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板块8 第2部分 语言应用 课时72 赏析词语和句子表达效果——定准角度,揣摩比较

 中小学知识学堂 2023-07-05 发布于云南

课时72 赏析词语和句子表达效果

  ——定准角度,揣摩比较

复习任务 1.掌握词语表达效果赏析的方法。2.掌握句子效果比较赏析的角度和方法。

考情微观

年份卷别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22年全国乙卷

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4)

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在语言表达运用中考查语言的表达效果是高考最新动向及独特的命题视角。这一特点或考向变化值得关注。

②考查语言表达效果的切入点有二:一是词语的表达效果(主要是人称代词的使用),二是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原句与改句的效果比较)。考查体现了语言表达手段的综合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全面分析。

③就题型来看,主要使用主观题型;就试题难度来看,初做有点难,但一旦与文学阅读中的艺术欣赏题打通,并没有多大难度。

2022年新高考Ⅱ卷

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2022年新高考Ⅱ卷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突出了“祖父”的衰老死亡和“我”的成长是一个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4)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020年新高考Ⅰ卷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比较原句与改句的表达效果

知识图要

活动一 掌握词语表达效果赏析的方法

1(2022·全国乙)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

大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问话: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我们男孩平时不大在意的问题,照相的时候会一下子冒出来。不过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提醒: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那时,小镇上的孩子们不可能有什么照相的条件,只得依赖照相馆来存放我们的青春、温情、期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考答案)①第一处三句话共用一个“我”,比较紧凑,体现了说话者的急切,也照应了下文“一下子冒出来”。三句话很可能是一个人连续说的。②第二处三句话有三个“你”,比较松散,显得说话者不慌不忙。三句话很可能不是一个人、不是连续说的。

解析 试题选出了坐到凳子上后伙伴们的一段问答。问: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答: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试题中,问语中主语只出现了一次,答语中主语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问处有三问,也许是同一个人的问语,也许是大家共同集中的问语,总之是照相的时候一下子冒出来的问题。主语只出现了一次,后面两处都没有出现,可以看作承前省略,一省略就显得简洁不重复,使语气更为连贯紧凑,较好地体现了照相前紧张担心的心理状态。答处也有三应,每应都有主语,也许暗示着是不同人的回答,大家七嘴八舌地争着回答,体现了小伙伴们的热情兴奋,既有关心照顾,也可能有起哄戏谑的成分,这就是青春、温情与期待。细究起来,此题已超出了单纯的语言范畴,进入了思想情感等领域。

2(2022·新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

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他”通常指交谈双方以外的第三方,文中用“祖父”而不用“他”,体现了作者对祖父的尊重,也表现了两人关系非常亲近;②反复说“祖父”,给人以心心念念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思念。

解析 关键信息的理解有两处:一是对没有一处的理解,即处处都使用的作用——处处,正表达了作者思念的浓郁;二是对用祖父而不用来称呼的理解——表尊重。

3.“流行语”是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其中不乏“中西合璧”的词语,文中加点的“圈粉”一词是如何体现“中西合璧”这一特点的?表达效果如何?

前有《山海情》,后有《觉醒年代》,都在年轻人当中圈粉无数。事实证明,主旋律可以叫好又叫座,真诚的创作,总是会有回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圈”是动词,有“画环形”的意思,形象地表达出设定和扩大范围的动作;“粉”,是“粉丝”的简称,而“粉丝”是英语“fans”的谐音。将两个词语组合在一起,体现出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②内容上,这个流行语形象地表达出吸引、扩大粉丝群体的过程;形式上,简洁通俗,具有时代特色。

解析 从题干来看,需要从中西合璧的角度来理解圈粉这一词语,并分析表达效果。圈粉是动宾短语,是动词,有画环形的意思;是名词,是的对象,是英语fans的谐音,即粉丝的简称。为中,为西,两个词语的结合就体现了中西合璧这一特点。

圈粉是一个网络流行语,指通过各种方式扩大自己在社交网络上的粉丝群。意思表达简洁、通俗、形象。不管是微博营销,还是打造自媒体,都要建立在拥有大量粉丝的基础上。粉丝,是衡量一个公众账号价值的基础筹码,把吸引粉丝形象地称为圈粉,体现了时代特色。

