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收藏家王世襄

 新用户8926AVU2 2023-07-05 发布于北京

一、文化贵族

  王世襄(1914—2009),出生于北京,祖籍福州,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其入闽始族王旭窗于明嘉靖年间从江西清江迁来,经营陶瓷生意。至第十世王庆云于清道光九年(1829)成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和两广总督。王庆云之后,历代为官。王庆云的孙子王仁堪,还是清光绪三年(1877)的状元!王世襄的祖父王仁东是王庆云的第四个孙子,出生于福州城内登龙巷王家大宅,光绪二年乡试举人,初任内阁中书,后历任南通知州、江苏候补道、苏州粮道兼苏州关监督。祖母刘学熹是河南布政使刘齐衔(福州宫巷人)的三女儿。至民国期间,王世襄的父亲王继曾还任北洋政府外交部政务司司长,后出使墨西哥和古巴为公使,他的母亲金章更是留学法国的虫鱼派画家。王世襄很早的时候就受到中西文化的熏陶,父亲的家族为他在儒学方面提供了精神食粮,而母亲家族则为他提供了巨大的艺术基因。清渠编著《民国十大藏家》中,列王世襄为第二,称他为“文化贵族”。

  二、文物人生

  从十一岁开始,王世襄先在美侨学校学英语,又在老宅里请“家教”,读经史子集、诗词韵律、礼仪雅乐等,二十岁入燕京大学。但他喜欢接触校外的世界,丰富自己的知识。他在《燕园景物略》里写:“予来燕京四年,不惮霜雪,不避风雨,不分昼夜,每于人不游处游,人不至时至,期有会心,自悦而已。”这些对他的学术研究大有帮助。如他在《华光》杂志分三次发表了关于大鹰和北京人玩鹰民俗的文章,旁征博引,详细讲述捕鹰、养鹰、驯鹰、放鹰的诸多程序,还追根溯源,在各种文献中寻找和考据中国人养鹰的历史,把民俗风情提高到学术历史的高度,得到社会的好评。之后他又用英文发表《关于姚最<续画品录>中的一个错字》。更是花了三年的时间,写成《中国画论研究》的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获燕大文学硕士学位。1943年,北平沦陷,王世襄流落到西南大后方担任燕京大学成都分校文学系助教,又追随梁思成参加营造社,溯江而上,到了李庄。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王世襄立即赶到重庆,拜见担任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主任的杭立武,被派往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办公处工作,职务是助理代表。刚好美国大都会美术馆副馆长翟荫受联合国文物保护组织委托,来华考察战后中国文物损失和保护状况,王世襄以他英语的功底,被推荐为翟荫的英语翻译。因此,他也得到了许多的方便,掌握了许多文物的流向。接着他开始展开追寻文物的工作,没收德国人杨宁史收藏的青铜器240件,收购郭觯斋藏瓷200多件,追回美军人德士嘉定非法接受日本人的宋元瓷器若干件,抢救面临战火威胁的长春存素堂丝绣约200件,还接收了溥仪留在天津张园保险柜中的珍贵文物约1800件。1946年12月,又受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的指令,东渡日本追索国宝,至次年的3月,带回存放在东京上野公园日本中央图书馆内107大箱古籍善本。

