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孟诗派及(刘柳诗歌)元和贬谪诗人

 杏坛归客 2023-07-09 发布于山东

一、韩孟诗派及其创作特点

当元和时期以元、白为代表的一群诗人大量创作新乐府诗歌,着力反映时弊民瘼,试图用诗歌干预社会现实的时候,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群诗人却走着另一条创作道路。

与元白重视诗歌的现实功用不同,他们更注重诗歌艺术上的创新,在诗歌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风貌上独树一帜,使唐诗艺术在盛唐之后另辟新境。他们创作上更重主观,尚奇怪。

其艺术特点有三:一 是把怪怪奇奇的审美情趣带到诗歌创作中来,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甚至以丑为美;二是重主观,诗歌中意象以主观情思的流动为转移;三是诗歌结构与语言上的散文化倾向,打破了诗歌旋律的回环往复及对称之美。韩孟诗派的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这种创新与变化,对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起了积极的作用。

韩孟诗派及其诗风,有其形成和发展过程。这一派诗人中,韩愈是当然的领袖,但从年龄看,则以孟郊为长,而且尚奇求怪的趋向,最早也是先出现在孟郊诗歌中,并进而影响到韩愈及其他诗人。约在贞元八年(792),孟郊赴长安应举时,始与韩愈交往,二人有诗赠答。孟郊诗歌创作中的一些倾向,对韩愈产生影响。贞元十二年至十六年,韩愈、孟郊先后在汴州、徐州相会,相与游从者还有李翱、张籍。大约因受孟郊的影响,这时韩愈诗歌创作上开始出现了追求险怪的倾向。元和元年至六年,韩愈先后任职于长安、洛阳,韩孟诗派的其他诗人卢仝、马异、刘叉、贾岛、皇甫湜等相继会聚,年轻的诗人李贺也与韩愈等交游。至此,这一诗歌创作群体已基本形成。他们在相聚会合中,通过赠答唱和,彼此切磋与奖掖,逐渐形成了大致相近的艺术追求与艺术趣味,也使这一流派成为当时诗坛上具有独具特色的诗歌创作群体。

二、韩愈生平和思想

(一)韩愈生平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韩愈三岁丧父,受兄韩会抚育。后随兄贬官到广东,兄死随嫂郑氏北归河阳。不久中原藩镇叛乱,全家迁居宣城。韩愈七岁读书,十三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究心古训,通六经百家之学。二十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三试吏部“博学鸿辞”科,均遭失败,不入选,乃赴宣武节度使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任微职观察推官。这是韩愈得官之始。

贞元十八年(802),三十五岁时,调任回京,为国子监四门博士,做了学官。次年,韩愈晋升监察御史,与另两位文坛领袖柳宗元、刘禹锡成为好友。但不久关中大旱,到处闹饥荒,韩愈从儒家的“仁政”思想出发,认为民为国之根本,上疏请求宽徭役、免赋税,以安京师,又上疏论除宫市之弊,触怒德宗和权贵,被贬为阳山(在今广东西北)令。在贬所,韩愈开始苦心孤诣地推究中国几千年来社会文化变迁之理,写下了著名系列哲学论文“五原” (《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在这些文章中,他以敏锐的目光,看到孔孟以来儒学的衰落,在与释、道二教的竞争中面临的深刻危机。于是他以卫道者自居,挺身而出,大声疾呼,尊孔孟,排异端,独自举起了复兴儒学的旗帜。贞元二十一年,顺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永贞革新”失败后,宪宗继位,改元元和,韩愈三十九岁,获赦北还,为国子监博士。

至此,韩愈已经写出《答李翊书》、《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师说》、《祭十二郎文》等名篇,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答李翊书》大约是他三十四岁时的作品,从中可见他已经在领导古文创作活动,开始指导青年作者了 。

元和二年(807)春,因人谗言,韩愈作《释言》,且托词请调东都国子监。在洛阳,韩愈以天下名儒,担任学官,致力推行他重振儒学的主张。同时,他领导的古文创作活动和新诗派的创建也在积极开展。元和四年(809),改东都都官员外郎,兼领祠部(掌管祭祀),曾因抵制中官,闹到“日与宦官为敌”(《上郑州尚书相公启》)的地步。元和六年(811),调回长安,升任职方员外郎(属兵部,掌管全国地图、军备等)。但元和七年二月,又被降为国子博士,原因是华阴令柳涧确实犯罪,韩愈为之申辩过,于是作《进学解》以自喻。得到宰相武元衡、李吉甫等人的同情,不久被改为比部郎中(官衔)、史馆修撰(实职)。时人谓之“学术精博,文力雄健,立词措意,有班、马之风”(《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一《韩愈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制》)。

元和九年(814)十月,韩愈转考功郎中(官衔),仍任史馆修撰;十二月,以考功知制诰,代皇帝撰写制词。元和十一年(816)正月,迁中书舍人。上书论淮西事,积极主张用兵,与朝中多数重臣态度相左,因而被贬为太子右庶子。次年,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表现出处理军国大事的卓越才能。淮西平定后,韩愈因功升任刑部侍郎,进入到统治集团的上层。

韩愈一直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整个长安为之轰动,全国为之狂热,“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言其失”,唯独他挺身而出,上表力谏,要求将佛骨舍利“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甚至还说佛的皇帝都要短命,都会得祸(《谏佛骨表》)。他的上表, 在朝野上下激起轩然大波,宪宗皇帝,盛怒之下,要将其处死。幸亏裴度、崔群等人陈情力救,总算免去死罪,贬为潮州刺史。

但韩愈一到潮州就在其《谢上表》中向宪宗认错,承认自己说信佛会短命、事佛会得祸是“言涉不敬”,并且建议举行封禅大典。后来欧阳修对此不胜感慨:“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行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与尹师鲁书》)这封《谢上表》使宪宗很有些动心,不过由于宰相皇甫镈憎其太好直言,结果只能改授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向内陆移了一移。

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宦官杀宪宗,立穆宗继位。九月,召拜韩愈为国子监祭酒。这是韩愈一生中第三次任学官。祭酒是国子监负责人之一,韩愈以一代名师作祭酒,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韩公来为祭酒,国子监不寂寞矣!”(李翱《故正议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韩公行状》)国子监有直讲,能说《礼》而陋於容,学官多豪族子弟,摈之不得共食。韩愈命使曰:“召直讲来,与祭酒共食。”学官由此不敢贱直讲。韩愈还注意奖拔人材。在《马说》一文中,他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他推荐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儒生当学官,让他们与诸生一道研讨儒家学说,教育诸生,从此国子监学风大变,诸生向学蔚然 成风。如张籍原为校书郎,经韩愈推荐、提拔为国子博士。经韩愈举荐而为学官的先后有十六、七人,他们对唐代教育事业和文化建设都作出过不同程度的贡献。

