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迟子建的8条写作心得,值得收藏 | 跟名家学写作011

 对岸合欢树 2023-07-06 发布于河北

图片




墨花说:

随着我对写作的钻研愈加深入,我开始喜欢上研究名家的写作方法。某种程度上,中外名家的写作方法,虽然与今天的自媒体写作有些脱节,但他们所提炼的写作方法,更纯粹,更朴素,也更接近写作的本质。

我计划做一件事:把中外名家的写作方法搜集起来,经过精心筛选,提取出对我们今天自媒体写作依然有帮助、有启发的写作方法,分享给大家。

今天是《跟着名家学写作》系列的第十一篇,来自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迟子建


图片
文:迟子建
01
一个作家能否走到底,拼的是精神世界的韧性、广度和深度。
(1)热爱自然 
我出身的家庭清贫,但充满暖意;我出生之地文化底蕴不深厚,但大自然却积蓄了足够的能量给予我遐想的空间;大自然亲切的触摸使我渐渐对文字有了兴趣。我写作的动力往往来自于它们给我的感动。
比如满月之夜的月光照着山林,你站在户外,看着远山蓝幽幽的剪影,感受着如丝绸般光滑涌动的月光,内心会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这时候你就特别想用文字去表达这种情感。
(2)生活观 
我热爱世俗生活,安然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平淡,朴素,但不潦草。如果因为写作就活得潦草,那是傻瓜。写小说是蛮有情调的事,如果一个作家的生活过得无滋无味,那么写出来的东西也必然是乏味的。
我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的人,对生活中的好与不好,都会拥抱,都能接受,这使得你的艺术神经,始终处于敏感状态。
(3)精神观念 
一个作家能否走到底,拼的不是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占有什么样的素材,而是精神世界的韧性、广度和深度。
一个作家除了尊重史实,还要建构你自己的精神世界,没有一颗沧桑而温暖的心去揣摩和贴近人物,他们又怎么复活得起来呢。
作家要善于取材,更要善于掌握“火候”,这个火候,需要作家有全面素养,比如看待历史的广度、看待现实的深度、对美的追求等。
当然,更重要的是一个作家精神上的孤寂,他们对待艺术独立的姿态,身上有一股不怕被潮流忽略和遗忘的勇气,这样能使每一次的出发都是独特的。

图片


02
掌握写作技巧,对写作帮助很大。
故事讲得精彩,又不让人看到痕迹,这是最迷人的写作境界了。实践起来有多么难!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对于写作的帮助很大。
(1)选择合适的框架 
作家就像淘金工,没有“技”,没有艺术的“慧眼和慧心”,怎么去建构小说?
但这个“技”,应该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刻意为之。没有技术,等于演员失去了舞台,谁能在空中表演呢?可是仅仅有舞台,没有灵魂人物,这个舞台也是死寂的。
每部作品,都有多种表达方式,作家要做的,是选择其中最恰当的适合你这个素材的方式构建小说,这也是技术。
比如一开始,我会先习惯把时间确定下来,把一年四季安顿好才感觉妥帖的,这之后就开始在空间上大做文章了。
(2)语言的成色 
一部小说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语言的成色。小说语言如果没有个性,缺乏表现力,就成了“说明文”,不管故事多么新奇,小说的魅力将大打折扣。如今有些小说尽管故事不错,但是语言粗糙平淡,缺乏光彩,你就喜欢不起来。
我喜欢用比喻,但不是所有的比喻都是“像”和“仿佛”。好的比喻能给小说提气增色。但比喻的前提一定要贴切,不落俗套,这就需要作家在比附联想时,既要天马行空,又不能信马由缰。
“朴素的情感,朴素的语言,都是好语言、好作品生成的最基础条件。”
(3)打破思维的惯性 
一个作家,应该是自己最好的批评家。在写作三十多年后,打破艺术思维中惯性的东西,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哪怕会有批评的声音,或者是丧失一小部分读者,都是值得的。
图片

03
素材来源于生活。
作家只要以小说形式观照现实,这个现实一定就变成了“小说的现实”,就是你说的在小说里呈现作家理解的“真实”。
小说涌动着的,是五味杂陈的生活之流。无论“残酷之后”,还是“温暖之后”,都比不上一颗越来越沧桑的心,更能感知岁月的力量。
小说无论涉及到哪个层面,都是人间,都是生活,都是苦与乐。一个作家写人性永远是不错的,因为人性是最复杂的。
写作要往深邃处、混沌处走,要往人性的复杂性上去挖掘。尤其是其中的“混沌处”,像是包含了很多内容的。
04

