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ε26内伤肿痛: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黄帝内经参详 2023-07-08 发布于山东

病之机,有内伤,有外感,今日先参详内伤之病,明日参详外感之病。

先附录原文如下:

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一、寒伤形

气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寒,此“寒”乃过服阴寒药物所致之内寒,并非外感之伤寒。“寒伤形”乃接续“阴胜则寒”而为言,故不可断章取义地将此“寒”理解为外感之寒气,“寒伤形”亦并非寒气冻伤皮肤浮肿之形。

“寒伤形”之“寒”乃过服阴寒药物所致之内寒、实寒证,《灵枢·水肿论》中,有寒气邪客之肤胀、鼓胀(肤胀),女子又特有寒气邪客之肠覃、石瘕。寒气生浊,血液、水液因寒而凝泣,吴昆注曰:“'寒’,阴也,故伤血。”血液、水液皆属阴,本篇大论上文有言“阴成形”,血液、水液皆属阴形,寒则血泣水凝而伤,是以“寒伤形”。

二、热伤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阳胜则热,此“热”乃过服阳热药物所致之内热,并非外感之伤热。“热伤气”乃接续“阳胜而热”而为言,故不可断章取义的将此“热”理解为外感之热气,“热伤气”亦并非中暑多汗(譬如高温、热澡)之耗气。

“热伤气”乃过服阳热药物所致之内热、实热证。本篇大论上文有言“阳化气……火为阳……壮火食气……壮火散气”,过服阳热之品生壮火,壮火则食气、散气而伤气,是以“热伤气”。

三、气伤痛

“气伤痛”乃接续“热伤气”而为言。阳热之气过亢,其气无以泄,而有大热之病,《素问·通评虚实论》岐伯讲:“大热病,气热脉满。”气满脉满,气充而壅,无以宣通,故痛,李中梓注曰:“气喜宣通,气伤则壅闭不通,故痛。”

大热之病,随阳气亢胜之所在而各有所痛,据《灵枢·热病》,热病之痛,有肤痛窒鼻充面,有面青脑痛,有身重骨痛,有头痛头颞颥目瘛脉痛,有挟脐急痛,有心疝暴痛,有烦心心痛、臂内廉痛、目中赤痛,等等。阳亢则应太过之夏脉,《素问·玉机真脏论》岐伯讲:“夏脉……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

其文本逻辑如下:

四、形伤肿。

“形伤肿”乃接续“寒伤形”而为言。寒则血泣水凝伤于内,肤胀、鼓胀(腹胀)等浮肿形于外,李中梓注曰:“形为质象,形伤则稽留而不化,故肿。”

其文本逻辑如下图所示:

五、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故”字上承“气伤痛,形伤肿”而为言。

先痛者,气伤痛,后肿者,主证出现兼证,先痛而后肿,痛则气伤,肿则形伤,阳化气,阴成形,阳胜则阴病,气伤兼及于形。

先肿者,形伤肿,后痛者,主证出现兼证,先肿而后痛,肿则形伤,痛则气伤,阳化气,阴成形,阴胜则阳病,形伤兼及于气。

为肿为痛,为痛为肿,二者相因而兼,先本后标,李中梓注曰:“气先伤而后及于形,气伤为本,形伤为标也;形先伤而后及气,形伤为本,气伤为标也。”此注甚是。

寒热内胜之伤已参详完毕,明日将继续参详风、热、燥、寒、湿外胜之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