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 敢 | 20 世纪《金瓶梅》研究的回顾与思考(1979

 liuhuirong 2023-07-08 发布于湖北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可足称道的一个百年。对中国人来说,在这一个百年中,产生了惊天动地的四件大事:

1911年封建王朝的终结,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49 年新中国的诞生, 1978 年新时期的开始。

如果说辛亥革命是封建制度的终结,五四运动 便是封建文化的检讨;如果说开国大典是制度的开创,改革开放才带来了文化的新生。

中国人心里存有丰富的传统,中国人背上也背着厚重的负担。变革传统文化,呼唤当代 文明,这一除旧布新的文化使命,在中国用了六十年的时间。

思想文化的进程与历史的 自然时序往往并不同步,观念意识的更新、研究方法的转变、思维方式的超越、科学格 局的营设一旦萌发变成,便产生着广

泛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金瓶梅》研究就 是其中一例。仅据中国大陆研究成果粗略统计,这一阶段出版专著 200 余部,发表论文 2000 多篇。

1901-1978 年全世界出版专著不到 10 部,发表论文不足 300 篇。本世纪后 20 年是前 80 年的二十倍。

《20世纪金瓶梅研究史长编》吴 敢 著

(1)1979-1984年的《金瓶梅》研究

1979-1984年,是中国大陆新时期《金瓶梅》研究前行者重新点燃星火并且辛勤耕 耘的几年,也是中国港台《金瓶梅》研究宿将不懈努力并且继续开拓的几年。

朱星是中 国大陆新时期名符其实的一颗启明星,他在 1979-1980 年连续发表有 7 篇论文,并于 1980 年 10 月由百花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了

中国大陆《金瓶梅》研究的第一部专著《金瓶梅考 证》。

朱星的研究结论不一定都能经得住学术的检验,朱星继鲁迅、吴晗、郑振铎、李 长之等人之后,重新点燃并高举起这一支学术火炬,结束了沉寂 15 年

之久的局面,这一 历史功绩,却已经并将继续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在 1979 年发表有《金瓶梅》研究论文的, 还有黄霖、郑逸梅、张友銮等人,尤以与朱星商榷的黄霖〈《金瓶梅》原本无秽语说质 疑〉 74 一文最

有影响。

1980 年便随后涌现出一批《金瓶梅》研究者,如徐朔方、刘子骧、戴不凡、王丽娜、孙逊、陈诏、冀振武、赵景深、刘世南、张远芬等。

1981年新有蔡国 梁、支冲、王汝梅、张俊、杜维沫、刘辉、顾国瑞、王强、白维国、夏闳等加入, 1982 年又有朱捷、陈昌恒、戴鸿森、李锦山、曦

钟、邕人等加入, 1983 年另有晓京、林家治、 李时人、李开、徐建华、章培恒、王永生、刘绍智、徐铭延、傅憎享等加入, 1984 年复有李新祥、曾远

闻、聂绀弩、宁宗一、吴敢、郭豫适、卢兴基、张玄平、王良惠、朱眉 叔、胡文彬、赵富平、王煦、李思敬、何根生、章舟、王达津、于盛庭等加入。

这个四、五十人的阵容,如果连同治文学史、文学批评史、小说史、小说批评史、文献学等涉及 《金瓶梅》的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人,已经是一支不容忽视

的集团军。

一些地方而且出现《金 瓶梅》的研究群体,如徐州、聊城等。 其间台湾的魏子云、高阳、刘心皇等十几位研究 者也发表有30多篇论文,对《金瓶梅》

的作者、成书过程、著作年代、版本、人物、史料等,均时有创见。

尤其是魏子云,老当益壮,既是一位殷殷学人,又是一位谦谦君子, 诚可谓道德文章。

《金瓶梅资料汇编》

(2)1985-1994年的《金瓶梅》研究

1985-1994年,是中国(大陆与港台一体)《金瓶梅》研究如火如荼的十年,是继「红 学」之后又一门显学─「金学」形成的十年,是中国《金瓶梅》学会

创建的十年,是几乎一年一会金学同人聚首面商、团结合作的十年。

1985年6 月,首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江苏徐州召开,由此拉开中国《金瓶梅》研究高温热潮的帷幕。

