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纵情山水,怡然田园,远离尘嚣,倾心云水,活得不张扬,不浮华,却独有兴味。 ![]() 散淡如尘,不徐不急,骨子里透着寂静淡泊。 我们喜欢他天性恬淡,仰慕他“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的高傲;仰慕他“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的洒脱;仰慕他“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时还可以“欢颜酌春酒,摘我园中蔬”的飘洒。 鲁迅先生曾说,陶渊明是个非常和平的田园诗人,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因为他非常穷,穷到“倾壶饮余沥,窥灶不见烟”的地步,然而内心却非常平静。 固穷守节,安贫乐道,是极高的境界。 他先后出任江州祭酒,后又出任镇军,建威参军,都是时日未久辞官。不惑之年时,出任彭泽县令,仅八十天便留下一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 他看不惯当时官场的丑陋和阴暗,好在他有酒有诗还有不离不弃的妻子。 陶渊明一生娶了两位妻子,共孕育五个儿子。 虽然在他的诗词里没有与妻子诗酒相酬的快意,但他们有相携到老的浪漫。所谓浪漫,不过是素净的日子里,相依相伴,从少年到白头。 他与好友围炉煮茶之余,也会带妻子和孩子们泛舟湖上,采菊东篱是幸福,与家人相依相伴是另一种幸福。 与所有父亲一样,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也希望他们读遍诗书,才华满腹,纵容贫穷,心中也会有万千风景,总归会活出兴味。 然而,五个儿子都没有让他如愿,他们既没有文学才华,也没有出仕,他们舞文弄墨的本领都没有。 老大懒惰,老二聪明却不务正业,老三老四十三岁了还不能数十个数,老五整天惦记吃。 孩子的成功使父辈充满成就感,也意味着父辈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 想必,陶渊明应该是非常难过的,一个围炉煮茶,闲适散淡,吟风弄月的诗人,却培养出五个文墨不通的庄稼汉,他之心,众生懂。 他,逃到酒里: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既然天资平庸,就做个平凡人吧。 从他的《与子俨等疏》可以看出他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 告俨、俟、份、佚、佟: ![]() 在生命的最后他对他的儿子们没有过高的要求,只希望孩子们互相有爱,按照他的理想和做人准则生活。 只是,安贫乐道他们可能做得到,吟风弄月他们恐难为之了啊。 五个儿子于陶渊明来说,他终究是有遗憾的,于世人来说,满腹才华没有延续是惋惜的,作为父亲,他终究是失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