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主十一藏的理解

 流浪的半夏 2023-07-08 发布于陕西

人体本就是一个小宇宙,存在与外界的能量交换,内经讲“天饲人以五气,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之色修明,音声耐彰,地饲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五脏得养,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凡讲五气天气的来自伏牺的传承,凡讲五味的来自神农的传承,喜怒忧悲恐,是中气随人的心思活动而产生的偏盛,来自黄帝的传承。


内经又讲“六腑像天,泄而不藏,五脏像地,藏而不泄”。五脏不藏就是《灵枢经》<十二经脉篇>所讲的”是动病”,也许来自<归藏易>,五脏亢衰即是<十二经脉篇>所讲的“某脏所生病”。而像天的六腑,<十二经脉篇>讲,三焦主气所生病,胆主骨所生病,胃主血所生病,心包主脉所生病,大肠主津液所生病,小肠主津所生病”。其实六腑所生病本质都在心肺,为什么呢,天气不藏,天气不降啊,六腑像天,泄而不藏。​


为什么六腑像天,泄而不藏。许多老中医讲,中医治病,要给邪气一个出路。这个出路大法就是“汗,吐,下。”内经讲“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伤寒论》是其典型么用。如“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这是一个辨内外的法门。下利完谷不化,吃啥拉啥,中气衰弱,气化无权,小便当不利而少,急用四逆汤温里,因为“脾为至阴”,水气不泄,水便共下,脾发生“水涝”。而当清(小便)便(大便)自调,说明中气不虚,只是肝寒身疼痛,卫行脉外,营行脉中,营卫不和(肝阳不足而血寒),属外,用桂枝汤。上述内经文在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讲的最详细得当。这是举个例子说“内外”。

可这和“六腑泄而不藏”有什么关系呢?这就牵扯到“六经为川,肠胃为海”的本质。按现代医学,大家都知道,人体吃下食物会产生营养和废物。大小肠是排废的,胰汁胆汁排十二指肠。那么按中医如何理解。刘力红老师在《思考中医》中讲“六经像山川,洪水一来,排向大江大河”,即“六经为川,肠胃为海”,当然内经中也有一篇海论,三焦经有个穴位叫“四渎”,江河济淮为四渎。所以为了更准确理解。我便有了“心属火,火生土,脾胃为土,心的精华生脾,废物排胃。”大鱼际发青,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胃寒与三焦通路堵了,心产生的废物排出慢,而发青,这时心就阳虚,火不生土了。在温病学有“膜原论”,说湿热通过“膜原”逆传心包,导致神昏。药用“大腹皮,草果,厚朴”直通膜原<达原饮>。这是热的论,我的理解大鱼际发青是“膜原寒化论”。“土生金,脾的精华生肺,也说明{脾虚的本质是气虚},不然脾怎么生主气的肺?。肺与大肠互表里,脾产生的废物排大肠。”后世讲“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那么大肠呢?《金匮要略》有个“皂荚丸”,治躺下咳不停,吐痰,坐起不咳,那么是不是应该这样说,脾为生痰之源,大肠存满了,才会从肺咳出,所以治痰仅从肺治是除不了根的,因为脓便从大肠没排干净。大家看皂荚肉像什么,丝网密布,一点肉渣飘出的气味,让人喷嚏连连,说明它气味浓烈,专走气脉。又有洗涤之功,荡涤五藏。又如“承气汤”是燥屎存肠,补津液,泄血热而肺心<神昏谵语>得安。那么“金生水,肺生肾,肾与膀胱互表里,肺的精华生肾,(是不是肾虚就是气虚呢)废物排膀胱”,排不出去会怎样,皮肤肿,支饮,《金医要略》,叫“皮水”,药用“小青龙”。当然还有“内水”,大便溏泄,尿潴留,药用“金匮肾气丸”。“水生木。肾生肝,肝与胆互表里,肾的精华生肝,废物排胆”。最明显的当是“黄疸,黑疸(额头发黑)”。“胆结石”。“木生火,肝生心,心与小肠互表里,肝精华生心,废物排小肠”,所谓的“肝硬化,肝癌”,{本质就是小肠寒结},结于前为子宫肌瘤,结于后为椎间盘突出。曾经我有一牛奶订户,问她下月订不订牛奶,她吱吱唔唔,语气轻声轻气,我想起内经中“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如此胆小不决断,我就在电话中说了,牛奶您不订了吧,您不适合喝,她问为什么,我说我说了您别生气,您怕是有子宫肌痛。她惊奇地问您昨知道,然后三番五次缠住我让我给她治,耐何我药不精,方子记不住,不敢治也不会治。可见我的思考在诊断上还是有意义的。当然胃,大肠,小肠,膀胱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吃下饭喝下水生尿,它们都会膨大,然后缩小,跟“筋一样”,有伸缩运动,它们当然应属“筋”,归肝胆所主,可以断言,它们所得病,怎么治也不彻底好,那就是肝病,肝中寒(柴平汤),肝中热(胆结石),肝胆进热痰(大柴胡汤),肝血亏(大柴归芍汤),更严重的惊痫,巅痫。可考虑在与肝相关的小肠?肝胆?心与心包?肾?。我只是瞎想,无法在理法方药上实现统一。但“六经为川,肠胃为海”的本质思考,提供了一定的诊断依据,让我们学习中医中不迷路,临床上不会胆战心惊,因为任何一种病,都可化为“肠胃病”。当然肠胃病也是“肝病”一种。

