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mo情绪=抑郁症?

 快乐英平 2023-07-07 发布于江苏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在全球,大约有3.5亿人患抑郁症,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带走李玟的抑郁症,到底是什么,它真有那么可怕吗?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抑郁症

图片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是一类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兴趣减退等临床表现为特征的心境障碍,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思维缓慢或注意力不集中,睡眠或食欲紊乱,令人失去生活的兴趣和快乐。自杀企图和自杀死亡是抑郁症的最严重后果,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1、抑郁症与抑郁情绪的区别

“我最近又长胖了,好郁闷!”

“唉,孩子成绩老不好,

我都快抑郁了!”

诊室里

被问得最多一句话就是

“医生,我是不是

得了抑郁症?”

日常生活中,或许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这么说,似乎抑郁已经成为了一种“大众疾病”。但其实,人们所抱怨的抑郁可能只是一种抑郁情绪。许多人常常将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相混淆,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片

2、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抑郁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抑郁症是一个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物学因素:首先抑郁症并不是遗传病,但是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性。其次人的大脑就像一台驰骋的列车,神经递质可以想象为促使列车不断驰骋的能量来源,而神经元像是列车内部的各个零件,神经递质以一种有序的方式从这个神经元转运到另一个神经元,从而促使列车正常运行,在情绪的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当一些关键的神经递质例如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代谢失衡,或“零件”损坏,大脑便无法发挥正常功能,进而影响情绪调控,饮食、睡眠等方面往往也受影响。

心理社会因素:除了遗传和其他生物学因素,环境及应激事件也可触发抑郁发作。比如亲密关系的丧失、财务危机、失业、婚姻关系不良及严重躯体疾病,都是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如果这些不良因素叠加,则可能协同影响抑郁症的发生。另外,早期的负性经历例如童年创伤等显著增加成年期抑郁症的发病风险。

3、如何早期识别抑郁症

如果一段时间emo不能缓解,疑似出现抑郁倾向别惊慌,我们可先通过有趣的自评量表自我评估,如果总分≥5,就需要积极寻求专业的帮助了。

图片

4、抑郁症并不可怕

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

问题一:“去看抑郁症,有必要做那么多检查吗?”

为明确诊断,必须对存在抑郁症状的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社会和生物学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精神症状和躯体问题,最终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问题二:“每个抑郁症病人都要吃药吗?”

对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可首先考虑单用心理或物理治疗,但需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密切监测自己的情绪变化。对于重度抑郁发作或伴有明显的自杀自伤意念(行为)的患者,药物治疗为首选,同时可根据病情联合心理、物理治疗。

问题三:“吃了抗抑郁药出现副作用怎么办?”

抗抑郁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多较轻微,是可预防、可管理的,应及时向医生咨询,经临床医生判断后给出正确的意见。

问题四:“抑郁症能不能治好?”

经系统的抗抑郁治疗,大部分患者抑郁症状会缓解或得到显著减轻,抑郁症状缓解后,患者一般可恢复到病前的功能水平。治疗的前提是建立医患联盟,患者及家人对疾病有正确认识,主动配合治疗,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对于日常工作、学习、社交等存在明显困难,病情好转较慢,自杀风险高的患者,建议住院规范化治疗。

来源:南京脑科医院【整理摘编:时英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