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子挖出11斤黄金上交,半年后去博物馆参观,变成8斤

 为什么73 2023-07-07 发布于北京



图片

轻口味故事 |真实灵异源头
有些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

图片

转文请注明:来自公众号 轻口味故事

1970年,陕西农民挖出大量文物后上交博物馆,半年后村民去参观时却发现,当初上交的11斤黄金变成了8斤,村民对此提出质疑,专家调查后说:这属于正常现象。

何家村的唐代窖藏中有265件金银器皿,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重大发现。在这些文物中,有几十件被归为国家一级文物,还有3件被定为国宝级。

1970年10月5号,西安何家村的一处建筑工地中施工的村民挖掘出一只陶罐。打开之后,成堆的宝贝映入眼帘。村民们目瞪口呆,马上把陶罐送到陕西省博物馆。

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这只看似普通的陶罐中发现了许多珠宝和金银制品。

图片

同年10月11日,在距第一个陶罐不远处,考古学家们又找到了一只与之相似的陶罐,罐子的表面覆盖着一层银粉,里面盛放着金银、翡翠,最终发现了近千件。

考古学家陆陆续续又发现了几样十分精致的。此次发掘共有1000余件出土的金银器、钱币、玉器甚至还有草药。

此次挖掘意义重大,收获颇丰,文物的时间均被鉴定为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盛世,何家村窖藏从此闻名中外。

此后,由陕西省博物馆负责对其进行研究与维修。六个月后,博物馆举办了“何家村遗宝”主题展览,为大家展现这一批珍宝。

可正是因为这次展览,博物馆的人员发现了不对劲。

当时,考古学家韩伟在做报告时,负责对每一件文物进行称重。在称金箔时,发现金箔因年代久远已经吸取了不少水分,他把金箔表面的水漂去,再用天平称一下。

图片

可是过了几个月,文物在展览结束后要正式进入仓库时,他又称了金箔的重量,发现重量完全对不上:原本重达11斤的金子,现在只剩下8.3斤左右。

三斤金箔的损失可不是小事,韩伟是专门研究金箔的,所以他首当其冲,被停职调查,大家都怀疑是他偷偷拿走了这三斤的金箔。

要知道,这三斤的黄金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可是一笔惊人的财富,可以够几百人一年的花销。

这么一大笔钱到手,换做一般的穷苦人家,就算赚上几辈子,也赚不到一半。一时间针对韩伟专家的议论四起,给他造成很大的压力。

不过韩伟专家解释说,这件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因为金箔在注册后就会被送到展台,并且金箔在称重和运送的过程中也有其他工作人员在场,可以为他证明清白。

为了搞清楚文物是怎么“消失”的,陕西市委宣传部和西北大学物理系、化学系的专家专程来到博物馆对金箔进行浸泡试验:将一片轻薄的金属片浸泡在水里三天,再从水里捞出来,用手抓着它不沾水,称重结果是11斤。

原来,以前金箔都是装在陶罐中的,陶罐被埋在土里太久了,所以罐子里的水,都是从地底被金箔吸收的。

这些老黄金里面的缝隙很大,吸收的水也就很多。更何况古代的炼金技术不成熟,黄金的纯度也并不高,称起来很重,但黄金的含量实际上也就占比一大半而已。

专家称了一下,发现水分还没有完全挥发。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份还在逐渐蒸发,金箔又慢慢在“瘦身”。

这次的试验证明金箔中存在的这些水分确实会引起重量的改变,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可算是真相大白,文物没有遗失,韩伟专家也终于是“沉冤得雪”。

其实很多人很诧异,原来黄金会吸收这么多的水分啊,没错这就是为什么在回收黄金的时候买家要用火去烤黄金的表面。

图片

一是鉴定是否为真金,毕竟真金是不怕火的,二是怕金子的表面沾上灰尘或者吸收了水分。

一克黄金价值400多块钱,要是黄金被掺水,那商家可是损失惨重。所以一般都是先把黄金放到火里,然后再进行称重并出价。

事件结束,韩伟重回工作岗位后更加刻苦,公众号轻口味故事,后来成了中国考古界最高级别的考古学家,曾参与了法门寺地下宫殿的发掘工作。

而何家村的窖藏,也在历经30余年的封存之后,于2004年正式对市民开放。

感谢村民们无私的捐赠和对考古活动的支持与帮助,让我们得以挖掘出更多的中国文物,领略到大唐文化的魅力。

古文物一直是我们见证历史的重要证据,每一件文物的出土,都代表着一段历史的重现,但是这些历史的再现,都离不开考古学家的努力。

每一次的挖掘,都会让历史变得更加的精彩,让我们更加的了解古代的技术,见证中国历史背后的沧桑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