1989年6月,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江苏徐州召开,中国《金瓶梅》学会同时成立,从此形成大陆与港台一体的金学同盟,从此形成国际金学

同人阶段性晤谈交流的局面。

中国《金瓶梅》学会虽然迟至1989年方始成立,但学会的主要工作人员如第一届学会(1989-1993 ) 的刘辉、吴敢、黄霖、王汝梅、周钧韬、张远芬、

卜键、及巨涛等,第二届学会( 1993-2003)的刘辉、吴敢、黄霖、卜键、及巨涛等,自1985年发起组织全国首届 《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时便已出

现。

所以,中国《金瓶梅》学会是中国金学十年高潮的「弄潮儿」。 用定期召开会议的方式,对金学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启导,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推 进学术的

方式。

中国《金瓶梅》学会责无旁贷地担起了这一历史的重任。 这一阶段几乎每年都出版有10部以上的金学专著, 1990-1992年每年出版的金学专著竟有20 部

之多。

这一阶段几乎每年发表的论文也都在100 篇左右。此间累计出版金学专著约为120部,发表金学论文1000 余篇。

中国《金瓶梅》学会的会员已有二三百人之多,全国发表有《金 瓶梅》研究成果的研究者约为500人之众。

其间《金瓶梅》原著的出版也已蔚为大观,仅中国大陆就多达12种:

如《金瓶梅词话》(删节排印本),戴鸿森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5 月一版;

《张竹批评第一奇 书金瓶梅》(删节排印本),王汝梅、李昭恂、于凤树校点,齐鲁书社 1987年 1 月一版, 1988年3月修订重印,1991年10月收入该

社《明代四大奇书》;

《金瓶梅词话》(影印本),文学古籍刊行社1988年 4月据1957影印本重印,内部发行;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影印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年12月内部发行;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 (排印本),齐烟、汝梅校点,齐鲁书社 1989 年6 月一版,1990 年11月与香港三联书店合出海外版;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删节排印本) ,收录于《李渔全集》,张兵、顾 越点校,黄霖审定,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2 年10月一版;

《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 (删节排印本),王汝梅校注,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4年 10月一版;

《金瓶梅词话校注》 (删 节排印本),白维国、卜键校注,冯其庸顾问,岳麓书社 1995年 8月一版;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删节排印本),收录于《笠翁文集》,温京华、田军点校,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 年10月一版;

《金瓶梅会评会校本》(删节排印本),秦修容整理,中华书局 1998年3月一版;

《金瓶梅词话》(删节排印本) ,陶慕宁校注,宁宗一审定,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年10月一版, 2008 年8 月一刷〔其后又有《双舸榭重校评批金瓶

梅》(删节排印本),卜键点评,作家出版社2010年1月;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影印本),线装书局 2012年 5 月;

刘心武评点《金瓶梅》(删节排印本),漓江出版社2012年11月等三种〕。

香港的出版更如风助火势,太平书局一马当先,文海出版社、光华书局、星海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天地图书 有限公司等争先恐后,成为书肆一道风景线。

如由刘辉、吴敢辑校的《会评会校金瓶梅》,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1994年一版,1998年二版, 2010年三版。

而香港梦梅馆主梅节可谓《金瓶梅》校注出版的大家,1988年由香港星海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全校本金瓶梅 词话》;

1993 年由梅节校订,陈诏、黄霖注释,香港梦梅馆出版《重校本金瓶梅词话》;

