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自得的背后

 登记去 2023-07-06 发布于湖北

  陶渊明采菊东篱悠然自得的背后

你是否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祈望?是否想有“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的洒脱自在?是否想有享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闲暇时光?

陶渊明远离了职场的喧嚣烦躁尔虞我诈,生活洒脱自在,纵情山水,诗情快意。许多人羡慕不已,幻想着有朝一日,不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但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有,昼看“鸡鸣桑树颤”,夜听“狗吠深巷中”的闲情。

我们总是在浮躁的生活中,看不到诗意洒脱的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陶渊明的田园诗意的生活到底靠什么维持。

印象中的陶渊明是一位恬淡,将自己安顿于临泉山下,悠闲采菊南山下的文人;他纵情山水间,于诗酒中放任自己的性情。

我们只知道他的悠然自得,却鲜有人想过他悠闲隐逸的畅意生活靠什么在维持。

诗意人生

Poetry

陶渊明身处晋末,当时世风时下,只剩下尔虞我诈,争夺名利,他几次为官,却都因为自己不喜逢迎,不喜与俗世纠葛而辞官,“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最终归隐田园。

田园,注定是他的归属。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从他的诗句体会他的悠闲自得,却不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庄稼无收的自嘲;

他的诗情都寄于酒里杯里;

他年轻时便好酒,到亲戚家饮酒,经常喝醉,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这样描述自己“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嗜酒,家贫?

对!

他晚年的生活更加清苦,收成好的时候“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逢着饥年,便是“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诗意人生

Poetry

他的诗在酒里,无酒不成诗,那,他的酒在哪里?

陶渊明远离朝堂,高洁不屑与官员结交,也因为高洁让他的名声高涨,很多官员以与他交为荣,纷纷上门结交,均被挡之门外。

著名文学家顾延之当是非常幸运的,虽为官,却是因为志同道合与陶渊明相交甚好。顾延之任职途径他家时与他相聚了几日,知道他家贫嗜酒,临走时留下了两万钱,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陶渊明全部送到酒家预存,供自己以后取酒。

足见他对酒的嗜好程度。

在他的“草屋八九间”被一场大火烧成废墟之后,他的生活就更加窘迫,更加难以维持了,他自己在《乞食》中写道:“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你是否会为他的窘迫困窘心酸?

于他,只要心中有诗,生活变不会苍白;

只要有酒,生活便无比欢愉。

他的诗酒生活在贫困面前并没有改变。

他,赋诗于云下,清淡无比;

他把酒于花前,悠然惬意。

诗意人生

Poetry

与顾延之一样,风雅之人王弘也是幸运的,于陶渊明来说,也是幸运的。

王弘当时任江州刺史,虽然为官却喜欢和庐山脚下的隐士文人结交。

慕名拜访陶渊明却被拒之门外多次,王弘更加尊敬陶渊明了,于是花了很多心思,于是就有了后来广为流传的故事“白衣送酒”。

话说王弘为了结交他,穿一身白色的贫民衣服,制造偶遇,与他交谈甚欢;重阳节的时候,陶渊明坐于东篱菊花下,因没有酒,怅然吟咏“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正在他怅然叹息之时,王弘穿着白衣送酒来了。酒和朋友一起出现,何妨席地而饮,一醉方休!

陶渊明真正与王弘成为好友并不是因为送酒。

王弘在江州刺史任上,减省徭役,深得百姓欢迎,而且“轻率少威仪”,不摆官架子,不以威仪自居。对于喜欢站在民生立场看问题的陶渊明来说,王弘这些作为都令他感到满意,这才是他们产生友谊的基础。

现而今,“无人送酒来”也成了人们知音难求的典故佳句,岑参的“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王绩的“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释绍嵩的“有鸟衔花出,无人送酒来”,无不透着对陶渊明的羡慕,对知己难觅的落寞。

诗意人生

Poetry

我们在羡慕陶渊明田园洒脱自在的生活时,是否只是向往他身处的环境?

采菊东篱容易,悠然自得不易,无论身处何地,淡泊才能明志,宁静方能致远。

他窘迫的诗酒晚年,在为他心酸之余,是否更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崇敬,以至于在欣赏他的名句的时候不愿意想到其背后的他是何种处境,仿佛这样便是对他的一种生活态度的亵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