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心理韧性(下)

 新用户21623770 2023-07-09 发布于重庆
Image

上期我们谈到心理韧性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这期谈一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强大的心理韧性?

Image

1.给孩子植入“成长型心态”。人有两种基本类型的心态,一种是固定型心态,另一种是成长型心态。拥有固定型心态的人认为:人的智力、能力和品性是天生的、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因此成功取决于人对自己天分的展示。拥有成长型心态的人则认为:人的智力、能力和品质是可变的素质,是可以发展的潜力,成功取决于人的实践和努力。

Image

因此,我们在表扬孩子时,不要表扬孩子的聪明,而要表扬孩子的努力。表扬孩子聪明,我们给他植入的就是固定型心态。持有固定型心态的他们会特别看重输赢,因为他们需要一直证明自己是聪明的,如果不能如此,他们就会退缩,回避挑战,于此以来,也就很难取得成长和进步。

表扬孩子的努力,我们就是在给孩子植入成长型心态。具备成长型心态的孩子,会认为事情做得好不好,取决于他们是否努力,与自我无关,因此他们会不惧怕挑战和失败,也就更容易获得成功。因此,要提升孩子的心理韧性,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我们要表扬他的努力和进步;当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要告诉孩子“你只是尚未做到”,隐含的意思就是“你能做到,只是目前还没有做到而已”。

Image

2.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教给孩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让孩子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因为如果孩子感到不知所措或绝望时,通常是不会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的,但是如果他们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那他们就会对自己的尝试充满信心。

可以将解决问题的步骤分为4步:

第一步:说出问题而非责备

第二步:想出多种解决方案

第三步:探讨方案可能的后果

第四步:选择一种最佳方案

开始的时候,家长可以带领孩子一起用这4步方法,来帮孩子打开解决问题的思路。其次,要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当孩子知道解决问题的步骤后,我们就要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当孩子无法提出解决方案时,我们可以帮他想出一些解决的方案,但是不能直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例如:孩子写作业总是拖拉,那我们可以这样跟孩子说:“我发现你最近写作业总是拖到很晚,你能先规划一下时间吗?”如果孩子说不能,那我们可以说:“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孩子自己一步步学会合理规划时间。

Image

最后,及时肯定和表扬孩子在解决问题时付出的努力。当我们发现孩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创造性和付出的努力时,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表扬。

Image

3.“制造”让孩子受挫折的机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挫折教育,也是造成许多孩子心理脆弱、情绪易失控、逃避问题甚至轻生等现象的原因。家长可以人为“制造”一些让孩子受挫折的机会,比如鼓励孩子参与各类比赛、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孩子必然会面对一些挫折,这时候家长便可以适当让他们独自面对,独立解决困难,提升他们的抗挫折力。

Image

需要注意的是,给孩子“挫折教育”和给孩子“挫折”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帮助孩子在挫折中看见和提升自己的抗挫折能力;而后者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一味地强调“挫折”,忽视挫折背后的成长,反而会挫伤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

Image

4.引导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劳动实践。心理韧性虽然是属于心理层面的能力,但是却和我们的身体素质、生命活力有着极大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就很好地说明了强身健体对磨炼意志,提升心理韧性的重要价值。实际上,体育的重要价值在今天还远没有被重视,体育有着健体、舒展、强心、壮志等重要作用,对包括心理韧性在内的诸多品质有着良好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同时,体育运动中的不服输、不气馁,失败了再挑战等优秀品质也正是提升心理韧性的重要路径。

除了体育运动之外,劳动也是锻炼身体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渠道。在劳动中所形成的不怕苦、不怕累,勇挑重担、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就是心理韧性的典型表现。

Image

因此,在对孩子的家庭养育和学校教育中,无论是体育还是劳动教育,都是孩子提升心理韧性的重要抓手。建立在身体锻炼基础上的心理韧性,是身体的记忆,会成为人的自觉选择和终生受用的能力,是带得走的能力,这种蕴藏在身体里(不是仅停留在认知层次)的心理韧性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Image

5.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充满爱的关系是一个人力量的源泉。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有价值,有人爱,那么他就有走出自卑、勇敢成长的力量。因此,在教育生活中,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一定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是孩子愿意选择坚强、愿意勇敢挑战的内在力量。

  “好关系就是好教育”是因为好的关系能让孩子在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中勇敢前行。父母永远都是孩子潜意识中模仿的对象,我们在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和逆境时是如何表现的?我们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吗?如果在面对挫折时,家长自己的情绪都很难控制,孩子的情绪也会如此,因为他们看到了你的样子。

Image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心理韧性作为一种能力相当重要,但是我们也不能无限夸大它的作用。一个人的心理韧性再强大,也可能会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甚至有被压垮的时候。因此,我们也不能把一个人的放弃行为完全归结为心理韧性不足,生活是复杂的,要允许自己或他人“撑不下去”,学会放弃、学会求助。

Image
Image

心理韧性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困难,但归根到底是战胜自己,和自己和谐相处。也只有在“拿得起也放得下”的收放自如中,我们的心理才能真正地保持强大而不失韧性。

Image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