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验技术3 Western Blot实验原理及问题全全全方面解决

 新用户70744803 2023-07-06 发布于重庆

      若有雷同?太刺激了!

图片
一、实验简介
 1.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是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特定样品,或提取特定样品,或提取物种某种特定蛋白的方法。通过凝胶电泳按照分子量大小分离蛋白,再利用特异性抗体识别这些蛋白的技术。
 2. 检测指标
       样品是否表达某种蛋白;蛋白表达量有多少;蛋白有多大;蛋白时空变化;蛋白修饰鉴定等。

二、理想的实验结果
        条带清楚、无背景;正确的分子质量;没有非特异条带;重复性好。内参过曝个人觉得不太美观,且有误差,如下图β-actin内参。老鼠样品不太容易跑齐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图片

        而下图可以明显看出趋势,且内参几乎相同(自卖自夸一波)。

图片

三、实验流程及基本原理
       所有环节都很重要,但经验来说选择好的抗体是成功的一半。哪怕中间有环节不规范,也会跑得说得过去。

图片

1. 靶点蛋白基本信息确认
(1)蛋白定位:组织定位、亚细胞定位、靶点蛋白定位对WB影响
   ① 组织定位:Uniprot KB网站,搜索靶蛋白,左侧expression项可看到组织表达情况,找到有靶标蛋白表达的的组织。
   ② 亚细胞定位: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表达。
   ③ 靶点蛋白定位
       分泌性蛋白:培养细胞时可加入BFA(Brefeldin A)抑制分泌或检测细胞上清。BFA有助于阻止分泌性蛋白分泌到胞外。
(2)蛋白表达:不同组织细胞表达不同、需要诱导处理
   ① 选择靶标蛋白有表达的组织或细胞样品;
   ② 刺激处理,提高靶标蛋白表达。必要时可用药物、小分子诱导细胞,确保靶标蛋白易于检测。
(3)蛋白修饰:翻译后修饰的类型、靶点蛋白修饰对WB影响
       蛋白表达后通常需不同的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甲基化、乙酰化、泛素化等)发挥功能,修饰受修饰酶/去修饰酶严格调控,使得在特定瞬间或时期细胞中蛋白持续稳定或动态变化。
       翻译后修饰可能导致检测到条带大小与预测不符,或出现多条条带(要与大蛋白降解区分)。部分修饰(如糖基化修饰)会出现弥散情况,加入去糖基化试剂可优化影响;磷酸化修饰需加入磷酸酶抑制剂,抑制了磷酸酶降解目标蛋白
(4)蛋白稳定性:大蛋白降解后出现多个小条带。需选择对应蛋白酶抑制剂。
(5)靶点蛋白异构体:多个异构体产生多条条带,且不一定在所有组织都表达。

图片

 2. 样品制备
 (1)标准流程:样品准备(细胞/组织)→裂解液→旋转(4℃ 45 min)→超声(冰上,功率40 kW,开始3 s,停止10 s,0-15次)→离心(15000-17000 g,10 min)→测蛋白浓度→分装保存(25 μl-100 μl,-80℃分装保存)
* 注意事项:
 ① 选择合适的裂解方法和裂解液,如表1;RIPA buffer配方,如表2;

表1  各部分推荐的裂解液

图片

表2  100 ml RIPA buffer体系

图片

 ② 裂解液中添加符合蛋白酶抑制剂;
 ③ 检测蛋白修饰,需加入去修饰酶抑制剂;
 ④ 超声破碎更容易富集。
(2)本实验室简化流程:样品准备(细胞/组织,样品间应保持数量相对一致)→蛋白loading裂解细胞→超声(变性后不黏稠可省略)→变性(98℃,10 min)→离心(12000 g,2 min)→-80℃分装保存
* 注意事项
       样品收集后调成相同量,或凭经验根据细胞量加入等比例的蛋白loading可以很快调齐内参(测蛋白浓度,测了也不一定齐,浪费那时间干啥)。一般六孔板加入150-200 μl 蛋白loading,表达量低可加入50 μl 蛋白loading。其他皿等体积增减。蛋白loading配方及各成分作用如表3。

3  50 ml 5×蛋白loading体系

图片

 3. 制胶
       根据蛋白大小选择合适电泳胶浓度,确保不同蛋白迁移速率与分离程度最优。同张膜检测大分子和小分子蛋白建议使用梯度分离胶(先倒高浓度胶分离小蛋白,再倒低浓度胶分离大蛋白)。
       本人经验15 KD左右使用15%蛋白胶,15-100 KD使用10%蛋白胶,100 KD以上使用8%蛋白胶即可。配方如表4,作用如表5。
       原理:分子筛效应。肽链越长,迁移速率越慢,需要用越稀的胶。

