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语三篇之一:组字成词

 读写侠 2023-07-05 发布于广西

“从事物起源和成长考虑问题的人,总能获得对该事物最清楚的认识。”

——亚里士多德。

文字是什么?

《百年孤独》中有两段话,形象地回答了文字是什么这个问题。“这块天地还是新开辟的,许多东西都叫不出名字,不得不用手指指点点。”马孔多发生健忘症后,“过了几天他已觉得,他费了大劲才记起试验室内几乎所有东西的名称。于是,他给每样东西都贴上标签,现在只要一看签条上的字儿,就能确定这是什么东西了。”

语言,是事物的标签,是对事物的映射,是人类后天发明的、抽象的声音。当听到“汽车”二字的声音时,通常会想到那四个轮子、两张沙发、铁皮包裹、能移动的东西。在语言发展基础上,文字是把语言记录下来,落到纸面的符号。先有语言,后有文字,语言是更广泛的事物。至今,仍有很多少数民族的语言,是没有相应文字。语言,可分为态势语、声音语、文字语(注: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二章)。

◆态势语,是用装态作势的动作,就是态势,来做交流思想的工具。如聋哑、婴儿,以及缺乏语言功能的人,也可通过指手画脚、手舞足蹈等,来进行交流。它所表示的意思通常是直接的,如指向车,即表示车;指耳朵,即表示耳朵,或表示听。表示抽象事物,则存在较大困难,如,和平、政治、科学等抽象概念,很难表示。可见,态势语是一种直接的交流方式。

◆声音语,即常用的语言,由声音和意义两个因素结合而成,其离了声音便不能存在,缺了意义也不能成立。如有的人即使不识字,但并不影响其说话沟通。相比对态势语的指物交流方式,声音语,是借助于声音的间接的语言。这种声音,是约定俗成的,听到后自然会联系到具体事物。比如,说到马,你总不会想到牛身上去。

随着社会发展、事务增繁和活动范围扩大,单靠口头语言交流便存在诸多不便。于是,在语言基础上,出现了诉之视觉的文字语,即文字。

◆文字语,即文字,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即同时兼具声音、形式和意义。我们在阅读时,先见其形,再形成声音和意义。经神经科学研究,即使默读,大脑也会调动声音神经,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声音感。语言具有文字的形式后,既便于社会传播,也便于代代相传。文字的形式,在书法上体现最明显。看到一幅书法作品,即使不认识上面的字,也不影响我们感受其形式之美。文字的意义,则是对事物的映射。比如,我们看到“桌”字,虽然不同的人会想到不同的物体,但总体上还是那种被支撑起来的一块平面。如果更细一点,“饭桌”“石桌”“台球桌”,则联想到的物体会更具体。一些比较抽象的文字,其意义是需要人为定义的。如“科学”,最初始的意义即“分科之学”,分科之后分别研究,则能深入下去,成果斐然,如同树木开枝散叶。有的文字,迄今为止甚至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如“政治”。

既然文字同时是兼具声音、形式和意义三方面特征。那么,使用文字、安排文字、修整文字,来介绍事物、交流思想和表情达意,则需要从其声音、形式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常见的修辞,多数是从文字意义方面着手的,其实声音和形式的方面,其修辞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我们常说“张三李四”,而不说“张三王八”,因为前者是平平仄仄,有起有落,听着顺耳;后者是四字皆平,缺乏抑扬,就不好听。尤其演讲稿、讲话稿,更重抑扬顿挫,尤忌拗口难读。又比如,五言、七言诗,其对字数有严格规定,对偶也要求两句字数相同,都是一种形式修辞。再比如,西游记中描述天马“骅骝骐骥,騄駬纤离。”文字上便满眼是“马”,是形式修辞中联边的修辞手法。

造出文字后,或单独使用,或与其它字组合使用,便成了词,包括单音节词,如“虽”“故”,多音节词,如“虽然”“因此”“由此可知”。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使用不同的词。有的字只有组成词后,才有具体意义,发挥功能。如“科”字,组成“科学”“学科”后才能为文章所用,没见过“科”单独使用的。

构成文本的基本单元是词,而词是由字组成的。因此,词也是事物的标签,是对事物的映射,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符号

下文中,我们来分析最重要的4类词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看看名词、动词,是如何构成句子主干的;形容词、副词,又为何那么遭人厌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