1999年梅节再为校订,陈少卿抄写,香港梦梅馆出版《梦梅馆校定本金瓶梅词话》。

前 后三次合共校正词话原本讹错衍夺七千多处,成为可读性较好的一个本子。

梅节由校书 而为研究,关于《金瓶梅》作者、流传、成书、故事发生地点等问题的认识,亦颇觉实在。

梦梅馆本

台湾天一出版社继 1975年7月影印《金瓶梅词话》后,1985年7月作为国立政治 大学古典小说研究中心主编之「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 ‧ 第十辑烟粉小

说 ‧ 人情类」之二,又影印出版了《新刻绣像批评原本金瓶梅》。

1980年 12月,台湾增你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了删节排印本《金瓶梅词话》,100回,3 册。

第 1 册附有侯健〈金瓶梅论〉、毛子水〈金瓶梅词话序〉、魏子云〈论金瓶梅这部书 ─ 导读〉;第3 册附有魏子云〈金 瓶梅编年纪事〉与〈古(俗)

今字对照表〉。

(其后又有陈诏、黄霖注释《梦梅馆校本金瓶梅词话》,里仁书局2007年 11 月初版, 2009年 2月修订一版,2013年2月修订一版八刷;《新刻绣像批

评金瓶梅》,学生书局 2011年7月初版等) 。

中国大陆初始发行犹多顾虑,影印原本者限量内部发行,公开发行的则为删节排印本。 后来竟至无店不备,且无删节,又多品种,成为通俗读物,使《金

瓶梅》拥有着数以万计的爱好者。

自1933年至此60年,一本书的出版,物换星移,柳暗花明,居然如此繁复,世事艰辛,于此可见一斑。

中国《金瓶梅》学会 1989 年6月编印1本《金瓶梅学刊》(创刊号),后改名《金瓶梅研究》, 1990年 9 月正式出版,至今已出刊10辑,成为全球唯一

的专题金学园地。

轰轰烈烈的金学使《金瓶梅》成为文化品牌,其文化传播已经引起媒体的关注。

如 1984年,吉林省京剧院上演了由编剧齐铁雄创作的京剧《金瓶梅》。

1985年,由魏明伦编剧的荒诞川剧《潘金莲》上演,并陆续在全国公演。

1985 年,李翰祥编导的《金瓶梅三部曲》由香港奔马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金瓶双艳》《武松》《惠莲》三个电影文学剧本。

1986 年,「中国古典名著《金瓶梅》40集电视文学剧本创作座谈会」在长春召开,朱一玄、王汝梅、李少白等与会。

1989年,学术电视片《金瓶梅:天下第一奇书》摄制完成,由吉林省教育音像出版社发行。

1989-1991年,江苏省梆子剧团上演了周长钟编剧的徐州梆子戏《李瓶儿》。

1992年 6月15日,江苏省梆子剧团为首届国际《金 瓶梅》学术讨论会专场演出移植荒诞川剧《潘金莲》。

1992年 6月16日,徐州市京剧团为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专场演出新编京剧《金瓶二莲》。

1992 年,吉林省文化厅上报广电部,申请电视连续剧《金瓶梅》的拍摄获准,成立《金瓶梅》摄制组, 陈家林执导。

1993年,文化部签发(1993)1112 号档,叫停电视连续剧《金瓶梅》。

1993年,豫剧《金瓶梅》(演出时改名为《西门风月》)由河南省豫剧院三团上演。

1994年,香港TVB电视台完成20集电视连续剧《恨锁金瓶》等。

影视剧照

(3)1995-2000年的《金瓶梅》研究

如果说20世纪最后 20年的《金瓶梅》研究,1979-1984 年是凤头,1985-1994 年是虎背熊腰,那么 1995-2000年便是豹尾。

徐朔方说:「研究工作最需要的是冷静的探索」,「太冷,只有很少几个人能把研究工作坚持下去;太热,则会招引很多指指点点看热闹的 人……太热了,

书可能会出得滥,文章可能多产,而质量难说」 75 。

这一阶段就称得上 是金学「冷静的探索」的时期。

本阶段保持着每年出版金学专著 10部左右的势头,每年 发表论文五、六十篇的规模。这看似一种余绪,其实是一种积蓄。

1979-1985 年间的金 学专著,基本都是数据汇编、论文选集、作者考证,为其后十几年金学的兴旺繁荣铺垫下厚实的基础;