长庆元年(821)七月,韩愈转为兵部侍郎。此时镇州(今河北正定)发生叛乱,杀田弘正,立王廷湊,对抗朝廷,围困深州(今河北深县),又是一次藩镇割据自立的重演。穆宗派韩前去宣抚,韩愈奉命启程后,朝野均为之担心,认为他此行必死,元稹奏曰:“韩愈可惜。”穆宗也颇后悔,连忙派人追赶,让韩愈见机行事,不必入镇州。但韩愈却对使者说:“安有受君命而滞留自顾!”(《新唐书·韩愈传》)韩愈疾驱至镇州,在叛军刀戟之中,正气凜然,以大义相责。终于以其忠勇与胆识说服了王廷湊及其部下,使深州守将牛元翼得以溃围而出。后来苏轼称赞韩愈:“勇夺三军之帅。”(《潮州韩文公庙碑》)回朝后,穆宗大喜,擢为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十二月二日(公元824年12月25日) ,韩愈病逝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张籍祭诗云:“公有旷达识,生死为一纲。及当临终晨,意色亦不荒。赠我珍重言,傲然委衾裳。”(《祭退之》)可见在生死问题上,韩愈是持唯物主义的态度的。

(二)韩愈诗歌创作历程

韩愈的诗歌创作大约是从贞元年间开始的。这一时期正是诗坛上的青黄不接的时期,李杜等盛唐诗人已相继凋谢(李白逝世于韩愈出生前六年,杜甫逝世时,韩愈三岁),而新一辈的大诗人尚未出现,活跃大历时期的“十才子”的创作,逐渐为人们所厌弃,因而整个诗坛处于一种酝酿新变的前夕。盛唐诗歌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已令人叹为观止,摆在韩愈等这些诗人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在盛唐诗歌艺术的笼罩下,寻求新的突破与创新。韩愈的诗歌创作,正是在这样一个局面下开始的。

对于盛唐诗人,韩愈是李、杜并尊:“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调张籍》)。但从创作实践上看,他主要是继承李白的自由奔放,杜甫的体格变化、好发议论、格调拗折、造语生新等传统。

贞元年间韩愈开始诗歌创作时,受其复古思潮的影响,内容上多表现其复兴儒家道统的理论。入汴、徐幕前之诗,今存约有十九首,虽有可观之作,但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贞元十二年,韩愈与孟郊在汴州再度相会,大概受到孟郊诗歌的影响,其诗开始出现追求险怪的倾向:矫激情意,隐喻手法,排比重复,僻硬丑怪。贞元末年,韩愈贬阳山,他的诗风渐趋成熟。元和以后,韩诗的险怪倾向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他与孟郊在长安联句诗将近十首,互相争奇斗险,各不相让,《南山诗》可为代表。他不仅自己如此创作,同时对许多趣味相投的诗人也多有鼓励,如卢仝、皇甫湜、李贺等。不过到了晚年,韩愈的诗风又转向古朴平淡、寄兴深远、风情蕴藉的一面。所以韩愈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一个反复与变化的过程,即初期主要模仿汉魏古调,中期学习李、杜,但又趋于奇崛险怪,晚年则脱尽壮浪纵恣而归于平淡。

当然,韩愈最好的诗不是《南山诗》、《月蚀》、《陆浑山火》等矫浅易之弊而过正的作品,而是《石鼓歌》、《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七古和绝句。

南山诗 韩愈

吾闻京城南,兹惟群山囿。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天空浮修眉,浓绿画新就。孤撑有巉绝,海浴褰鹏噣。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岩峦虽嵂崒,软弱类含酎。夏炎百木盛,荫郁增埋覆。神灵日歊歔,云气争结构。秋霜喜刻轹,磔卓立癯瘦。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新曦照危峨,亿丈恒高袤。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间簉。藩都配德运,分宅占丁戊。逍遥越坤位,诋讦陷乾窦。空虚寒兢兢,风气较搜漱。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昆明大池北,去觌偶晴昼。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惊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前寻径杜墅,岔蔽毕原陋。崎岖上轩昂,始得观览富。行行将遂穷,岭陆烦互走。勃然思坼裂,拥掩难恕宥。巨灵与夸蛾,远贾期必售。还疑造物意,固护蓄精祐。力虽能排斡,雷电怯呵诟。攀缘脱手足,蹭蹬抵积甃。茫如试矫首,堛塞生怐愗。威容丧萧爽,近新迷远旧。拘官计日月,欲进不可又。因缘窥其湫,凝湛閟阴兽。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鷇。旋归道回睨,达枿壮复奏。吁嗟信奇怪,峙质能化贸。前年遭谴谪,探历得邂逅。初从蓝田入,顾盻劳颈脰。时天晦大雪,泪目苦矇瞀。峻涂拖长冰,直上若悬溜。褰衣步推马,颠蹶退且复。苍黄忘遐睎,所瞩才左右。杉篁咤蒲苏,杲耀攒介胄。专心忆平道,脱险逾避臭。昨来逢清霁,宿愿忻始副。峥嵘跻冢顶,倏闪杂鼯鼬。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或妥若弭伏,或竦若惊雊。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凑。或翩若船游,或决若马骤。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或乱若抽笋,或嵲若注灸。或错若绘画,或缭若篆籀。或罗若星离,或蓊若云逗。或浮若波涛,或碎若锄耨。或如贲育伦,赌胜勇前购。先强势已出,后钝嗔<訁豆>譳。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饤饾。又如游九原,坟墓包椁柩。或累若盆罂,或揭若<登瓦>豆。或覆若曝鳖,或颓若寝兽。或蜿若藏龙,或翼若搏鹫。或齐若友朋,或随若先后。或迸若流落,或顾若宿留。或戾若仇雠,或密若婚媾。或俨若峨冠,或翻若舞袖。或屹若战阵,或围若蒐狩。或靡然东注,或偃然北首。或如火熹焰,或若气饙馏。或行而不辍,或遗而不收。或斜而不倚,或弛而不彀。或赤若秃鬝,或熏若柴槱。或如龟拆兆,或若卦分繇。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延延离又属,夬夬叛还遘。喁喁鱼闯萍,落落月经宿。誾誾树墙垣,巘巘驾库厩。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敷敷花披萼,闟闟屋摧霤。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超超出犹奔,蠢蠢骇不懋。大哉立天地,经纪肖营腠。厥初孰开张,黾勉谁劝侑。创兹朴而巧,戮力忍劳疚。得非施斧斤,无乃假诅咒。鸿荒竟无传,功大莫酬僦。尝闻于祠官,芬苾降歆嗅。斐然作歌诗,惟用赞报酭。

陆浑山火 韩愈

皇甫补官古贲浑,时当玄冬泽乾源。山狂谷很相吐吞,风怒不休何轩轩。摆磨出火以自燔,有声夜中惊莫原。天跳地踔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三光弛隳不复暾,虎熊麋猪逮猴猿。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鹍。燖炰煨爊孰飞奔,祝融告休酌卑尊,错陈齐玫辟华园,芙蓉披猖塞鲜繁。千钟万鼓咽耳喧。攒杂啾嚄沸篪埙,彤幢绛旃紫纛幡。炎官热属朱冠裈,髹其肉皮通髀臀。颓胸垤腹车掀辕,缇颜靺股豹两鞬。霞车虹靷日毂轓,丹蕤縓盖绯繙。红帷赤幕罗脤膰,池波风肉陵屯。谽呀钜壑颇黎盆,豆登五山瀛四尊。熙熙釂酬笑语言,雷公擘山海水翻。齿牙嚼啮舌腭反,电光<石韱>磹赪目<目爰>。顼冥收威避玄根,斥弃舆马背厥孙。缩身潜喘拳肩跟,君臣相怜加爱恩。命黑螭侦焚其元,天阙悠悠不可援。梦通上帝血面论,侧身欲进叱于阍。帝赐九河湔涕痕,又诏巫阳反其魂。徐命之前问何冤,火行于冬古所存。我如禁之绝其飧,女丁妇壬传世婚。一朝结雠奈后昆,时行当反慎藏蹲。视桃著花可小骞,月及申酉利复怨。助汝五龙从九鲲,溺厥邑囚之昆仑。皇甫作诗止睡昏,辞夸出真遂上焚。要余和增怪又烦,虽欲悔舌不可扪。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韩愈

