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写作系列:立意(四)

 读写侠 2023-07-05 发布于广西

确定作文结构(二)

前面介绍了两种结构,这里继续介绍。

结构三:观点+子观点1(素材+分析)+子观点2(素材+分析)+……+总结(结论)

注意这是典型的论证结构,运用非常多。子观点是总观点的分论点,通常是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论证各子观点时要有重有轻、有详有略。结论,在总结观点的同时,应尽量升华观点,把观点与现实结合,使作文超脱纯论述的窠臼,变成充实而有人气。

例文:

理想如明灯,催我踏浪行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当代诗人流沙河的诗篇《理想》,生动地表现出理想给我们的人生带来的巨大影响。通过引用名言方式,提出观点——立论(以排比开头,是很多高分作文的套路。很多高分作文总会在开头展示一些修辞技巧,告诉阅卷老师,我是懂语文技巧的,后面的内容请细细看)

理想,人人都可拥有,然而实现时却往往坎坷不易,因为实现理想的要素有许多。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莫而后发,发必中矣。”这个比喻将实现理想的诸多要素结合在一起,并揭示出一个道理;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向子观点过渡,很重要)(直接把作文材料中内容搬过来用,既扣了题,又引出子观点,高效!)

“修身”位列第一。古人非常注重个人修身,《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必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孔子看到鲁桓公的庙里有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这种器皿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深受其启发,感叹道:“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此为修身之至理名言。在修养身心中,我们不再自欺欺人,自我满足;常常会自谦务实,做事严谨认真;往往会待人真诚友善,不求全责备,善于将心比心,以身作则。(论证子观点1“修身”——理论、例论、析论<名言、素材、分析>)(写作技巧上没什么值得分析的。这里有的素材一定是后面补充进去的,我不相信一个高中生正好背记了这些古语)

“矫思”紧随其后。圣人孔子常常告诫弟子:“吾日三省吾身”。春秋时期广为传颂的“李离伏剑”故事,赞扬了李离因自己断案有误,反省自思,宁愿伏剑受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错误,常常去要求别人把事情做好,却很少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但“欲影正者端其表”,正人先正己,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论证子观点2“矫思”——例论、析论<素材、分析>)(写作技巧上没什么值得分析的)

“立义”为目标。在理想和正义之间,管仲提倡:“志毋虚邪,行必正直。”在生死和大义之间,孟子谈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利益和道义之间,荀子认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在这些人间大义的思想的洗礼下,一代代为正义而战的英雄们谱写出了一首首正义之歌。“舍生取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论证子观点3“立义”——理论<名言、分析>)(写作技巧上没什么值得分析的)

(3个子观点是并列关系)

接受着传统文化的沐浴,感受着新时代的气息,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唯有早立凌云志,善于修身反省,弘扬人间正义,才能让伟大的“中国梦”早日实现。同学们,让我们蓄势待发,向着未来踏浪前行吧!(小结——结论)(不是简单总结观点,而是升华了到中国梦上去)

【议论文好写,一个原因就是不需要像叙事文、抒情文,需要精心使用一些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以增强表面效果。议论文,核心是把观点论述清楚,再适当进行升华,也就很好了,如果能作必要修辞,更是难得,不过不强求】

结构四:观点+观点的第一方面(分论点+素材+分析)+观点的第二方面(分论点+素材+分析)+……+总结

注意:从观点的多个方面(通常是正反两方面)对观点进行论证,是一种多面论证法

例文:

逆境与成才

人们无不向往美好的环境,因为好的环境能使成才的道路畅通无阻;同时,人们也认识到,“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顺境造就幸运儿,而逆境往往造就伟人。这是因为,顺境虽说给人的成长铺平了道路,但逆境更能催人奋进(提出观点——立论)

历史事实证明,厄运能磨炼人的斗志。身遭腐刑摧残的司马迁,就是以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的历代先贤为楷模,他凭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皇皇巨著《史记》,成为史家的不祧之祖,我国力学、桥梁专家李国杰教授,在“文革”期间身居“隔离室”,经常受审讯,在这恶劣的环境里,他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写出了10万字的专著《梁扭转理论——梁桥的扭转、稳定和振动》,填补了一项世界桥梁建筑学上的空白。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赋《离骚》,左丘失明著《国语》,孙子膑脚修兵法,韩非囚秦著《说难》……”可见“艰难困苦,玉成于汝”,确实有道理。(观点正面<第一方面>——分论点+素材+分析)

但是,逆境能够出人才,绝不意味着逆境一定出人才。一个人能够成才,关键在于自身主观上是否努力。巴尔扎克说得好,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同样是贫寒的生活环境,贝利经受困难的磨练,成为一代球王,而有些人却堕落为小偷;同样是身有残疾,张海迪成了中国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而有些人却沦落为乞丐;同样是国民党反动派的镣铐和铁窗,江姐成了坚贞不屈的烈士,甫志高却成为可耻的叛徒……可见,面对逆境,丧失奋斗勇气和决心的人只能是苦苦呻吟、怨天尤人,甚至自甘堕落;只有“扼住命运咽喉”的人,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超越任何障碍,战胜任何困难,成为堪担大任的“大丈夫”。(观点反面<第二方面>——分论点+素材+分析)

我们希望整个人生都一帆风顺,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如果遭遇逆境,应该怎么办?不要动摇,不必气馁,积极进取,奋力开拓,这,就是我们应取的态度。(小结)

【从观点的多个方面来论证,是很有说服力的。世间之事本就没有绝对,都需要辩证地看待,即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动态联系地看】

——摘自《语文一本通》第十一章“作文写作的科学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