《桂本伤寒杂病论》开头第一节,即说“人身无非气血”气血的排污通道,废水从肺从汗孔到三焦到膀胱。废物从食道,胃,小肠,大肠。换句话说,人体的排污通道像天,泄而不藏,一旦藏了,就是病,这里影响“坏藏”的,不但有风寒暑热燥温之天气,也有过食酸甘苦辛咸之地气。更有喜怒忧悲恐的人气。影响气机,就是得病之来路,“汗吐下和”就是去病之去路!


说到排污,人体有一个公共排污通道,叫三焦。内经讲“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经有个穴位叫“四渎”,江水,河水,济水,淮水古称四渎,至现在据说有“四渎庙”,内经有“海论”,自已看。我想说的是三焦配少阳,胆也配少阳,更有惊奇的是,《六节藏象论》中说“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也”。那么这个少阳胆有何之特别?


《灵枢经》<营气>讲了营气运行规律。即“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戊,亥焦子胆丑肝通”。大家看,三焦属亥,胆属子。亥是骸骨,核桃,桃核,杏核,亥与海同音,引申为核实,亥为猪,奔豚,家,甲壳虫是不是也属亥,如穿山甲,鸡蛋壳,大腹皮,厚朴,肉桂等。亥子位于北方,属水位,但却在六气中属少阳,少阳相火,少阴君火,可心位午位,肾位酉位,四正占西,另两正一是子位胆,一是卯位大肠,一个少阳,一个阳明。少阳三焦前是厥阴心包,少阳胆后是厥阴肝。而肝的原穴叫“中封”,有封藏中气之功能。心包有穴叫“内关”。所谓关格,关为大小便不利,小便不利为外关,大便不利为内关,外关属气分,属阳维,内关属血分,属阴维。<参桂本伤寒杂脉篇>。格为上吐下泄。心包进三焦,就是相火入气,三焦主气之所生病,哪里的气,骨髓中的气,因为三焦属亥。三焦进胆,是骨髓中猛火(相火)变柔火(君火),因为胆位子位,子者滋生也。柔火生骨生髓,不然为何亥海同音,亥为野猪?胆进肝,肝者干也,只有肝封藏了相火变君火,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上厕所大小便,这是阳气充足的“明证”,不是大小便失禁的老年态,小儿态,也不是便不下的高热神昏态,更不是四肢抽搐的癫痫态。从我们把月亮叫“明月”,天亮叫“天明”,给人讲道理问他懂了么叫“明白”,就知君火就是“封存于骨髓中的相火,它有滋生后代的功能,开枝散叶另立族谱的功能”。所以即便一个人练的肌肉隆起,肉疙瘩肉块,君火不足,也会早年英逝!清明节,万向更新,内经叫“春曰发陈”,可见胆是能不能让君火充足的关键环节,胆主骨之所生病,膀胱主筋之所生病,利小便就是生筋壮肝,而所有的一切前提要三焦通畅,它是五脏六府的“公共排水沟”,任何一脏排水不畅,三焦都会出问题,所以有中医讲“汗出那里,病在那里”。中医名家讲“杂病从肝论治,事半功倍,肝为元气之贼”。内经讲“逆于春气,少阳不生,内生洞泄”!


敬请各位老师斧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