元和庚寅斗插子,月十四日三更中。森森万木夜僵立,寒气屃奰顽无风。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东。忽然有物来啖之,不知是何虫。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星如撒沙出,攒集争强雄。油灯不照席,是夕吐焰如长虹。玉川子,涕泗下,中庭独行。念此日月者,为天之眼睛。此犹不自保,吾道何由行。尝闻古老言,疑是虾蟆精。径圆千里纳女腹,何处养女百丑形。杷沙脚手钝,谁使女解缘青冥。黄帝有四目,帝舜重其明。今天只两目,何故许食使偏盲。尧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于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嚵名。赤龙黑鸟烧口热,翎鬣倒侧相搪撑。婪酣大肚遭一饱,饥肠彻死无由鸣。后时食月罪当死,天罗磕匝何处逃汝刑。玉川子立于庭而言曰:地行贱臣仝,再拜敢告上天公。臣有一寸刃,可刳凶蟆肠。无梯可上天,天阶无由有臣踪。寄笺东南风,天门西北祈风通。丁宁附耳莫漏泄,薄命正值飞廉慵。东方青色龙,牙角何呀呀。从官百馀座,嚼啜烦官家。月蚀汝不知,安用为龙窟天河。赤鸟司南方,尾秃翅觰沙。月蚀于汝头,汝口开呀呀。虾蟆掠汝两吻过,忍学省事不以汝觜啄虾蟆。於菟蹲于西,旗旄卫毵。既从白帝祠,又食于蜡礼有加。忍令月被恶物食,枉于汝口插齿牙。乌龟怯奸,怕寒缩颈,以壳自遮。终令夸蛾抉汝出,卜师烧锥钻灼满板如星罗。此外内外官,琐细不足科。臣请悉扫除,慎勿许语令啾哗。并光全耀归我月,盲眼镜净无纤瑕。弊蛙拘送主府官,帝箸下腹尝其皤。依前使兔操杵臼,玉阶桂树闲婆娑。姮娥还宫室,太阳有室家。天虽高,耳属地。感臣赤心,使臣知意。虽无明言,潜喻厥旨。有气有形,皆吾赤子。虽忿大伤,忍杀孩稚。还汝月明,安行于次。尽释众罪,以蛙磔死。

石鼓歌 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周纲陵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科。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嗟予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辨口如悬河。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题解:

石鼓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内容介绍秦国国君游猎的十首四言诗,亦称“猎碣”。文为大篆。韩氏以为周宣王时所为。其物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诗人感慨石鼓文物的废弃,力谏当局保护石鼓而不得采纳,因而大发牢骚。开头四句是总起,自谦没有李杜之才,不敢作歌。“周纲”十二句是追叙石鼓来历久远。“公从” 十句是叙石鼓文的文字和字体及其保留的价值。 “陋儒”六句是叙怀疑《诗经》不收石鼓文,乃是孔子的粗心。“忆昔” 十八句,是叙发现石鼓的经过和建议留置太学。 “中朝”十句是叙当局不纳诗人建议,叹惜石鼓文物的废除。“方今”六句,希望在尊崇儒学的时代,能把石鼓移置太学。 章法整齐、辞严义密,音韵铿訇。

评赏资料:

盘空硬语,须有精思结撰,若徒挦摭奇字,诘曲其词,务为不可读,以骇人耳目,此非真警策也。……其实《石鼓歌》等杰作,何尝有一语奥涩,而磊落豪横,自然挫笼万有。

——清·赵翼《殴北诗话》

人当读李、杜诗后,忽得昌黎《石鼓》等诗读之,如游深山大泽、奔雷急电后,忽入万间广厦,商彝周鼎,罗列左右,稍稍憩息于其中,觉耳目心思;又别作宽广名贵之状,迥非人世所有,大快人意。

——清·延君寿《老生常谈》

典重瑰奇,良足铸之金而摩之石。后半旁皇珍惜,更见怀古情深。

——清高宗弘历敕编《唐宋诗醇》

山石 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题解:

此诗以开头“山石”二字为题,却并不是歌咏山石,而是一篇叙写游踪的诗。

作者此次所游为洛阳北的惠林寺,同游者有李景兴、侯喜、尉迟汾,时间是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农历七月二十二日。

此诗汲取了散文中有悠久传统的游记文的写法,按照行程的顺序,叙写从“黄昏到寺”、“夜深静卧”到“天明独去”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在韩愈以前,记游诗一般都是截取某一侧面,选取某一重点,因景抒情。 《山石》汲取游记散文的特点,详记游踪,而又诗意盎然,在构思方面是有一定新意的。

评赏资料:

直书即目,无意求工,而文自至。一变谢家 模范之迹,如画家之荆关也。 ——何焯《义门读书记》

昌黎诗陈言务去,故有倚天拔地之意。《山石》一作,辞奇意幽,可为《楚辞·招隐士》对,如柳州《天对》例也。 ——刘熙载《诗概·艺概》

不事雕琢,自见精彩,真大家手笔。许多层事,只起四语了之。虽是顺叙,却一句一样境界,如展画图,触目通层在眼,何等笔力!五句六句又一画,十句又一画,“天明”六句共一幅早行图画,收入议。 从昨日追叙,夹叙夹写,情景如见,句法高古,只是一篇游记,而叙写简妙,犹是古文手笔。

——方东树《昭昧詹言》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韩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州家申名使家抑,坎坷只得移荆蛮。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题解:

唐贞元十九年(803)韩愈与张署皆任监察御史。曾因天旱向德宗进言,极论宫市之弊,韩被贬为阳山(广东阳山)县令,张被贬为临武(湖南临武)县令。贞元廿一年(805)正月,顺宗即位,二月甲子大赦。八月宪宗又即位,又大赦天下。两次大赦由于湖南观察使扬恁的从中作梗,他们均未能调回京都,只改官江陵。

先因直谏遭贬,后又受抑于扬恁,适逢中秋良夜,身处羁旅客馆,举头望月之际,心中感触万分,不能不遣怀笔端了。

此诗笔调近似散文,语言古朴,直陈其事。诗中写“君歌”、“我歌”和衷共诉,尽致淋漓。开首四句,恰似序文,铺叙环境:清风明月,万籁俱寂。接着写张署所歌内容:叙述谪迁之苦,宦途险恶,令人落泪。最后写“我歌”,却只写月色,人生有命,应借月色开怀痛饮等等,故作旷达。明写张功曹谪迁赦回经历艰难,实则自述同病相怜之困苦。

全诗抑扬开阖,波澜曲折。音节多变,韵脚灵活。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极好地表达了诗人感情的变化。

相关评赏资料:

每读昌黎七言古诗,觉有飞舞翔翥之势。

——明·陆时雍《唐诗镜》

一篇古文章法。前叙,中间以正意苦语重语作宾,避实法也。一线言中秋,中间以实为虚,亦一法也。收应起,笔力转换。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纯用古调,无一联是律者,转韵亦极变化。

