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线装书局《秦汉雒史》秦史断代谜底

 商洛古文化院 2023-07-07 发布于陕西

线装书局版本《秦汉雒史》节  

作者:王国伟(笔名:zenmax 浮凸)

第十篇  秦博士官与史官二者的关系及正史秦记
(接上篇《秦汉雒史》”它露出秦史断代失传的一个天大秘密“
过去认为:秦史仅是史记中粗糙的《秦本纪》,史记中的其它纪、世家、传等,都出自司马迁之手所新编撰。并且司马迁发明了“纪传体”体例来载录历史,此体例方式被后世效仿沿用,所以说司马迁是史祖。今史认为秦无修史的过程,亦认为汉武帝也无修史的指令,司马迁的《史记》是“私修史”,但是,今通过古人对“史文”的解注,不仅发现司马炎的太史令就是汉武帝为修史而设立,司马迁的《史记》是朝廷修史的产物,只不过汉武帝不满意未公开而已。而且司马迁的“纪传体”来自于《秦记》,这也是《史记》完成后汉武帝不愿公开的原因之一。司马迁写史记用了13年,与今人单从研究秦史的时间相比,用毕生精力四、五十年还尚未解释清楚,还有汉史呢?夏商周历史呢?所以说秦的断代史,“断”在了《史记》“纪传体”的秦记之中。这的确是揭开了史文之最天大的谜底。
(接上篇《秦汉雒史》”它露出秦史断代失传的一个天大秘密“
一、《秦始皇本纪》史文两大类官人、三大类书籍的出现与管理:
1、史官与纯史书负责记录、编撰、修正统一前后的纯史料籍典,(如今《竹书纪年》《系年》纯史记载之类)负责烧毁非书同文及纯它国旧史书。
2、博士官和纯诗、书、百家语负责编撰、修正纯“诗、书(书经)、百家语”的工作,(如《狸首诗》《荀子》引古言》鬼谷子引古语》龙蛇歌》西王母吟》等“先秦无名氏(206)”……等[春秋战国的诗/www.gushicimingju.com];已知尚书(拙文:隶书版本尚书是秦版本的可能)等;负责烧毁非书同文诗、书、百家语
3、史文合一下的秦史官博士官合一著作:先秦《春秋》版整与销毁;新春秋”即《左传》版、接《春秋》的《秦记》成功出版,将“史官与纯史书”“博士官和纯诗、书、百家语”内容、职能合一。史官、博士官共同管理并负责发放传播(亦称秦记下的诗、书、百家语史记)
二、司马谈被气死与史官和博士官的关系
司马迁自叙载,司马迁父亲虽为太史令,但不遇到修史,并不负责记录、编撰史书,当参与职能相关的天文历法、祭祀“封禅”工作被其他博士官取代而被活活气死了。其有“欲论著”想编撰史书但未动笔就去世了,说明司马谈的太史令应是汉武帝为准备修史而新设立的官职。
司马谈史官新立或“不史”的现象正与《秦始皇本纪》中所流露出的《秦记》是“史文合一”;而史官博士官职能亦二合一的新性质密不可分。
《孔子世家》说:“乃因史记作春秋”,即因有史官的史记。才有《春秋》史文合一的关系存在;《三代世表》亦遵循说:“孔子 因(史记)(诗书、文典)(编著了)《春秋》”;《史太公自序》也载:其父临去世前说:“(我)死,汝(你)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勿)忘吾(我)欲论著(想和《春秋》一样即有史又有文的论著矣。……孔子脩旧(史)起废(重启被弃置的史籍)(并配)论诗(经)(经才)(了史文合一的)《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学者至今以之为准则。自获麟孔子作《春秋》此而辍笔以来(已经有)四百有馀岁(年),而诸侯(国)相兼(并)史记放绝连史官的史记都废弃了,实为秦将诸国旧史书焚烧,诸国史记列入“世家”并被汉初效力的原秦博士官拆散)。'……余为太史而弗论载(我作为太史令却不能和《春秋》一样论评载录,废天下之史文(《春秋》史文合一的修史格式),余甚惧惶恐焉,汝(你)其念记在心上哉!’”司马谈元封年间(汉武帝六年)做太史令,以前应无太史令之职。(《隋书·经籍志二》其后陵夷衰乱,史官放绝,秦灭先王之典,遗制莫存。 至汉武帝时,始置太史公,命司马谈为之,以掌其职 时天下计书,皆先上太史,副上丞相,遗文古事,靡不毕臻。
可见,汉承秦制,自《秦记》出现后,史官放绝”的原因是文史合一,不遇朝廷修史,史官作用文官就可以替代。

