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1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制石技术传播到中国北方

 大连北溟子 2023-07-05 发布于辽宁

大约41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技术到达了中国北方

根据中国民族大学费鹏及其同事在开放获取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的一项研究,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股新技术浪潮在大约4.1万年前就已经到达了中国北方。

41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制石技术传播到中国北方

大约4万年前,亚洲大陆出现了与旧石器时代早期有关的新技术形式的传播。这一变化带来了新的刀片技术以及珠子和吊坠等象征性材料,它被认为标志着人类,可能是我们自己的智人,在整个大陆的传播。但在过去的研究中,这种扩散的确切时间和路线很难确定。

水洞沟是中国北方的一个考古遗址,提供了北亚最南端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技术。在这项研究中,彭和他的同事提供了水洞沟2号多个地层的18个木炭和鸵鸟蛋壳珠样品的放射性碳年代。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波新技术在43000年至39000年前到达该地区,比从更北部地区发现的日期稍晚。

41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制石技术传播到中国北方

这些结果支持以前的假设,即这种旧石器时代初期技术大约在47000年前起源于俄罗斯的阿尔泰地区,然后向东和向南传播到亚洲。

虽然需要更多的测年来进一步确定这一事件的时间线,但这项研究重要的是表明,即使在一个保存可测材料条件不利的地区,仔细选择和处理样本也能从多个数据来源中获得可靠的结果。

作者补充说:'我们对2014-2016年在水洞沟2号地点整个序列中发掘获得的木炭和鸵鸟蛋壳样本进行了系统的放射性碳分析。基于贝叶斯年龄模型,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阶段43-35 cal kBP和后期阶段35-28 cal kBP。这一结果支持了刀片技术在这一地区出现的解释,即至少在~41ka出现。'

图片来源:PLOS

附加一则中国考古博物馆的信息:

41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制石技术传播到中国北方

石叶技术

  距今 4 万年左右,石叶技术开始占据石器演进历史的舞台。石叶技术在旧石器中期,甚至在欧洲、非洲、近东地区的旧石器早期就已经出现,但真正作为一种主导技术体系则是从距今 4 万年左右开始。这一技术的主要特征是精致的预制石核与定向剥片技术,石器形态规范、精致,是石器制作技术的又一巅峰,也曾被学者认为是现代人行为及技术标识。现阶段各地区的考古材料表明,石叶制品可由多种技术产生,但最主要的是棱柱状石核石叶技术和勒瓦娄哇石叶技术。柱状石核剥取石叶,剥片主要采取硬锤技术、软锤技术和间接打击法或者压制技术 ;勒瓦娄哇技术剥取石叶,剥片主要使用硬锤技术。

  目前中国境内发现含石叶技术的遗址较少,有宁夏水洞沟遗址、西藏尼阿底遗址和河南西施遗址,前者主要是以勒瓦娄哇技术获取石叶,后两者主要是以棱柱状石核剥取石叶。

41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制石技术传播到中国北方

西藏尼阿底遗址出土石叶技术产品(引自张晓凌)

  细石叶技术

  伴随着石叶技术的发展,晚更新世晚期也就是末次盛冰期前后,全球石器技术的发展趋向细石器化,是目前已知旧石器时代石器技术演化阶段中最具有普遍性的文化现象,石器技术开始进入模式 5 阶段,并一直持续至全新世,一些地区延续时间甚至更晚。细石器技术是晚更新时晚期古人类适应极端环境的产物,这一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群的流动性,使生计方式多样化,降低生存风险,获得优质资源。这种技术强化对某些资源的利用可能也是促使早期农业和家畜起源的重要因素。

  细石器在不同地域也表现出不同形态,在欧亚草原东部、东亚、东北亚和西北美地区,主要以细石叶及相关制品为主 ;非洲、欧洲和西亚和南亚等地主要是几何形细石器 ;在中国表现为以细石核、细石叶、端刮器、刮削器、琢背石刀、两面器等为代表的遗存,并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

41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制石技术传播到中国北方

中国北方的细石器技术产品(引自陈虹、王小庆、谢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