——清·赵执信《声调谱·拾遗》

此诗料峭悲凉,源出楚骚。入后换调,正所谓一唱三叹有遗音者矣。

——清·程学恂 《韩诗臆说》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题解:

这两首小诗是韩愈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看似平淡,实则来之不易。

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相关评赏资料:

“天街小雨润如酥……”,此退之《早春》诗也。“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此子瞻《初冬》诗也。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天街小雨润如酥……”,此韩诗也。荆公早年悟其机轴,平生绝句实得于此。虽殊欠骨力,而流丽闲婉,自成一家,宜乎足以名世。其后学荆公而不至者为“四灵”,又其后卑浅者落“江湖”,风斯下矣。

——元·刘埙 《隐居通义》

“草色遥看近却无”,写照工甚。正如画家设色,在有意无意之间。“最是”二句,言春之好处,正在此时,绝胜于烟柳全盛时也。 ——清·黄叔灿 《唐诗笺注》

(三)韩愈诗歌创作成就

韩愈的诗歌,内容丰富:首先,韩愈一生仕途坎坷,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社会动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有所感受。如《龌龊》、《忧彭城》写东郡水灾,《赴江陵途中》写关中旱情,《豐陵行》指斥了皇帝葬仪的奢靡,《华山女》揭露了豪门贵族的丑行和道教清修的虚伪,《送灵师》批判了佛教的蠹国败俗。其次,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歌咏,是韩愈诗中写得最有特色的篇章。如《南山诗》洋洋大篇,写终南山全貌;其诗中还有描写天台观日、瞿塘遇险、黄河夜渡、雾后登岳、湘山夜景、洞庭风浪、华山绝陉、太行瀑布的片断,均用雄奇瑰异的笔墨,在读者面前展现了魅人的画卷。另外,韩愈还有一些叙事咏物的诗篇,刻画事物形象生动,描绘情态体察入微;这类作品,还往往寄寓言外深意,耐人寻味。《郑群赠簟》、《赤藤杖歌》赞颂了手工艺品的精致,《听颖师弹琴》表现音乐的形象性和它强烈的感染力,都是这方面的佳作。

但韩愈诗歌影响更大的是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韩诗风格多样,他的五、七言绝句中,不乏情韵缠绵、轻灵有致之作,他七言古诗则写得古朴浑厚、平淡自然。但韩诗的最主要、最代表性的风格是雄奇险怪。对此,晚唐的诗论家司空图在《题柳柳州集后》中说:“韩吏部歌诗累百篇,而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撑扶于天地之间。物状奇怪,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宋代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也说:“退之之诗,大抵才气有余。故能擒能纵,颠倒奇崛,无施不可。放之则如长江大河,澜翻波涌,滚滚不穷;收之则藏形匿影,乍出乍没,姿态横生,变怪百出,可喜可愕,可畏可服也。”韩愈自己在《调张籍》中也表白说:“我愿生双翅,扑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着织女裳。”说自己要长起双翅,在东西南北四面八方去扑捉艺术的精灵,忽然之间,他与李、杜之间已取得了“交通”,千奇百怪的感受到了他的心里。这种奇怪的感受,好象用手去拔鲸鱼的牙、举起瓢去舀天河的水浆,好象腾身跳入了九天之外,浑身干净利落,就连织女织就的最轻薄的衣服也不用穿了。这就是他对诗歌艺术精髓的理解,可以看出他尚奇求怪的诗美追求。

韩愈雄奇险怪诗风的艺术表现

韩诗的雄奇险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韩愈诗歌语言的戛戛独造

韩愈在创作上是反对陈陈相因而提倡新创的,要求在创作上陈言之务去。因此,凡是别人用滥了、用俗了的语言,他都会竭力的避开不用。另外,韩愈从其趣味来看,他更喜欢有力度、有分量、有硬度的事物,因而他诗歌的语言也多是有力度硬度的。凡是轻柔的、无棱角、无力度的语言,他也是尽量不用。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就是“字向纸上皆轩昂”(《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

比如,史书有句话说:“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汉书·韩安国传》 )韩愈却偏要说“强箭穿鲁缟”(《荐士》),突出其力度。《感春》三首之三:

艳姬踏筵舞,清眸刺剑戟

《落齿》: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忆初落一时,但念豁可耻。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每一将落时,懔懔恒在己。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

皆是所谓下语狠猛者。为了求奇反俗,他还喜用巧喻。比如《寄崔二十六立之》:

连年收科第,若摘颔下髭。……侪辈妒且热,喘如竹筒吹。

以拔髭来比喻崔立之科场的顺利,又以喘粗气如竹筒吹火,喻同学辈对崔之嫉妒和羡慕。他的《听颖师弹琴》中: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阔地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比喻之丰富、生动与巧妙,在唐诗中是不多见的。

2. 韩愈诗歌立意与构思的奇特

韩诗在立意与构思上也表现得不同寻常。如他的《苦寒诗》:

啾啾窗前雀,不知已纤微。举头仰天鸣,所愿晷刻淹。不如弹射死,却得近炮

啾啾鸣叫的小鸟,受冻不堪,宁愿被弹射而死。因为死了,便可以被汤煮火烤而暖和。这就是设想的奇特。他的《孟东野失子并序》亦是如此。其《序》云:“ 东野连产三子,不数日失之。几老,念无后以悲。其友人昌黎韩愈,惧其伤也,推天命以喻之。” 诗曰:

失子将何尤?吾将上尤天。女实主下人,与夺一可偏?彼于女何有,乃令蕃且延。此独何罪辜,生死旬日间?上呼无时闻,滴地泪到泉。地祗为之悲,瑟缩久不安。乃呼大灵龟,骑云款天门,问天主下人,薄厚胡不均?天曰天地人,由来不相关。吾悬日与月,吾系星与辰,日月相噬啮,星辰踣而颠。吾不女之罪,知非女由因。且物各有分,孰能使之然?有子与无子,祸福未可原。鱼子满母腹,一一欲谁怜?细腰不自乳,举族长孤鳏。鸱枭啄母脑,母死子始翻。蝮蛇生子时,坼裂肠与肝。好子虽云好,未还恩与勤。恶子不可说,鸱枭蝮蛇然。有子且勿喜,无子故勿叹。上圣不待教,贤闻语而迁,下愚闻语惑,虽教无由悛。大灵顿头受,即日以命还。地祗谓大灵:女往告其人。东野夜得梦,有夫玄衣巾,闯然入其户,三称天之言。再拜谢玄夫,收悲以欢忻。

孟郊在数日间,连丧三子,十分悲痛,韩愈要劝慰孟郊,这本是十分严肃的事,如何措笔,一般人可能会正面去劝解。可是韩愈却写了一个虚构的故事,跟他开玩笑,让孟郊听了这个故事后破涕而乐,达到劝慰的目的。这就是韩愈诗歌立意与构思的不同寻常。

3. 韩愈的“以文为诗”

所谓“以文为诗”,也就是把散文创作中的一些手法,如散文的章法、句法、议论等运用到诗歌创作中来,形成诗歌艺术上的一些新特点。前人曾称“韩诗为唐诗之一大变”(叶燮《原诗》),韩愈大变唐诗,最主要的也体现在“以文为诗”上。

韩愈是散文大家,他诗歌的以文为诗,首先表现为将散文章法运用诗歌创作中。如《山石》一诗,从黄昏入寺写起,直写到第二天离寺,中间备写宿寺时的所历与所见,末尾以议论作结,全诗夹叙夹议,刻画逼真,情景如见。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即评云:“只是一篇游记,而叙写简妙,犹是古文手笔。”此外如《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雉带箭》等名作,都是以古文章法为诗者。

