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不要假装很了解李玟

 一杯咖啡心理 2023-07-06 发布于上海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22-2023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22-2023版)
2023一杯咖啡编辑部志愿者招募

自我成长专刊

AC专栏

多年未见的李玟,以如此惊人的方式离去。这两天,人们还在慢慢消化和接受这件事的心理冲击。

这几天也陆续推出了不少文章、说法,有的说,李玟生前那么爱笑,所以她得的是微笑抑郁症。也有的说,李玟是因为婚变,丈夫和继女都没有站在她这边,所以大受打击。也有的说,李玟生前身体多病痛,作为歌手,她的专业能力受到影响,让她心灰意冷……

好像他们真的很了解现在的李玟。

然而,原来一个人的离去,真的就是这么简单、通透,旁观者一看就看清的事情吗?

目前,人们没有发现李玟留下什么遗书遗言,连她的家人也表示,未曾想到她会就此离去,可见事发突然。

这两天也有不少人“催促”我,李玟这件事那么热,作为心理工作者,你们要写点什么,谈谈抑郁症之类都可以。

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

因为我并不了解现在的李玟。

我也不想假装自己很了解她。

李玟,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但是,她确实很久很久,都不再是舞台中心的那个人了。

对很多人来说,想到的李玟,大概是20年前,唱宝莲灯主题曲《想你的365天》的她,是和周杰伦合作的她。

距离近一点,恐怕也是10多年前的李玟。

那时候的李玟,20多岁、30多岁,凭着对彼时李玟舞台表现的印象,就来判断年届半百、舞台背后的李玟是什么情况,实在是有点“刻舟求剑”了。

不要说10年,就这3年,很多人就有很大的变化,怎可一概而论呢?

更何况,我们一直以来熟悉的李玟,也仅仅局限在舞台上而已。

对于私下生活中的她,又有多少了解呢?

因为李玟的轻生,更多人知道她这几年的近况,如身体大不如前,如婚姻发生了问题等等。

不少人也据此认定,这些是李玟走向抑郁、走向自我毁灭的缘由。

然而,这些也只是坊间的只言片语,是她人生的一些遭际,是否足以诱发抑郁并导致轻生,还是可能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缘由?

一个自我了断的人有婚姻问题,那婚姻问题就是罪魁;一个人自我了断的人有身体问题,那身体问题就是罪魁。这种推理太毛利小五郎了。

李玟走了,没有留下什么,这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但是正是因为她没有留下什么,所以不妄作揣测,也是我们可以为她做的一件事。

我们确实不了解现在的李玟,不知道她到底经历了什么,又是怎么消化这些经历的,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最后的结果。

我们为这个结果感到遗憾,很多人也在想如果可以的话该如何避免这样的结果,这恐怕是种种揣测缘由背后的心理动力。

但是,真的想要避免,最好的方式恐怕还是让当事人自己来叙事,而不是靠他人的脑补。

我不知道李玟生前的遭遇如何,但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我知道很多当事人的家人、朋友往往从自以为善意和正确的角度出发,否定当事人的看法和感受,让他们很难有机会确认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可以存在的,是可以被接受的。

对于本身已经很痛苦的他们来说,这种对他们叙事的否定,往往是在痛苦之上又增加了一层。

不了解就是不了解,不要装得很懂别人,包括你身边的人。

坦诚一点,我们很多时候可能连自己都不太了解,何况去了解另一个人?

诚实面对自己的不了解,不仅有助于帮助另一人,也有助于你认识自己。


镜头前的李玟,有着招牌的微笑,这也是很多心理类科普文从微笑抑郁症的角度出发写作的缘由之一。

当然,在我看来,这种解读很牵强,而且也没有太深入地分析表象背后的成因。

且不说李玟,哪个偶像明星,总是一副脾气示人呢?

如果是,他们恐怕早就因此被骂上热搜了。

莫说李玟,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际相处的场合,也都是戴着一副面具示人的,总是在人前呈现更美好一点的状态。

你以为理解了一个人,恐怕是理解这个人社会化的面具而已。

因此,即便从微笑抑郁症角度分析,也要看到,这种微笑具有工具属性,是职业和生活的要求,而非出于自愿,至少一开始并不是的。

当然,面具戴久了,有时候就和自己的脸紧紧贴合,要拿下来也不容易了。

李玟我不了解,这样戴着面具生活的人,在我的当事人中一抓一大把。

一个人戴着面具,也就意味着面具之下的自己,其实是不能轻易示人的,这也是不能真正了解这个人的原因。

然而,为何一个人不能轻易示人?是他自己的原因多一点,还是这个社会其实也不希望他摘下面具多一点呢?

恐怕还是后者的缘由居多。

比如李玟这样的公众人物,社会对他们的期待,就是不要有负面,最好正能量满满。所以,她即便有人生的苦涩,也很难说出口,所以,即便生活里不尽然是微笑,她挤也要挤出灿烂。

恐怕并不是李玟有什么微笑抑郁症,而是我们的社会有不微笑恐惧症。

也就是说,抑郁的是李玟,问题却不出在她身上。

如果一个社会越来越按某个“样板”去要求他人,而不是接受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那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戴上面具,了解一个人也会变得愈加困难。


李玟和熟悉李玟的人,其实都不年轻了。

那个活力满满的李玟,属于20年前,属于那个20多岁30出头一点心智和体力的那个女生。

现在的李玟,需要面对的是中年的身体,中年的心理,中年的家庭,中年的种种。

熟悉李玟的人,何尝不也一样?

刷屏悼念、点蜡烛的人,基本上也年过30。按照过去的说法,其实都已届中年。


代入这个中年人的身份,或许可以从自己的遭际和感受中,更好地理解李玟。

理解那种绝望。

理解那种复杂性。

理解走到这一步,恐怕并不是可以简单推论的。

平心而论,这些年我们的舆论对于抑郁症一直不缺乏科普,但是谈论的水平,依然还是比较表面的,而且更集中在青少年群体的抑郁症。

我并不认为青少年群体的抑郁就一点是简单的,他们每个人也有自己的际遇,也不能被简单推论,也需要认真地听取他们的叙事。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中年人是更被忽视的存在。

青少年的困境,至少还有聚光灯照着,而中年人的困境则大面积的失焦,乏人问津。

直到独木难支、大厦将倾,人们才惊觉,原来这个人已经撑不下去。

中年的李玟,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而已。

我们对于中年心理困境和危机的关注太少太少了,相关文章和科普也太少太少了。

从这个层面来看,我们真的不太了解中年的李玟们。

希望大家可以放下那些“先见”,坦诚自己“不了解”,然后尝试去了解一下另一个人。

这或许是李玟们,可能也是每个自己,真正的期待和盼望吧。

End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4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搞清楚这7个问题,避免在亲密关系中自欺欺人
朋友经历了亲友自杀,我该如何安抚TA?
人见人夸的父亲,都是这样养育孩子的|父亲要掌握的4大养育技巧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活动报名| 上野千鹤子《厌女》线上系列读书会招募中

线上研读报名|《心理治疗的陷阱》:直面咨询中的9大挑战

7月线上心理研修报名:学会自我养育,用你希望被爱的方式爱自己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3年度目标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