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葛根芩连汤”之我见

 经方苑 2023-07-05 发布于辽宁

《伤寒论》第34条云: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单从字面上解释这条其实并不难,大概就是本来是个患了太阳表证的患者,症状上大致符合“桂枝汤证”(这里应该以太阳中风表证为主),如第12条描述的那样: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外邪犯表,而其人本来却营阴不足,卫气失司,营虚则卫强(僵),外邪与之争斗则身体“翕翕发热”,卫气不能正常行使温煦功能则身体“啬啬恶寒”,所谓的“桂枝汤证”其实是一种冠名为“荣虚卫强”的表虚证,好比打仗了,敌人来到边境线上,而戍边的边防部队兵力明显不足,只能节节边抵抗边撤退,而不能一鼓作气的挫败敌人的进攻。这时,我们用桂枝汤补充体内缺少的“津液”,参考《内经》理论解释,用“桂枝、甘草”配合辛甘化气以“阳化气”,用芍药甘草配合酸甘化阴以“阴成形”,再加“姜、草、枣”开中焦生化之门,故“津液”得充,“营阴”得补,“卫气”得散,故“邪气”可逐。


  明白了“桂枝汤”方证的基本道理,接着让我们继续回到对34条的理解上来,说好了本来是“营虚卫强”的“桂枝汤证”,治法上应该用“补”法,而这个时候医生却没有“补”,反而用了“下”法,这是明显的误治,一般用了下法后都会大损胃中津液(里阳受损),这会让本来就缺少的津液的身体更加“雪上加霜”,此时医生犯了《内经》所说的“虚虚”之戒,里阳不足,不能温煦固涩,脾胃(属土)隶于中焦,现在里阳虚弱,土虚则不能“掩水”,土不运湿则生水饮,正所谓“湿盛则濡泻”,所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利遂不止”的情况。
  让我们继续往下看,仲景接着举例说明了上述患者可能出现的两种不同情况。第一,患者这时候见了“促脉”是“表未解也”。第140条: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这两个条文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促脉”,而且都是太阳病表证未罢的情况下用了“下”法后产生的,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再看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首先,我们知道太阳病的中心思想其实是“正邪”在“表”的斗争,如果“正能胜邪”,“邪”就能得“正汗”而出,而如果“邪反胜正”,那么“邪”就可能会长驱直入进入人体而使疾病产生形式不同的改变,而如果单纯拿太阳病来说,在表证未罢的情况下,冒失的用了下法,里阳虚则津液大损,人体则会马上动用所储存的其他“津液”(包括血)来迅速补充“里阳”的虚,而一但“里阳”得到恢复,马上就会再把“津液”向外、向上扩散以达到驱邪的目的。打个比方,我们用力下压漂浮在水上的木块,用的向下的力量越大,木块上浮的力量也就越大,人体的这个津液系统与之相似,损失的津液越多,人体的津液系统则会在最快的时间尽可能的调动津液用来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这个时候“里阳”得复,阳气(津液)暴长,从内部产生一种向外、向上的气用以驱除邪气,而这个时候表现的脉就是所谓的“促脉”,“促”是不间断小步快走的意思,此时它提示的是人体的正气是仍然向外、向上,这与太阳病表证的解法思路大致一直,所以仲景告诉我们“表未解也”,意思就是告诉你用了下法之后,此时人体的正气依然可以驱邪外出,邪气并没有完全进入体内,所以你还有机会去用表解的方法驱除邪气。

  而与之相对则是“喘而汗出”,在第35条说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这条说的是“无汗而喘”,寒邪束表引发的“无汗”正好是“喘”的罪魁祸首,而“喘而汗出”则与其相反,因为误下后并没有见到“脉促”这样的尚可表解的征兆,而这么并没有提到脉象如何,我们暂且放下不管,而如果从用的方药反推症状则可以知道此时里面是有了热证,要不怎么可能用黄连、黄芩这样的苦寒药呢,而重点的问题就是这个“热”是怎么来的,第131条: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这条与34条有些相似之处,都是表邪未罢,用了下法,不同的是结胸证的患者从症状表现来说要严重得很多。这个“热”就可以理解为“邪气”进入体内后产生的作用效果,刚才说了表邪未罢,你下了,邪气从表陷里,这个时候的产生的邪热与里阳不足产生的水气产生一种还没有成实但是以热为主的“气”,这个时候阻塞气道就作“喘”状,而这个“热气”在胸中(阳位)内迫腠理上的津液外出则作“汗”,这个时候的“汗”完全是因为“热气”内迫造成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除热成为治疗的关键所在!
  最后,说一下“葛根芩连汤”这个方子,总体上这个方子是以清凉为主,葛根在《神农本草经》里说具有“主消渴,起阴气”的作用,我理解来说就是这个方子用葛根就是驱取它“清凉透散”之力,把形成“热气”的因素——“水饮”散开,黄连、黄芩主要是清解热邪,而甘草则为了补中,也防止苦寒之药伤脾胃而已!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情批评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