4  蛋白胶配方

图片

5  蛋白胶各成分作用

图片

* 注意事项:
       APS放室温或4℃太久会发现胶凝固不好,甚至不凝。千万别偷懒,一个APS分分钟配完。
 4. 电泳:80 V恒压,20 min,待跑到分离胶可使用125 V至需要位置停止
       小蛋白较快通过凝胶,向阳极移动。大蛋白相反。电泳缓冲液配方及各成分作用如表6。
表6  10×电泳缓冲液配方及各成分作用

图片

* 注意事项:
       玻璃板要洗干净,拔梳子要双手同时拔,最好注射器清理梳孔中碎胶,放置条带扭曲。
       不一定要等溴酚蓝跑到最下面。通过Marker看到目的蛋白对应的条带上下分开即可。过长会导致条带过宽,不美观。
       据B站很火的光头大哥说开始用20 V先跑10 min可以让溶液中离子跑出样品,减少离子对样品的影响。
 5. 转膜:250 mA恒流
       可根据蛋白大小调整转膜时间。本人经验15 KD转30-60 min即可,30-100 KD转120 min,180 KD左右大小转150 min,260 KD-300 KD转180 min也可以成功。转膜缓冲配方及各成分作用如表7。
       NC膜全称硝酸纤维素膜,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可以与膜发生疏水作用而结合到一起,价格便宜,韧性差易碎,但易于封闭非特异性结合。本实验室使用NC膜,之后的经验为使用NC膜经验;PVDF膜全称聚偏二氟乙烯膜,使用前需用无水甲醇活化(活化膜表面的正电基团),也有说由于PVDF膜有疏水性,不能和蛋白质结合,而甲醇可以赋予其亲水性。PVDF膜易于吸附蛋白质,价格贵,韧性强,适合小分子量蛋白电转印。

表7  10×转膜缓冲液配方及各成分作用

图片

       1×缓冲液还要包含500 μl SDS(带着蛋白移动,阻止大蛋白沉淀,但抑制蛋白与膜结合)与10%甲醇(移除SDS,尤其小分子蛋白,防止蛋白转过或转不上膜)。
* 注意事项:
       PVDF膜要在甲醇激活完成后充分清洗,去掉残留甲醇;
       原则上分子量较小蛋白加入20%甲醇,缓冲液不加入SDS(不改也能压出来)。若用PVDF膜则使用0.22 μm孔径的 ;
       分子量较大蛋白降低甲醇比例(经验来说不加不太行,不降低很多蛋白也可以压的出),1000 ml 1×缓冲液中加入1 ml SDS,PVDF膜使用0.45 μm孔径。实验室NC膜就很好用,感觉没有转不上的蛋白。
       转膜前确认胶膜之间无气泡
 6. 封闭+抗体孵育
       本实验室使用的NC膜,且一抗加入牛奶中,经验来看封闭没卵用(PVDF膜或使用抗体稀释液可能不一样)主要因为实战经验,一抗中加入的牛奶或BSA本身有封闭作用,且现代抗体工艺越来越成熟,质量很高。不封闭条带一般没有太大背景(不信你试试)
       一抗溶液配置:将抗体加入5%脱脂奶粉+PBST/TBST(Tween-20 0.05%)溶解,或5% BSA+PBST/TBST(Tween-20 0.1%)溶解。牛奶封闭效果较好,一些磷酸化修饰抗体由于牛奶中含磷酸酶,需用5% BSA封闭。实验室专用牛奶会去掉磷酸酶,可以直接使用,但市面购买的脱脂牛奶就要考虑一下了。
      一抗/二抗:摇床震荡,室温2小时或4℃过夜。抗体不要重复利用太多次,抗体稀释比例参照各抗体说明书。发现信号弱首先在一抗找原因,二抗影响较小。
       洗涤:PBST/TBST,10 min/次,3次。经验方法:第一次先涮一涮,第二次洗25 min,第三次洗5 min,也可达到效果,减少时间浪费。
* 注意事项:
 ① 决定WB是否成功,抗体因素最关键。好的抗体你会发现怎么跑都很好看,哪怕磷酸化抗体用牛奶上都几乎可以看到很足的信号。如果效果不好,使用5% BSA溶解抗体后,加入磷酸酶抑制剂效果较佳;
 ② 配置后要混匀,推荐不要放置超过四天。-20℃保存溶好的抗体短时间内可解冻使用,超过两周就不一定可以压出条带了。
 ③ 将膜放入塑封膜并用封口膜压紧,可大大节省抗体用量。二抗价格相对低廉可放在抗体盒中。
  ④ PBST与TBST洗膜区别:因为PBST中有磷酸基团,不适合洗含磷酸化修饰蛋白的膜。TBST成分简单,只有Tris和NaCl,容易配置,且实践证明不调pH没有很大差异,但溶液容易长菌。故可以全部使用TBST清洗。具体配方到处都有这里不详细说明。如果清洗后背景高可提高去垢剂tween-20浓度,使用0.5%。
 7. 内参选择
       胞浆和全细胞蛋白:GAPDH(37 KD),β-actin(43 KD),Tubulin(55 KD)
       胞核蛋白:PCNA(29 KD),Histone H3(17 KD)
       核膜蛋白:lamin B(66 KD)
       线粒体蛋白:COX IV(17 KD),VDAC1(30 KD)   
 8. 检测
       二抗带有HRP(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在显影液(ECL底物)中,含有过氧化氢和鲁米诺(及其衍生物)在HRP的作用下发出荧光。
* 注意事项:
 ① 显影液现用现配,避光。若过曝可尝试稀释显影液。
 ② 底物应全覆盖。

