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因说丨神秘的特修斯之船

 美丽新世界L 2023-07-09 发布于河南

图片

1/
想象一艘已经在海上航行了几百年的船,期间需要不断的维修和更换部件,不论是木板、铁钉还是绳索,只要有木板腐烂或铁钉磨损,就会马上被替换掉。若干年后,这艘船上的所有零件已被完全的替换了一遍,那么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吗?假设最初的那艘船被命名为“特修斯号”,那么这艘零部件完全被更换了一遍的船还可以叫特修斯之船吗?还是已变成另一艘完全不同的船?
这是哲学家普鲁塔克在公元一世纪时提出的思想实验——特修斯之船
与之相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一支球队从成立以来已经换过三波队员了,那么这支球队还是最初的球队吗?再比如人体,每7~10个月完成一轮新陈代谢,所有细胞全换成新的了,那么你还是7个月以前的你吗?我还是八个月以前的我吗?
最早与特修斯之船相关的问题是赫拉克利特提出的: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河岸几乎是同样的河岸,但也只是几乎。从微观的视角看,即便是看上去没什么变化的河岸也有一些边缘由于河水的冲刷而与前一秒不相同。至于河水,每一瞬间都是新的,所以看起来没什么变化的河流,这一秒和上一秒,已全然不同。
问题是,当我们说“不同”的时候,究竟意味着什么?小时候的我和长大后的我无论长相身材还是脾性都不同,那“我”还是原来的“我”吗?
对于类似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给出了最妥切的答案。

图片

亚里士多德(雕塑)

2/
在亚里士多德之前,自然哲学野蛮发展了两百多年,各位哲学家零零散散提出一些观点。
亚里士多德对此进行了协调整合,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自然哲学(physics,后来翻译为物理学),统治了西方近1800年。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以目的论(teleology)为基础。
他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都自有其目的。除了神。
亚里士多德的神是非人格的神——即,自然神。神是不动的推动者,不会变化,没有目的,自在。

一件非神的实在事物必然具有目的,因此才会运动和变化,其变化过程遵循四个原则——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 质料因:causa materialis。一件事物剥掉形式后的样子。质料使事物个体化,让事物成为某一种特定事物,不依附于形式。当然,现实世界中的质料同时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质料,又是形式。例如木头可作为衣柜的质料,同时也是种子的形式。现实中是否存在纯质料,即完全剥离形式的质料?这是一个重要问题;

▷ 形式因:causa formalis。一件事物之所以“是”的根本。形式是一个集合,包含有事物的所有属性,例如形状、度量、颜色、性质等。质料本身是无任何属性的,例如一段木头,当其作为衣柜的质料时,只能叫做木头而不能称为“一段木头”;如果衣柜是红木做成的,其质料可以说是红木,但不可称为“红色的木头”。类似于“一段”、“红色”这样的属性表述,皆属于形式之集合;

▷ 动力因:causa efficiens。质料所以成为事物的动力来源。这属于因果原则,质料之所以能与形式结合成为某物,例如木头被制造成特定的形状按照特定的结构组装在一起——成为具有形式的衣柜,是因人为施加的力;

▷ 目的因:causa finalis。质料所以成为事物的核心驱动。这是目的论原则。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实在事物都有目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受目的驱动和指导(干预)。目的分为自然的目的和施加的目的,例如种子生长为大树,这属于自然的目的;将木头加工为衣柜,这属于施加的目的。

此处的BUG在于,自然界中无生命的自然物,如泥土和石头,它们自身不受生长规律之干预,也不受人类目的之干预(少部分用来加工的除外),那么它们的目的因是什么?
或许亚里士多德会认为,它们的目的就是等待施加目的,或者和这个星球一起消亡,再在宇宙某处形成。

只要一件事物不会说话,那么为它赋予目的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现在回到特修斯之船,这艘船驶向茫茫大海,这是船的目的因,船生来就为了行于水上;
在大海上航行的过程中,所有部件都换了一遍,意味着质料发生了变化,这是质料因;
但船的样子——形状、大小、容积等,从来没变,这是形式因;
在更换部件时,需要工人的施加的动力,这是动力因。
形式因让船得以是船;质料因决定了船的质量;动力因决定了船得以加工而成;目的因决定了船所以存在的原因。
部件都更换过后的特修斯之船,还是原来的船吗?
依据形式因和目的因,还是原来的船;
依据动力因,制造船的人和力发生了变化;
依据质料因,质料发生了改变。
你可以说它是,也可以说它不是,但你需要明确,是或不是的缘由分别是什么。
如果依据质料因判断,这艘特修斯之船从更换第一块木板开始,就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特修斯之船了。当最初那条船的最后一个部件被更换之后,第一艘特修斯之船完全消亡了。
假设这艘船只由10个部件构成。

那么每次更换一个部件,都会形成一艘与之前不同的船。当第10个部件被更换之时,第一艘船完全消亡;如果更换顺序是恒定的,那么当第11次更换部件之后,第二艘船完全消亡;当第12次更换部件之后,第三艘船完全消亡。以此类推。

加入读书会▼穿透表象,洞见生活

图片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3/
依据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任何事物均有潜能,其存在的目的即是实现其潜能。例如,一朵花的种子自身存在着成为一朵花的潜能,在成长过程中,花种的潜能得到实现,即潜能变为现实。
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学的特点抽象出来,以此为依据,设定了对于运动的目的论解释:
一切事物都有向上的目的,向上即是向善,因为上面有神。一切事物均有实现“善”的潜能,这些潜能居住在它们各自体内,对形式怀有期待。它们的目的就是寻找相适应的形式,并与之结合。

在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都有神。

这个神为什么会“存在”于他们的哲学中?苏格拉底生前明确表示,与神相比,自己一无所知;死前坦然地表示,他要去跟神会合了,神不会反对他说话。

柏拉图在理念世界就相当于神,一个理念的神。而亚里士多德则把纯形式看做是神,神不具有质料属性,没有潜能,没有变化。

为什么?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神各有区别,但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相同之处——他们都不认为神是人格化的。

苏格拉底的神象征着无限和终极理性,柏拉图的神象征着不变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神象征着最高存在。

为什么他们的哲学中都有神的影子?

变化是如何发生的?无论是机械论,还是目的论,变化的发生总有一个开端,开端的变化是如何产生的?按照亚里士多德的主张,一个事物如果不受外力干预,会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月下区)或匀速圆周运动(月上区)。

那么,是什么让运动得以产生?

——这是一个人类无法涉足的领域,因为人有局限性,无法跳出时空之外去看这个世界。所以,在思议的尽头,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意味着未知。只要有未知在,神就一直在。

如果有神,就意味着我们“找到”了第一因;如果没有神,那么,最初的运动始终是谜。
4/
依据这个理论,可生成这样一段情话,用来哄(pian)女朋友应该是管点用的,各位按需自取:
我作为一种质料,拥有与你相遇的可能性。并且,当你作为我的形式与我结合时,我才成为现实。一切意义自与你相遇而始,此前种种,皆为虚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