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牟平一个小小的九龙夼为何有“赛北京”之称

 新用户339933 2023-07-06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本文由迟玉芳/讲述 刘甲凡/整理

在牟平区玉林店镇政府西南方向约3里路,沁水河西,蝠石顶东南,有个小小的村庄叫九龙夼。全村共有132户人家,1200多亩耕地,还有5000多亩山岚。这个小小的山村,在昆嵛山区周边说起来,那可是“高山顶上吹喇叭——鸣(名)声远扬”。九龙夼村名的来历以及村里有过皇帝的传闻,让这个小山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村名源于九女投井的传说

关于九龙夼村名的来历,在牟平流传着好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这个村子周边被群山环绕,起起伏伏九个山头,把中间围出一道幽深的山夼,远远看去状若九条游龙,故得名九龙夼。

另据《山东省牟平地名志》记载,这个村名的由来是因为村西土丘上有一口水井,曾有九名烈女在此相继投井而死,因此得名九女夼。后来又传说九女乃九龙化身,故村名又演变成为九龙夼。

关于九女投井的传说,有一种说法是唐朝黄巢起义队伍到这里,九名烈女为免受侮辱牵手投井。这种传闻缺少证据。据史书记载,黄巢起义时“东攻沂州(今临沂)不克”,离登州东牟郡牟平县还远着呢,牟平本地志书上找不到与其相关的文字记载。因此,这种说法应属子虚乌有。

还有一种说法,九女投井发生在清朝于七起义期间。关于于七起义,牟平史志有确切记载,其传说中的故事情节与史志记载也有些吻合:清顺治十八年,栖霞人于七联合胶东各县失去土地的农民,发动了抗清暴动。他率领千人攻陷宁海州,将知州刘文琪枭首示众。后来,清政府派重兵对于七部进行围剿。于七率部拼死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其余部仍分散活跃在胶东各地,清政府遂严令各地官府对他们进行疯狂镇压。当时的宁海州知州陈一朋亦派捕役到四乡严密搜捕参与暴乱的党徒,“获之不待审决,辄使捕役毙于此山(浩浩山)中”。如此一来,捕役们便趁机敲诈平民百姓,无故冤死者不计其数。

昆嵛山资料图

这一天,捕役们来到宁海州南部昆嵛山区一带搜捕“乱党”,遇到九名年轻女孩到山上采摘野菜。捕役们见女孩个个年轻漂亮,就围上去言语挑逗,继而又动手动脚。女孩们见状拔腿就往一个小村子跑去,众捕役便吆喝着“抓乱党”紧追不舍。当追到村西一个叫大石夼的地方,九名女孩被捕役们逼到一口水井前围了起来。眼看着女孩就要落于捕役的魔掌,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只见九名女孩手拉手退到水井前,紧接着,一个接一个纵身跃入井中。

这一举动瞬间令捕役们惊呆了,就在他们要到水井前一看究竟的时候,只听得“咔啦啦”一声,平地里炸响了一个震天动地的霹雳,随即便有九条蛟龙乘着云雾相继从井中跃出。只见其中一条蛟龙尾巴一摆,众捕役们便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好半天,等他们一个个爬起身来,九条蛟龙早已不见了踪影,只看到井边那个大碾盘上写着这样几行大字:“宁海知州陈一朋,残害良善逆天行。继续作恶不悔改,严惩不贷有九龙。”众捕役们连滚带爬逃回宁海州衙,添油加醋地把发生的一切告知了陈一朋。陈慑于龙威,自此“十分屠戮赦三分,不比莱阳、栖(霞)与文(登)”,再也不敢随意捕杀“乱党”了。

这件事在民间传开后,人们纷纷赶到九女投井之地焚香磕头祭拜,随即就把这个村子叫成“九女夼”。后来,人们索性把“九女夼”叫成“九龙夼”,一时间,成了当地百姓的朝圣之地。时至今日,那口水井还在,那个大碾盘还完好无损地保留在水井旁。

九龙夼赛北京 出了个朝廷严富宫

大约到了清嘉庆年间,又有传闻说九龙夼出了个皇帝,还在四乡流传着这样几段民谣:“九龙夼赛北京,出了个朝廷严富宫。正宫娘娘朱小姐,保驾将军迟家红。”“九龙夼赛北京,青山卧虎藏蛟龙。眼望青山无边际,庵洞里面藏万兵。”“九龙夼赛北京,一日皇上出了宫。来到坛顶下了轿,此处从此花草空。”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些看似与皇帝有关的民谣,却是源于一段因植柞养蚕而引发的民间刑事案件。