赏析词语的前提在于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尤其是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词语的含义是指基本含义及附加含义,附加含义包括词语的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以及新产生的含义。

其次是分析用词特点,看该词词性和色彩(感情和语体)特点。有无临时借用或活用特点,如它是否为动词、叠词、成语,是否为褒()义词,是否为反复词、代词的指代意义等情况。

再次是分析表达效果。分析时应注意几点:结合词义。结合词语特点。如使用动词、形容词,有生动形象之效;使用叠词,强化语意,增强音乐性;反复词语,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等。从语段性质(文学性语段或说明性语段等)、词语使用的对象(主语)及表达意图等方面展开分析。

活动二 掌握句子效果比较赏析的角度和方法

.掌握句子比较赏析的角度

()句式角度

1倒装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格桑花属于菊科植物,多为8片花瓣,中间是淡黄色花蕊。这块格桑花,一株株密密麻麻连成片。格桑花枝干高一米左右,枝干上下开满鲜花,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枝干上下开满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鲜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原句采用倒装句,定语后置,把修饰成分单独成句,强调格桑花的各种颜色。②原句把各种颜色单独成句,与后文“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格桑花的美。③原句颜色后面是省略号,表示颜色未列举尽,表现了格桑花颜色众多;改句只是三种颜色。

 原句与改句相比,句子内容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在句子内部结构上会有变化,多为倒装句,起强调突出作用。这类题目的倒装类型有两种:

(1)将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独立出来,单独形成一个个小分句,重点分析它突出强调什么。

(2)在句意不变的前提下,句子的主语是可以变换的,这也是变换句式的一种方法技巧。在主语不同的情况下,就要分析原句所突出的主语(主体)为什么更适合语境。

2长短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心里感到无比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感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我浮想联翩,瞬间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快乐地在纸上奔跑。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的声音,如金声玉振,又如黄钟大吕,又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强调的内容不同:改句用的是“如……又如……又如……”,内容显得笼统;原句用三个“有时”,强调雨声的不同表现,原句语言表述更准确。

②运用的句式不同:改句是长句,“声音”的定语冗长、拖沓;原句是短句,句式活泼,节奏感强,原句更能生动形象地突出雨声轻重缓急的变化。

 从两个角度分析:

(1)在原文中,长句与短句哪一种句式更好。

短句的效果:强调作用,突出情感表达;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长句的效果:词语多、结构复杂,表意精确、细致。

(2)原句如有长短句交错使用的效果。

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

3整散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在这些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地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有的骑着老虎,有的肩膀上担着剃头挑儿,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原句语序更合适,句式更整齐,更有节奏感;②原句“有的肩着”中的“肩”字属于名词作动词,使用巧妙,既构成了排比,又给人一种画面感。

 整句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适合加强语势,强调语义。散句形式灵活,自由活泼,能够使文章语气舒缓,节奏明快。整散句结合可以使文章错落有致,富于变化,适合表达丰富的感情。

()修辞角度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的。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旷野是舒缓宁静的,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是激烈喧嚣的,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比鲜明。原文将旷野和城市的特点进行一一对比,突出各自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②排比手法。原文结构相同,形成排比,充满抒情性。③意蕴悠长。原文文末有省略号,由于前面三组特点对举形成排比效果,读者看到省略号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将旷野与城市的其他特点对比,意蕴悠长。

 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是写作的需要。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对比、对偶、通感等。首先找准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表达效果。

()词语与语体风格角度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每逢端午前后,成百上千的花儿齐齐开放,整条巷子都弥漫在栀子花的清香里。每个清晨,搬把椅子坐在花荫下读书,醉在花香里,也有庄周梦蝶的迷幻:不知道是栀子花变成了自己,还是自己变成了栀子花?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花开了,栀子花香弥漫整条巷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原文多用修饰词,“成百上千”写花的数量多,“齐齐”写花开的时间一致,从视觉角度突出花开得热烈;先写“整条巷子”,强调花香的范围之广和花香之浓郁,更能突出对栀子花的喜爱之情。

