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为至阴如何理解!

 流浪的半夏 2023-07-07 发布于陕西

脾字本为肉之卑,就是我们杀猪时看不上的猪下水。


脾为“至阴”,膀胱经的井穴也叫至阴,


《伤寒论》中脾病上吐下泻,内经中脾病身重不耐摇,说明脾病就是肉中水太多了,水代谢障碍,所以叶天士说“利小便即为壮阳”,但阳明病敢利小便吗,不敢啊,大便都干了,津虚,说明什么问题,身体别的地方水堵了,吃下的饭它不变津液。


拿大自然现象看,脾病就是土中水太多了,不长庄稼,要排水,壮火(太阳晒),土达到手一捏成块,不流水,庄稼才能长。


脾在人体主肉,肉按现代医学来看,有毛细血管,神经末稍,淋巴管,细胞间质,还有细胞间营养代谢,那么代谢才是最重要的,血氧带来新物质,静脉血把废物带回,代谢动力就相当三焦(三焦者原气之别使,决渎之官),为相火,相火寄存于厥阴,厥阴包括肝与心包,所以说脾病在于心动力不足与肝代谢力不足。


心动力来自哪?来自相火存于骨髓后的君火<命门之火>,为什么这么说?卫行脉外,营行脉中,内经中营气运行规律是“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戊,亥焦子胆丑肝通”。相火三焦,相火胆都位于北方水位,进入丑肝(厥阴)寅肺(太阴)才变阳明。况且肝经原穴叫“中封”,治崩漏,肾之封藏之功自肝始,而不是到肾才封藏,肾为少阴,水中蕴动,位于酉位,而不是子位,子者滋生也,所以内经讲胆不明(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十二官危。且《灵枢经》十二经脉讲“三焦主气之所生病,胆主骨之所生病”,少阳寄存厥阴,骨就是个仓库,相火少阳进,阳明君火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应配少阴,但它以“明”为功,早晨起来先大小便就是阳气盛衰的明证。可明明太阴在寅在巳,阳气由少往壮,脾为何为“至阴”。阳气衰,洞泄飱泄,完谷不化,脾为死阴啊!庄稼地内涝,庄稼苗淹死了,土的化之功能失去了,不是火土合德,而是水淹七军!


那为什么火不生土,一是骨髓不足,二是骨髓寒,相火存不进,所以虚则补其母,强骨髓,壮君火,才是健脾的根本,心肾属少阴,玄武汤的玄武是龟蛇二象,静中蕴动才是玄武,所以少阴不是“至阴”,线艾灸至阴穴可让胎儿转正以便顺产,可见子宫也是至阴,宫寒就生不了娃,同样脾的“至阴”也是死水一潭,所以脾病会吃啥拉啥(飧泄),喷水泄(洞泄),后世把脾理解偏了,脾病的本质是气不摄血,内经中三焦主气之所生病,肺主气,肺主皮,又何偿不是肺主脾,内经讲“肺上连肾,故将两脏”,另一脏就是三焦,三焦下从肾气出,上归肺管,三焦不通,肺气不降(咳嗽,呕吐),三焦属少阳,连结半表半里之表,厥阴连半表半里之里<胡希恕语>,三焦与心包互表里。所以脾病,要必先五胜,生它,克它,它克,它生,本脏五方面去分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