1986-1994年间的金学专著,除继续进行数据汇编、作者考证以外,考证的范围扩大到几乎所有的领域,评析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文化影响的作品渐

趋多数,其中尤以人物与语言研究出现批量性成果;

1995-2000年间的金学专著,汇编、考证已不多见,思想与艺术研究也已转平,语言虽然仍有不少研究者留目,「金瓶文化」与金学传播形成新的热

点,社会风俗、时代精神、文化层面、士子心态等越来越进入金学同 人视野,而世纪之交令人产生难解的历史情结,一些研究者试图从不同角度对金学进行

阐释和总结,回顾、思考、展望成为当时思维定式。

一批金学新人涌现。 台湾的陈益源是其中佼佼者,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方面,十年之间连续出版有《剪灯新话与传奇漫录之比较研究》76 、《从娇红记

到红楼梦》77 、《元明中篇传奇小说研究》78 、《古代小说 述论》79 、《小说与艳情》80等论著,并参与「域外汉文小说」诸项研究计划,以扎实

的态度和创新的风格,博得海峡两岸学人一致好评。

其关于《怀春雅集》提供《金瓶梅》 写作素材、《金瓶梅》的民间传说及其意义、《金瓶梅》研究在越南、《水浒传》与《金瓶梅》之间的源流、《金瓶

梅》与 艳情小说的关系等论述,颇见功力与思路。

中国的卜键、陈益源、李时人、陈东有、许建平、王平、孟昭连、何香久、潘承玉、 霍现俊、张进德、石钟扬等均堪称别具只眼的青年金学家,他们的考

证、评析、考论、 新解、新证、索引、发微、新论,使得金学园林更加花团锦簇,成为中国金学宝塔十分耀眼的塔尖。

刘辉、黄霖、王汝梅、张远芬、周钧韬、周中明、王启忠、孔繁华、鲍延 毅、冯子礼、田秉锷、陈昌恒、孙逊、石昌渝、白维国、李申、罗德荣、鲁歌、

马征、 张鸿魁、郑庆山、叶桂桐、赵兴勤等可以说是本阶段著述丰厚的中年金学家,他们是这 座宝塔的塔身。

中国金学宝塔的塔基塔座则由老一辈金学家魏子云、朱星、徐朔方、梅 节、孙述宇、宁宗一、蔡国梁、陈诏、卢兴基、傅憎享、杜维沫等营建,可谓源

渊流长。

中国的《金瓶梅》研究,经过80年漫长的历程,终于在本世纪的最后20年登堂入室, 当仁不让也当之无愧地走在了国际金学的前列。

1985年金瓶梅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合影

  1. 国外的《金瓶梅》研究

(1)日韩的《金瓶梅》研究

这一时期,日本《金瓶梅》研究的热情相对减弱,但仍有不少汉学家接流步武,如荒木猛、日下翠、大冢秀高、阿部泰记、铃木阳一等。

其中阿部泰记关于《金瓶梅词话》 叙述混乱原因的分析,以及由此得出的「万历本《金瓶梅词话》是某一特定的作者在构 思还没有完全统一的阶段的作

品化了的读物」的结论 81 ;

日下翠关于吴晗《金瓶梅》成 书万历说的批判,以及对《金瓶梅》成书嘉靖说的支持 82,关于《金瓶梅》是李开先个人创作而非整理的考证 83;大

冢秀高关于《金瓶梅》构思既受《水浒传》影响,又受《封神演义》《三国演义》影响的推断 84,关于《金瓶梅》的构造从玉皇庙到永福寺的分析 85, 已经

引起国际金学界的注意。

荒木猛最为活跃,发表有〈关于内阁文库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的出版书肆〉 86、〈论金瓶梅展现的明代用语〉 87、〈金瓶梅描绘的官吏世界及其