第二章 秦记与非秦记划分的意义
一、秦记
1、《秦始皇本纪》所指的秦记,是指《秦记》史文合一的一本书,司
马贞《索隐》:“即秦国之史记也。”应为:秦国史文合一的史记
2、除过《秦记》史文合一(纪传体)以外,经秦“书同文”过滤的新版本诗、书、百家语书籍,如已知的尚书《禹贡》、《山海经》及《左传》(左氏春秋等名称,下同)对春秋阶段旧版本《春秋》史文合一的补充。(本著拙文“《浙大楚简》左传与《清华简》中的几个问题 ”)但《左传》不是史书《秦记》,仅属泛义的“秦记”范畴。
二、非秦记
1、指《秦记》史文合一(纪传体)以外的、以及非“书同文”字体类(如里耶秦简主要以体字为主)的史书。
2、指史书以外,医药、卜筮、农林方面的书籍未经秦过滤的、非“书同文”旧版本诗、书、百家语书籍,或史文合一的《春秋》,均属泛义“秦记” 当然,旧本《春秋》是非书同文作品属被焚烧之列。
三、《秦记》的出现在秦始皇本纪中的意义
1、背景秦统一,天下诸子学派都献计献策朝廷,各派学堂林立主张不一,可见秦初有过招募天下诸子献策的过程,秦始皇采纳李斯带来的荀子思想,而荀子的思想就是《春秋》孔子的思想,所以李斯建议首先统一思想,即统一在《春秋》(秦版本为左氏春秋或左传,下同)思想下,这就意为着必须先完成对周朝天下史记的修正,撰写出天下统一口径的、与《春秋》一样即包括天下史;又涵盖天下文诗、书、和诸子的百家语),史文合一的这样一本书,所以《秦始皇本纪》才出现了史官、博士官二者同框,出现了新书《秦记》完成后,二者对所管辖的“史、文”旧必烧的过程。
“今本”《左传》的秦新朝、广义的秦记属性(本著拙文“《浙大楚简》左传与《清华简》中的几个问题 ”),《史记》“纪传体”体例的《秦记》性质,不仅体现了“纪传体”是《秦记》的产物;“纪传体”是秦史官、博士官二者集体智慧结晶的本质。亦反映出《秦记》超越了《春秋》(左传)的历史载录方式,这就诠释了为什么《史记》纪、世家、传等(汉前),为什么大量出现了《左传》的思想与内容的原因
《秦记》的另一意义,是秦在周记蓝本下续写了夏、商、周;以及新建大秦新史记。 这与秦立新法(岳麓书院秦简)“书同文”“车同轨”同货币、同度量衡等新法酝酿、撰写实施的背景吻合。
2、歌功颂德世代流传的最佳载体秦始皇本纪中数次记载的撰文刻碑、歌颂功德,并留下功臣的姓名,并说要将功德流传百世。而《秦记》如同《春秋左传》一样,比碑宣传的面积更广, 流传的时间更长是树碑立传的最佳载体。 有意思的是:虽后人对“传”多窜补,但诸多秦功臣被立“传”于《史记》,这不是巧合,而是秦始皇的用意和《秦记》所留内容。

