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思想家

 淘沙金 2023-07-08 发布于湖北

千年思想家

钟艺

青冬先生学贯中西,知识渊博,治学严谨,集东西方文化之精华,在批判地继承孔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基础上,吸收百余年来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总结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人类社会深层次的变革,吸收现代科学思想之成果,经过缜密的思考与理论创新,于是一个全新的学说问世了。

青冬学说体系完整,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涉及过去、现在和未来,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评判,已具备了完整学说的全部要素。青冬学说已趋于完善,形成了独特而完整的理论体系。

青冬学说既别于孔子学说,也别于马克思学说,而是独树一帜,自成一体。

青冬学说属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双料科学,其创新理论观点逾百个。其中带有根本性的创新理论有十大亮点。

一、在哲学领域探索创新思维,形成独特的哲学范式与体系,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创立全新思维方式:“一分为三”

“一分为三”思维方式是在“中庸之道”思维方式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正视对立面的存在,强调新生事物,既不片面强调对立斗争,也不片面强调统一,而是力求做到不偏不倚、完美和谐的统一,使之更加符合客观辩证法,从而达到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这就牢牢地把握住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和精髓,更接近于客观真理,从而避免了形而上学片面性和绝对化。同时加进实践和发展的观点,提升其科学性,赋予中国古典哲学以新的生机,再造中国新文化,使中国传统哲学在新的时代焕发出青春的光彩,使之具有普遍意义和恒久的生命力。“一分为三”丝毫没有背离对立统一规律,而是形象地、通俗地表述了对立统一规律,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世界,是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

2、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

在思维方式上兼顾分析与综合,在综合指导下的分析,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摒弃非此即彼、“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分析事物强调矛盾的统一性,将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之中,力求化解矛盾,达到完美和谐统一,从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

3、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生产斗争、科学实验、阶级斗争和阶级合作的历史。只有如此表述,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才避免了片面性,才能比较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历史全貌,才是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

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能离开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要把人类的历史看作发展过程,将某一历史阶段、某种社会变革及其历史人物,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加以考察,凡符合历史发展趋势,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类经济政治思想解放,都是进步的、革命的。反之,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是反动的。

二、资本主义再认识

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必须经历的社会形态,是介于封建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不可跨越的历史阶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度过了原始资本积累阶段的经济危机之后,无需通过社会革命,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生产关系的调整改革,可以进一步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低估资本主义容纳生产力的能量以及自身调剂机制,企图使用暴力,以一次重大的打击摧垮资本主义,结果是欲速不达,适得其反。

资本主义采取自我扬弃、自我更新,自我调节方式,谋求自身发展。而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和一般规律。

议会选举和股份制是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最好形式。

一旦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充分发挥出来,社会主义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胎胞里完全成熟,只有到那时,社会主义才能全面代替资本主义。

三、社会主义再认识

社会主义是一个历史过程,是资本主义自我扬弃的过程,是克服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的历史过程,是生产资料逐渐社会化、资本逐渐社会化过程,是资本主义的替代过程,是人类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思想解放的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基本社会形态,只是作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或曰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因而兼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双重性质和特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道德及国家形式,均属于资产阶级法权范畴。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因此,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经济应当是多元化的,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国营、集体、私营经济并存,允许各种形式的股份制。

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调控的工具与手段,二者关系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之一,是社会主义存在的政治基础。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应比资本主义更加民主化。

社会主义因素成熟的标志:(1)坚实的物质基础,工农业实现社会化大生产。(2)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

(3)完备的全民性的社会保障体系。(4)健全的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5)广大人民具有自觉的民主意识与法制观念。

四、阶级新论

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是伴随着分工、私有制和剥削而产生,也必然随着私有制和剥削的消亡而消亡。

由于各个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不同而发生矛盾冲突,阶级之间的斗争就不可避免。

阶级斗争与阶级合作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在这对矛盾中,矛盾的主导方面是阶级合作,阶级斗争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通过阶级斗争达到阶级合作,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并最终达到阶级消亡。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既然存在分工、私有制和剥削,阶级存在乃是一种客观事实。

在社会主义条件划分阶级,是政治的需要,发展经济的需要,社会管理的需要。

划分阶级的主要依据应是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创造第一生产力的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独立的革命领导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未来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这一革命领导阶级。

