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字长文,经济学发展史。

 大脚怪 2023-07-09 发布于山东

17世纪

经济学在17世纪属于启蒙时期,就像天降破晓,迷雾缭绕;就像人初长成,懵懵懂懂。

这个时候出现了几个伟大的启蒙先驱拨开迷雾,照亮整个经济学界的大地。

图片

01 大卫·休谟

苏格兰哲学家,货币数量论的最早阐述者,所有的自由主义思想都受到大卫·休谟的怀疑论的影响。

他是经验主义和怀疑主义的代表,也是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先驱他对因果关系、归纳推理、自我认知、实践理性、道德情感等问题提出了有影响力的观点,对后来的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维特根斯坦、罗素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后面所有自由主义、放任主义、市场主义的经济学家都受到大卫休谟不可知论思想的影响,因为市场不可知,所以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

尤其是对后世另外一位经济学界的重量级人物哈耶克的思想影响巨大,哈耶克倾其一生都在反馈苏联式的计划经济。

哈耶克认为任何计划式的经济政策都注定失败,因为计划前提是了解,而政府不可能了解有无数个个体组成的市场,市场太复杂了。

与此同时自由主义还受到自然法和自然秩序思想的影响,意思是指人的理性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的理性,那就是自然。

最重要的是大卫休谟对经济学巨擘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影响及其大,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他启蒙了亚当斯密,而亚当斯密点亮了整个近现代商业文明和经济学理论的天空。

图片



02 威廉·配第

英国经济学家,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的价值源泉归于劳动。

威廉·配第是一位英国经济学家,他是英国经济学的先驱,被认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鼻祖之一,也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涉及价值、税收、国力、人口、财富等领域。他最先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命题,认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产生价值的思想对大卫·李嘉图和马克思的理论都有很大的影响。

他也是最早运用统计和数学方法来分析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家。

他首次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所需的劳动时间。劳动价值论对后来的经济学巨擘马克思的理论有很大影响(价值取决于必要劳动时间等等)
他创立了政治算术学,即运用统计数据和数学模型分析政治、社会和经济问题的方法。
他提出了国民收入核算的概念,试图估算英国的总产出、总收入和总支出。
他主张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反对重商主义和政府干预。
图片


03 布阿吉尔贝尔

布阿吉尔贝尔是法国经济学家,他批判重商主义,提出自然秩序的思想。

他认为财富是指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金银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土地的耕种,即农业生产。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所需要的一般劳动时间
他反对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和自然秩序。他认为社会经济活动具有自己的规律性,人们应该顺从自然规律办事。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基本都是自由主义者,这也非常容易理解。
这是因为启蒙时期是欧洲思想和文化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强调理性、自由、平等、人权和进步的价值,反对传统的权威、教条、偏见和迷信。
启蒙时期的经济学家受到了古典自然法思想的影响,认为人类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包括生命权、财产权和契约权,政府的作用应该是保护这些权利,而不是干预人们的经济活动。
启蒙时期的经济学家也受到了科学革命的启发,运用实证的方法和数学的工具分析经济现象,寻求经济规律和原理,主张建立一种基于理性和自然秩序的经济体系。
启蒙时期的经济学家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和历史的需要,他们批判了路易十四时期的重商主义政策,主张取消贸易壁垒和垄断特权,促进国内外市场的发展,提高国民收入和福利。
自然秩序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典自然法思想,即认为存在着一种超越人类意志和法律的普遍和不变的道德准则,它源于上帝或自然的理性。
自然法又源自哪里?
自然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他们提出了自然法的概念,认为存在着一种超越人类意志和法律的普遍和不变的道德准则,它源于上帝或自然的理性,能够指导人类的行为和社会秩序
这是从理性的角度,上帝的理性或者自然的理性必定高于人的理性,因为上帝是全知全能全视角的观察世界,最理性的选择是让最理性的自然法来支配社会,而不是人类。
经过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如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人的继承和发展,自然法与神圣启示相结合,认为自然法是上帝在人类心中刻下的永恒法,是人类理性参与神圣理性的方式,能够揭示人类的天赋权利和义务。
从宗教理性的角度自然法是上帝留在人心的真理和神性,让真理运行是最理性的选择。
哈耶克提出的自发秩序其实就是自然秩序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它们都强调了理性、自由、进步等价值,反对了传统的权威、教条、偏见和迷信。它们也都认为市场机制是一种有效的自然秩序或自发秩序,能够保证人类的福利和效率 。

图片


小结:
启蒙运动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点了一盏灯,本篇文章也正如启蒙运动时期的经济学为大家开个头,接下为大家介绍经济学发展史的重头戏。


18世纪

18世纪:开拓。这个世纪是经济学的开拓期,他们主要关注价值、分配、增长、发展等问题,为后来的经济学开辟了一些方向。

图片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征是: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量,而不是取决于供求关系或者效用。
以分配理论为核心,认为社会收入分为三大部分:工资、利润和地租,它们分别归属于三个阶级:工人、资本家和地主。古典政治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三个部分的形成和变化的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以自由主义为立场,主张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政府干预只会造成市场失灵。古典政治经济学倡导自由贸易、反对重商主义和保护主义,也反对垄断和寡头,强调竞争的作用。
古典政治经济学被马克思称为“正统”或“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与其后出现的“庸俗”或“辩护”的政治经济学相对立。

01 重农学派

财富的根本来与是土地,其他的财富只不过是通过一种形式转换成另外一种形式,只有土地上谷物和果实才是从无到有,凭空产生的

重农学派是兴起于18世纪50至70年代法国的一个经济流派,该派直接继承法国启蒙运动“自然秩序”的哲学观念布阿吉尔贝尔提出的自然秩序,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提出了基于大力发展农业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做好了经济思想上的准备。

