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割据山东的政权为什么不将长城修到渤海,打造另一个“关中”?

 思明居士 2023-07-06 发布于河北

在冷兵器时代,地形对一个政权的影响非常大,甚至直接决定一个政权的存亡。一个好的地形条件首先要有好的防御,能够抵御外敌入侵,其次要有大的腹地,有平原,能生产足够的粮食,不发生大的饥荒,也就是说外能御敌,内能安民,依托这样的地形,这个政权才能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就是关中。

关中四塞之地,北有黄土高原,南有秦岭,西有陇山,东有黄河,位于函谷关、大散关、武关、萧关之间,防御属性拉满,腹地又是八百里秦川,农业条件优越,很多王朝的前期正是依托关中发展起来的,比如周朝、秦朝、西汉、西魏、隋唐等。

文章图片1

除了关中之外,四川盆地也是类似的地形,也诞生了不少割据政权,但四川盆地的缺点是过于封闭,只有两条出入通道,一条往北通关中,一条长江通湖北,这两条通道都比较难走,且离中原过于遥远,适合割据却不方便外出打天下。

文章图片2

另外,山西也是类似的地形,左太行右吕梁,北恒山南中条,中间还有一连串小盆地,因此,割据山西的政权也不少。

文章图片3

除此之外,再就是依托长江天险的南方,长江水量大,河道宽阔,可以把长江看成一道大长城,也是不错的防御地形。

文章图片4

而对于中原一带的华北平原就比较惨了,几乎是一马平川,没有什么防御天险,一条黄河,还是涨落不定,又经常改道,冬季结冰,很难作为天险来用。

文章图片5

但是在如此广袤的平原地带,倒是也有一个地理区间,稍加改造,也能打造成类似关中的防御地形,腹地的平原也够,这个地方就是山东,确切地说是山东北部一带。

仔细观察山东地形图,我们会发现,山东东面、北面环海,在航海不发达的古代,本就是一个自然天险,中部是鲁中山地丘陵,也可作为天险,西面是宽阔的黄河,如果我们把中部山区,东面、北面的大海和西面的黄河连起来,那不就成了一个封闭的区域了吗?在这个区域内有胶莱平原、鲁北平原等大平原,作为腹地足够,这不就是另一个版本的关中了吗?

文章图片6

实际上,当年的齐国就是这么做的。

齐国在鲁中山区修了齐长城,从西端的平阴一直到东端的大海,长达600多公里,是我国最早的长城之一,不过,当时的齐国西面不是黄河而是古济水,河道与现在的黄河大体接近,当然,北方河流的防御性没有那么强,所以齐国又在济水沿岸修了“济水岸防”,也就是在济水边又修了一道长城,这事在《清华简·系年》里有记载:“晋敬公立十又一年(公元前441年,齐宣公15年)……齐人焉始为长城于济,自南山属之北海。”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这样,齐长城、济水岸防、黄海、渤海共同构成了齐国的防御天险,齐国借此发展壮大,并成为春秋一霸,一直挺到战国末期,最后一个被秦国灭亡。

然而,齐国之后,割据山东的政权却很少,南北朝时有段齐和南燕,存在都不过十年,更不要说有统一全国能力的政权了,也就是说,山东版的“关中”失效了,那么,失效在哪里呢,其实就是西段的济水岸防。

首先,在北方,河流都是季节性河流,春秋暴涨,秋冬干涸,无法作为稳定的防御天险,其次,所谓的“济水岸防”实在是太长了,从泰山到北海达一二百公里,修筑成本巨高,防守也是个大问题,山地长城只能从山口突破,平原长城各个点都是突破口,所以济水岸防只在齐国昙花一现,倒是齐长城一直保存到现在。

因此,山东半岛仅能算是个半封闭的区域,而且开口过大,没有大后方,退无可退,适合强者经营,不适合弱者镇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