除了将散文的章法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外,韩愈还将散文的句法运用于诗歌创作中。韩愈的诗歌中,有不少诗篇在句式上打破诗的和谐整齐之美、打乱诗句的音节,而形成与散文句式相近的句式特点。在这方面最具有典型性的,就是他的《嗟哉董生行》了。我们可看诗的前半部分:

淮水出桐柏山,千里不能休。淝水出其侧,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寿安属县有安丰,唐贞元时,县人董生召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天子不闻其名,爵禄不及门;门外唯有吏,日来征租更索钱。嗟哉!董生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近日不得息,或山于樵,或水于渔。……

在这里,韩愈的诗句已与散文句十分接近了,这大约是他的一种有意识的探索。类似的作品,还有不少。

韩愈以文为诗的第三方面的表现,则是在诗中发议论。诗歌中发议论,在杜甫的诗歌中已见端倪,但将之大量的用于诗歌创作,却是从韩愈开始的。对于诗的议论,有的诗论家是持否定的态度的。如宋代的严羽提倡兴趣,崇尚兴象玲珑,所以他就反对以议论为诗。但是,诗的好坏并不单纯由有无议论所决定,关键在于议论的运用是否恰当。总体而言,韩愈的诗歌中有一些议论不算成功,比如他的《谢自然诗》与《豐陵行》等篇,程学恂《韩诗臆说》即批评说:“韩集中唯此(按,指《谢自然诗》)及《丰陵行》等篇,皆涉叙论直致,乃有韵之文也,可置不读。”但也有不少诗的议论是颇为精彩而为全诗增色的。比如他的《山石》诗末尾的议论:“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左迁蓝关示侄孙湘》尾联:“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都是全诗点睛者。

孟郊生平及其创作

(796)他四十六岁时,才登进士第。由于久困场屋,故登第后,心情极为愉快,为此他写了《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其集中少见的快诗。约四年后,即贞元十六年(800),赴洛阳应东都选,调溧阳尉,他迎母至溧阳奉养。但在任却不惯公务,县南五里有投金濑,树木葱郁,积水沮如,他常带小吏乘驴吟于积水旁,至日夕始返,县令因以一假尉代之,并分其半俸。后罢归奉母归乡,居常州之义兴庄。元和初,赴长安,河南尹郑余庆辟为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元和四年母卒,丁忧去官。至元和九年,郑余庆镇兴元,奏他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赴任途中,暴卒于河南阌乡县,年六十四。作品有《孟东野集》,存诗四百余首。

三、孟郊诗歌创作成就

(一)孟郊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在韩孟一派诗人中,孟郊是一位年辈较长且十分重要的诗人。他生于天宝十载,长韩愈十七岁,也是韩孟诗派中最早追求怪奇美的诗人。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家境贫寒,曾羁旅河南。从贞元七年至九年,连举进士不第,直到贞元十二年(796)他四十六岁时,才登进士第。由于久困场屋,故登第后,心情极为愉快,为此他写了《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其集中少见的快诗。约四年后,即贞元十六年(800),赴洛阳应东都选,调溧阳尉,他迎母至溧阳奉养。但在任却不惯公务,县南五里有投金濑,树木葱郁,积水沮如,他常带小吏乘驴吟于积水旁,至日夕始返,县令因以一假尉代之,并分其半俸。后罢归奉母归乡,居常州之义兴庄。元和初,赴长安,河南尹郑余庆辟为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元和四年母卒,丁忧去官。至元和九年,郑余庆镇兴元,奏他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赴任途中,暴卒于河南阌乡县,年六十四。作品有《孟东野集》,存诗四百余首。

孟郊一生仕途不畅,生活极为困顿。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曾说:“郊拙于生事,一贫彻骨,裘褐悬结。”他有《借车》诗云:“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答友人赠炭》云:“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从这些诗句中,可看出他生活的景况。由于生计艰难、仕途不畅、又加上疾病衰老、羁旅漂泊以及晚年丧子等原因,使得孟郊的心态变得落落寡欢、悲愤矫激。他诗歌内容及艺术上的诸多特点,均与他的这种心态密不可分。

(二)孟郊的是个创作成就

孟郊诗歌内容广泛,其中一些诗歌对社会问题以及下层人民的生活有所反映,但更多的则是写他这样中下层文士的穷愁困顿生活以及怨怼的情绪,也即“不平之鸣”。这一类诗歌是其诗歌主旋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生的艰辛与困顿,同时也可看到当时贫富不均、苦乐悬殊的社会矛盾。

在体裁上,孟郊诗多以乐府与古诗为主,不写律诗。追求古雅,是他写诗的祁向。韩愈曾称赞他说:“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作诗三百首,窅默咸池音。”(《孟生诗》)

就风格而言,孟诗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白描手法,平易浅显,不用典故与华丽辞藻,却感情浓烈,如《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另一类则是搜奇抉怪,写得矫激不平的诗。这类诗最能代表他的特点。他爱写苦寒之境、枯槁之美,诗的意境穷蹙寒涩。苏轼将他与贾岛并论,称为“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 》)。

大致而言,这类诗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 从审美情趣上看,他爱写一些丑怪、枯槁、惨厉、恐怖的事物。如《京山行》:

众虻聚病马,流血不得行。后路起夜色,前山闻虎声。此时游子心,百尺风中旌。

自六朝以迄盛唐,诗人们大都从山水中获得诗情,所领略到的是大自然赏心悦目的美,他们在大自然中追求安宁、幽静,追求超脱尘世喧嚣的悠闲情趣,但孟郊这首诗却把恐怖气氛带到山水诗中来了。再如写惨厉之景的,如《寒溪》九首其三、其七:

晓饮一杯酒,踏雪过清溪。波澜冻为刀,割凫与。宿羽皆剪弃,血声沉沙泥。独立欲何语,默念心酸嘶。……

尖雪入鱼心,鱼心明愀愀。如罔两说,似诉切割由。谁使异方气,入此中土流。剪尽一月春,闭为百谷幽。仰怀新霁光,下照疑忧愁。

第二,从构思上看,孟诗刻意求奇求险,显得十分奇特。

韩愈曾说他的诗是“刿目鉥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掐擢胃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贞曜先生墓志铭》)孟诗重炼意,穷入冥搜,常用出人意料的想象和异乎寻常的思维方式,对所摄取的形象加以描述、形容、组合,达到熟中求生,平中显奇,变常为新的审美效果。

如下面两首诗: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古怨》

妾恨比斑竹,下盘烦冤根。有笋未出土,中已含泪痕。 ——《闲怨》

再如《寒地百姓吟》: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劳。霜风破四壁,苦痛不可逃。高堂槌钟鼓,到晓闻烹炮。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华膏隔仙罗,虚饶千万遭。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游遨者为谁,君子为郁陶。

又如《秋怀》十五首之二、五、十二: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病骨可物,酸呻亦成文。瘦损如此枯,壮落随西曛。

老虫干铁鸣,惊兽孤玉咆。

这些诗从构思到意象、用词,均属生硬、险怪、艰涩之类,为人所思量不到者。

第三,孟诗在语言上反俗避熟、硬语盘空,但又力求妥帖。

韩愈说他是“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荐士》),准确地概括了他诗歌的语言特点。孟郊由于心态悲愤矫激,写诗又以苦吟著称,因而他的诗歌语言一反常态,力求写得新奇,显出戛戛独造的个性。

