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誓言无声—阎宝航:(7)英国留学

 兰州家长 2023-07-07 发布于甘肃

1925年12月25日,郭松龄将军和夫人韩淑秀被害后,阎宝航一直处在痛苦之中。

韩淑秀是一位难得的进步女性,她抑恶扬善,提倡妇女解放,重视贫儿教育,同情贫苦民众,这些都给他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更使他感到自责的是,由于郭氏夫妇被害,他和韩夫人发起创办一年多的工儿学校也被迫停办,而他却无能为力,因此常常喝闷酒。

在此之前,韩淑秀在贫儿学校教书时,常常到阎宝航家做客,因此,她和高素桐以姐妹相称,韩夫人仅生育一女,不幸夭折,此后,她再没有生育。

誓言无声—阎宝航:(7)英国留学

郭松龄与韩淑秀夫妇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她很喜欢小孩儿,每次到阎宝航家,都要和阎宝航的两个女儿长女明诗、次女明瑛玩一会儿,所以孩子们都很喜欢她。

她的被害,使阎宝航一家一下子笼罩上了一层阴影,阎明诗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道:

因郭夫人到贫儿学校教书,常到我家来做客。当我们听到郭夫人被害,正在沈阳小河沿陈尸三天的消息后,哭的没法,我妈对我的小姑说,你带着你的大侄女去看看,凭吊凭吊。

那天又是雨又是雪花,特别凄凉,那时候可比现在冷,我们到了小河沿,人山人海,我也挤不到里面去,就从大人的腿缝那往里看,看到两个人都在地下躺着,郭夫人没有鞋也没有袜子,两只脚都是泥呀。

1926 年,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决定,介绍阎宝航去英国留学,但留学的路费和日常费用须有他自行筹措。

当时,阎宝航在青年会每月只有 25 元的收人,支付这笔费用是很困难的,正在他为难的时候,时任奉天陆军军团长的张学良,派人给他捎信来说,愿意资助他解决这笔费用。

阎宝航也不知道,张汉卿是怎样知道他要出国的事,不久,他就把这笔费用送来了。

出国前,阎宝航打算利用办理护照的时间,再练习一下英语,他决定到教会学校把英语再深造一番,临走前,还要把家安置好。

按说,阎宝航停止资助贫校后,靠他的 25 元工薪维持十口之家,勉强过得去,但后来由于奉票贬值,维持生计日渐艰难。

这次,为了解决外出留学的家庭负担,他决定把家分成两部分,先安排父亲留在奉天,照顾两个堂兄、表兄上学;对自己儿女的去留,他征求高素桐的意见。

阎宝航对高素桐说,我去英国留学要四年,你能不能利用这个时间读点书呢?

高素桐说,25 元钱过日子都不够,哪念得起啊?

阎说,普莱德介绍了一个地方,在安东(今丹东)附近有个大孤山,那儿有个外国教会办的救济院,叫孤儿院。你到那儿,可以跟着念书,不收学费,又可以学织花的手艺,小孩子在那里上学也不要钱,他们搞教育很有名,我去参观过。

高素桐说,有这么好的地方啊!行啊!你念四年书回来,我也毕业了。我们有了着落,也免去你后顾之忧,一心学习就是了。

事情就这么决定下来了。

自从搬进省城后,一家大小的饮食起居,全靠高素桐一人照料。虽说是粗茶教饭,但靠着高素桐的勤劳贤惠,夫妻相濡以沫,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过得还算甜美。

1926 年,阎宝航夫妇已生下四孩子,两儿两女,幸好大女儿明诗帮助母亲看护弟妹,减轻了高素桐的家务负担,也使她有空上贫民识字班,补习文化。

阎宝航还没有出国的时候,高素桐已补习完高小课程,阎明诗回忆说:

我妈有一天跟我说,你爸爸要上国外念四年书,回来可能不说中国话了吧。我说,备不住。妈说,那我也得念英语啊!

这年夏秋之间,阎宝航把高素桐和孩子们送到大孤山基督教堂,实际上是一所由丹麦女教士办的救济院,收留孤儿和无依无靠的老弱病残。

救济院不但办学校,供老弱病残和孤儿上学,还有诊所、纸花边工厂。

到大孤山后,高素桐白天在工厂做工学手艺,晚上,还要上夜校学文化,明诗则负责看护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

不过,救济院里的生活不像想像的那么好,吃包米面、高粮米粥,勉强糊口,同时,由于水土不服,全家都患上皮肤病。

阎明诗回忆说:

天气渐渐冷了下来。孤儿院流行皮肤传染病,为了隔离,我们一家人被安置到一个闲置不用的两间食堂的外间屋。这儿炕上潮湿,门窗不严实,屋里又阴又冷,每到夜间刮大风时,门窗拍击,响个不停。

炕上跳蚤较多,身子被搔破,孩子们都被感染上了疥疮。我患的是脓疥,满身满脸,眼皮肿了,嘴角烂了,吃饭张嘴都困难。

离他们居住的这间屋子靠后山的地方,有一堵围墙,围墙外是一冢冢坟丘。

有一天,孩子们在小山坡玩耍时,偶然发现在这个围墙里面有更可怕的情形:

这里面住着一些奇怪的人,他们有个自膝盖以下流脓淌水,腿肿得水罐粗的人坐在院里晒太阳。

一问才知道,他们全是麻风病人,从此,孩子们便产生了恐惧感。

有一天,由于明诗在背大弟弟大新玩耍时摔下山坡,大新右眼眶被摔伤,使得明诗对这儿更加厌恶,便鼓起勇气要求妈妈,赶快写封信,叫爸爸来接我们回去吧。

高素桐认为,她是为支持阎宝航出国留学才到这儿来的,现在阎宝航还没有走,怎能拖累他,等等再说吧。

11月,正是上冻的时候,日子更难熬了。阎明诗便背着妈妈,私下求救济院的姜姑姑替她给爸爸写了封信,告诉他一家人在这儿的大概处境。

誓言无声—阎宝航:(7)英国留学

阎宝航留学前,妻子高素与儿女合影

阎宝航接到信后,立即来到大孤山,把全家人接回沈阳。

1927 年4月,阎宝航已办完出国手续,准备启程了。许多关心他的人来看他,想要听一听,他留学到底要去学习什么。

一位经常到基督教青年会参加活动的青年人乐春,受苏子元委托,与阎宝航交谈,他们交换了对中国前途的看法,中国应走哪一条自救之路,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个人主要该干什么等等。

阎宝航说:这次我有机会得到英国去,英国老早就是欧美式的民主国家,我实在看一看,学习研究一番,有机会再到俄罗斯考察一下,学习对中国有用的知识。总之,就是看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路。”

阎宝航出国的动机不是去学神学,他注重的是社会和政治改革问题,他的思想变化,主要是通过反帝反封建军阀斗争实践,和受共产党人的影响,逐步开始接受共产主义世界观,思想政治觉悟在提高。

阎宝航回忆道:

约从一九二四年起,辽宁省城基督教青年会既不只是反帝爱国运动策划联络中心,而是从事革命的地下工作同志一个掩护地点。

我党一位老同志苏子元担任青年会干事,徐仲航同志也是干事。据我所知,当时共产党员尚有巩天民、周东郊、李馨圜、高子升、何松亭等十余人,都以青年会会员名义,并参加其一些活动作为革命工作的掩护。

我和这些同志们在十来年的时间中,思想上多有启发之处。苏子元在我出国之前曾和我谈到加入共产党时,彼此同意候我回国后再加入。他也是我以后参加共产党的推动者。

而苏子元谈到阎宝航申请人党是这样说的:

一九二三年,当我组织共产主义研究小组时,阎宝航有时也参加讨论。一九二五年五卅运动时,他极力帮助奉天学联工作。

暑假期间由他做校长,利用青年会办了暑期大学,教员是共产党员任国桢、吴晓天、陈日新等人。

秋季,奉军郭松龄反奉时,他支持反封建战争。一九二五年,我到哈尔滨工作。直到一九二七年,我从苏联回到沈阳工作时,见到阎宝航同志,他向我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我向当时第一届满洲省委吴立石同志提出,党派周东郊同志与阎宝航作了长时间的谈话。

以后,我离中国去苏联,周东郊离沈阳赴延边工作,年初,周被捕入狱,原省委同志也离开沈阳。阎宝航的入党请求,没有得到解决。

誓言无声—阎宝航:(7)英国留学

阎宝航在爱丁堡大学旧照

不久,阎宝航赴英国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研究院学习,他选修的课程是哲学和社会学,此外他还选读了世界经济地理。除了学习专业之外,他最关注的问题是英国劳动人民的生活问题。

在此期间,恰好宁恩承也在英国留学。老朋友舒舍予(老舍)也在英国伦敦大学教中文。

阎宝航和老舍相识在 1925 年,当时,老舍来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参加夏令活动,他乡遇故知,他们三人在伦敦相聚了。

誓言无声—阎宝航:(7)英国留学

阎宝航与宁恩承、老舍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门前留影

三人一同参观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威敏士特大教堂、亨利第八的皇宫、英国皇家植物园,共看泰晤士河上的落日。

这几星期中的赏心乐事,许多年后,老舍常提起这段愉快的时光。

阎宝航在英国学习了几个月后,经苏格兰去丹麦考察国民教育和合作社组织,丹麦是个小国,和中国的奉天青年会有密切关系。

奉天青年会中许多传教士是丹麦人,在这里,阎宝航拜访了一些老朋友。

就在这时,他得到了夫人高素桐又生一女的消息,阎宝航随即给女儿取乳名丹麦,大名阎明光。

在他留学期间,国内及东北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1928 年初,蒋介石联合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开始第二次北伐,向张作霖发起进攻。

日本帝国主义唯恐战乱波及满洲,损害其在满洲的利益。便一面增兵青岛,威胁北伐军北进;一面强迫张作霖离京,并趁机向张索取在满权益。

张作霖本想借日本的武力留在关内,但此时日本人咄咄逼人的气势,使他深为不满,决定不接受日本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利用张作霖退出北京的机会,将其炸死。

东北顿时出现复杂的局面,张学良主政东北后,一心把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但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强大压力之下,易帜日期一推再推。直到 12 月,张学良顶住日本人的威胁利诱,力排保守派阻挠和非议,毅然宣布东北全境降下五色旗,升起青天白日旗。

中国自清末以来军阀混战的局面宣告结束,长期分崩离析的中国在形式上得到统一。

日本帝国主义虽然无法阻止东北易帜,但把易帜看成是“对日本的侮辱”,对张学良处处掣肘,加紧进行对东北的渗透与侵略活动,张学良承受着来自日本帝国主义空前的压力。

1929 年春,阎宝航完成了在爱丁堡大学研究院的学业课程,就在这时,他收到留学美欧后回国的王卓然给他写来的信,全面地介绍了东北形势和张学良的困难处境,指出,东北正处在非常时期,也正是用人之机。

本来,阎宝航计划留学4年,并计划到苏联做社会考察。这时,鉴于东北的形势,阎宝航改变原来的计划,在留学一年多的时候,便决定提前结束学业回国。

但是,阎宝航此时还不知道,沈阳当时的社会形势,并没有像迎接他那样热烈的气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