理想的写作状态,是写作时背后有光。

初学写作时,我可以利用一个星期天的晚上,一夜不睡,写出个万字短篇,那时体力充沛。而现在即便是写一个短篇,至少也要花掉十天八天的时间。
在写作上,我是个不知疲惫的旅人,节拍不快不慢,匀速前进,这比较符合我的性格,而这也是中年之后写作的最佳速率。
理想的写作状态,就是你在写作时,即便在黑夜,也感觉背后有光。
三十年来,写作特别不在状态的时候极少,因为我不会在不在状态时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而这并不意味着我的写作是没有缺憾的。即便正在写作状态中,作品也依然不是完美的。
05
写作的人不会孤独。
常有人问我,你一个人到了老年怎么办?连个说话的都没有。我不知该怎样跟别人说,其实我一直有陪着说话的,那就是文学。
写作的人不会孤独,你周围有那么多笔下的人物陪着你呢。笔走在纸上的沙沙声,键盘被敲击的哒哒声,都是我听到的话。岁岁年年,从不止息。
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想到写作会是万众瞩目的事业,它不过是给自己找了一个默默的伴侣。
如果碰到瓶颈期,也没什么不好。瓶颈是妖娆的障碍啊,能从它颈下爬出来,必定会脱胎换骨的。作家假如有勇气面对有难度的写作的话,就不要怕遭受瓶颈。
06

作品需要苦难也需要诗意。

如果说诗意是艺术的话,那么小说家当然不能放弃对诗意的追求。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我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在作品中回避苦难;我也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在作品中放弃诗意。
苦难中的诗意,在我眼里是文学的王冠。
没有描写苦难,诗意怎会呈现?温暖也是一样,没有冷作为底衬,没有用笔化解寒凉,它从何而来?如果作品一味地展览苦难,却没有希望的微光闪烁,这样的苦难就是真的苦难了,而如果苦难里有柔软的光影浮动,苦难就不是深渊,它会散发着湿漉漉的动人的光泽。
所以我很喜欢弘一法师临终手书的“悲欣交集”,它道出了人生的真相,也道出了艺术的真谛。
我的体悟,就是我们不要把个人的痛苦放大。一定要想到众生的这种苦难,那么你的作品会获得一种升华、一种沉淀。
从文学意义上、艺术意义上,这种沉淀就是一种艺术上的飞翔,这是特别重要的。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历练,很多东西在一个瞬间把你唤醒,才能和艺术融合。
图片
07

细节是一部作品的灵魂。

如果说小说是一条河的话,那么细节就是涓涓细流。好的细节能够让作品闪光,也能让笔舒展灵动。
小说,说穿了是靠一个一个的细节来构建的,而没有生活的原声底色,细节不生动,没有立体感,作品也就失去了生机。至于我的秘诀,这个实在难谈,每个作家都有自己观察生活的独家秘笈。
08

作家要有质朴的感情。

对于文学,我觉得应持有朴素的情感,而真实(生活和艺术的双重真实)是朴素的最不可或缺的条件;抒情的底色也是我一再强调的朴素,否则抒情就不会真挚,成为无病呻吟的哼唧。多年来人们对抒情的理解有误区,以为“啊”就是抒情了。真正的抒情是有力的白描。
其次,作品要有气韵。
生活是变幻莫测的,朴素的情感能使文学中的生活焕发出某种诗意,能使作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和永不褪色的童心,而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一个作家最应具备的素质。
我想一个作家的感情是质朴的,他的写作才会浮现质朴的风貌。不是由于你写了土壤,你就质朴了;也不会因为你写了旧上海,你就不是质朴的。说到底,一个作家的气质,决定了他作品的气质。
(完)

《跟名家学写作001》:老舍谈写作:不怕,不慌,别怕动笔

《跟名家学写作002》:老舍谈写作:先练基本功,每天挤时间写几百字

《跟名家学写作003》:老舍谈写作:有技巧不够,作家必须有丰富的生活

《跟名家学写作004》:老舍谈写作:多改多念,不必要的字狠狠删去

《跟名家学写作005》:贾平凹的写作秘籍,都在这篇文章了(建议收藏)

《跟名家学写作006》:莫言对写作新手的肺腑之言(建议收藏)

《跟名家学写作007》:余华:我是这样成为作家的

跟名家学写作008》:毛姆的三条写作秘籍,道出了写作的本质

跟名家学写作009》:余华:写作的捷径只有一个字

跟名家学写作010》:作家茅盾的三大写作秘籍,看完醍醐灌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