重农学派经济哲学的现代意义则在于,其成功探索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经济与哲学实现结合并作用于社会的可能性与具体途径。
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弗朗索瓦·魁奈、杜邦、杜尔哥、米拉波等,他们认为国家财富的根本来源是土地生产及土地发展,即农业生产,而其他的经济活动,如制造业和商业,只是利用农业产品的盈余部分,将其转化为另外的产品形式。
他们认为农业生产具有创造净收益的特殊性,而其他行业只能创造粗收益,因此农业是唯一能够增加社会财富的行业
重农学派反对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和自然秩序。他们认为社会经济活动具有自己的规律性,人们应该顺从自然规律办事,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去追求金银财富。
'欧洲的孔夫子'。索瓦·魁奈是法国的经济学家,重农主义的领袖和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先驱。他被称为“欧洲的孔夫子”,因为他对中国的经济和哲学有所研究和借鉴。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经济表》,用图表形式展示了社会各阶层和部门之间的经济循环和平衡。他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国家干预和重商主义
他提出了纯产品学说,认为只有农业能创造净收益,增加社会财富,而其他行业只能创造粗收益,改变财富的形态 。

02 自由主义

所谓自由主义就是信奉市场有自我调节能力,反对政府干预。

亚当·斯密,古典政治经济学算是经济学正式开端,亚当·斯密算是经济学真正意义意义上的开山鼻祖。他在1776年所著作的《国富论》里提出的“无形的手”的概念一直到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依旧被奉为圭臬。

李嘉图是比较利益理论的创始人,比较利益影响究竟有越大?可以说今天贸易全球化就是按照比较利益的理论在进行。

比较利益理论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和基础,即每个国家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相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贸易互换,从而提高各自的效率和福利。

西斯蒙第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反映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一种经济理论。小资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中间阶层,一方面它批评与小资产者利益发生冲突的资本主义现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弊病,对资本主义剥削进行了批判;另一方面它又维护私有制。

图片


二、庸俗经济学

庸俗经济学顾名思义,是马克思对于一些政治经济学家的批判性的称呼,他认为这些经济学家没有真正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规律,而只是对表面现象进行了肤浅和辩护的描述。

庸俗经济学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相对立,虽然古典政治经济学也有一些错误和局限,但至少试图探究商品的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收入的分配等问题,从而为马克思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基础。

庸俗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马尔萨斯和萨伊等人,他们主要在19世纪初到中期活跃。
庸俗经济学的主要特征是:
否定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供求关系或者效用,而不是取决于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量。
否定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家的利润不是由剥削工人所得,而是由资本家的节约、风险或者生产力所得。
否定分配理论,认为社会收入不是按照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形式分配给三个阶级,而是按照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给劳动、资本和土地。
否定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不是由相互对立和冲突的阶级构成,而是由相互合作和和谐的个人构成。
庸俗经济学它对当时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了粉饰和美化,也对后来的经济思想和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庸俗经济学被马克思称为“政治经济学的衰落”,与他自己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

马尔萨斯《人口论》和马尔萨斯陷阱

马尔萨斯是英国人口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以其人口理论闻名于世。他在《人口论》中指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源只能按算术级数增长,所以不可避免地要导致饥馑、战争和疾病;呼吁采取果断措施,遏制人口出生率(中国可能是受这个理论影响最大的国家)

这个理论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或马尔萨斯灾难。他的理论对后来的经济学家和社会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受到了不少的批评和反驳。

萨伊和萨伊定律

萨伊是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开创者,最著名的是萨伊定律。

萨伊定律,又称为市场定律,是指商品的生产就会创造出对其他商品的需求。换句话说,供给创造出自己的需求。人们通过生产和提供商品或服务来获得收入,然后用这些收入来购买其他商品或服务。

萨伊定律是由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赛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论》中提出的。
他写道:“一种产品一旦被创造出来,它就立即为其他产品提供了一个市场,其价值相当于它自身的价值。” 
他还写道:“我们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产品来购买别人的产品——我们能够购买的价值等于我们能够生产的价值,所以人们能够生产得越多,他们就能够购买得越多。” 
萨伊定律的主要假设是:
人们不会囤积货币,而是会把所有的收入都用于消费或投资
市场是自由竞争和灵活调整的,不存在垄断或刚性价格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有完全的信息和理性预期,不存在不确定性或误判
萨伊定律的主要含义是:
经济活动是由生产驱动的,而不是由需求驱动的。生产决定了需求的规模和结构,而不是反过来。在此基础上凯恩斯发展出了他自己的凯恩斯主义,一旦经济陷入困境,就由政府来进行投资和消费,虽然凯恩斯学习萨伊的理论,但是凯恩斯却被判了萨伊的立场。
经济体系是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的,不会出现总供过于总求或总求过于总供的情况。任何部门或行业的供需失衡都会通过价格变动和资源转移而得到纠正。
政府干预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需求,只会导致通货膨胀或债务危机,而不会增加实际产出或就业。
萨伊定律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它支持了放任自由和非干涉主义的观点。
图片


19世纪

如果说18世纪是经济学开荒拓土的世纪,那么19世纪就是经济学理论百花齐放的世纪。这100年使得经济学理论走向成熟,尤其是数理学派的诞生使得经济学渐渐地变成一门实证科学。

19世纪:发展。这个世纪是经济学的发展期,他们主要关注均衡、效率、选择、制度等问题,为后来的经济学提供了一些方法。
图片

一、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他是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对前面18世纪的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总结,完成了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穆勒综合了亚当·斯密以来的古典经济学,同时提出了改善资本主义制度的方案。他的理论涵盖了生产、分配、交换、社会进步和政府干预等方面。参考阅读👉经济学史上的3次大总结。


二、社会主义思潮

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卡尔·马克思。卡尔·马克思是一位犹太裔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革命理论家、新闻从业员、历史学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被誉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开创者。

马克思一生出版过大量理论著作,包括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和1867年至1894年出版的《资本论》。

他主张社会是在控制生产资料的统治阶级,以及提供劳动生产的劳动阶级间不断阶级斗争中发展而成的。他认为国家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运转,而这一点又常常被视为大众的公共意志,并预言国家必然会走向消亡。

他同时也预言如之前存在过的社会经济体系一样,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会导致它自身的灭亡,并会被新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所取代。

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创始人,长期以来受到各个方面的赞美和批评,他也被人们认为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马克思主要借鉴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
他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但摒弃了其唯心主义,并将其改造为唯物主义辩证法。
他吸取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但摒弃了其形而上学和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唯心观点,并将其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他批判地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剩余价值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他批判地吸取了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以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和主张,阐明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建设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图片

三、历史学派

01 德国历史学派

经济学说史上的旧派历史学,是指19世纪中后期在德国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流派,也称为德国经济历史学派。