四、《秦记》涵盖的范围(另文专论述此处仅提要)
史记本纪除五帝本纪尚不能确认是否是出自《秦记》独立篇章内容外,夏本纪、 殷本记、 周本纪、 秦始皇本纪汉前世家的内容秦记
1、秦改朝换代的标志“雒”的属性区间;拙文【史记汉书的雒洛考】
2、秦记《左传》属性的内容标记;拙文【疑改变秦史、秦始皇共识的核心篇章】
3、《史记》纪、世家、传代表性的秦标志性语言;【《左传》《史记》“秦记”秦新朝属性的十二个提要】
4、《史记》“史太公曰”对固有、汉初仓促、粗暴修史拆解、单列的《秦记》固有文章的分析,包括后人窜补的评价。
五、《秦记》之后的续补《秦记》
秦始皇本纪“史太公曰:……纪季以酅,春秋不名。吾读秦纪,至於子婴车裂赵高,未尝不健其决,怜其志。婴死生之义备矣用……”
可见,此“秦记”与焚书时所留的《秦记》不同。秦始皇生前《秦记》已出台,显然司马迁所读秦记的内容除包括了秦始皇本纪、秦本纪内容外, 也添加了二世和子婴的内容。说明《秦记》的续写并未因秦始皇的去世而终止,只不过司马迁所见的《秦记》是已经过汉初拆散并单列了的《秦记》,汉初开始重新修史添加了新的内容而已。(请阅下册《秦雒史迹》)
《秦始皇本纪》文中说秦烧的仅留医药、卜筮、农林方面的书籍,是很弱智的断句。此应指未来得及翻译的六国文字类允许存在的书籍,这也许较合原意。如果按窜补之说其他书籍全部烧毁,仅医药、卜筮、农林方面的书籍,单从秦汉交替后,汉官员及子女的文化承接,如果仅懂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的知识,如何会治理朝廷治理国家呢?

小结:秦史并非断代失传,而是在汉初时由原旧朝的秦博士奉朝廷之命,将《秦记》史文合一的“纪传体”颂秦的内容进行了删减、拆散、和单列。今秦史缺少的是《秦记》“本纪”“世家”“传”等中“颂秦的内容”。夏本纪、夏史来源于殷商的记载;周史沿传了殷商的史录,秦修史又沿传了周史所载录五帝、夏、商、周史的内容。并用纪传体例方式新作《秦记》,这个学术成果的发现是惊人的。不仅对今研究夏史文献的真实性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也揭开了史记“史文”之最、秦断代史失传误解的天大谜底。

秦汉时少习山下的县都是几千人 (王帼聲配图)


编辑:校对:王  羿


  敦煌博物馆王国伟爨书展品(武关道发现记局部)

再次声明: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以免侵权难堪。

温馨提示:如文中观点表述有混淆,请以《秦汉雒史》原著为准。欢迎转载、引用我院院士作品学术观点。但,请注明出处。以免侵权。               商洛市古文化研究院


