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贫血的中医辨证论治

 大爱无疆寻易堂 2023-07-07 发布于江苏

贫血是一种常见综合征,包括西医学所指的急、慢性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主要症状有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目花,耳鸣心慌,困倦无力,毛发憔悴,或面足浮肿,甚则可见出血、发热等。中医学统称“气血虚”。根据临床观察,缺铁性贫血与“萎黄”、“黄胖病”相类似;再生障碍性贫血则多属“虚劳”范围;如常有出血症状者,可与“血证”互参。

中医辨证,一般病情较轻的属心脾气血亏虚,病情重者,多属肝肾阴虚及脾肾阳虚,甚者阴阳气血俱虚,脾肾心肝同病。治疗应以补气养血、培补脾肾为主要原则。既应补血,又要重视益气以生血,同时更应培补脾肾,根据脾虚或肾虚的主次,分别处理,若心脾亦虚者,又当相应并补。

按语:

(1)因正虚感邪,发生高热者,应先治标,用苦寒或甘寒清热等法;热入血分引起出血的,可用凉血清热解毒法。

(2)治疗贫血,虽然重在补益气血,但须注意脾胃的功能,不宜过于滋腻壅滞,若脾胃纳运不健,可先健脾和胃,以畅化源。

(3)因钩虫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可用煅皂矾一份,炒黄豆二份,共研细末,枣汤为丸。每服10克,2~3次/日。再生障碍性贫血可用牛骨髓、生山药各半斤,胎盘粉30克,蜂蜜半斤,共捣匀,入磁罐中,放锅内蒸熟,每服二匙,一日二次。

(4)治疗贫血,必要时可在养血益气的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之品,以祛瘀生新。

贫血的中医辨证分型论治:

(1)气血两虚证:

病机:脾虚气弱,不能生血。

临床症状: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昏头晕、心慌气短,疲倦乏力,爪甲色淡或扁平。食少,睡眠差。舌质淡,舌苔薄,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

例方:十全大补汤。

常用药物: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熟地、大枣、白芍、黄芪。

加减:脾虚不运,腹胀、便溏者,去当归、白芍、熟地、黄芪,加广木香、砂仁、陈皮。因钩虫引起黄胖者,加服绛矾丸。久病血虚瘀结者,加服大黄蛰虫丸。脾不摄血者加仙鹤草、槐花、藕节。

(2)肝肾阴虚证:

病机:肝肾亏耗,阴虚内热。

临床症状:面白晄红,低热,眩晕,指甲枯脆,耳鸣,腰酸,皮肤干燥,心烦,口干,盗汗,或见皮肤瘀点、瘀斑,齿鼻衄血,舌质红,少苔,脉数无力。

治法:滋养肝肾,补益

阴血。

例方:左归丸合二至丸。

常用药物:生地、熟地、制何首乌、当归、女贞子、旱莲草、龟板、枸杞子、山萸肉。

加减:虚热明显者加鳖甲、地骨皮、银柴胡、青蒿。络伤血溢者加生地、牡丹皮、阿胶、大小蓟、仙鹤草。兼有气虚者加太子参、怀山药。

(3)脾肾阳虚证:

病机:脾肾两虚,生化乏源。

临床症状:面色晄白或苍白,口唇指甲淡白,头晕,萎靡不振,消瘦或浮肿。腰脊酸软,畏寒肢冷,自汗,食少,便溏,遗精、阳痿,妇女月经不调。舌质胖嫩,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养血。

例方:右归丸、拯阳理痨汤。

常用药物:党参、人参、黄芪、当归、补骨脂、仙灵脾、巴戟天。另用紫河车粉吞服。

加减:阳虚明显加制黑附子、肉桂。若兼出血者加炮姜炭、仙鹤草、煅龙骨、煅牡蛎。兼有阴虚者,酌加熟地、枸杞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