四、WB常见实验问题
      信号弱或无信号;条带大小与预期不符;非特异条带;背景问题;内参问题;信号饱和度问题;蛋白转印问题。
 1. 信号弱或无信号:整体流程都可能
(1)信息确认及样品制备
       组织细胞中靶蛋白含量低:① 选择高表达样本,② 增加上样量,③ 放大信号(分离细胞响应组分,并用对应组分内参、使用相应裂解液、诱导靶标蛋白表达、选择确定靶标蛋白作为阳参)。
       修饰后蛋白靶标含量低:加入去修饰酶抑制剂,② 增加上样量,③ 阳性对照。
       分泌型蛋白:使用BFA抑制蛋白分泌,提取全细胞裂解液,② 提取培养上清的蛋白。
       裂解不充分:① 更换裂解液,② 提高SDS浓度,③ 裂解后超声破碎,特别是核蛋白。

图片

(2)转膜
       abcam推荐丽春红染色检测转膜效果。个人感觉不需要,通过Marker模糊程度就可以粗略判断转膜是否成功
       转膜转反了;
       转膜时间过短;
       PVDF膜没用甲醇激活,或PVDF孔径与蛋白不匹配;
       槽加冰不够,且蛋白大转膜时间过长,导致蛋白降解(吃过很多次亏)。   
       甲醇浓度:普通蛋白推荐10%甲醇,小蛋白可以用20%甲醇,大蛋白可以用5%甲醇(其实用10%甲醇基本可以应对大多数不同大小的蛋白)。

图片

(3)封闭+抗体孵育

       更换封闭剂,且过度封闭蛋白不能显色。2% BSA,5% BSA,5% 脱脂奶粉都可以尝试。
       一抗不识别检测物种蛋白:如myc和c-myc不是同一蛋白;
       没有足够一抗或二抗结合蛋白:可提高抗体浓度,延迟4℃孵育时间;
       一抗太少,多次使用失效;
       二抗和一抗不匹配;
       避免叠氮化钠与HRP标记抗体一起使用;
       洗膜过度(个人感觉洗膜时间长对常规蛋白没太大影响,信号足够强4℃洗过夜都没问题)。

图片

 2. 条带问题:检测条带大小与预期不符及多带现象

(1)信息确认
       靶标蛋白有多个异构体或剪接体:查阅文献或查看免疫原序列,判断抗体是否识别异构体或剪接体。
       检测到未报道蛋白或同一蛋白家族相似表位结构不同的蛋白。可查阅文献,BLAST搜索,使用说明书推荐的细胞株或组织。
(2)样品制备
        细胞代数过多,蛋白表达不同;
        蛋白样本降解(蛋白质分子量降低):① 加入足够蛋白酶抑制剂,② 样品冻-80℃重复使用,但磷酸化蛋白易降解尽量不放超过两天
       体内表达蛋白样品具有多种修饰形式:① 需查阅文献是否有多带;② 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和糖基化,或选择性剪接变体。许多蛋白显示条带分子量略高于预期或弥散条带;③ 用合适试剂(如去除糖基化PNGase F)处理后条带可能消失。

