两手掌心相对,猛力拍击,两足内侧相对,用力碰撞,甚或起来以拳击墙,以脚使劲乱踢,心中明瞭,不能自制。不仅全家不能安睡,邻舍亦不能安宁。约20分钟过后,渐复如常。

平素头痛眩晕,胸中痞闷,右半身肢体麻木,写字手颤,但能上班工作。诊见颜面晦暗,两手掌斑点紫红如朱,舌质紫暗,舌下脉络粗胀,舌苔厚腻而滑,脉弦硬。

分析此症,舌暗面晦,手掌朱砂斑点隐隐,为淤血内阻所由;苔腻而滑,肢体麻木,为痰湿内聚之象;脉弦硬,手振颤乃肝肾之阴不足,阳亢化风之兆。

综合分析,良由患者工作操劳,暗耗肝肾阴精,阴液不足,血行凝滞渐而成淤,淤阻痰凝,瘀痰交结,且肝肾阴亏,阳亢化风,风痰淤血上阻清窍,内侵血络使然。

遂拟活血化淤理痰,滋肾潜阳熄风之法。病久淤痰深伏血络,故重用虫类搜剔与活血化痰并施而处方:

图片
处方


生地12克,川牛膝15克,丹参30克,琥珀6克(冲),川贝母10克(冲服),地龙12克,僵蚕10克,乌梢蛇12克,豨莶草30克,枸杞10克,寄生15克,女贞子10克,鳖甲10克,羚羊角(先煎)5克,并肌注丹参注射液每日2次,每次4毫升。




初服2~3剂,发作反而转频,坚持服上方15剂,惊叫、拍掌、踢脚、以拳击墙诸证逐渐消失,睡眠转佳、胸闷已无,惟手足心发烧(以足心为甚),右半侧肢体麻木。舌暗好转,滑腻之苔略减,脉尚弦硬。

药中肯䋜,效不更方。故守法以原方加龟板10克、五加皮10克,令继续服用。至30剂后,诸证消失,精神转佳。拟养肝滋肾,化痰活血以善后。

此案乃怪病之一,虽迭经中西诸法治疗效微,而从活血化痰取效。由此悟及怪病不仅多痰,怪病也可多淤。

余对癔病、阳痿、严重恶寒、惊癎、抽搐、番甲等诸疑难病证,凡见舌质紫暗或舌下有淤点或舌下脉络粗胀等淤血见症,并经久用多法治疗效不著者,每从活血化淤着手论治,往往可收到卓效。

至于怪病为何多淤,除因病久正虚不能充达经脉,脉络不能畅通等因外,尚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