这表现为:一是喜欢突出事物的硬度与质感,如《石淙》十四首中写水:

朔水刀剑利,秋石琼瑶鲜。(其四)

百尺明剑流,千曲寒星飞。(其八)

峡水剑戟狞,峡舟霹雳翔。(其十)

《秋怀》十五首中写月光:

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其三)

老骨惧秋月,秋月刀剑棱。(其六)

二是下狠猛语,如

蜜蜂为主各磨牙,咬尽万木村中花。(《济原寒食》其七)

总之,孟诗好奇矜新,有意矫正圆熟精巧的诗风,以“入深”、“搜胜”、“升险”、“逃俗”为美学理想,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但孟诗也有题材狭窄,思致偏涩,有时说教议论过多,形象不够完整等欠缺。

四、贾岛及其诗歌创作

贾岛(779—843 ),字阆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曾为僧,法名无本,后在京洛遇韩愈,遂还俗应进士举。约五十多岁时曾官长江主簿,后世因称贾长江。后迁普州司仓参军,卒于任上。贾岛出身低微,先世无考,当属寒门。作品有《贾长江集》,现存诗四百余首。他长于五律,诗集中也以五律居多。

和孟郊一样,贾岛也是中唐苦吟诗人。他曾经在“独行潭底影,数息池边树”(《送无可上人》)诗句后注过一首小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就诗的境界言,他的诗多幽僻之境,故后人有“郊寒岛瘦”之评。不过他的诗句多是经过反复锤炼,显得十分省净,常有耐人寻味的佳句。如“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寄朱锡珪》),“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暮过山村》)“柴门掩寒雨,虫响出秋蔬”(《酬姚少府》),“马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江亭晚望》)等,均颇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圣俞语)。其写得较好的作品有《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夜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感情深厚,语言清新生动。此外,他的五绝《剑客》、《寻隐者不遇》也都是出色之作: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写得朴素率真,无雕琢之痕。

总体而言,贾诗的风格清深幽峭,但缺乏强烈的喜怒哀乐之情。他是远远地站在社会之外,在禅房山林幽僻之境中表现自己的趣味。这种趣味对后来一些找不到出路的失意文人有很大的影响。晚唐李洞“酷慕贾长江,遂铜写岛像,戴之巾中。常持数珠念贾岛佛,一日千遍。人有喜岛者,洞必手录诗赠之,叮咛再四曰:’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李洞》)南宋的“四灵”、江湖诗派,均宗法贾岛。

五、李贺生平和创作

(一)李贺生平与创作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宗室郑王(疑为唐高祖李渊叔父大郑王李亮)之后,河南昌谷(今宜阳)人。其父晋肃,在边疆做过小官,后又做过陕县令。

李贺七岁即善属词,十五岁左右即以乐府诗知名一时。人们把他与老一辈诗人李益并称为“二李”。他作诗时,“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李贺小传》)

元和二年(807)秋,韩愈以国子博士分司东都,十七岁的李贺从家乡昌谷到洛阳以诗拜谒,受到韩愈的器重。此后,韩愈曾与皇甫湜过访李贺,贺因赋《高轩过》诗。韩愈劝贺举进士。元和五年(810),贺应河南府试,写成《十一月乐辞并闰月》,成绩优异,被荐应进士举。而与贺争名者非议曰:贺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贺不当应进士第,韩愈作《讳辩》为之辩护:“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能为人乎!”然贺迫于舆论压力,终未考进士。

元和六年(811)春,李贺重返长安,以恩荫就任太常寺奉礼郎(执掌祭祀,从九品官上)。李贺以其似奉帚的臣妾,不堪屈辱与冷落,任职不到三年,即告病辞去。在京期间,李贺创作了《李凭箜篌引》、《赠陈商》、《金铜仙人辞汉歌》等佳作。

李贺未成年而丧父,家境穷困。为衣食所迫,元和十年(814)夏秋间,李贺去潞州依张彻(韩愈女婿)。寄食三年,无所获而归。元和十二年(816),李贺病逝于昌谷,时年二十七,存诗二百四十一首。

李贺才华过人,具有远大抱负。但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政治极端混乱的时期,加上他不能举进士,使得他杜塞了建功立业、致身通显的坦途,在政治上完全失去了出头的希望,因而使他陷于极度抑郁愤懑之中。这也是他的诗中具有凄戾的感情色彩和磊落不平之气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李贺诗歌内容

李贺诗歌,就内容而言,尽管也有一些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但就其主调来看,还是以反映怀才不遇的愤懑与牢骚者居多。他曾在诗中写到了他充满浪漫色彩的理想。如《南园》十三首: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工。

同时,他对自己的才能非常自负。《马诗》二十三,即以马自喻,写其不同寻俗的才能气质与追求: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但是,当他的理想在现实中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后,他便在诗歌中将一腔苦闷、牢骚与愤激,尽情地发泄出来,如: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浩歌》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雪千年土中碧。——《秋来》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开愁歌》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少年心事当云,谁念幽寒坐鸣呃。——《致酒行》

据《新唐书》本传载,李贺的长相是“纤瘦、通眉、长指爪”,他体质羸弱,长相丑陋,这就形成了他压抑、郁闷而又敏感的个性,加上他任过三年掌管祭祀的奉礼郎。因此,他的诗歌在趣味上也就很独特,他追求一种抑郁哀怨、诡幻斑斓的美,他爱写鬼怪、写死亡、写游仙、写幻想、写丑陋的事物,如他的《梦天》、《苏小小墓》、《唐儿歌》等。 正由于他的诗在趣味上多荒幻鬼怪,风格幽奇冷艳,因而他有“诗鬼”之称。

(三)李贺诗歌艺术成就

李贺是一个极富艺术创造力的诗人。他在“笔补造化”、巧夺天工(《 高轩过》 )的艺术理想的激励下,呕心苦吟,独辟蹊径,力图捕捉新的意象,创造新的意境,在题材选择、意境提炼、形象刻画、诗意构思、字词运用等方面,都能做到新绝奇险,力避凡俗。

杜牧《李长吉诗集序》云:“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 殿,梗莽丘陇,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幻荒诞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词或过之。……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明人高棅谓其“天纵奇才,惊迈时辈,所得离绝凡近,远去笔墨畦径。”(《唐诗品汇》)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的诗歌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想象的成分。这一特点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巧妙而又多样的修辞手法而造成的。

他的诗歌,尤其喜欢运用拟人、比喻、夸张、通感等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而带有“虚幻荒诞”的怪异色彩。如运用拟人,在他的笔下,芙蓉会哭,香兰会笑(《李凭箜篌引》:“芙蓉泣露香兰笑”);天不仅会受惊,而且还因受惊使补天的石头破裂并逗惹起阵阵秋雨(同上诗:“石破天惊逗秋雨”) ;山顶古老的桂树,还会吹出忧郁苦涩的清香(《帝子歌》:“山头老桂吹古香”)。

他的诗运用比喻很多也很生动,如《南园十三首》其一: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一般人多喜用花比美女,而此诗中,他却用美女西施之面庞比花,却又十分贴切。“嫁与春风不用媒”,喻落花随着春风飘去,亦十分精巧。此句常为后人化用,如韩偓《寄恨》说“迷花不肯嫁东风”,贺铸《踏莎行》:“当年不肯嫁东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张先《一丛花令》:“不如桃李,犹解嫁东风”等。

