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毒扁豆碱考点必备

 小药士 2023-07-07 发布于云南


------------“跟你电单车之中下路再相逢
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小药频道!
小药今天起给大家更新一些重点药物的基本API,给大家罗列出其中涉及到的四大药的相关考点

每天一个药点,每天进步一点~

欢迎大家进群吹水


毒扁豆碱

NO. 38

这节开始我们介绍胆碱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

毒扁豆碱
 1.结构特点:
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极易溶于氯仿和二氯甲烷,溶于不挥发性油和苯
 2.代谢:
结构特点:含吲哚环和吡咯环,是一种叔胺类化合物。代谢:毒扁豆碱可被胆碱酯酶水解破坏,极少随尿排出。

 3.作用特点:
作用特点:抗胆碱酯酶药,可逆性地抑制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在体内蓄积,增强胆碱能神经的兴奋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主要用于眼科,有缩瞳、降低眼压作用。也可用于逆转抗胆碱能药物所致中枢毒性作用²。毒性较重,不宜长期应用。


研发背景

扁豆碱是一种从毒扁豆(在西非称为éséré)中提取的天然生物碱,最早由英国生理学家Thomas Richard Fraser爵士于1863年发现其具有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能够缩小瞳孔,降低眼压,对青光眼有治疗作用。第二年,德国化学家Jobst和Hesse从毒扁豆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纯净的毒扁豆碱,并命名为physostigmine。由于毒扁豆碱的结构复杂,含有吲哚环和吡咯环,是一种叔胺类化合物,因此其全合成对当时的合成化学家来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直到1935年,英国化学家Robert Robinson才完成了毒扁豆碱的第一次全合成,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此后,又有多种不同的合成方法被发明,如Bischler-Napieralski反应、Julian反应、Barton反应等。毒扁豆碱的研发过程不仅揭示了其药理作用和结构特点,也推动了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

药物化学

毒扁豆碱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15H21N3O2,呈白色结晶性粉末,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极易溶于氯仿和二氯甲烷,溶于不挥发性油和苯。含有吲哚环和吡咯环,是一种叔胺类化合物。可从非洲西部产的一种豆科植物毒扁豆的种子中提取,也可人工合成。常用其水杨酸盐,有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

药理学

毒扁豆碱是一种抗胆碱酯酶药,能够对抗胆碱酯酶,而使乙酰胆碱在体内蓄积,出现胆碱能神经的兴奋作用,对于M胆碱受体和N胆碱受体都有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主要用于眼科,有缩瞳、降低眼压作用。也可用于逆转抗胆碱能药物所致中枢毒性作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

毒扁豆碱可迅速被胃肠、皮下组织和黏膜吸收,可被胆碱酯酶水解破坏,极少随尿排出。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滴眼后约10分钟可见到缩瞳作用,眼压下降作用可维持1~2天。因选择性较差,很少全身使用

药物剂型

毒扁豆碱有注射液、滴眼液和眼膏等剂型。注射液为1ml:1mg或2ml:2mg;滴眼液为0.25%或0.5%;眼膏为0.25%

药物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毒扁豆碱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瞳孔缩小、流涎、癫痫发作、尿失禁、呼吸困难、心动过缓和腹泻等。局部用于眼部较难耐受,并可致结膜产生结膜滤泡。注射剂中含有亚硫酸钠,常引起过敏,甚至全身过敏。毒扁豆碱的禁忌症有对毒扁豆碱过敏者、哺乳者、胃肠梗阻、尿路梗阻、哮喘、糖尿病、坏疽、心脏病、正在使用胆碱酯酶或除极神经肌肉阻断药以及活动的眼色素层炎症,或者虹膜或睫状体患有任何炎症的患者禁用。角膜溃疡、葡萄膜炎患者禁

临床应用

毒扁豆碱主要用于眼科治疗青光眼,也可用于逆转抗胆碱能药物所致中枢毒性作用。在急性青光眼治疗中常与毛果芸香碱交替使用。也可作为阿托品的对抗剂

药物相互作用

毒扁豆碱与其他抗胆碱酯酶药物如新斯的明、乙酰唑胺等合用可增强其效果;与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东莨菪碱等合用可减弱其效果;与除极神经肌肉阻断药如琥珀胆碱等合用可延长其效果;与非除极神经肌肉阻断药如氨基甲酸乙酯等合用可减弱其效果;与β-受体阻断剂如普萘洛尔等合用可增加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

药物分析

毒扁豆碱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质谱法(MS)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 GO FOR PROGRESS—

一起药学吧~

点击关注我们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