时代〉88 、〈谈崇祯本《金瓶梅》各回引首诗词〉89、〈金瓶梅写作时代的推定〉90、〈金瓶梅的思维方式〉91等论文,他虽然还不像大冢秀高那样成为中

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多面手,但其关于崇祯本出版的书坊为杭州鲁重民、刊行年代在崇祯十三年之后不久;

关于词话本与崇祯本的不同,特别是篇头诗词的不同,以及崇祯本篇头诗词出自《草堂诗余》; 关于从小说中的干支记日推算《金瓶梅》成书于嘉靖

四十年到隆庆六年之间的观点,都说明他是当今日本《金瓶梅》研究者中的后起之秀。

《金瓶梅》大约刚一出现便被介绍到韩国,其后不断有人提及,自本世纪五十年代起 多种译本相继出版,如金龙济据第一奇书本的译本《金瓶梅》,

1956 年南朝鲜正音出版社出版。

本阶段1990 年内外出版社出版了改编本《小说金瓶梅》,朴秀镇的《完译金瓶梅》也于1991-1993年由汉城青年社出版。

近 20年来,陆续有李相翊、安重源、康泰权、 金兑坤、崔溶澈、金宰民、赵美媛、李无尽等人,或发表论文,或作为硕士、博士论文,对《金瓶梅》

作有全面的但尚是大轮廓的研究。

其中康泰权、金兑坤均有多篇论文发表,而崔溶澈最为热情,几乎参加了此间在中国大陆召开的所有《金瓶梅》研讨会议,并都有具备相当水平的学术成

果交流。

韩国学者崔溶澈教授

(2)欧美的《金瓶梅》研究

近20年欧美《金瓶梅》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法国,尤以美国最富光彩。

美国 有一支豪华的《金瓶梅》研究阵容,如夏志清、韩南、芮效卫、柯丽德、浦安迪、马幼 垣、马泰来、郑培凯、杨沂、陆大伟等,足令国际金学界钦

羡。

这支队伍虽然在人数上 无法与中国相比,但在影响上却可以与中国相伯仲。

芮效卫〈汤显祖创作金瓶梅考〉 92以 小说内容与版本为内证,以汤显祖生平著述为外证,两相对照,首创《金瓶梅》作者汤显祖说。

他的《金瓶梅》英文全译本, 1993年出版第一卷以后,也受到西方读者的欢迎。

柯丽德〈金瓶梅中的双关语和隐语〉从儒家传统出发,以张竹坡「冷热」论为据,重点 剖析了小说第二十七回,认为书中到处可见的文字游戏表明作者

高度自觉地提出了医治 社会弊病的传统疗法,但强调这一回正是打开全书题旨钥匙的观点,似觉偏执;其《金 瓶梅的修辞》93亦是一部力作,如关于

《金瓶梅》以家喻国隐射的解读,认为「西门庆 是明王朝的一个缩影」;

关于《金瓶梅》性与自我意识的剖析,认为「性行为的描写便 于深化小说中家国并置式的社会内在批判」等,均颇觉警策。

浦安迪〈瑕中之瑜〉即小见大,由近及远,重在探索崇祯本的评注,认为它反映了「李贽名下评注本所共有的论 点」,甚至远溯到《金瓶梅》成书之

时,抑或有李贽评点的可能;