主张用历史方法研究各国各时期的经济现象。它代表了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主张保护贸易和国家干预。它反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抽象和普遍主义,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性。

它主张以研究历史作为研究人类知识和经济的主要来源,因为它认为经济的内容依赖于文化,因此仅限于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它反对将经济学理论视为是普世定理的概念,也反对单纯使用数学和逻辑推理的方法。

它强调实际现实和社会改革,关注生产、分配、交换、社会进步和政府干预等方面的问题。

德国历史学派可以分为三个世代:

最年长一代的由威廉·罗雪尔、卡尔·克尼斯、布鲁诺·希勒德布兰等领导。

年轻的一代由古斯塔夫·史莫勒、布连塔诺等人领导(新历史学派)。

最年轻的一代,则由马克斯·韦伯和维尔纳·松巴特等人领导。

02 新历史学派

新历史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由历史学派演变而来的德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派。其主要观点和旧历史学派基本一致,不过在运用历史归纳法上更趋于极端,同时更加强调论理道德和法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更加热衷于鼓吹阶级调和与自上而下的社会改良。

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有机体现,反对英国古典经济学强调客观经济规律的“世界主义”倾向。它主张运用历史统计方法,搜集和描述各种历史资料,而不进行理论分析和概括。它还提倡社会政策税收,即用税收来改变国民收入分配,实现社会目的和社会改良。

图片

四、边际效用学派

经济学理论发展到边际效用理论是一次的飞跃,以至于被称为“边际革命”,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手段都再一次得到质的提升。边际革命的三大发起人:门格尔、杰文斯和瓦尔拉斯。

边际效用学派主张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和边际效用,即最后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满足程度。他们在19世纪70年代独立地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批判和改革。
边际效用学派的理论影响了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奥地利学派和行为经济学等流派,也引起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反驳和批评。
马克思认为边际效用是一种主观的价值理论,它忽视了商品的客观价值,即商品所包含的人类社会必要劳动量。同时也没有考虑到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对经济行为者的制约和影响。
边际效用学派在方法论上主张抽象演绎法,把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归结为人的无限欲望和数量有限的资源之间的关系,把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边际效用学派在分配理论上提出了时差利息论、归属论和边际生产力论等观点,试图从边际效用原理解释各种收入形成和分配的规律。

01 奥地利学派卡尔·门格尔、塞维尔和庞巴维克。

奥地利学派是边际效用学派的分支之一。源自19世纪末的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经济学系,后来延续至美国等地。它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卡尔·门格尔、欧根·博姆-巴维克、弗里德里克·哈耶克、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等人。

奥地利学派的研究方法和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相同,主张以逻辑而非观察来探索人类行为的经济规律。奥地利学派也是第一个有系统地挑战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派。

奥地利学派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忽略了边际效用和需求的作用,无法解释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同时奥地利学派认为资本不是一个均质的、可度量的物质,而是一个异质的、复杂的、时间相关的生产结构。他们认为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忽略了资本家在创造性地组织生产要素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资本结构在适应市场变化中所发生的变化。
最后奥地利学派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不可能实现有效和合理的资源配置的,因为在没有私有财产和货币价格的情况下,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进行经济计算和比较成本收益。

02 数理学派

a. 威廉·杰文斯

威廉·杰文斯是一位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逻辑学家,他是边际效用学派和数理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威廉·杰文斯是个逻辑学大师,闲暇的时候他发明了一种逻辑机器,可以用来演绎推理和验证命题。可惜的是他在47岁的时候游泳溺水身亡。

他在1871年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提出了价值的边际效用理论,与奥地利的门格尔和瑞士的瓦尔拉斯共同开创了经济分析的新时代。

b. 洛桑学院,瓦尔拉斯和帕累托

洛桑学派是新古典学派中的一个流派,以瓦尔拉斯和帕累托为代表人物,他们都是瑞士洛桑大学的教授。他们运用数理方法于经济研究之中,强调社会经济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发展了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理论,即研究一个经济体中所有市场的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的条件和结果,以及均衡的存在性、唯一性、稳定性和效率。
瓦尔拉斯用数学方法建立了一个包含多个市场的联立方程组,描述了均衡的求解过程和“拍卖者”的角色。
边际效用价值论,即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即最后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瓦尔拉斯提出了商品交换者实现最大效用的均衡条件是,经过交换后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的比例恰好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
福利经济学,即研究经济活动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和评价,以及如何实现社会最优状态 。
帕累托提出了帕累托最优准则,即如果一种资源配置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提高而不使任何人的福利降低,则该资源配置优于另一种资源配置。
消费者行为理论,即研究消费者如何根据自己的偏好、收入和价格来选择消费商品和服务 。
帕累托提出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来分析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并引入了替代弹性和收入弹性等概念。
现在管理者几乎无人不知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善的概念,因为帕累托最优是每个管理者的终极追求。

03 美国学派,约翰·贝茨·克拉克。

美国学派是指在美国发展或影响美国经济思想的一些边际效用学派,它们主要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强调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和边际满足程度。
美国学派的理论贡献是推动了经济学的数理化和形式化,对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芝加哥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等都有重要影响。
欧洲边际效用学派的理论贡献是开创了主观价值论的先河,打破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成本论的束缚,为经济学的革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边际效用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约翰·贝茨·克拉克:他是美国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者,也是美国经济学会的创始人和第三任会长。他在1881年发表了《价值的哲学》,提出了有效效用和绝对效用的区分,认为有效效用是决定商品价值的关键因素(所谓关键因素,意思就是有非关键因素)。他还提出了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要素的收入取决于其在生产过程中增加的最后一单位产品的价值。
欧文·费雪:他是美国边际效用学派的杰出代表,也是现代货币理论和资本理论的奠基人。他在1892年发表了《数理经济学》,运用数学方法建立了边际效用理论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他还提出了费雪方程式,解释了货币供应、价格水平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图片

五、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又称剑桥学派,后面还会介绍新剑桥学派,新剑桥学派属于凯恩斯主义,它和剑桥学派的自由市场主义立场完全相反。
经济学新古典主义是一种经济学流派,它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自由市场主义,但也引入了边际效用、需求分析和一般均衡理论等概念。
它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新古典主义认为市场能够自动调节,政府干预是不必要的或有害的,而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存在失灵,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