五、暴力革命已过时

革命,从根本上来说是改变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改变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两种方式或曰途径:一是使用暴力,二是采取和平方式。一般说来,后一种方式称之为改革或曰改良。

其实,暴力革命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明开化代替了愚昧,理智战胜野蛮,民主法制代替专制的情况下,暴力革命枪杆夺权显然已过时。特别是在民主法制比较健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水平较高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世纪以来并没有发生暴力革命,今后改革就更不需要暴力。

在一般发展中国家,是否可以进行暴力革命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时代不同了。二十世纪认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打游击,农村包围城市是正道,是天经地义的。进入二十一世纪,反政府武装被认为是恐怖组织,在世界范围内遭围剿。所以,在一般发展中国家,暴力革命也行不通了,也过时了。

世界近代历史证明,以暴力夺取政权、以暴力维持政权是不会长久的,迟早是要失败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解体为此做了注脚。

结论是:暴力革命已过时;非暴力改革,和平过渡,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六、革命是不能输出的

二十世纪世界无宁日,究其根源有二: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发生经济政治危机,发动侵略战争,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及诸多局部战争。另一方面就是无产阶级掌权的国家,对外坚持世界革命论及所谓“输出革命”。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是苏联输出革命的产物,由于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故是短命的,最终解体了。

七、以人民民主专政代替一个阶级专政

近代、现代及当代历史表明,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缺乏监督的专政,容易导致极权、专制,甚至个人独裁。

现代政治文明的标志是民主与法治。因此,应当以受宪法保护的各个阶级联合执政代替一个阶级的专政,应当还政于民,叫做人民民主专政。

八、不同国家发展道路应该有所不同

由于各国社会制度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处历史阶段不同,各个民族文化传统习俗不同,其社会发展道路与模式也应有所不同。即使同一社会制度,也不应要求统一的经济和政治模式。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不能要求走同样道路,采取同一种模式。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同样不应刻板划一。一切应从本国实际出发,从广大人民的意志出发,不能强加于人,不能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

极左思潮,唯我独革,宗派主义,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最大敌人。

九、军事结盟是战争的策源地

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严酷事实向世人揭示,军事结盟是战争的策源地。为了国泰民安和世界和平,全世界人民应当团结起来,反对和阻止本国政府与别国军事结盟,反对任何区域性和世界性军事结盟。各国政府应就此立法,联合国及世界性组织应当就此“立法”,世界所有国家无一例外地签订严格的约束协议,取缔及禁止一切军事结盟,还世界以安宁,永保世界和平。

十、世界发展趋势

世界统一市场,世界经济一体化,是由资本无限扩张力之属性所决定的,它既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的道路,也使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靠拢了一大步。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一种发展趋势,这是大势所趋,任何力量也无法改变。正如大河奔流,有时边沿也会产生逆流一样,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主流,有时也难免产生小小逆流,但逆流改变不了主流。

世界发展的趋势是民主化、法治化、多极化。这是时代的主旋律。专制主义、霸权主义是逆流,业已日暮途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者昌,逆者亡!

引领社会潮流的是科学技术革命。知识经济将成为未来世界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将列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

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合作代替对抗,和平代替战争,和谐代替无序,国际主义代替狭隘的民族主义。世界各国将普遍向世界经济一体化,进而向政治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

全球化的最终结果是在经济上、政治上趋于一致,进而实现“世界大同”。当然这个过程相当漫长,需要若干世纪。

全球化的终点是各种文化的融合。而哲学是文化的核心,是统帅,是灵魂。今后文化发展的趋势,是以孔子儒学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相融合。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社会发展规律使然,不以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世界的希望在东方。中国文化中国哲学将引领世界。

结束语:

青冬先生研究领域之广之深,当今世界无出其右,无人向背。青冬先生无愧于当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理论家。

古今中外还没有一种哲学一种学说为世人普遍接受。我坚信青冬哲学和青冬学说,不分国度、种族与阶级,能够为全人类所接受,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世界的巨大的思想力量和物质力量。青冬学说深远的社会意义即在此。

青冬学说具有划时代的伟大的社会意义。一旦这一学说为世人普遍接受,一个持久和平、和谐的新世界也就为期不远了。

青冬先生的名字及其思想,一如第一个千年思想家孔子、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将留下浓重的一笔。青冬思想光耀千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