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团结才能振兴京剧

 新用户7011Snfr 2023-07-06 发布于山东

要团结才能振兴京剧

吕铭康

选自:吕铭康著《青岛与京剧》

谭鑫培

   为什么要谈及"要团结才能振兴京剧"的这个话题呢?原因是这样的:一次,我欲去采访一位京剧演员,有位知情者就好意提醒:你千万别在他面前提起某人(一位京剧名家),因为他们这个流派不承认他。我一听就鄂然了,本来兴致勃勃的劲头,似乎一下子就泄了气。
  其实,据我所知,那个不被"承认"的名家仅仅是在演唱和表演上,并没有亦步亦趋地学习或模仿这个流派的创始者,而是有些另辟蹊径。也正鉴于此,便被视作"另类"。对此,我不敢苟同。
  那就让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京剧史吧!以老生为例,最早可以说是有"伶界大王"美称的谭鑫培创立的谭派。在19世纪后期,京剧界是"无生不谭",甚至可以这样说,谭派是后来各派老生之本。余叔岩是谭鑫培的弟子,可后来随着舞台实践的丰富,又从自身嗓音条件出发,终于创造出刚柔相济韵味浓郁的余派。言派始祖言菊朋,先前也是宗谭派,"票戏"时就是典型的谭派名票。他初下海,还是唱的是谭派,但人到中年时,他的嗓音欠佳,缺乏谭派所需要的高亮醇厚,就创出了精巧细腻、跌宕婉约的言派唱腔。也是票友出身的奚啸伯,曾拜言菊朋为师学习谭派,他正式下海后,厚积薄发,逐渐形成清新雅致有"洞箫之美"的奚派唱腔。还有杨派创始人杨宝森,他自小酷爱余派,只好"曲径通幽"向其堂兄杨宝忠(余叔岩的弟子)学习余派,然而他还又考虑到自己的嗓音比较宽厚,而不够高亢挺拔的特点,利用中、低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被人们喜爱的杨派也就应运而生。马连良是前后"四大须生"之一,他亦是以谭派唱腔为基础,注重刻画人物和表达感情,创造出潇洒飘逸的独特风格,这就是影响极大的马派艺术。凡此种种,你能说谭鑫培的这些后来者都是什么"谭派的叛逆"吗?

余叔岩

马连良

  而我现在担心的是,我们的一些京剧演员,只是不遗余力地去拼命模仿某流派创始人的演唱或表演,用时髦的词就是"克隆"。比如花脸,我和许多戏迷一样,就特别喜欢裘盛戎的裘派。但却又对当今的"十净九裘",或更有甚者的"无净不裘"的现象深感忧虑。在这一点上,我倒很赞赏吴钰璋。他本是裘盛戎的入室弟子,后又成为袁世海的门徒,更是崇尚"十全大净"金少山(吴钰璋之父吴松岩拜金少山为师)。吴钰璋是师承金、裘、袁三派,融会贯通化为己有。我们从他主演的《强项令》等戏便可略见一斑。我对尚长荣的既能汲取各前辈花脸名家之长,在演唱和做派上完全从剧情和人物出发,他不仅能成功首演《曹操与杨修》,把个曹操演得栩栩如生,而且他演唱的《坐寨》既融金、裘、袁为一体,更有他自己的独创,使得窦尔墩的绿林气尤为突出。我曾就此编导并主持了一个广播戏曲专题《浅谈京剧"坐寨"唱腔》(裘盛戎弟子钳韵宏为嘉宾),而获中国广播电视文艺专家奖(见《中国戏曲广播文萃》312页)。

笔者与吴钰璋(2007-7-15北京)

  因此我认为,一定要正确看待流派和流派的继承,应该大力鼓励京剧演员在学习流派的基础上,根据当代观众的审美观念和自身的特点,不断进行有益的革新。千万不可以什么"正宗""不正宗"来画线,更不能无端歧视或排斥勇于在艺术进行创新的演员。只有实现大团结,与时俱进,流派要流,我们的京剧才会有发展才能有生命力。否则,振兴京剧乃是一句空话。您说呢?

2001-11-9青岛 夹缝斋2023-5-30修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