马歇尔,他是经济学史上上第二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再一次对前面的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总结,完成了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

他既是剑桥学派也是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著作有《经济学原理》《工业与贸易》《货币、信用与商业》等,他对供求分析、边际效用、一般均衡理论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庇古,庇古是马歇尔的学生也是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他在1912年出版了《财富与福利》,提出了外部性和庇古税的概念,对环境经济学和公共财政有重要影响。

他还在商业周期、失业、收入理论等领域有重要贡献,并与凯恩斯进行过激烈的学术辩论。他于1908年至1943年担任剑桥大学马歇尔政治经济学教授,培养了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

庇古税是一种对产生负外部性的市场活动征收的税收,目的是纠正市场失灵,使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等。负外部性是指某种市场活动对他人或社会造成的未经补偿的损害,例如环境污染、噪音、拥堵等。

庇古税的直白意思就是排污交税,或者现在比较火热的一种税“排炭税”就是一种庇古税。

庇古税的单位税额应该等于负外部性的外部边际成本,这样就可以使市场活动的产量和价格达到社会最优水平。庇古税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1928年提出的。



20世纪(上)

20世纪:多元。这个世纪是经济学的多元期,主要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货币主义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创新经济学等流派,他们主要关注需求、稳定、行为、创新等问题,为后来的经济学展示了一些可能。
随着经济越来越复杂,经济学理论也越来越多元,越来越复杂,但是枝繁叶茂也离不开根基。
图片

一、制度学派

制度经济学派是一个关注社会经济活动中制度因素的作用和变化的经济学流派。它有两个主要的分支,分别是美国制度学派和新制度学派。
美国制度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派别,以凡勃伦、康蒙斯、米切尔等为代表人物。他们批判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抽象演绎法和自由市场理论,强调历史、社会、法律、伦理等非市场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和改良(后面还会介绍新制度学派)
经济学家凡勃伦,他是一位美国的制度经济学的创始者,也是一位辛辣的社会批评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有闲阶级论》,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凡勃伦效应的概念,即一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其销量反而越大,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
他还批评了当时的资本主义体制,认为工业体制要求勤劳、合作、不断改进技术,而统治企业界人士却只追求利益和炫耀财富,这两者的矛盾限制了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凡伯伦效应用白话说就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因为贵的东西更具有炫耀价值,比如奢侈品。
凡伯伦效应在不同领域和市场中都有体现,例如艺术品、奢侈品、旅游产品等。凡伯伦效应说明了商品的价格不仅反映了其生产成本和供求关系,还反映了其社会地位和炫耀价值。
图片

二、瑞典学派
经济学瑞典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流派,又称北欧学派、斯德哥尔摩学派。它以斯德哥尔摩大学为主要阵地,故又称为斯德哥尔摩学派
它起源于19~20世纪之交,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了一整套带有社会民主主义色彩的小国开放型混合经济理论。当然,它的主要影响是在北欧,对其他西方国家的影响则基本上是学术性的,而不是政策性的。
瑞典学派的理论前驱是K.维克塞尔、G.卡塞尔、E.R.林达尔等。瑞典学派的理论渊源是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
这一理论将资本边际利润率和利息率的差异及其相对变动视为宏观经济变动的基本决定因素。
根据这一理论,维克塞尔提出控制利息率以维持经济稳定的经济政策主张。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和宏观货币政策主张,不仅是瑞典学派的理论渊源,而且开了现代西方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的先河,成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之一。
瑞典学派的理论特点是
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区分事前估计和事后估计,引入预期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强调经济过程中时间和序列的作用。
采用宏观分析方法,把货币和实体经济结合起来,分析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之间的差异对总需求、总供给、价格水平、投资、储蓄、消费等经济变量的影响。
采用开放型分析方法,重视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对小国经济的影响,提出外部平衡和内部平衡的概念和政策目标。
采用社会民主主义分析方法,倡导政府干预和社会福利政策,提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概念和解决办法。
图片

三、新自由主义

经济学新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学思潮,它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
它与自由主义的区别在于,自由主义更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而新自由主义更强调市场的效率和竞争。
新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有:
支持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反对公有制、计划经济、国家干预。
支持财政紧缩、货币稳定、减少政府开支、降低税赋、放松管制。
支持全球一体化、自由贸易、资本流动、多边机构。
01 新奥地利学派
新奥地利经济学派是一种继承了奥地利学派传统理论并作了一些补充的经济学派,以米塞斯为代表,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他们主张把经济学变成一门行为科学,以行为选择理论取代劳动价值论,研究经济当事人的经济行为本身。
他们认为经济周期是货币因素引起的,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保持货币中性,恢复自由银行制度。
他们否定社会主义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可能性,并认为计划经济是对人性的奴役。
他们反对以观察的方式来研究经济学,主张演绎形式的方法论,不依赖于实践的和历史的理论。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他是20世纪重要的经济学家、思想家,亚当·斯密之后对市场经济理论贡献最大的人。他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自由市场、反对国家干预和社会主义。他的著作包括《货币与信用原理》《社会主义》《人的行为》等,对经济学、政治哲学、认识论等领域有深刻的影响。
米塞斯的主要理论和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他提出了人类行为学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有目的行为的科学,而不是一门研究物质现象的科学。他强调主观价值论、边际效用、方法论的二元主义和逻辑演绎法等奥地利学派的基本原则。
他最早指出了社会主义经济计算问题,即在没有私有财产和市场价格的情况下,社会主义经济无法有效地分配资源和协调生产。他批判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干预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思潮,捍卫了自由市场、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的优越性。
他发展了商业周期理论,解释了信用扩张、利率失调和恶性通货膨胀等现象的根源和后果。他主张货币稳定、金本位制和自由银行制度,反对中央银行的垄断和政府的财政赤字。
他探讨了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阐述了个人自由、私有财产、法治、民主、和平等价值观念的来源和意义。他认为自由主义是一种基于理性、道德和人性的社会秩序,而不是一种基于权力、暴力和利益的社会秩序

02 伦敦学派埃德温·坎南和莱昂内尔·罗宾斯

经济学伦敦学派是20世纪初形成于英国的一个资产阶级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流派,因其主要代表人物均执教于伦敦经济学院而得名

他们以异常保守的态度顽强地维护经济自由主义传统,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反对计划经济。