 改句多会删去、压缩一些修饰性词语,对原句的分析可以从这些省去的词语入手,分析词语的内涵及其表达效果。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不同词语,不同对待,不同分析。

改句多平淡,原句的语体风格与原文相一致,更合语境。从口头语和书面语、长短句结合、句式灵活多变、语气节奏等方面思考,与上下文体和谐一致。

.掌握句子表达效果赏析题(重点是比较赏析)的答题方法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题是一种综合性的赏析活动,它同文学作品中的赏析稍有不同:第一,它是在一个大的语段中而不是一篇文章中进行的;第二,它主要着眼于语言层面,或者说,它是以语言为主的综合赏析活动。这种新题型与其说是考查句式变换,倒不如说是考查语句鉴赏。要做好这道题,须综合运用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词语锤炼、文体特征、逻辑事理甚至文章学的知识内容来解答。

6(2022·新高考)原文见本课时活动一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突出了“祖父”的衰老死亡和“我”的成长是一个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多个句子都把“祖父”和“我”相对叙说,突出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②用相似句式再三叙说“祖父”和“我”的年龄变化,凸显了变化的过程。

解析 写作效果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两个方面,一是对比,二是排比。对比取得突出的效果,排比取得强烈的效果。

7(2020·新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夜晚步行回家,忽然想去一家小店吃门钉肉饼……)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解析 解答时,比较改句和原句在情感表达侧重点、语意语气、语体风格上的不同。同时,根据语意和语气的差别,考虑句子的适用位置。

1多角度赏析。这些角度主要有:

句式效果(重点)修辞角度。词语角度,如是否使用了叠字叠词、色彩词,还有语体风格等。语境角度,看句子在语意、褒贬、句式上是否与上下文协调一致。结构角度,可以把原句放到整个文段中,从前文、后文的衔接紧密度(承前启后)来审查,原句内容表达更恰当,更合语境;可以根据句子的位置,断定原句内容表达更合文段的结构安排。还可以从句子的内部结构顺序的逻辑性角度思考。

2.析透效果。注意角度与效果要对应一致,效果分析要结合语段,要具体化,不能只答套话,只说空话。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把文段尤其是句子所在的上下文所要表达的对象、内容和情感把握准,毕竟这道题的得分关键在此。

另外,针对原句与改句不同表达效果比较题在多角度赏析之前先要找全不同。看看原句与改句到底有哪些不同,要把不同点全部找出来:句式不同;句子成分位置不同;语序不同;用词不同;修辞不同;标点不同;与语境的协调性不同。找全不同,赏析的角度就出来了。

对点练案

一、专项训练

1.文中画横线部分由主语相同的四句话并列而成,通常后三个主语可以省略。但此处主语“航天员”出现四次,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说明。

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呼啸而去,神十四号载人飞船漫步太空、成功对接,激发了民族自豪感,点燃了民众爱国情。守候在电视屏幕前的亿万观众,目睹了航天员出征仪式、航天员抵达发射台、航天员进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航天员关闭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舱门以及火箭点火升空的精彩瞬间。中国航天史上,再次增添了十分精彩的一页;中国航天精神,再次激发出民族复兴的伟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具体地展现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前的每一道程序,充分表现出航天员工作的严谨、细致。②真实地反映了观众观看时十分认真、专注,不曾漏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③句式整齐,构成排比,有助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解析 题中主语航天员出现四次,首先,从修辞手法上说,整齐的句式构成排比,起强调作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强化了文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其次,每一个短句都加主语航天员,符合观众的观感以及心理感受,能够真实地再现航天员的每一个动作,真实地反映了观众观看时十分认真、专注,不曾漏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最后,每一个短句都加主语航天员,强化了主语航天员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航天员对飞船的每一项操作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通过强化主语的方式,能够具体地展现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前的每一道程序,让观众充分了解发射的流程步骤。同时,表现出航天员工作的严谨、细致。

2.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分别使用了“我”和“他”,“我”和“你”的称谓,请简要说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那些孩子在玩耍,他们变换着石子的阵势,说:这是在行军,那是牛群和羊群。但是,过路人只看到石子,不明白孩子心中的财富。

同样,享受黎明的人会在初现的晨曦中温暖身子。那个走向井边的人,因为口渴,把沉重的桶提上井沿。口渴,使他的步伐、他的双臂、他的眼睛都充满了意义,就像一首诗。有些人若不在辛苦中获得信仰,欢乐也不会找上他们。

我也注意到了那个人,他听音乐,却不用心。他叫人用轿子抬他去听,而不是自己走着去听。没有人爬上山坡,大好风景也无人欣赏。但让人抬着送上山顶,你看到的不过是平淡无奇的景物,你怎能赋予它实质的意义呢?

