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水为媒——写在东山书院培训会的日子里

 塞上飞歌 2023-07-09 发布于陕西

  以水为媒

——写在东山书院培训会的日子里
付志智
2022年的立冬,来得不早不晚,刚刚好。这一天,我坐在东山书院的书橱,充实自己。阳光透过空心玻璃,依然晃眼。如水的光波,落在地板上,涌动。这一年,与水结缘,也是近十年,降雨量最充沛的年头。高原上的庄稼、草木,长得茂盛、丰盈。就如今天,是个以水为媒的日子。在这一年,我与如水的女人再次相遇,并非初识,这一年,我有幸感触如水的魅力。之所以这样写,是剔除了客观存在的身份,这样就简单多了。只是一种人与人、与自然的气息。至少,我从她身上散发出的优雅气质,读懂了“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某些内涵。或许,更是自身与物质、与精神架构的浑然诠释,是自然的流露,和谐的表现。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感触,也是同行人达成的共识。我不知用哪个词更精准,在我仅存的词汇里,贤淑典雅,亲力亲为,尽善尽美。没有身份的主导,只有落落大方的仪态。用行为诠释,作为文人学者的言谈举止,以及发自内心的亲和力满满。正如,写在水上的文字。我一直在咀嚼,如此的句子,彻悟多少读者的本心。
有无间,我们似乎与作者有了某种相同的意识,如水的生活。也源于我的网名“水墨”,初心就是:如水至善,若墨渲染,也可能水墨无痕罢了。就是当初有此名字的心境,之所以加了“布衣”,是因为一介草民而已,学识有限,难免笨拙,别无他意。如此,姑且算是异曲同工,写在水上的文字,文字真能写在水上?不能。是我们主观的言行,客观存在的物象,在时间的长河里流淌,流淌的就是文字,汇成了历史的河,这才是水上的文字,是某个时间单位的个体,形成的历史印记。
于我,自从有了文学情结,脑子里始终在思索、写一写家乡的母亲河。也尝试动笔,几块“豆腐干”出笼,“无河往事之”简略罗列,自觉干吧,姑且搁置。未曾想“写在水上的文字”,开启了丰满的、唯美的篇章。原来,一切文字,真的得从脚下开始。也是我一贯的想法,我坚信:“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话一点不假,正是基于如此的想法,无河往事暂时搁浅,转而鱼儿峁之脚踏实地的寻觅。方圆百十里地,暂时还是可以游走的。毕竟,我仅仅是一个民间的草根作者,也将就、算是一个民间的文史探寻者,好孬无妨,不伤大雅。悄悄捡拾我以为的人文部分,登不了大雅堂,自娱自乐而已。
今天,当我聆听了雷先生、龙先生、杨先生、李先生、曹先生等诸公,关于各自对社会、对人文、对信仰精神与物质领域的解读,我想我该走出村庄,看看去。这样,我的文字,不会只停留在窗台上,渲染那些褪色的花木,不再是老榆树下的家长里短,不再是山梁梁上的信天游。其实,所有与我产生交流的人、物、自然现象,都是组成我写作的部分。就如路遥先生爆粗口时,我想他当时,也是如释重负后的直抒,畅然心里的负压。源于对文学,对无数、各行各当读者的责任。
当我听到“黄河文化”时,直观意识是一个高大上的课题,似乎离我很远。应该是涵盖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大河文化,黄河,也是中华图腾的象征,是龙的象征。而我作为黄河几字湾里生活的人,对黄河的认知,局限于套南与晋陕峡谷沿线。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原来,这就够了,路在脚下,黄河就在路的尽头,我去与不去它一直都在。有山有水,有民俗有信仰,有人文也有地理。在李先生眼里,都是情怀。大到一塔一屋,小到一笔一錾,哪怕万年的化石。所有身边的生产、生活,都有着文化的使命,需要我们去发现,去触摸。正是,最普遍存在,公众认可的人、物、现象,才是我们所谓的文化本质,也是体现我们不同人,人文格局的汇总程度。我点赞大河文化的发起,如此大的胸襟,从三江源头看起,从沿岸人文地理认识开始,到实践中去,到大自然中去,一切不是我们眼中看到的现象。所有我们看到的景观背后,都凝结着人的主观意识。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言一行,综合成文化元素,也汇成如水的文字,浸润着每一位读到它的人们。这个前提是:你得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个国家,还需要你了解你的国。而老师们正好,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爱国的理由。让我更珍惜国家富强,民族自信的信念。至少,我们的文字辐射到身边人,甚至,千里外有趣的灵魂,所以,我们得为所写的文字有所担当。有时它是滚烫的洪流,有时它是温婉的清溪,有时它是怒吼的狂澜,无论怎样的流水,一定程度上,都彰显着我们的人格魅力。我们首要前提是、得学好做一名合格的国人。
图片