他的想象也非常丰富而奇特,因而他诗中的比喻多曲折而怪异。《天上瑶》中“天河夜转漂星回”,把天河想象成河,所以星星也就在其中飘荡。《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忆君清泪如铅水”,因为是铜人,所以其泪水也就是铅水。有时,不仅想象丰富,而且还使用夸张的语言,使感情表达的更为强烈,如《秋来》:“思牵今夜肠应直,……恨血千年土中碧”,弯弯的肠子因为今夜强烈的思念情绪也应被牵直了,……充满怨怒的血化作碧玉,永远埋在泥土中。

他诗中有时还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触觉和听觉、视觉相互融通。如“杨花扑帐春云热”(《蝴蝶飞》)、“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等。

李贺诗歌中意想的虚幻性与其选材是有关系的。他诗中的选材往往新颖而怪异,富有传奇色彩。如《金铜仙人辞汉歌》、《梦天》、《天上谣》、《神弦》、《神弦曲》、《神弦别曲》、《苏小小墓》等等。他的特殊才能还在于能化腐朽为神奇,即使不是奇特的题材,他也能够赋于这题材以新的意义、新的生命。

第二,李贺诗歌的构思不拘常法,意想之间的跳跃性很大,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梦天》一诗,前半写天上,后半写人间,跨越了神人两个世界。《秦王饮酒歌》前四句充满对秦王激赞之情,后九句则含有很深的讽刺意味,由褒到贬,意想跳跃很大。李贺诗歌意想的这种跳跃性,大约一是与他写诗时激动的情绪有关,二是与他写诗时的构思方式有关。李商隐《李长吉小传》云其写诗:“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由于意象的跳跃,增加了诗的容量与深度。

第三,李贺诗歌的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为了求奇,他的诗常在事物色彩和情态上着力。如他写“绿”,有“寒绿”、“颓绿”、“丝绿”、“凝绿”、“静绿”;写“红”,有“笑红”、“冷红”、“愁红”、“老红”;写“鬼灯”曰“漆”,写“鬼火”曰“碧”;“风”有“酸风”,“雨”有“香雨”,龙凤的“玉脂”会“泣”,“天”也会“老”等。

李贺诗歌这些手法的运用,形成了他独特的幽峭奇崛,秾丽凄清的浪漫主义风格。他之所以能够写出体现高度艺术成就的“长吉体”,固然得力于他在写作中的勇于创新、戛戛独造,还和他广泛借鉴艺术遗产有关。他汲取了《楚辞》的奇诡变幻,鲍照的险峭夸饰,李白的想落天外,古乐府的绮丽清新,诗人把它们冶于一炉,构成了“长吉体”瑰奇的新面目。李贺在中唐诗坛以“长吉体” 独树一帜,歌唱了他的时代,开拓了唐诗新的艺术境界,丰富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影响深远。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温庭筠也都写了不少“长吉体”,南宋的刘克庄、谢翱,金代的李天英、王飞伯、刘龙山,元末的杨维桢,明代的徐渭,清代的曹雪芹、龚自珍、黄遵宪等人都善于学习或借鉴李贺诗的风格。

(四)李贺诗歌选读

1.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题解:

箜篌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箜篌在古代除宫廷乐队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中国盛唐(618-907)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箜篌演奏艺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的箜篌先后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在日本东良大寺的寺院中,至今还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但是,这件古老的乐器,从十四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顾况《李供奉弹箜篌歌 》),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欣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但是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韩愈的诗写法构思均异。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象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等。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这两句固然写得很妙),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给人们的感受、描绘乐声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幽玄神怪,至此而极,妙在写出声音情态。——明·郭《增定评注唐诗正声》

本咏箜篌耳,忽然说到女娲、神妪,惊天入月,变眩百怪,不可方物,真是鬼神于文。 ——清·黄周星《唐诗快》

2.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李贺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题解:

金铜仙人是汉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围”(《三辅故事》),异常雄伟。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习凿齿《汉晋春秋》说:“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即铜人)或泣,因留霸城。”

据朱自清《李贺年谱》推测,这首诗大约是元和八年(813),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李贺故意去掉史书上“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三国志》注引《魏略》)的情节,而将“金狄或泣”的神奇传说加以发挥,并在金铜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物和人、历史和现实便融为一体,从而幻化出美丽动人的艺术境界来。

诗中的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此诗写作时间距唐王朝的覆灭(907)尚有九十余年,诗人何以产生兴亡之感呢?这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境遇来理解、体味。自从天宝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伏彼起,西北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艺术欣赏:

诗思奇特,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怨愤之情,溢于言外,又非怒目圆睁、气峻难平。语言峭拔,而又妥帖精妙。音韵参差,而又整饬绵密

《梁魏录》云:李贺歌造语奇特,首云“茂陵刘郎秋风客”,指汉武帝言也。又云“魏官牵车指千里”,此言魏明遣人迁金铜仙人于邺也。又云“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此语尤警拔,非拨去笔墨畦径,安能及此! ——宋·何汶《竹庄诗话》引

此首章法正显,结得渺然无际,令人神会于笔墨之外。——清·史承豫 《唐贤小三昧集》

3. 苏小小墓 李贺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题解: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名妓。今杭州西湖边有“慕才亭”,相传是她和她倾慕的书生当年相会的地方。她以百金助一穷困潦倒书生去应考,痴情地等待着书生归来迎娶,哪知书生一去不返。她又不甘心做他人的小妾,十九岁就早夭了。苏小小的形象本身就像是一个梦,她很重感情,从对情的坚贞到对美的执着,面对死亡,她恬然自适,觉得死神在十九岁时的造访,乃是对她的最大成全,这样她就可以给后人留下一个永恒的凄美的印象。古乐府中有《苏小小歌》,相传是她的作品:

我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她不幸的身世和出色的才情,引起了后代无数文人的兴趣。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说:“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

李贺此诗由景起兴,通过一派凄迷的景象和丰富的联想,刻画出飘飘忽忽、若隐若现的苏小小鬼魂形象。

艺术欣赏:

这首诗以景起兴,通过景物幻出人物形象,把写景、拟人融合为一体。写幽兰,写露珠,写烟花,写芳草,写青松,写春风,写流水,笔笔是写景,却又笔笔在写人。写景即是写人。用“如”字、“为”字,把景与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描写了景物,创造出鬼魂活动的环境气氛,同时也就塑造出了人物形象,使读者睹景见人。

诗中美好的景物,不仅烘托出苏小小鬼魂形象的婉媚多姿,同时也反衬出她心境的索寞凄凉,收到了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这些景物描写都围绕着“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这一中心内容,因而诗的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得到集中的、充分的揭示,显得情思脉络一气贯穿,具有浑成自然的特点。

通首幽奇光怪,只纳入结句三字,冷极鬼极。诗到此境,亦奇极无奇者矣。 ——《李长吉集》引清·黎简评语

兰露啼痕,心伤不偶。风尘牢落,堪此折磨。迄今芳草青松,春风锦水,不足仿佛妍。若当日空悬宝车,烧残翠烛,而良会维艰,则西陵之冷雨凄风,不犹是洒迟暮之泪耶?贺盖慷慨系之矣。