往期回顾:
1.商洛商探源
2.少习武关地望新考
3.宰相“杨炎负义”典故
4.国博中的西周商洛人
5.周星教授带博士生考察商洛新发现的“故武关”
6.少习武关地望新发现
7.商洛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8.秦朝上雒丞印下迷失的商洛界河游记
9.商洛破译——士山盘“仲国”补义
10.秦“上雒丞印”的科学依据
11.二重证据浅论
12.商洛地方古史文化的若干问题
13.秦封泥与商洛古史
14.三伏天游上洛
15.古城墓葬文物“哄抢”及被盗的思考
16.西安近年封泥除土地调查
17.洛间论(上)
18.洛间论(中)
19.温庭筠笔下的“茅店”在哪里
20.旅游宝典:300年前商於古道是这样的)清.商州赋(之一)
21.旅游宝典:大清商於古道两城池五关隘是这个样   清.商州赋(之二)
22.(旅游宝典:大清商於古道吃的什么飞禽走兽)清.《商州赋》之三)
23.王子朝遗部笔下的两条神河 《洛 间 论》下
24.(旅游宝典:)商鞅敲的那扇门  清.《商州赋》(之四)
25.(旅游宝典:清.《商州赋》译注长序
26.七律:《重游六百里》 (藏头诗)
27.解读商洛五次微信的秘密
28.古丝绸之路内关与边关考游记 (之一)
29.古丝绸之路内关与边关考游记 (之二)
30.古丝绸之路内关与边关考游记 (之三)
31.古丝绸之路内关与边关考游记 (之四)
32.青    烟
33.兰露序
34.兰 露  (商洛兰)
35.古商雒
36.皇城南门的泥印
37.夜村发现双龙古城碑
38.秦封泥“商丞之印”图论
39.《秦汉史少习山下拾遗》秦朝上雒县治的发现(书版)
40.疫间商洛考
41.封泥说
41、洛间口被抓的放牛老头
42、青铜器下的商与密
43、秦楚界河
44、《水经注.丹水》凸释  (上)
45|《水经注.丹水》凸释  (下)
46、朝秦暮楚
47、那条是王道
48、司马起丰(典故影视脚本)
49、楚水
50、秦岭之名论
51峣关葛牌乎?
52、南城子 北城子
53武关道(秦
54、丹鱼之名
55、丹水之名
56.可能是史学界2020一次伟大的发现(秦驰武关道今商於古道的发现)
57秦楚大道
58、少习之名
59、武关(秦汉)
60、商於(论)
61、为秦始皇修的一座高桥
62、为什么说少习武关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起点
63、焚书坑儒与《左传》中的上雒
64、浅论商洛敦煌文化交流书法巡展与历史考古
65、《岳麓秦简肆》中的襄武、上雒、商、函谷关
66、《观览岳麓秦简(四)上雒商》
67、《上雒县治史》

68、秦四关(秦简图秦前为什么没有“秦岭”的名字

69秦四关(秦简图)

70十二幅图解秦简上雒关与汉中

71、少习山

72、少习山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用文字与山形命名的地标

73、秦侨下寻秦

74、武关

75、蓝田商洛人都高兴的文旅发现(峣关)图

76、《岳麓秦简(肆)》上雒关外的“雒汉”路经

77。古秦岭

78、古秦岭考游时的党课 (实记小小说连载1)

79、古秦岭考游时的党课 (实记小小说连载2)

80、洛阳与雒阳之名

81、“浅谈上洛郡县”文中的秦前上洛

82、秦史记载的更改黄河之名

83、洛阳与商洛之雒

84、秦始皇被冤排儒两千年的史证

85、史记《左氏春秋》有周秦两版本的依据

86、康熙字典“雒”误注

87、《浙大楚简》左传与《清华简》相关的几个问题(之一)

88、商鞅的封地与此商的出处探析

89.  今本左传不是秦禁书的依据(《浙大楚简》左传与《清华简》相关的  几个问题)(之二)

90.   王国伟著《秦汉雒史》概述

91.《系年》秦“守坟墓” 与秦获九鼎周守“冢岭”的报复

92. 商洛秘史的古石碑

93. 洛南秦宫  亦是全国唯一可考的轩辕帝斋宫

94.文物与《秦记》下的商鞅封地商(县)

95.为商於古道之”商於“的命名说一句话

96.《史记》中《秦记》属性解码的意义

97、《左传》《史记》纪传体秦新朝属性的发现,颠覆了秦史政治的核心性质

98、《左传》《史记》“秦记”秦新朝属性的十二个提要

99、《史记》纪传体应来自于《秦记》

100、颠覆历史的言论--纪传体中的《周本纪》是秦记的主要承接点

101、《史记》沿用汉初史记的秘密

102、秦始皇本纪、世家、列传秦新朝、秦记属性的举例

103、五尺“道”文化对爨体书法隶变起止的影响

104、史记“纪传体”是秦集体智慧结晶的关键例证

104、”史记“纪传体”是秦集体智慧结晶的关键例证

105、【爱我商州】王国伟——用古文化为商州代言

106、线装书局 《秦汉雒史》概

107、线装书局《秦汉雒史》”它露出秦史断代失传的一个天大秘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