该学派的奠基人是爱德温·坎南,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哈耶克他在综合庞巴维克、威塞尔、门格尔等人的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统一的伦敦学派理论体系。

希克斯、罗宾斯和格雷高里也是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该学派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货币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认为:对通货膨胀的要求不同于一般商品的需要;物价水平并非只受货币数量的影响;通货膨胀管理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恢复金本位制有助于稳定经济;引发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工资过高,资本供给不足。

03 芝加哥学派

经济学芝加哥学派是一个柔性的经济学论述集团,其成员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师生所组成,其学派捍卫的核心价值是经济学的新古典派经济学,相信市场机制跟自由放任,反对政府的过度干预,反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弗兰克·奈特、米尔顿·弗里德曼、乔治·斯蒂格勒、加里·贝克尔和亨利·西蒙斯等。

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如风险与不确定性理论、货币供应量规则、永久收入假说、信息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家庭经济学等。

他们的研究方法主张经济学应该注重历史的、定量的和均衡的实证研究方法,认为经济理论一般应该得到经验检验的验证。

哈耶克是奥地利出生的英国知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被广泛视为是奥地利经济学派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他对于法学和认知科学领域也有相当重要的贡献。
他坚持古典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极权主义、凯恩斯主义和集体主义。他的主要思想包括:
景气循环:哈耶克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货币供应量的扩张,导致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和消费,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价格上涨,最终引发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他主张政府应该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避免干预市场利率,让市场自动调节经济活动。
经济计算问题:哈耶克批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他认为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个体拥有分散的知识和偏好,而这些信息是无法被中央计划者完全收集和利用的。他指出价格机制是一种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协调手段,能够反映供求关系和稀缺程度,激励个体进行合理的决策和行为。
自发性秩序:哈耶克提出了自发性秩序(spontaneous order)的概念,指的是一种没有中央指导或设计,而是由个体之间的自由交互形成的复杂而有序的社会结构。他认为市场经济、语言、道德等都是自发性秩序的例子,它们能够适应变化和创造进步,而不需要政府的强制或规划。
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學:哈耶克主张个人自由是社会秩序和人类幸福的基础,他反对任何形式的集体主义或国家干预,认为它们会破坏个人权利和市场效率,导致专制和贫困。他在《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一书中警告说,社会主义或福利国家会逐步侵蚀个人自由,最终走向极权主义。他在《法律、立法与自由》(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一书中阐述了他对法治、民主、宪政等问题的看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竞争原则和分权制衡的政治制度设计。
图片

四、特立独行:熊彼特

熊彼特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奥地利-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以他对资本主义发展和景气循环的理论而闻名。

他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而创新又会导致创造性破坏,即旧的生产方式和市场结构被新的取代。

他还预言资本主义最终会因为其成功而自我毁灭,转向某种形式的社会主义。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经济发展理论》(1911)、《景气循环论》(1939)、《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1942)和《经济分析史》(1954)。

他还提出了菁英民主理论,认为民主只是产生治理者的一个过程,而政治权力始终在菁英阶层之间转移

熊彼特的主要思想理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而创新又会导致创造性破坏,即旧的生产方式和市场结构被新的取代。创新不仅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的开拓,还包括新的组织形式、新的管理方法、新的制度安排等。创新是由企业家来实施的,而企业家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冒险精神和领导能力的人格类型。
景气循环论:他认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经济周期)。这种波动是由创新引起的,因为创新会打破经济平衡,导致投资、产出、利润和就业的上升和下降。
他将景气循环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他还将景气循环分为不同的周期长度,如朱格拉周期(40-60年)、基钦周期(15-20年)和康德拉季耶夫周期(50-60年)。
资本主义演变论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动态的社会制度,它不断地通过创新和创造性破坏来改变自身。但他也认为资本主义最终会因为其成功而自我毁灭,转向某种形式的社会主义。
他认为资本主义会导致社会文化的变迁,如知识分子的崛起、中产阶级的扩大、社会福利的提高等,这些变迁会削弱资本主义的精神基础,如个人主义、竞争、自由等。
同时,资本主义也会导致经济结构的变化,如垄断集团的形成、金融资本的控制、国家干预的增加等,这些变化会降低资本主义的效率和活力。因此,他预言资本主义会被一种更加稳定、有序、平等但也更加僵化、单调、无趣的社会主义所取代。
菁英民主理论:他认为民主只是产生治理者的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目标。他认为民主并不意味着人民的意志或利益能够得到真正的反映或实现,而只是意味着人民有权在菁英之间进行选择。他认为政治权力始终在菁英阶层之间转移,而菁英则是一种具有智慧、才能、魅力和权威的人格类型。他认为民主制度有利于菁英之间的竞争和更替,从而保证社会的进步和稳定。
图片

五、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来自于凯恩斯本人对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批判和创新,以及对当时大萧条时期的经济现实的分析。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也受到了一些其他学派的影响,例如
马克思主义凯恩斯承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有一定的价值,但他不赞成马克思的革命主张,而是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资本主义。
瑞典学派凯恩斯受到了瑞典学派的一些经济学家的启发,他们先于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运用总量和动态分析方法建立了动态经济理论体系
剑桥学派:凯恩斯也受到了剑桥学派的一些经济学家,如马歇尔、罗宾逊、康芒斯等人的影响,他们强调了储蓄、投资、利息率和货币供应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完全竞争和不确定性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
01 凯恩斯
凯恩斯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消费函数:他认为消费支出取决于收入水平,而不是利率水平。他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MPC)的概念,即当收入增加一单位时,消费增加的比例。他认为MPC是小于1的常数,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因此储蓄率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上升。
投资函数:他认为投资支出取决于利率水平和预期收益率。他提出了边际效率资本(MEC)的概念,即投资一个单位资本所能带来的预期收益率。他认为MEC是随着投资规模的增加而递减的,因为投资机会是有限的。他认为投资决策受到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s)的影响,即投资者对未来的信心和情绪。
有效需求原理:他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了产出和就业水平,而有效需求等于总需求,即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之和。他认为总需求不一定等于总供给,也就是说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充分就业的均衡。当总需求低于总供给时,就会出现非自愿失业和产能过剩。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从而提高产出和就业水平。
货币理论:他认为货币不仅是交换媒介,也是财富的一种形式。他提出了流动性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的概念,即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他认为流动性偏好有三种:交易性、预防性和投机性。交易性和预防性流动性偏好取决于收入水平,而投机性流动性偏好取决于利率水平。当利率低于某一临界值时,人们会持有无限量的货币,这就是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失效,只有财政政策才能刺激总需求。
国际贸易理论:他认为国际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和就业有重要影响。他反对传统贸易理论中自由贸易和自动均衡的观点,主张实行保护主义和计划贸易。他认为贸易顺差能够增加国内收入和就业,而贸易逆差则会降低国内收入和就业。因此,国家应该通过关税、配额、汇率调节等手段来实现贸易平衡或顺差。