  三、著作等身

  1947年3月,王世襄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他提出 “弄清家底,加强保管”的工作方针,得到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的支持。1948年5月,王世襄得到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赠予中国故宫一个去美国及加拿大考察博物馆一年的名额。他乘“威尔逊”号轮船远渡重洋前往美国。先后访问了美国的纽约、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堪萨斯、圣路易斯和加拿大的一些博物馆和美术馆,特别留意收藏有中国文物的公私博物馆,对他们的藏品考其形制,仔细欣赏,进而追根溯源,记录下诸多重要流失文物。美国有几个大学都争着要请他留下来当助理教授。都被他婉言拒绝了。1949年8月,他回到已经和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北平,被任命为故宫陈列部主任。1953年,任中国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但接下来的几年,他受到诸多不公平的际遇。如1953年,他接受“三反”的审查,被调离故宫;1957年,又被戴上“右派”的帽子;1966年,被视为“黑五类”遭游街批斗,1969年,被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劳动改造,直到1973年夏天,才平反回到北京,重新安排在故宫工作。1980年,任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这时,他从民国第一藏家张伯驹处接触到晋陆机的《平复帖》,欣喜异常。这帖已经存世1700多年,为“法帖之祖”, 是九大“镇国之宝”之一。王世襄详尽地研究了《平复帖》的质地、尺寸、装裱、引首、提签、本文、款识、印章、题跋、收藏印和前人著录等,写成《西晋陆机平复帖流传考略》,后被载入《故宫博物院藏宝录》,为故宫文物的整理与建档提供了范本。此外,他还修订了《髹饰录解说》,接着又着手研究明清家具。先后在《故宫博物院院刊》上发表《略谈明、清家具款识及作伪举例》和《<鲁班经匠家镜>家具条款初释》,开启了中国古代家具研究的先河。1985年,出版《明式家具珍赏》。1989年,出版《明式家具研究》。此外,他还著有《蟋蟀谱集成》《广陵散》《中国古代音乐书目》《清代匠作则例汇编·佛作·门神作》《竹刻艺术》《竹刻鉴赏》《中国古代漆器》《中国美术全集·漆器》《中国美术全集·竹木牙角器》和《北京鸽哨》等,另发表有其他论文、杂文90余篇,真可以说是著作等身了。他的《北京鸽哨》曾得到温家宝总理的赏识,慰勉有加。他十分激动,为诗曰:“物种消亡悔昨非,幸存珍重等珠玑。天安门上晴空碧,愿见鸽群带哨飞。”此外,特别是对于明式家具,王世襄的研究声誉日隆,被学术界誉为和郭沫若青铜器、沈从文古代服饰研究并列的中国现代三大社科研究成果之一。

  四、藏品累累

  王世襄的收藏自1949年回国后就已经开始。当时北京城的古玩店、鬼市里的藏品中有颇多的精品。虽然他的钱不多,但心诚,几十年如一日的“捡漏儿”,竟也十分可观。有一次在通州鼓楼北小巷一个老太太家中,看中一对无束腰的直枨黄花梨杌凳。老太太说要20元,王世襄付了20元。但老太太又后悔说:“价格要等儿子回来后再说。”他等到天黑,老太太的儿子还没有回来。以后这杌凳却被一个“打鼓的”收购走。世襄找到这个“打鼓的”,却要价40元。40元就40元,但王世襄口袋里可没有带钱来,只好回家取钱。取了钱来,这杌凳又已经被红桥经营硬木材料的梁家兄弟买走。之后王世襄锲而不舍地往梁家跑,经一年多几十次的协商,梁家终于松口,最后以400元成交。几经周折,虽然价格是当初通州老太太要价的20倍,但他仍觉得很有成就感。

  王世襄身为国家公务员,没有太多的钱,但始终舍得用微薄的薪水、稿酬,靠他的“火眼金睛”,用时间换取空间的办法,收藏有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琴、明代朱小松归去来辞图笔筒、明代朱三松竹雕老僧、明代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以及一大批明式家具,都是极具有收藏价值的。2004年王世襄九十大寿的时候,香港有个姓庄的先生提出要收购他所收藏的家具。王说:“你买我的家具必须全部给上博(上海博物馆),自己一件不能留。如同意,连收在《明式家具珍赏》里的家具,我一件也不留,全部出让。”就这样,他慷慨地把79件明清家具,以定向转买再捐献的方式,送到上海博物馆里去。他说:“由我得之,由我遣之”,人心无愧,物得其所,大有古人之风。2009年,王世襄以95岁高龄病逝于北京朝阳中医院。著名的文化老人黄苗子称他是“一个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生活和民俗学的人。”

文章图片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