另外在本文中,他据 谢肇淛《小草斋文集 ‧ 金瓶梅跋》,认为 20 卷本早于10卷本;其〈金瓶梅非「集体创作」〉94针对徐朔方、刘辉

《金瓶梅》成书「集体累积说」,从小说的整体结构、行文中的冗赘重复、全书内容不外讲一「乱」(乱心、乱意、乱身、乱家、乱国、乱天下)字等几 方面

分析,得出「呈现了一种成熟的小说文体形式及明末文人成就」的不同结论。

马幼 垣、马泰来兄弟在《金瓶梅》研究界均颇有影响,马幼垣〈研究金瓶梅的一条新资料〉95 、 〈论《金瓶梅》谢跋书〉96等,马泰来〈论谢肇淛

的〈金瓶梅跋〉〉97 、〈麻城刘家和《金瓶梅》〉98 、〈诸城丘家与《金瓶梅》〉99 等,是研究《金瓶梅》作者与成书过程的早期重要论文。

郑培凯〈《金瓶梅词话》与明人饮酒风尚〉通过排比分析,把酒的描写与人物塑造联系起来,并根据嘉靖间崇尚金华酒、万历间风行三白酒这种当时饮

酒风尚,对《金瓶梅》的成书年代和地域提供了旁证;

其姊妹篇〈酒色财气与《金瓶梅词话》的 开头〉100针对魏子云〈四贪词〉讽刺万历朝政、开场词与解说影射万历宠爱郑妃而打算 废嫡立庶的观点,

广征博引,像前文一样,着重从中国文化的背景来考察小说的思想内容,正如论文副标题所写,是「兼评《金瓶梅》研究『索引派』」的。陆大伟发表了一

批《金瓶梅》研究论文101,与杨沂、史梅蕊等是美国金学的希望。

法国的《金瓶梅》研究者远没有美国为多,不过雷威安、艾金布勒、李治华、陈庆 浩等人,屈指可数;但雷威安却是海外最好的金学家之一。

雷威安 1979 年发表的〈《金瓶梅》初刻本年代商榷〉〈最近论《金瓶梅》的中文著述─ 评介《金瓶梅探源》〉102 与发表在 1984年第10期《文学研究

动态》上的〈评《金瓶梅的艺术》〉就已经使人刮目相看,

1989 年他提供给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金瓶梅词话》第 53 、 54 回的秘密〉103 , 1992 年他提供给第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

讨论会的论文〈《金瓶梅》和《聊斋志异》〉,更使金学同人感知到他读书的精细与见解的独到;出版的法译本《金瓶梅》。

雷威安翻译时把小说分成10部分,每部分拟出1 个标题,每个标题概括原书10个回目,依次为金莲、瓶儿、惠莲、王六儿、渎职、少爷之

死、枕边 的幻想、西门庆暴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土崩瓦解,他并为全书写有导言104 ,着重论述了《金瓶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并对《金瓶

梅》在欧洲翻译出版和各方评论的情况,作了概要的介绍。

正文每回附有绣像本插图2 幅总 200 幅,卷末附有注释。

其间在中国大陆召开了6 次全国会议与 4 次国际会议,即: 1985年 6 月在徐州召开的第一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1986 年 10月在徐

州召开的第二届全国《金瓶梅》 学术讨论会、1987年11月在扬州召开的第三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1989年6 月在徐州召开的第一届国际《金瓶梅》

学术讨论会、1990年10月在临清召开的第四届 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1991 年 8 月在长春召开的第五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 会、1992 年 6 月在

枣庄召开的第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 1993 年在鄞县召开的第六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

1997 年 7 月在大同召开的第三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2000年10月在五莲召开的第四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极大地推动了《金瓶梅》的研

究。

其间累计出版《金瓶梅学刊》1 期、《金瓶梅研究》6 期、《国际金瓶梅研究集刊》1期、《金瓶梅文化研究》3 期,《金瓶梅研究》成为《金瓶梅》

研究成果的集中发表园地。

中国《金瓶梅》学会理事会合影(1989.6月)

  • 注释:(从略)

文章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

本文由作者授权刊发,原文刊于《吴敢<金瓶梅>研究精选集》,2015,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出版。转发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