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盛夏吃姜”的三则医话

 孙郎中 2023-07-09 发布于山西

【一】最近暑热肆虐,人们走路都大汗淋漓。此种情形,多数老百姓都认为天气热就不应该再吃温热的食物,而应该用一些偏寒凉的食材来清暑热,比如绿豆、冬瓜、黄瓜、凉皮凉面,甚至是雪糕冷饮等,或寒凉性的药食同源的中药,如荷叶、淡竹叶、玉米须、莲子心、金银花等等。然而,此时阳气虽然旺,但偏于散在表,人的阳气也要跟大自然走,也要浮散于外,阳在表毛孔开放;因为它是浮散的,里面阳气变少了。而且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阳气还会继续升散。换句话说,外面多一分热,内里就多一分寒。再加上大多数人都会喝点冰的,吃点凉的,还常开空调吹风扇,所以夏天多吃点温热的生姜对脾胃是极有好处的。从中医来分析,生姜性味辛温,入肺经、胃经和脾经。由于它辛温走表,且走而不守,擅于升阳散寒,多用于表症,像有外感鼻炎的,就可以和大枣配成“姜枣茶”服用;又因为生姜也入脾胃经,故可升脾阳、益胃阳,可以和陈皮一起泡水当茶频服。食用时,既可切丝凉调,也可泡水当茶频服,又可以当做调料平衡其他菜品的寒凉性!但如果遇到吃生姜就大量出汗的情况,恐因此而伤及津,那就用陈醋泡一下生姜,因陈醋是酸的,酸代表着收敛,用陈醋泡姜,一来,辛辣味减轻了;二来,生姜的燥烈之性也得到缓和,不容易上火,也不会伤津!【二】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故而夏天吃姜对于养生尤为重要。但夏季吃姜也有一定讲究,比如夏季吃生姜的时候不建议去皮。我观察到,很多人平时吃生姜的时候,经常会习惯性的去皮,其实,生姜去皮和不去皮,主要是药效上有所不同,如果在平时吃不去皮的生姜,可以起到利水消肿的效果,而去皮的生姜可以起到升阳发汗的功效。清代医著《医林纂要》里有特别写到过:“姜皮辛寒,凡皮,多反本性,故寒。以皮达皮,辛则能行,故治水浮肿【也就是能行水消肿,利尿通小便】,去皮肤之风热。姜发汗,则姜皮止汗,且微寒也。”传统中医认为,生姜皮味辛、性凉,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因此有“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的说法。而在夏季的时候,天气比较炎热,人们体内的火气也是相对比较大的,如果这个时候再吃一些去皮的生姜,反而会加重燥热的情况,不利于身体的健康,所以在夏季吃生姜的时候,还是尽量不要去皮为好。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就建议将生姜皮去掉,如脾胃虚寒严重者,或在食用苦瓜、螃蟹、绿豆芽、黄瓜等寒凉性菜肴时,才应去掉姜皮。再次还特别大家:一定不要食用一些烂姜!很多老年人经常会认为,烂姜扔掉实在可惜,所以就将烂掉的地方切掉,继续食用,但是烂姜主要是由于闷热腐烂所导致的,因为在夏季的时候,气温天气比较高,很容易导致生姜发生变质的情况。如果遇到烂姜,大家尽量扔掉,这样才有利于为身体的健康,千万不要相信“烂姜不烂味”的说辞!

【三】盛夏虽热,但人体只是体表热,尤其在每年小暑、大暑、三伏天之时,人体“表热里寒”更加分明。药王孙思邈说:“此时阴气内伏,暑毒外蒸,纵意当风,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切须饮食温软,不令太饱。时饮粟米温汤、豆蔻熟水最好。”正因为盛夏体内有“伏阴”【所谓“伏阴”就是说夏季虽然炎热,但仍有“寒邪”这种致病因素潜伏在其中】,胃中有虚冷,所以人体最常见的毛病就是湿气犯脾,寒气犯胃,导致消化不良,拉肚子等。而对付体内“伏阴”及胃寒胃虚,最好且最简单的食疗方法就是多吃姜,所以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养生谚语,这句谚语表面上看,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实内含奥妙。盛夏季多吃生姜,既可增食欲、促消化,又可解表散寒、升发阳气,防治“空调病”。此外,吃生姜还可促进排汗降温,防止人体因为暑热而生病。当然因生姜有发散之性,故而吃姜最好是在早上或白天,可助体内阳气升发,晚上吃姜容易导致心神难以收敛,不利于睡眠,也对健康不利。对于阴虚火旺、有内热之人,或患有实火咽干、痈肿疮疖、痱子、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胆囊炎、肠胃溃疡、肾盂肾炎、痔疮、阳虚便秘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或者干脆禁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