02 新古典综合派

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是一种试图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与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论结合起来的学派。
它认为,战后的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既存在市场机制的调节,又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它的代表人物有保罗·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等。它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点:
以IS-LM模型把凯恩斯宏观理论与新古典微观理论结合为一体。
强调现代资本主义是混合经济制度,只有这种制度才能够保证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把凯恩斯的短期比较静态分析扩大为长期动态分析,用加速原理补充了凯恩斯的乘数原理,建立了自己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认为当经济活动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通货膨胀率应该为零;如果经济处于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不仅不存在通货膨胀压力,而且物价水平还会下降;只有当经济活动处于大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时,才会出现通货膨胀。
在政策主张上,以菲利普斯曲线为根据,强调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主张“微调”。

伟大的经济学通才保罗·萨缪尔森最大的贡献就是整合了前面所有伟大的经济学家的思想,写了一本旷世巨作《经济学原理》。

保罗·萨缪尔森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他的思想理论涵盖了经济学的多个领域,如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数理经济学、新古典综合学派等。

他的经典著作《经济学》是全世界最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也是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主要推广者之一,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经济顾问。他还发展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解释了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报酬的影响。

03 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与新古典综合派展开论战的学派。他们主张凯恩斯的理论与新古典学派的传统理论进一步决裂,摒弃均衡概念,强调历史时间和不确定性的作用。

他们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琼·罗宾逊 、 卡尔多 、 斯拉法 、 帕西内蒂 等,他们都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他们的理论观点涉及到收入分配、经济增长、资本理论等方面。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理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他们反对新古典派的均衡概念,主张用历史时间和不确定性来分析经济现象。
他们从不均衡出发,对经济进行动态分析,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不稳定的过程,受到投资、技术、人口等因素的影响。
他们把经济增长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溶为一体,认为投资不仅决定了生产和就业水平,也决定了利润和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相对份额。
他们对资本理论进行了重新审视,批判了新古典派的资本聚合和边际生产力理论,提出了剩余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他们力图返回李嘉图的传统,把凯恩斯理论与古典学派的理论结合起来,重建古典政治经济学。


20世纪(下)

20世纪下半世纪经济学变得更加精密复杂,其中货币主义尤其的复杂。
图片

一、现代货币主义

现代货币主义是一种非主流的宏观经济学理论,认为现代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政府信用货币体系。
它的主要思想理论包括以下几点
主权国家的货币并不与任何商品和其他外币挂钩,只与未来税收与公债相对应
因为主权货币具有无限法偿性质,没有名义预算约束,只存在通货膨胀的实际约束
主张功能性财政,即应由财政部代替中央银行承担实现消灭失业率和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的职能。
现代货币理论认为,货币的唯一价值就是公家赋予的缴税功能,政府可以一直发行货币来活络市场,唯一制约超发货币的因素就是通货膨胀;但公家可以通过课税,来收取民间拥有的货币,以避免通货膨胀。

米尔顿·弗里德曼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领军人物、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他以研究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史、统计学、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而闻名 。他的代表作有《资本主义与自由》《美国货币史》等 。他被广泛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及学者之一 。

弗里德曼的主要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现代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是决定物价水平和经济活动的主要因素,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过多的结果,而不是需求过剩或成本上升的结果。他主张政府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则稳定地增加货币供应,以保持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
消费函数理论:弗里德曼提出了永久收入假说,认为家庭的消费支出不是由当期的收入决定,而是由家庭对未来长期收入的预期决定他区分了暂时收入和永久收入,前者是受到短期波动的实际收入,后者是家庭认为能够长期维持的平均收入水平。家庭会根据永久收入来制定消费计划,并通过储蓄或借贷来平滑消费 。
自然率假说:弗里德曼提出了自然失业率的概念,认为它是由市场结构、制度安排和人们的预期决定的,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自然均衡状态。他否认了存在着一个稳定的菲利普斯曲线,即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他认为,政府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来降低失业率只能在短期内有效,因为人们会逐渐调整他们对物价水平的预期,从而抵消政策的效果。长期来看,失业率只能回归自然失业率,而通货膨胀率则会上升。
图片

二、弗莱堡学派

弗莱堡学派是一个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派,以德国的弗莱堡大学为中心,以瓦尔特·欧根和弗兰茨·伯姆为代表人物。
这个学派的主要思想是建立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简单集中的领导经济相结合的竞争秩序,正是这种“社会市场经济”被二战后的德国政府采纳,为战后德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弗莱堡学派反对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也反对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他们认为国家有责任形成一种每个人都可自由活动于其中的“经济秩序”,但不应深入干预各个经济过程,国家的作用应严格局限在为企业提供最合适的自由竞争环境的范围之内。
他们区别了自由放任与自由竞争强调要建立“竞争秩序”,主张实行某种范围内的和某种程度的国家调节,这个风格就很德国。
弗莱堡学派还涉及货币金融、反垄断、社会保障、劳资关系等方面的理论和政策。
他们试图超越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之外的“第三条道路”,提出了一系列旨在调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的政策主张。
欧肯是弗莱堡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提出了“竞争秩序”的概念,主张国家应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结构原则和制约原则,来保障市场经济中的自由竞争和社会公正。他还创办了《奥尔多,经济与社会秩序年鉴》,并参与了蒙佩勒兰学会的成立,是新自由主义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国民经济学基础》和《经济政策原理》。
路德维希·艾哈德,德国政治家、经济学家,被誉为“社会市场经济之父”。他从1949年到1963年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经济和劳动部长,从1963年到1966年任联邦总理。他是新自由主义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主张通过法律和制度保障市场经济中的自由竞争和社会公正。他对德国战后的经济重建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被认为是“经济奇迹”的缔造者之一。
图片