图片

图片

       靶蛋白形成多聚体:分子量是预期条带的2-3倍。需延长煮样时间。多次跨膜蛋白可尝试不煮样或使用较温和煮样方式。

图片

(3)封闭
       条带为非特异性条带:
(4)抗体孵育
       一抗、二抗浓度过高,产生非特异结合:可以降低浓度和/或孵育时间;
       一抗、二抗浓度过低,过曝曝出背景;
       一抗结合不特异:应更换抗体。
       抗体未经纯化:应使用亲和纯化的抗体。

图片

 3. 印迹背景

图片

(1)有污迹
       膜变干或洗涤缓冲液与某些印迹区域接触不足,需要增加洗涤缓冲液量:避免过多膜堆积在一起。两张膜可以背靠背放置。
       膜污染:用手触摸导致汗液残留,实验所用缓冲液、转膜托盘、孵育盒有污染,用镊子等划到(咱能不能夹Marker别夹蛋白),掉地上沾的全是灰(秀儿),洗膜掉水池里了?(别问我咋知道)。使用洁净手套或镊子,并保证相关仪器试剂清洁。
(2)有斑点
       凝胶碎片粘附于印迹膜上/成块封闭剂附于印迹膜之上:① 充分溶解封闭剂,② 使用未变质的封闭液;
       抗体聚合:① 使用新鲜抗体,② 使用0.2 μm滤器过滤;
       缓冲液污染:① 使用新的缓冲液,② 使用0.2 μm滤器过滤。
* 牛奶结块咱就别用了,放了几天的牛奶用之前闻一闻臭没臭能预判到过夜后能不能结块。
(3)背景过强
        一抗/二抗浓度过高:① 提高封闭剂浓度,② 提高Tween-20浓度;
       使用错误缓冲溶液使一抗/二抗与封闭液蛋白结合:① 换用其他封闭液,② 使用亲和素-生物素系统时不用牛奶封闭(牛奶中含生物素);
       洗涤不足:① 增加洗涤次数和缓冲液用量及时间,② 洗涤缓冲液中提高Tween-20浓度;
       膜变干(个人经验:洗涤后膜干了,也能曝出条带。洗涤前不确定);
       缓冲液重复利用导致污染;
       曝光时间过长。
 4. 其他问题(看完顿时有种亲切感?)

图片

       背景或蛋白有不均匀白色斑点:① 转膜有气泡,② 上抗体时有气泡,③ 转膜温度过高;
       背景有黑色斑点:① 抗体结合封闭液,② 抗体变质长菌;
       深背景出现白色条带/条带拖尾:① 抗体加入过多,② 蛋白量过高。需减少抗体浓度或降低蛋白量。磷酸化抗体也可能因为蛋白等降解出现此情况;
       某个条带变形:胶有颗粒或转膜有气泡;
       条带呈哑铃形:胶内部不均匀,或胶孔有凸起(如上图)。需重新制胶;
       分子量蛋白标准条带呈黑色:① 抗体和Marker发生反应,② 样品点入到Marker中。需注意点样或Marker间不点样;
       目的条带染色过低/过高:电泳分离不彻底。分子量大蛋白使用低浓度胶,分子量小蛋白使用高浓度胶;
       “微笑”条带:① 电压高导致迁移过快,② 温度过高改变pH和迁移速度,③ 胶不均匀。
       “牵手”条带:① 分离胶不合适,蛋白过小在最下面容易“牵手”,② 蛋白上样量过大,③ 加样后没及时电泳导致蛋白弥散,④ 上胶与下胶没贴合好,有缝隙,导致连成一片。
       条带不在一条直线:① 漏胶;② 分离胶不均匀。
       相同蛋白杂交出现大小不均匀条带:① 制胶时凝胶凝固过快,导致泳道丙烯酰胺比例不均匀。TEMED使用正常量并摇晃均匀,倒入下胶液封使用异丙醇,且不放置过久;② 样品加入量不均一。应使用蛋白loading补齐量少样品(补完发现样品齐刷儿的)
       凝胶染色不均匀:细菌污染或抗体量不足。
       条带扭曲:转膜时间过长或电压过高,温度过高。
       “皱眉”条带:①凝胶和挡板间有气泡,② 凝胶两边凝聚不好。
       条带歪斜:玻璃板没有完全插在电泳槽中,使电压不均匀。赶紧拿出重新插紧有时候还能救回来,可别跟网上学用软件p来p去,容易把自己p进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