一个对现状深感满意的人,必是经过努力后方能有气定神闲的享受——他走的每一步都是在调整山河,推平村庄的砾石路。这个景色起自他的胸臆,他感受到的快乐也是孩子感受到的快乐——他排列了石子,建造了城市,于愿已足。看到一堆未经自己努力而成为风景的石子,哪个孩子会欢欣雀跃呢?我若不身体力行,就不存在任何历险;我若不用尽心力,一切就没有意义。

我想说的是,你们没有权利不努力。因为,不做这件事,便要做那件事——你们必须长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人称灵活变换应用,使行文更流畅,思维不受阻碍。②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态度,增强了内容的可信度。

解析 语境我也注意到了那个人,他听音乐,却不用心。他叫人用轿子抬他去听中的指代作者,指代那个听音乐的人。用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用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用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行文更流畅,思维不受阻碍,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是第三人称,有疏离感,表明作者并不赞同他的做法,即听音乐,却不用心”“叫人用轿子抬他去听,从而表明做事只有深入其中,才能体会到快乐而有成就感。语境我想说的是,你们没有权利不努力。……你们必须长大中的,描写的是作者看到的世界和内心的感受,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两个人称同时使用,人称转换灵活,当转为时,成了描写的对象,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观察和描写,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第二人称的你们代表包括作者在内的所有人,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努力生活,努力长大。用第二人称仿佛面对面交谈,就像老者给青年忠告一样,显得自然亲切,而道理更易于接受。从这个角度看,这种转变说明作者的态度是冷静和客观的,能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态度,即所有人都必须努力,增强了内容的可信度。

3.文中使用了“出圈”“上新”等网络词语,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616日,三星堆八号坑的金面罩铜头像冲上热搜。镜头之下,历经数千年的黄金面罩依旧金光闪闪,璀璨夺目。据了解,这是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中唯一一件仍附着在青铜头像上的黄金面罩,不仅引发了人们对三星堆古文化的好奇心,还让广大网友的想象力洞开。有人说,这是外星文明的遗存,原因是大量出土文物的造型奇异诡谲;也有人说,这是穿越者的杰作,理由是泥塑陶猪与现代卡通形象如出一辙,青铜大立人的手杖更是神似自拍杆”……在考古界,三星堆的每一次出圈,都唤起我们对那悠远文明的无限遐想。三星堆的走红,让长期坐冷板凳的考古业从幕后走向台前。曾几何时,社会上对考古有许多误解,随着网上曝光率的增加,人们对考古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三星堆不断上新后,考古人员也担负起向公众科普的任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网络词语,更贴近当代青年的生活,更容易引起当代青年的共鸣,更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便于古老的三星堆文化在当代社会传播和传承。

解析 分析表达效果,一要扣住网络词语的自身特点,如反映新生活,深受青年人的喜爱;二要联系这段文字的表达中心。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淡蓝色的天空下,山桃催促着我们来到湖边、山间看冰已经消融、春的舞会就要上演。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山桃是山的馈赠,这种春天花木是北方气候条件下最可诠释春的花卉。虽然现在园艺异常发达,花园里种着来自异国他乡的美丽植物:红的北美海棠,粉的东京樱花,艳的各色郁金香和洋水仙。然而在春之伊始,它却可以准时报春。天空不再像冬天那样灰暗和清淡,淡蓝色的天空下,山桃催促着我们来到湖边,看冰已经消融;催促着我们来到山间,看春的舞会就要上演。山桃,请记住它的名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原文中的“天空不再像冬天那样灰暗和清淡”,通过对比更能体现春之伊始天空的明朗。②原文运用短句,语气活泼;“催促着我们”反复出现,强调了山桃报春的急切心情,生动形象。③原文两个“催促着”是整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和前面的句子整散结合,错落有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梦见自己在隘巷中行走,衣履破碎,像乞食者。

一条狗在背后叫起来了。

我傲慢地回顾,叱咤说:呔!住口!你这势利的狗!