三、供给学派

经济学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美国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强调供给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主张通过降低税率、减少政府干预和控制货币供给来刺激生产、投资和经济增长。

供给学派分为“极端供给学派”和“温和供给学派”,前者更加强调“市场万能”和“萨伊定律”的观点,后者更加注重市场失灵和政府作用的问题。

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阿瑟·拉弗、保罗·罗伯茨、马丁·费尔德斯坦等。供给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曾被里根政府所采纳,形成了所谓的“里根经济学”

阿瑟·拉弗(Laffer)是一位美国经济学家,他以提出拉弗曲线(Laffer Curve)而闻名,这是一条描述税率和税收之间关系的曲线。
拉弗曲线的基本思想是,当税率过高时,减税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扩大税基,从而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
图片
拉弗曲线的主要理论内容如下:
税率为零时,政府没有税收收入,也没有对生产活动造成妨碍。
税率为百分之百时,政府也没有税收收入,因为人们没有动力去工作和生产。
税率在零到百分之百之间时,存在一个最佳税率,使得政府的税收收入达到最大
当税率低于最佳税率时,提高税率可以增加税收收入。
当税率高于最佳税率时,降低税率可以增加税收收入。
降低过高的税率可以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拉弗曲线的理的启发意义:
它强调了税率对经济活动和税收收入的影响,提醒政府不要过度征税而要寻找一个最佳的税率水平,以实现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的双赢
它反映了人们对税收的行为反应,即人们会根据税率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工作、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决策,从而影响税基和税收。
它揭示了减税政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税基,增加税收,从而为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资源来支持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图片

四、公共选择学派

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是一个用经济学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问题的学派,主要关注政治行为、政府决策和集体行动的经济分析。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詹姆斯·布坎南、戈登·塔洛克、肯尼斯·阿罗、曼瑟尔·奥尔森等。
公共选择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个人是政治和经济活动的最终决策者,无论在市场还是在政府,他们都遵循理性和利己的原则
政治活动也具有交换的性质,政治家、官员、选民和利益集团之间都存在相互影响和协调的过程。
政府不是一个无偏好的社会福利最大化者,而是一个受到各种利益影响和制约的组织,可能存在政府失灵、官僚膨胀、财政浪费等问题
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反馈,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会影响市场效率和公平,而市场对政府的反馈会影响政策效果和可持续性。
公共选择学派的主要贡献是:
它拓展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将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政治领域,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经济学
它揭示了政治行为和政府决策的微观基础和逻辑,提供了一种理解和评价现代民主制度的新视角。
它提出了一些改革政治市场失灵的思路,如明确产权、引入竞争机制、设计偏好显示机制、建立宪法约束等。
詹姆斯·布坎南是美国经济学家,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和领导者,198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主要理论贡献有:
《同意的计算》(The Calculus of Consent),与戈登·图洛克合著,是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之作,探讨了一个自由社会下的政治结构,运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集体决策的形成和效果。
《征税权》,与杰弗里·布伦南合著,是财政法规理论的开创性著作,分析了税收政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出了财政宪法的概念和原则。
《理性的规则》,与杰弗里·布伦南合著,是宪法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作,阐述了宪法规则的理性基础和制定方法,强调了宪法对于保障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自由主义的范式》(The Limits of Liberty),是布坎南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个人阐释,探讨了在无政府状态下个人之间如何通过契约建立社会契约,以及在有政府状态下如何通过宪法限制政府权力。
肯尼斯·阿罗是美国经济学家和数学家,1972年与约翰·希克斯一起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主要理论贡献有:
社会选择理论,即阿罗不可能性定理,证明了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存在一个能够反映所有个人偏好的社会偏好函数。
一般均衡理论,阐述了在完全竞争市场下,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性和存在性,以及不确定性和风险对均衡的影响。
内生增长理论,分析了技术变革、人力资本、知识外溢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机制。
信息经济学,研究了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信号传递等问题,以及保险、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信息经济学应用。
图片

五、新制度学派,加尔布雷斯

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它继承了旧制度经济学派的传统,强调社会文化、法律规则、技术变革等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主张在资本主义现存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改革
新制度经济学派继承了老制度经济学的传统,但又受到凯恩斯主义影响的经济思想流派。他们主要关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安排、权力结构、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等问题。
他们的主要理论和观点有以下几点:
权力转移论:这是加尔布雷斯对人类社会经济变迁的一种解释,他认为社会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不同的时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社会权力的转移。
例如,在工业化时期,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资本,因此权力掌握在资本家手中;而在后工业化时期,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技术,因此权力掌握在技术专家手中
生产者主权论:这是加尔布雷斯对现代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一种批判,他认为在现代大公司中,生产者(即技术专家和管理者)控制了产品的设计、生产和价格,并通过广告和游说等手段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从而实现了对市场的支配。他认为这种生产者主权与消费者主权相对立,导致了资源配置的失效和社会福利的降低。
二元体系论:这是加尔布雷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一种刻画,他认为美国这样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是由计划体系和市场体系两部分构成的。计划体系由一千多家大公司组成,它们采用内部计划来协调生产活动,并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经济来实现稳定增长;市场体系则由数以万计的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组成,它们完全依赖市场来决定生产什么和怎么生产,并面临激烈的竞争。他认为这种二元体系存在着不平等和不协调的问题,导致了收入分配不公、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冲突不断等后果。
新社会主义论:这是加尔布雷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改革的一种设想,他认为为了解决二元体系带来的问题,需要通过国家力量来实现计划体系和市场体系之间的平等化。
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税收、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政策来改善市场体系中人们的生活条件通过反垄断、环保、消费者保护等法律法规来限制计划体系中大公司的权力通过民主参与、公民教育、文化多样性等措施来增强人们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称这种改革后的社会为新社会主义
图片

六、新制度经济学派,罗纳德·科斯

新制度经济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西方经济学界出现的一个激进派别,以科斯、诺斯、威廉姆森等为代表人物。他们借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数量分析方法和理性选择理论,分析了制度对个体行为和交易成本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制度安排下的经济效率和变迁机制

它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引入了交易费用、产权、信息不对称等概念,把自身的理论视为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