——清·姚文燮 《昌谷集注》

六、刘禹锡及其诗歌创作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一说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人。贞元九年进士,后又中博学宏词科。永贞元年(805),他参加了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迁连州、夔州、和州刺史。晚年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故后世称刘宾客。刘禹锡是韩、柳的好友,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诗文均以渊雅深刻、爽健老辣著称。晚年与白居易酬唱,白视之为“劲敌”,称其为“诗豪”。有《刘宾客集》。存诗八百余首。

刘禹锡是一个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家与文学家,在政治上也有着进步见解。顺宗永贞元年,当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时,刘禹锡即积极地参与其中,并成为其骨干成员之一。由于宦官等保守势力的反对,这场变革很快就失败了,他也因此被贬蛮荒,前后长达二十余年。

但是,刘禹锡是一个性格豪迈而刚毅的人,即使在远贬期间,他也没有屈服,而是不断运用诗文向政敌进行不懈的斗争。如他在贬谪期间所写的《聚蚊谣》、《鹈鴂吟》、《飞鸢操》、《昏镜词》等,这些诗运用寓言的形式,托物寄兴,借题发挥,或讽刺政敌的渺小、丑恶,或借慨自己遭时不祥,有志无成,寓意鲜明,锋芒毕露,具有很强的倾向性。

在贬谪十年后,元和十年(815),他被召回京,写了《元和十年自朗州承诏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由于诗中用桃树影射了新得势的权贵,他再度遭到贬谪。但十四年以后他再回到京师,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讽刺比前一首更辛辣,态度也比前一首更倔强。

他对时政的不满,又往往通过咏物表现出来。在《飞鸢操》里,他借飞鸢的形象讽刺了那些身居高位 而贪得无厌、妒害贤能的人物:“鹰集仪形蚂蚁心,虽能戾天何足贵!”在《秋萤引》里,他把“天生有光非自炫 ”的秋萤和蚊虫妖鸟的丑恶阴暗形象作对比,表现出对阴谋权奸人物的轻蔑。在《聚蚊谣》中他说:“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更在痛骂政敌中表达了政治斗争胜利信念。他说张九龄贬于外地之作,“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吊张曲江》序)。其实也可以用来解释他这些作品的现实精神。

作为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政治家,刘禹锡的诗歌内容比较广泛。在《贾客词》一诗,反映了中唐时期“贾富伤农”的不合理现实;《畲田行》描述了夔州一带山乡农民刀耕火种的畲田劳动;《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叙写了莫徭人的大规模狩猎场面。

他的一些咏史怀古之作,在低徊唱叹中寄寓自己对历史兴亡变化的沉思,写得尤为出色,如《西塞山怀古》、《石头城》:

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山围故国周遭在,浪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他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虽非怀古之作,但也十分出色: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他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到京城后的深沉感叹: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荣。自然界平凡现象中,暗示着社会人事新陈代谢的哲理。更可贵的是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衰老颓唐。白居易称赞这两句诗“神妙”,“在在处处应用灵物护之”(《刘白唱和集解》),正是赞美他深刻的艺术概括力量。

除前述诗歌外,刘禹锡诗集中还有两卷乐府诗。这是他贬谪与任地方官时努力学习民歌的成绩。这些作品有《竹枝词》(共两组,一组九首,一组两首)、《杨柳枝词九首》、《踏歌词四首》、《浪淘沙词九首》等。这些作品中,他既学习民歌,又有所提高,从而成为他作品中最引人瞩目的作品,深为后人所称赏。如《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里用“晴”“情”的双关谐音表现爱情,极富民歌风味。再如《竹枝词九首》其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以前民歌往往用花比女子,这里却用来比男子,又别有一种风致。他也用民歌表现劳动生活。如《浪淘沙》之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这些诗都有健康开朗的情绪和浓厚的地方色彩,既在形象、音调、表现手法上吸收了民歌特点,又经过诗人的加工创造,显得更为凝炼集中。后来许多学习民歌的诗人也往往从中得到启发。

刘禹锡有时也用民歌的形式一直接反映农民的生活,如《插田歌》生动地描写了农民夏天插田的情景,又通过一段有趣的对话,对爬到小官吏地位便得意忘形的“计吏”进行辛辣的嘲笑。用农民口语,写得绘声绘影,是一首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

总的来说,刘禹锡的诗,律诗、绝句比古诗成就高,仿效民歌的乐府小章尤为著名。“开朗流畅,含思宛转”,“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胡震亭《唐音癸签》)当时白居易称他为“诗豪”,宋代苏轼、黄山谷,对他都很推崇。

七、柳宗元及其诗歌创作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进士,后参与王叔文集团的革新活动,先后任监察御使里行、礼部员外郎等职。革新失败后,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被诏回京,旋又贬柳州刺史,在柳州四年,元和十四年卒于任上,时年四十七。后世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是中唐时期一位优秀的诗人。留下来的诗歌仅一百多首,但历来评价很高。尤其是宋代大诗人苏轼,他曾说:“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评韩柳诗》)又说,柳宗元、韦应物的诗是“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

他的诗和散文一样,大部分都是贬官永州、柳州时期写的。内容多抒发自己悲愤抑郁和离乡去国的情思。如著名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这是他贬官柳州后,寄给同贬的四位朋友的。诗里不仅表现了自己离乡别友的悲苦心情,“惊风”“密雨”一联,托景寓意,流露了作者对时事的忧伤和处境的险恶。《岭南江行》的“射工巧视游人景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也表现了同样的手法和用意。写思乡的如《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比喻新鲜,设想奇特,强烈地表现了思乡的感情。

柳宗元的山水诗,情致深沉委宛,描绘细致简洁,艺术成就很高。历来文学批评家把他和陶渊明并称,也主要是指他这类作品。如他的名作《南涧中题》: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渝漪。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在风声林影中漫步独行,静思身世,透过羁旅的寂寞和怀旧的忧伤,流露出一线恬然自适的欣慰。这首诗和他《永州八记》中的《石涧记》是相为表里之作。其他如《夏初雨后寻愚溪》、《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意境也约略相同。沈德潜说柳诗得陶渊明之“峻洁”,概括得非常准确。他的《渔愈》一诗,也写得很好: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这里通过渔夫生活的描绘,表现出作者所向往的“云无心而出岫”的自由生活的境界。江上日出景色的变化尤其写得奇妙动人。他的五言绝句《江雪》也是历来传诵的名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茫茫大雪中突出地写一个寒江独钓的老翁,隐然见出诗人高怀绝世的人格风貌。

柳宗元的山水诗,尽管情景各有不同,但处处都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性格,同时又往往流露出被贬远荒的幽忧,正如前人说“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沈德潜《唐诗别裁》)。姚莹《后湖诗集》中《论诗绝句》也说:“史法骚幽并有神,柳州高咏绝嶙峋。”这些评语都说明了柳宗元诗歌的艺术特色。

柳宗元诗歌风格的形成,一源于他独特的遭际与处境,二则源于他的个性气质。他在《与李翰林建书》中,曾这样描述他在永州的谪居生活与感受:“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出,负墙搔摩,伸展肢体,当此之时,亦以为适,然顾地窥天,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后来再贬柳州,他的生活境遇也没有多大的改变。而在个性气质上,柳宗元又是一个执著倔强而不善于自处与排遣的人,正由于此,他的诗歌才表现出与遭遇相近的刘禹锡不同的风格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