嘻嘻!他笑了,还接着说,不敢,愧不如人呢。

什么!?我气愤了,觉得这是一个极端的侮辱。

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还不知道分别布和绸;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还不知道……

我逃走了。且慢!我们再谈谈……”他在后面大声挽留。

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选自鲁迅《狗的驳诘》)

5.文中画横线部分为何用多个“还不知道”来分述铜银、布绸、官民、主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突出强调了人的势利无耻,狗还不知道分别各种高低贵贱,对人进行有力的驳斥;②通过多个“还不知道”的排比(反复),增强语势,将讽刺的语气推向高点;③故作谦虚,语言幽默,语气揶揄。

解析 还不知道表面上看是谦虚,是狗不如人:狗不会因铜银、布绸、官民、主奴而区别待人。人是会的,人能区别铜和银的贵贱、布和绸的好坏、官和民的高下、主和奴的尊卑,而且善于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态度。这些伎俩,狗都远远不如,所以人比狗更势利,而且以此为荣。实质上是说,狗没有人那么势利,还不知道分别各种高低贵贱,其实是人不如狗。此种表述,故作谦虚,语言幽默,突出强调了人的势利无耻,对人进行有力的驳斥。句中以四个还不知道的相同句式的句子构成排比,增强语势,内容铿锵有力,我还不知道就是我可不像你,将讽刺的语气推向高点,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

6.文中对“我”进行了辛辣讽刺,这一表达效果是怎样取得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通过“我”的外貌、神态、动作直接进行讽刺,如外貌上“我”一开始便像“乞食者”,以及对狗一开始“傲慢”斥骂,后“一径逃走”,前后态度的对比,都强化了讽刺效果。②通过“我”与“狗”的对话,以及“狗”揶揄且游刃有余的驳斥,间接地进行讽刺。如“嘻嘻!”“我惭愧!”“还不知道”“且慢!我们再谈谈”。

二、综合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芦柴棒,去烧火!还躺着,猪猡!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作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儿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作了她的名字。

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B.“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

C.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

D.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作了她的名字。

答案 B

解析 A项把格子铺比作蜂房,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包身工住房的拥挤、窄小。C项把狭小空间里包身工的行动比作搅动了的蜂窝,写出了住处的狭小以及场面的混乱。D项把瘦弱的手脚比作芦棒梗,写出了她身体的瘦小。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特点:①口语体,简短;②倒装;③语气强烈。

(2)表达效果:①展现了带工老板吆喝式的口吻,体现出威迫性;②写出了包身工受到的非人待遇,令人同情;③引出下文对包身工的狼狈相的描写。

解析 先看特点: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揍你的”“懒虫这些都是口语词,而且很简短;再不起来?懒虫!是倒装句,正常语序是懒虫!再不起来?;这段话用了两个感叹号和两个问号,语气强烈。再看表达效果:这段话是清晨带工老板吆喝包身工起床时的一段话,两个感叹号和两个问号的使用,体现了语气的吆喝性特点;揍你的!体现出胁迫性;揍你的!再不起来?的威胁语气,懒虫!的辱骂,都写出了包身工受到的非人待遇,由此可以想见她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令人同情;带工老板一吆喝,她们就得赶紧起来,由此引出下文对包身工的狼狈相的描写。

9.文中对一群十五六岁正值花季的少女有多种称呼,极具感情色彩。请结合文段概括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生物(作者称呼她们):表明她们只是自然界中具有生长能力的物体而已,寓含着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愤慨。②猪猡、懒虫(带工老板称呼她们):表明包身工丧失了人的基本待遇,体现出带工老板对她们的侮辱。③芦柴棒(姐妹们称呼她):强化芦柴棒的瘦弱特征,表明她受到的摧残之重,寓含着姐妹们对她的同情。

解析 先从文中找出多种称呼,再看它们分别是谁称呼,从这个角度分析感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