主要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这是由科斯提出的,主要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即为了达成和执行交易所产生的各种费用,如信息费用、谈判费用、合约费用、监督费用等。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交易成本的存在是影响经济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交易成本水平会导致不同的交易方式和治理结构。
产权理论:这是由阿尔钦、德姆塞茨、张五常等人发展的,主要研究产权的界定、分配和保护对经济行为和效率的影响。产权理论认为,产权是一种社会制度,它规定了人们对资源的使用、控制和转让的权利和义务。产权的不同安排会导致不同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条件,从而影响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
企业理论:这是由科斯、威廉姆森等人建立的,主要研究企业的存在、本质、规模和边界等问题。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它是为了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而出现的企业的规模和边界取决于市场交易成本和内部治理成本之间的比较。企业内部采用科层制度来协调生产活动,而非价格机制。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这是由张五常提出的,主要研究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之间的契约关系。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一种特殊的资本形式,它不能被买卖或抵押,只能通过契约来分配其收益。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风险分担和激励问题,因此需要设计合适的契约结构来解决这些问题。
制度变迁理论:这是由诺斯等人提出的,主要研究制度如何形成、变化和影响经济绩效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是一种人类行为规则,它可以降低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合作和创新。制度变迁是由个体或集体在利益驱动下进行选择所引起的。制度变迁会影响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社会稳定。
加尔布雷斯(新制度学派)与科斯等人(新制度经济学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
理论渊源加尔布雷斯的新制度经济学继承了凡伯伦等旧制度经济学的传统,强调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抽象演绎法,主张采用历史主义和制度分析的方法,从社会文化心理和习惯的角度研究制度演进过程。
科斯等人的新制度经济学则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并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自身的理论视为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使新制度经济学成为“本来就应该是的那种经济学”。
研究对象加尔布雷斯的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关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安排、权力结构、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等问题,提出了权力转移论、生产者主权论、二元体系论和新社会主义论等理论观点。
而科斯等人的新制度经济学则主要关注市场交易中存在的各种摩擦和障碍提出了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等理论观点。
研究方法加尔布雷斯的新制度经济学比旧制度经济学更彻底地主张制度演进、整体方法,强调在经济研究中,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作为演进过程的整个社会,而不是个人和企业。他们反对正统经济学所采取的数量分析方法,而应该采取制度因素的分析方法。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这种分析方法被概括为制度分析法或结构分析法。
而科斯等人的新制度经济学则保留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三个基本要素: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模型和均衡分析方法。他们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零交易费用假定,认为如果所有的交易成本为零,那么,不论生产和交换活动怎样安排,资源的使用都相同。这种从零交易费用假定到正交易费用假定的修正,使经济学的研究更接近于现实。他们还引入了信息、产权、契约、政府等变量,从而形成了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方法论基础。
图片

七、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由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发展演化而来的一个经济学流派,遵循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相信市场力量的有效性,认为如果让市场机制自发地发挥作用,就可以解决失业、衰退等一系列宏观经济问题。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包括:
理性预期假说:认为经济当事人对经济变量的主观预期将同这些变量的真正或客观数学条件期望相一致,即他们会利用所有可用的信息来形成最优的预期。
持续市场出清假说:认为价格和工资是灵活的,可以自由地、迅速地得到调整以出清市场,从而达到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否认价格粘性的存在。
信息混乱假说认为经济当事人是有限理性的,他们不能得到完整和全部的信息,而且当事人之间的信息又往往是不对称的,导致他们错误地把一般价格变化当成相对价格变化,从而影响劳动和产出的供给。
总供给假说:认为工人/厂商的劳动/产量的供给取决于相对价格,假设厂商知道自己产品的目前价格,而对别的市场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了解在时间上滞后,这样,厂商的预期价格水平与实际价格水平就会发生偏离,而这种偏离又会直接导致实际产量对它的自然水平发生偏离。
货币冲击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不完全信息下的均衡变动,引起均衡变动的原因,则是未能预期到的货币冲击。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变化对经济波动没有影响,而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变化则是经济波动的初始根源。由于信息混乱使理性预期产生错误,使一部分影响整个经济的货币冲击未能预见,这样就产生相对价格的偏差。而根据取决于相对价格的总供给假说,经济总产量和就业量就会随之发生偏差。
政策无效性定理认为政府实施系统性货币政策所采用的一些货币规则往往会被经济当事人预见到,并将其考虑到自己的理性预期中,因此系统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也是无效的非系统性或随机的货币政策也只能增大产量和就业量的偏差范围。对于治理通货膨胀,只要让公众相信货币当局将言出必行地贯彻它所宣布的货币紧缩政策,政府就可以在没有花费相关成本的情况下降低通货膨胀。

小罗伯特·卢卡斯是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约翰·杜威杰出服务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

他于199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他发展并应用了理性预期的假设,从而改变了宏观经济分析,加深了我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他对理性预期、卢卡斯批判、供给理论、增长理论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后25年最具影响力的宏观经济学家。据报道,他于2023年5月15日去世,享年85岁。

他的主要理论和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理性预期假说,即认为经济主体会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对未来的经济变量做出最佳的预测,并根据预期调整自己的行为。
卢卡斯批判,即认为传统的宏观经济模型不能有效地评估经济政策的影响,因为它们忽略了政策变化对经济主体预期和行为的影响。
供给驱动的经济周期理论,即认为经济波动主要是由供给方面的冲击引起的,而不是需求方面的冲击。这些冲击包括技术变化、货币政策、油价等。
人力资本驱动的经济增长理论,即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而不是物质资本或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包括教育、培训、健康、创新等方面。
卢卡斯悖论,即考虑为什么更多的资本没有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而是反过来。他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释,如风险、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等。

结语:

经济学是在一条前人开拓的路上前进的学科,没有哪个人是横空出世的,也没有哪个理论是无懈可击的!也没有哪一个人、哪一个理论不是站在前人肩上完成的。

因此我们不要神话一个人和一个理论,也不要完全抹黑一个人一个理论,既无需仰视,也不必鄙视,平视就好。

其次,要想在经济学史上留名,除了对经济学理论有贡献外,最好能发现一些简单粗暴的经济学规律,然后以自己名字命名,比如,皮古曲线、萨伊定律、费雪方程式、菲利普曲线、拉弗曲线、纳什均衡等。


搞懂经济学,顺势而为之👆

来者可追,往者可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