无论我的思维、想法,有多么跳跃,下笔的文字,是否如流水般悦动。在我的认知里,无定河总是洋洋洒洒,大黄河总是浩浩荡荡。每一朵浪花,就是一段历史,激励着我们奋发进取。雷先生的时代精神,龙先生的实操解读,杨先生的历史情怀,让人豁然开朗起来。没有地位、年龄、性别的区别,有耄耋,有青俊,在榆阳的东山书院,聆听如水的声音,对话大河的前世,仰望红色旗帜下文化的坐标地。这恬静的东山书院,处处散发着墨香,直抵心扉。实用与活学,不能拘泥于定式,创作不是照搬,也不是标新立异与不可想象。就如“写在水上的文字”,优美而不难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可以是涓涓细流,可以是汹涌澎湃,可以是跌宕起伏,可以是大浪滔天,这就是律动的水,这就是社会活动的场景。而水润泽万物,离开水,万物不复光鲜,学着感恩才是。不正是我们在社会活动中,需要具备的个性之一,利人、利物,而不是一味地利己。两条河,一个字:水。代表了陕北榆林,代表了中华人文,于我们有写不完的文字,从今天开始,用文字记录如水的岁月,不骄不躁,写意岁月,刚刚好。
身边的人认为,我是个有文化的人。我内心在思考我的“文化”是什么?只是比身边人多看了一些图谱志书,只是比别人多找了一些碑帖铭约。悄悄感触,先民所遗存带有体温的文字,体会属于他们的风生水起,焰火云烟,体会他们关于生活的触觉。这中间,有酸甜,有苦辣,更多是对自身意识情怀的客观再现。就如,李先生关注的泛黄河流域人文信仰,大到家国情怀,小到生活琐碎,客观体现在山水自然事物中。曹先生儒雅温婉的氤氲,雷先生关于时代者,灵魂的拷问,龙先生做好基本功,这已是于我,莫大的幸事。更何况,在东山书院,在我认知的潜意识里,各种书店,比比皆是,但作为书院,不仅仅是提供读书的地方,更多是学术的交流,文学殿堂的集结,具有一定导向的坐标高地。我能在这样的氛围里,感知有深度、有厚度、有宽度的文化,难道不值得高兴嘛,一定得珍惜。
今我来,在东山书院,与来自不同阶层的才子佳人,与本土文人学者邂逅,难道不值得欣慰吗?我想,这是一件开心的事,一次意义非凡的聚会。温馨与大气,饱满与妥帖,真诚与自信,是我最真实的感受,就如东山书院的理念:“包容,守正,明理,躬行”。多年以后,我还是那个布衣,还是一介草民,我的文字,可能如水般漫溢开来,就算是一滴微不足道的露珠,我想会有今日的影子,潜行其中。也会汇入无定河,汇入黄河,汇成地方人文、生生不息的文化印记。就譬如剪纸馆,从红船开始,到伟大振兴,数风流人物。再譬如黄河文化馆,从源头开始,到黄河入海口,黄河在咆哮。这里,已不单纯地是书的归宿,是文化的汇总,也将是文人的聚焦点。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东山书院将会是这片土地上,某些文化领域的集结地。
最受启发的是一幅剪纸作品,“小萝卜头的故事”。第一直觉,给予我的是莫名的压抑。是视觉的扭曲,是无形的束绑,似乎又有一股希望的曙光萌芽。我仿佛看到年仅八岁的小萝卜头,和他仅有的一截铅笔。瘦弱的身躯,穿梭在牢房的缝隙间,将希望传递给每一位意志坚强的同志。一张红色的纸,一双纤细的小手,挣扎,挤出大地,伸向光芒。说心里话,今天以前,我真不知道小萝卜头的故事,当听完解说员的解读,我才明白,我的压抑,不仅来自视觉感官的触动,也是来自创作者,心灵的碰撞。历史赋予我们时代的责任感,也赋予了那个时代人的使命与担当,小萝卜头创造了红色传奇。这就是文化所包含的元素之一,激励人心。也是文化传承的根源,所以,我更理解余秋雨先生解读的文化,“文化是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也认同梁晓声先生的文化解读,“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如此,文化就是以人为活动载体、用来展示和规范人的修为,是建立在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因素为基础的行为信仰里,也是人在自然活动中,构建起的共识和认同。
文化有千般样貌,能抵触灵魂的那部分,就是文化的核心特征,可以形成大众共识的精神与物质的价值观。今天,我坐在文学的殿堂,揣摩文学灵感的厚度时,不妨脚踏实地,去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哪些需要我们认真写,仔细写,大胆写,我又何苦为没有素材而苦恼。看窗外正排队等候核酸检测的人们,白衣下不知面孔的天使,为我们竖起一面无畏的墙。时间证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已植入人们的骨子里,是文化的根本。
在东山书院的沙龙,我看见了生活在不同领域的文学写作者。无论我们自身的环境如何,对文学写作的热情是一样的。如果,还有什么不同,恐怕就是每个人的视角不同,观察的角度决定了文章的宽度。就如我自己,潜意识里,沉浸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想把身边的、挂在嘴边的“文化”,做个忠实记录者,如此,我的个人格局就是小我。也许,正是无数的小我,汇聚在东山书院,组成属于这方厚土的人文学,散发着属于榆阳的人文学。我喜欢用“人文学”。本来,我们所想、所写,就是以人为基础,离开人一切都不存在。正是如此的认知,常常会感恩于人。感恩于相逢的机缘,感恩路过的文字,或许这样,才有水的温度,不会冰冷彻骨。感恩流水的日子,与你邂逅东山书院,写意不息的生命之花。
注:插图为榆阳区第二届本土文艺人才培训

图片


个人简介

     付志智。网名:水墨布衣。陕西榆林人。有文稿成铅或网络平台,有作品获过奖。春来春去,若柽柳兀自绽放,继续文字之旅。在滕飞文苑等各类媒体发了大量诗词、散文等作品,尤其是关于其故乡鱼河峁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榆阳区作协会员,榆阳区诗协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