柞树资料图

早在清康熙己酉年间,宁海州学正王汝严倡导百姓植柞养蚕,养蚕丝织业遂成农户重要经济来源。九龙夼那一带山区的养蚕业迅速发展起来。有一年,一个莱西人来到宁海州做蚕茧生意,就住在九龙夼村里。村里有个人叫严富宫,娶了个姓朱的漂亮媳妇。后来,这个媳妇和村里一个叫迟家红的年轻人偷偷好上了。由于那个莱西人蚕茧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就被这一对男女算计上了。经过精心策划,他们俩就用美人计让那个莱西人中了圈套,敲诈了其全部钱财后并将其赶出了九龙夼村。

当这个莱西人垂头丧气地走到宁海州南门外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个门口挂着“卜卦算命、代写讼词”的招牌,就走了进去。命相先生是位年过六旬的老者,听了莱西人的哭诉后,觉得这个官司难打,因为莱西人中了圈套,调戏良家妇女人证物证确凿。两人合计到最后,决定到州衙前张贴揭帖引起官府重视,继而再想法打赢官司。经过周密策划,莱西人趁夜晚把一张揭帖贴在宁海州州衙前,上面这样写着:“九龙夼赛北京,出了个朝廷严富宫。正宫娘娘朱小姐,保驾将军迟家红。村北坛顶扎兵营,里面藏有百万兵。飞檐走壁武艺高,一直打到北京城。”

这一下可了不得了,屯兵造反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宁海州知州立马派人火速向上司禀报,同时派衙役着便装到九龙夼打探虚实。当衙役来到九龙夼村头,看到一个玩耍的孩子就上前打听:“你们村有兵吗?有刀吗?”那个孩子应声答道:“有兵,家家户户都有刀。”衙役紧接着又问:“你们村的兵在哪?刀都是什么样的?”孩子告诉衙役,刀是切菜的菜刀,并随手指向村边的大河说:“那不是'冰’嘛?”至此,衙役心里清楚了,揭帖所谓的屯兵造反纯属无中生有。如此一来,知州便下令严查张贴揭帖之人。也就是几天的工夫,那个莱西人被抓进了宁海州州衙,未经动刑,就把事情的前前后后交代了个一清二楚。

至此,事情大白于天下。莱西人张贴虚假揭帖,虽情有可原,但实属有违国法,被从轻处罚责打二十大板。至于“正宫娘娘”朱小姐和“保驾将军”迟家红,自然是罪责难逃,不但如数返还了敲诈莱西人的钱财,还被收监严办。倒是那个命相先生应该是料到了事情的结局,提前跑到州城东边端午山一个叫“三十三天”的天主教堂,在教主掩护下,化装成修士躲过了官府的责罚。

一时间,这件事情轰动了整个宁海州。以讹传讹,关于九龙夼的传说也就越来越多。甚至有一种传说是严富宫屯兵造反,当朝皇帝御驾亲征,曾落轿于九龙夼北山的“坛顶”。

说起来还真有那么一点神秘色彩,“坛顶”“皇帝落轿”那块地约有三间房大小,时至今日,那里只长一种叫“山羊胡子”的伏地草,不但柔软而且四季常绿,其它花草什么也不长。正像那几句民谣里说的那样:“九龙夼赛北京,一日皇上出了宫。来到坛顶下了轿,此处从此花草空。”“坛顶”周边好大一片地方连一棵酸枣树也看不见,据说是因为当年皇上来的时候,酸枣树的刺挂破了龙袍,令皇上龙颜大怒。

在村子东山的一块大石上,传说曾有一个生锈的大铁锚。村里人说那个铁锚属“厌胜”之物,皇帝害怕别人和自己争夺天下,为了镇住天下各处形胜之地的天子气,便派人到各地破坏龙脉风水,山顶铁锚就是“镇气”的手段之一。九龙夼风水好,皇帝看了之后不放心,便采取这种手段把风水破坏掉了。

还有一件事令九龙夼的村民很是自豪:1940年,日本鬼子在距村3里路的玉林店村东山修了据点,直到1944年据点被拔除,日本鬼子曾三次到过九龙夼,可他们站在村外的山坡上,看到村里犬不吠、鸡不鸣、鸟不飞,静悄悄一派肃杀之气,始终没敢迈进村里一步,只有一次朝着村里“乒乒乓乓”胡乱射击一通便悻悻离去。村民们都说这是九龙在保佑他们一方平安。

这些传闻让九龙夼愈加远近闻名,以至于演变成一句常用语:“玉林店九龙夼——别看疃不大,名气可不小。”当形容某人貌不惊人却才能出众时,当地人往往也会把这句话搬出来。

 你可能还想看:

黄海书评 | 重读普希金那些穿越时光的童话诗

黄海书评 |刘月映新著《墟里玫瑰香》序:在路上

矫健:我这顿拜师酒还是萧平老师请客呢

来源 | 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